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以马铃薯克新13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硼砂进行浸种处理,测定种薯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及马铃薯芽长、芽粗、芽质量等,研究硼素对马铃薯萌发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硼素通过提高淀粉酶活性,促进淀粉分解,提高还原糖和蔗糖含量,促进幼芽伸长、增粗,进而增强芽势。  相似文献   
72.
利用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菜心,以无机肥料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微生物肥料、鸡粪、猪粪以及配合施用对蔗渣基质栽培菜心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等氮量的无机肥(对照)相比,鸡粪、猪粪及微生物有机肥的菜心,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为517.6~725.1mg·kg-1 Fw,比对照低47.7%~66.9%.微生物肥料、有...  相似文献   
73.
以克新13号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旱作模式下测定出苗后60~90d块茎不同部位糖类物质的含量,研究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不同部位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糖类在块茎各部位间的含量有差异:不同部位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髓部最高;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髓部的蔗糖含量最高,皮层区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均为皮层区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髓部淀粉含量与还原糖、蔗糖、可溶性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块茎髓部对淀粉积累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4.
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协作精神及创新意识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园艺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为切入点,注重园艺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综合应用课堂讲授法、田间调查法、项目教学法和自学辅导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使实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5.
叶面喷施硫酸锰对马铃薯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新13马铃薯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锰叶面喷施处理,通过测定马铃薯叶片中蔗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光合速率,研究硫酸锰对马铃薯生理指标及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硫酸锰(0.2%~0.5%)液叶面喷施处理能有效地提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促进马铃薯叶片中蔗糖和还原糖积累,从而增加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76.
甜瓜(Cucumis melo)主要在世界温带到热带地区栽培。为从转录组水平上挖掘甜瓜雄性不育的发生过程与超氧代谢和相关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雄性不育两用系对甜瓜可育株与不育株5mm的花蕾雄蕊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氧化酶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此外,本研究在花蕾雄蕊5 mm时期对其进行qRT-PCR分析以鉴定差异基因表达量,并对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的花蕾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有1 364个差异基因表达,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共有834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共有530个。根据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模式对上述筛选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共将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分为28类,其中第8类中有18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参与超氧代谢途径相关性极其显著(P0.001)。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显示,共有1 118个基因归属于生物合成、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3大分支,过氧化氢酶参与的催化过程中有57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7个基因差异表达极显著。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注释结果显示,与氧化还原酶相关的差异基因为10个,其中9个为过氧化物酶同源基因,1个为过氧化氢酶相关表达基因。在苯丙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与过氧化物酶相关基因MELO3C012183在雄性不育株与雄性可育株相比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过氧化物酶相关基因MELO3C014656表达显著下调。在色氨酸代谢途径中,与过氧化氢酶同工酶相关基因MELO3C017024在雄性不育株与雄性可育株相比基因表达显著上调。qRT-PCR验证表明,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相关基因peroxidase 2-like precursor和peroxidase 11表达量可育株都低于不育株,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相关表达基因catalase isozyme1-like表达量可育株高于不育株,而雄性不育株中POD和CAT酶活性均高于可育株。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育株系中的差异表达是由植物自我保护激发诱导产生,氧自由基的积累使不育株系的膜脂过氧化水平异常升高,此现象有可能对小孢子发育造成伤害,从而导致花粉败育。本研究为甜瓜花粉发生败育的内在原因和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磷对薄皮甜瓜生理代谢和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磷素对甜瓜生理代谢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金妃甜瓜为材料,采用基质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磷素处理后,甜瓜果实横径、纵径、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单果重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结果期,0.9~1.2mmol·L~(-1)范围内的磷用量对甜瓜果实生长促进作用最强,叶片中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提高,进而提高甜瓜光合能力和生理代谢水平,增加果实横径和纵径,提高甜瓜产量。在授粉后30 d,0.9~1.2 mmol·L~(-1)范围内的磷用量显著提高了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产量,与0.3 mmol·L~(-1)(T1)磷用量相比,分别增加21.38%~26.00%、12.62%~34.09%和36.62%~46.72%;同时,在授粉后20~25 d,与T1相比,该范围内的磷用量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21.23%~29.99%、102.55%~128.59%、51.10%~56.51、24.91%~39.92%、7.46%~9.26%和13.23%~18.62%。而当磷用量低于0.6 mmol·L~(-1)(T2)或高于1.5 mmol·L~(-1)(T5)时,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因此,0.9~1.2 mmol·L~(-1)范围内的磷素量施用可以提高甜瓜植株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促进甜瓜产量形成,但甜瓜植株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指标在不同磷浓度下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甜瓜生产合理施用磷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8.
试验以薄皮甜瓜品种"御品天香"为试材,S3307叶面喷施浓度分别为10、20、40mg/L,以清水为对照(CK)。通过测定甜瓜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和产量构成指标,研究S3307对甜瓜产量形成的作用效果,为甜瓜生理代谢机制及其产量、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S3307叶面喷施的3个处理均提高了甜瓜叶片叶绿素和硝态氮的含量,增加了果实的横径、纵径、单果重,从而提高了甜瓜的产量,浓度20mg/L的S3307叶面喷施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9.
以早、中、晚熟3个甜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甜瓜品种幼苗期根系形态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3个品种由于品种间差异,根体积,主根长度,一、二级侧根数量和总长度以及根系干重、鲜重数值大小均有差异,但均呈现微弧形曲线上升的变化趋势。"地依"和"高抗"在播种后13~16d、22d后出现增长速度较快的特点;"极品"在播种后13~19d、25d后出现增长速度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
嫁接茄子根系分泌物对黄萎病菌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廉华  王茹华 《植物保护》2009,35(3):63-65
研究了不同砧木、不同浓度嫁接茄子根系分泌物对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根茄相比,所有参试的嫁接茄根系分泌物都不同程度抑制了黄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并且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