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8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前言茶园施肥是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构成茶叶成本的重要部分,如何用最少的肥料投入,换取最佳的经济报酬,是茶园肥料研究的最终目的。有关茶园技术经济研究已有过报道。张忠根以二次曲线计算了最高产量和最高利润的施N量;殷自力在施N量固定的条件下,研究了经济合理的施P量、施K量及其模型。更多施肥变量的研究,由于设计方法上未能突破,尚未见国  相似文献   
22.
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山区,东临福安,西接政和,北连寿宁,东南与宁德接壤,西南与屏南隔溪相望,是闽东乃至我省茶叶主产区.茶业已成为发展周宁县农村经济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奔小康的主要来源,在周宁县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夏署季黄 茶园遮荫试验结果表明,遮荫显著改善了夏署季茶园的水热条件,能够避免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对茶树造成的热害和旱害,降低杂草的生长.与不遮荫的对照处理相比,5~8月份30%、45%和60%遮荫度3个处理树冠层的白昼平均温度、日极端最高温度及温度日较差分别下降了1.47℃~4.42℃、3.95℃~7.26℃和3.33℃~8.44℃,白昼平均湿度、日极端最低湿度分别增加了4.31%~12.31%和3.27%~12.62%,湿度日较差减少了3.58%~12.94%;地表日极端最高温度及日较差分别下降了4.56℃~13.44℃和4.53℃~12.80℃;茶园20cm内土层的温度明显下降,含水率明显提高;茶园持续高温干热天数明显缩短;白天温、湿度极端值出现时间较迟、历时较短.它们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且效果(增幅或降幅)随着遮荫梯度的增大和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大.  相似文献   
24.
铁观音肥料主效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L9(3)^4田间试验,探讨N、P、K、RC等4个肥料因子及其组合对铁观音茶树生长、鲜叶产量和成茶品质的影响效应的结果表明:①N、P、K、RC在铁观音不同生长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幼龄期K是茎粗增长的肥料主效因子,其次为P;成龄期N是产量的肥料主效因子,其次为K;K是成茶品质的肥料主效因子,其次为RC。有机无机肥配施,适当提高钾肥的施用比例,是铁观音施肥的一个重要特征。②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不仅能促进铁观音茶树的速生快长,提高茶叶产量,且能增进成茶品质。产量与品质兼优的施肥组合为N3P1K3RC2或N2P1K2RC3,并得出了可供成龄铁观音红壤土茶园施肥的方案。  相似文献   
25.
茶树有机栽培及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有机茶生产技术控制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并分析有机栽培措施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的影响,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6.
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调研方法,估算了我国14个典型茶区中化学氮肥施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化学氮肥施用导致的土壤N2O直接排放和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茶园化学氮肥消费带来的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14个典型茶区消费的化学氮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排放当量计算)为16.81~344.80万t·a-1,其中贵州、云南、湖北和四川4省的茶园消费的化学氮肥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均超过200万t·a-1,占全部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9.98%;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为3.22~9.76 t·hm-2·a-1,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10~12.96 t·t-1·a-1、单位产值温室气体排放量0.39~1.90 t·万元-1·a-1;总体而言,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和四川5省的茶园消费的化学氮肥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单位产值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福建、河南省及重庆市3个茶区相对较低。在茶园化学氮肥施用量控制为300 kg·hm-2和450 kg·hm-2两种情景下,茶园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总量为617.07万t·a-1和228.94万t·a-1,减排潜力为34.12%和12.66%,减排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有湖北、四川、贵州、湖南和江西等5省。  相似文献   
27.
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_(16)(4~5)正交设计探讨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感官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3(A_4B_1C_4D_2E_3)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最佳,变温烘焙较佳参数为120℃、20 min,90℃、130 min,120℃、30 min。烘焙后,丹桂乌龙茶中的醇类、醛类、碳氢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共检出香气成分64种,主要为反-橙花叔醇、α-合金欢烯、苯乙醛、吲哚、苯乙醇、2-甲基丁酸-2-苯乙酯、苯乙腈、二氢芳樟醇、苯甲醇、芳樟醇、苯乙烯等,约占香气总量的90%。极差分析表明,香气品质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烘焙Ⅲ阶段温度、Ⅲ阶段时间Ⅰ阶段温度、Ⅰ阶段时间Ⅱ阶段温度,即3个烘焙阶段的影响顺序为ⅢⅠⅡ,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丹桂乌龙茶的烘焙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8.
以不修剪或树冠面修齐作对照,设最大树幅处剪平、最大树幅处与冠顶(树冠面最高处)的垂直距离1/2处剪平等2个处理,比较对芽梢性状、鲜叶产量、茶叶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处理1每(33.3 cm×33.3 cm)×10 cm叶层范围内春、秋茶发芽密度2年平均分别达154个和58个,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百芽重处理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1的春、秋茶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对照的乌龙茶花香显,味醇爽,汤色金黄明亮,平均加权得分高于其他处理0.1~1.5分,品质最佳;春茶酚氨比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9.
生物黑炭对酸化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生物黑炭0(CK)、8、16、32、64t.hm-25个水平对酸化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用量的生物黑炭处理与CK处理相比,0~20cm土层土壤pH值提高0.19~1.72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降低0.79~3.96cmol.kg-1,土壤盐基饱和度提高20.98%~173.67%,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0.80~2.46cmol.kg-1;20~40cm土层土壤pH提高0.05~0.61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降低0.20~2.14cmol.kg-1,土壤盐基饱和度提高27.72%~56.5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0.57~1.12cmol.kg-1。土壤改良效果随生物黑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对0~20cm土层土壤的改良效果大于20~40cm土层土壤。施用生物黑炭各处理春茶鲜叶产量分别为CK的106.61%、105.62%、99.89%和99.23%,各处理及与CK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0.
对罗顿豆冠层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共采集到节肢动物1 093个个体,其中,害虫个体数最多,占群落物种个体数的46.92%,天敌占群落物种个体数的32.87%,中性昆虫占群落物种个体数的20.21%,多样性指数总群落>天敌亚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均匀度指数天敌亚群落>总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较高,波动幅度较小,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总群落、天敌和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物种丰盛度和均匀度无显著相关,天敌群落物种丰盛度与害虫物种丰盛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