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20篇
  免费   1071篇
  国内免费   1812篇
林业   4317篇
农学   2731篇
基础科学   3308篇
  2619篇
综合类   18421篇
农作物   2175篇
水产渔业   1558篇
畜牧兽医   10908篇
园艺   3780篇
植物保护   1386篇
  2024年   277篇
  2023年   1038篇
  2022年   932篇
  2021年   825篇
  2020年   1033篇
  2019年   1536篇
  2018年   1558篇
  2017年   867篇
  2016年   1042篇
  2015年   1074篇
  2014年   2691篇
  2013年   1879篇
  2012年   2193篇
  2011年   2298篇
  2010年   2138篇
  2009年   2210篇
  2008年   2048篇
  2007年   2042篇
  2006年   1990篇
  2005年   1868篇
  2004年   1564篇
  2003年   1547篇
  2002年   1352篇
  2001年   1143篇
  2000年   1321篇
  1999年   1265篇
  1998年   1212篇
  1997年   1256篇
  1996年   1076篇
  1995年   1001篇
  1994年   1056篇
  1993年   936篇
  1992年   851篇
  1991年   807篇
  1990年   679篇
  1989年   588篇
  1988年   266篇
  1987年   258篇
  1986年   217篇
  1985年   217篇
  1984年   210篇
  1983年   161篇
  1982年   195篇
  1981年   128篇
  1980年   104篇
  1979年   65篇
  1965年   23篇
  1964年   27篇
  1963年   16篇
  195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研究针对大农户玉米穗储藏的实际情况,研制了大型组合式机械通风玉米穗储粮仓,并对其进行了装粮试验。结果表明:该型储粮仓机械性能稳定,结构组装方便,降水、防霉、防鼠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粮食产后损失,保证粮食品质。 [关键词] 粮仓|玉米穗|机械通风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供钾和释钾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指导茶园土壤施肥、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四川省雅安市草坝镇茶园农业生态区植茶年限分别为5 a、10 a、15 a和30 a的原状土 (0—15和15—30 cm),利用湿筛法分离出粒径> 2 mm、0.25~2 mm、0.053~0.25 mm和 < 0.053 mm的土壤样品,分析其稳定性、各粒级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并采用四苯硼钠 (NaTPB) 浸提法探讨了其有效钾释放特征。   【结果】   各植茶年限土壤均以大团聚体 (粒径> 0.25 mm) 为主,质量占比为75.87%~95.75%,但随植茶年限增加,土壤大团聚体比例显著减少 (P < 0.05),且各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MWD) 均明显减小。15 a和30 a的茶园土壤中同一粒级团聚体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高于5 a和10 a茶园。5 a和10 a茶园土壤中各粒级团聚体中速效钾含量分布较为均匀,15 a和30 a的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随大粒级团聚体的增加而增高。土壤缓效钾在各年限茶园均表现为微团聚体 (粒径< 0.25 mm) 高于其他团聚体组分。各茶龄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效钾累积释放量在102.3~236.5 mg/kg,且呈现前期快、后期较稳定的趋势,释放过程均以扩散模型拟合程度最好。进一步比较表明,植茶15 a和30 a的土壤团聚体有效钾累积释放量明显高于植茶5 a和10 a时的土壤。   【结论】   茶园土壤中以大团聚体 (粒径> 0.25 mm) 的比例最高,但随植茶年限的增加,微团聚体 (粒径< 0.25 mm) 比例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降低,特别是15—30 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的减少促进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释放,因而,植茶15 a和30 a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5 a和10 a的茶园高,但是会耗竭土壤钾库,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将稀有和丰富细菌亚群落从整体群落中加以区分并探索两者分别对长期施肥的响应特征,为解析农业活动对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功能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提供新视角。【方法】基于设施番茄长期定位试验,采集4个不同处理土壤样品:不施肥(M0)、低量有机肥5.68 t·hm-2(M1)、中量有机肥8.52 t·hm-2(M2)和高量有机肥11.36 t·hm-2(M3),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稀有和丰富细菌亚群落多样性、群落组成、共现网络和潜在功能差异,阐明两者对长期施肥的响应规律,并探讨驱动稀有和丰富细菌亚群落多样性和施肥响应差异的关键环境因素。【结果】稀有细菌亚群落α和β多样性均显著高于丰富细菌亚群落,且物种组成和潜在功能也与丰富细菌差异明显。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丰富细菌负责设施农田主要生态系统功能,如养分和能量代谢,而稀有细菌更多体现在辅助功能上(例如辅酶代谢),为微生物群落功能冗余做出贡献。不同细菌亚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对长期施肥响应差异较大,其中,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使稀有细菌亚群落丰富度显著提高19.8%—53.8%、多样性显著提高5.8%—8.0%,总相...  相似文献   
994.
正一、构建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1.科学选址。羊场选址要远离村庄和交通干道;尽量背风向阳,地势平坦但稍有坡度;靠近水源,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远离其他种类的牲畜养殖;饲料丰富,通信便捷。2.合理布局。根据养殖场内的生产功能划分活动区,包括养殖区、辅助养殖区、生活管理区、废弃物处理区、免疫区、隔离区。各区域之间相互协调但分工明确,互不干涉,养殖区与辅助养殖区作为主要  相似文献   
995.
镉-钙交互作用对植物的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镉(Cd)由于其高毒性和易迁移的特点成为环境中最重要的有毒重金属之一,钙(Ca)作为植物必需元素,参与植物细胞代谢的调节和信号转导。为了明晰植物中Cd和Ca交互作用的机理,并有效的利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笔者在广泛查阅了国内外研究和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镉-钙交互作用对植物生态学效应为:(1)在植物的吸收过程中,Cd和Ca存在拮抗关系。一方面Cd和能抑制植物对Ca的吸收,使植物的生长受限;另外一方面Ca能抑制植物对Cd的吸收来缓解镉毒害。(2)施加外源Ca能够促进Cd毒害下植物的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合成。(3)在调节抗氧化酶活性过程中,施加外源钙能够增强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来降低氧化损伤。因此,镉钙交互作用下对植物生长、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过程中均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实现黄蘑菇的长时间储藏,解决黄蘑菇在销售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问题,采用自然晾晒、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三种处理方式,对黄蘑菇进行干燥研究,比较了黄蘑菇三种干燥处理后蛋白质、多糖和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同时比较了不同生长阶段黄蘑菇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小蘑菇营养品质明显优于已开伞的大蘑菇,热风干燥处理后蛋白质和多糖含量低于其他两种干燥方式,但蛋白质的降解使氨基酸含量略有增加。常温晾晒和冻干蘑菇蛋白质含量没有差别,但氨基酸含量略高于冻干处理。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筛选出适于新疆气候环境下种植的葡萄砧木品种,从而为新疆引进优良抗寒砧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从中国农业大学引入到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17个葡萄砧木品种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对各砧木品种枝条在自然越冬条件下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5个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生理指标值进行了分析,还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各生理指标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自然越冬条件下,随着田间温度的降低,17个葡萄砧木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增加,但不同砧木品种各生理指标的增幅不相同。以隶属函数法对其抗寒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7个葡萄砧木的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贝达山河1号河岸4号河岸2号5BB山河4号GanziaDogrizdge1103P33091613101河岸7号山河3号河岸10号河岸9号Gloivede。  相似文献   
998.
随着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与保护意识日益加强。从国内羊养殖产业来看,其养殖方式与生产流程发生了很大改变,养殖户逐渐完成了从在牧场放养到羊圈圈养的转变,这一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肉羊养殖行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文章主要针对肉羊的饲养技术进行阐述,以提供养殖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在室内模拟了4个盐度梯度(1.5%、2.0%、2.5%、3.0%)对2种规格(0.28±0.08 g、1.36±0.31 g)及4种底质类型(泥底、泥沙混合底、40目沙底、60目沙底)对2种规格(0.30±0.16 g、1.30±0.25 g)单环刺螠幼螠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盐度2.0~3.0%的条件下,规格为0.28±0.08 g的单环刺螠幼螠增重率显著高于1.5%盐度处理组(P0.05),在盐度2.5%~3.0%的条件下,规格为1.36±0.31 g的单环刺螠幼螠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 0.05);2种规格均在盐度2.5%~3.0%的条件下成活率较好,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 0.05);(2)单环刺螠幼螠规格为0.30±0.16 g时,底质环境对其生长有显著影响(P 0.05),泥质底增重率最低,40目沙底增重率最高;幼螠在规格为1.30±0.25 g时,4种底质中,40目沙底组增重率显著高于泥底组(P 0.05),泥底组增重率显著高于泥沙混合底组的增重率(P 0.05);4种底质对2种规格幼螠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 0.05),但60目沙底时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00.
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13份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导致该学院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4个维度。时间层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青年教师情感耗竭感的强弱与工作季节、青年教师疲劳感的强弱与工作时段有关;个人层面的原因主要有较重的家庭负担和较弱的人格因素,特别是来自培养小孩的巨大压力;学校层面的原因主要有较低的薪酬待遇、繁重的劳动负荷、不良的发展空间、不公平的管理制度、不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特别表现在工作量过大、较低的薪酬待遇及激烈的职称晋升压力;社会层面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低认可度、对高职教师的高要求、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