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林业   238篇
农学   170篇
基础科学   135篇
  171篇
综合类   1247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204篇
畜牧兽医   861篇
园艺   223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进一步提高梯棱羊肚菌黑色素的提取率及溶解性,本试验采用单因素、Plackett-Burman试验、响应面试验对纤维素酶-超声波协同提取梯棱羊肚菌黑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通过赖氨酸修饰,并对修饰前后的梯棱羊肚菌黑色素进行结构表征、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NaOH浓度为1.54 mol/L,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0 mg/g,纤维素酶酶解时间为78.6 min,料液比为1:30,酶解温度为40 ℃,超声时间为80 min条件下提取的梯棱羊肚菌黑色素最优。未修饰的梯棱羊肚菌黑色素不溶于水,色价值为480.24,修饰后的黑色素溶解度为1 016 g/L,色价值为1 771.18,比未修饰的黑色素在溶解性、色价值方面均有所提高。此外,在不同的温度、光照、pH条件下,修饰前后的梯棱羊肚菌黑色素均比较稳定。以上研究结果为梯棱羊肚菌黑色素的高效提取及其产品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
广东引种葡萄主要病害发生及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1981年以来,广东省陆续从北方引进葡萄试种,由于早期引种试验获得初步成功,经济效益较好,1984年以后兴起了种植"葡萄热",至1987年,全省葡萄栽培面积约有866.7hm~2(公顷)。广东省华侨局农科所是引种葡萄试验和生产最早的单位之一,近10a(年)来先后引进数十个葡萄品种(系)进行观察筛选,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亦有五六个。由于广东地处亚热带地区,葡萄生产期长,生长速度快,枝叶繁茂,田间郁蔽度大,枝蔓、叶片衰老速度也较快。生长期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湿度大、台风  相似文献   
43.
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又称裸DNA疫苗,主要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直接将编码抗原蛋白的外源抗原基因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抗原基因,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使被接种动物获得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44.
扁穗雀麦种子形态成熟后15 d对其进行质量评定,结果表明,其千粒重为11.6 g,在常温(25~30℃)下种子发芽率为15.5%。3个月后,通过几种不同的处理,测定其处理后的发芽率,结果表明对照发芽率为35%,较15 d试验种子发芽率明显提高,说明其休眠和种子收获后的贮存时间相关,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其休眠程度下降。KNO_3处理种子发芽率提高了6%,土床培养提高了23%,灭菌片+KNO_3处理提高了25%;H_2SO_4、灭菌片和H_2O_2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扁穗雀麦种子的发芽,分别降低了31.25%、10%和30%。这说明种子的休眠和种子内抑制物的存在具有密切关系,但具体抑制物的种类和存在部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色氨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氨酸作为必需氨基酸之一 ,在动物营养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标准《饲料中色氨酸的测定方法 (GB/T1 5 4 0 0 - 1 994分光光度法 )》 ,易受颜色较深或某些复杂组分的干扰 ,无法准确测定某些饲料样品中色氨酸含量。 2 0 0 0年颁布的国家标准《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1  相似文献   
46.
BsC3-41杀蚊幼制剂对蚊幼虫毒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以BsC3- 41杀蚊幼制剂对 3种蚊幼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和野外灭蚊试验 ,结果表明 :该制剂对致乏库蚊CulexfatigansWiedemann的毒杀效果最好、对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Wiedemann次之、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Skuse的效果较差 ,2 4小时LC50值分别为 0 2 0 2 5 μg/ml、 2 5 363μg/ml和 5 9 730 2 μg/ml。野外水体灭蚊使用 3ml/m2 的浓度防治淡色库蚊效果可达 98 88%~ 1 0 0 0 0 % ,使用 1 0ml/m2 的浓度防治中华按蚊效果可达96 81 %~ 1 0 0 0 0 % ,使用 2 0 0ml/m2 的浓度防治白纹伊蚊效果达到 90 64%以上。  相似文献   
47.
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F基因在DNA免疫防制新城疫(ND)中的免疫原性,将NDV Z株F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 is-TOPO中,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 NDV ZF。在脂质体作用下将pcDNA NDV ZF转染CEF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在CEF细胞中可见有大量F蛋白表达。将重组质粒以100μg/只的剂量肌注免疫SPF雏鸡,经间接ELISA试验检测二免前后的血清,结果证明,pcDNA NDV ZF基因可在SPF鸡体内诱导相应抗体的产生,具有特定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8.
为了确定鸡IL-2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河北株Et MIC-2质粒的免疫增效作用,将构建的pcDNA3.0-IL-2、pcDNA3.0-EtMIC-2和pc DNA3.0-IL-2-EtMIC-2质粒分别免疫雏鸡,研究其对E.tenella攻毒后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pcDNA3.0-IL-2-EtMIC-2重组质粒的免疫剂量为100μg、150μg时,抗E.tenella攻击的保护率均高达95%,抗求虫指数(ACI)分别为163和165,比免疫pcDNA3.0-IL-2和pcDNA3.0-EtMIC-2组分别提高了91.99%、94.35%和31.88%、33.50%。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一株鸭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JN1株)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情况以及感染雏鸭后的排毒规律,对其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序列以及遗传进化进行了分析,通过点眼滴鼻方式感染3周龄健康雏鸭,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鸭的排毒规律,并测定血清抗体效价。JNI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为10~(-7.54)/0.2mL,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为72h,静脉致病指数为0.266,抗原相关系数为0.47。系统发育分析表明,JN1株的HA与CK/HK/G9/97和DK/HK/Y280/97在同一分支上,NA、M、NP、PA、PB1、PB2基因与SH/F/98同源性较高,NS基因则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进化关系较近。HA的裂解位点为PSRSSR↓GL,存在6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在234位的氨基酸残基为L,NA基因颈部存在缺失。雏鸭在感染该病毒后,饮食正常,精神良好,3~17d均有排毒,咽拭子和泄殖腔棉拭子排毒规律基本一致,分别在第3天和第13天出现排毒高峰。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属欧亚大陆分支,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泄殖腔向外界排毒,排毒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0.
禽安卡拉病毒的鉴定和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卡拉病毒属禽腺病毒C群Ⅳ血清型,临床上以引起患病鸡心包积液和肝炎为典型病理变化,发病急,死亡快,对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6年5月秦皇岛市昌黎县某养鸡场养殖肉鸡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80%,剖检见典型的心包积液、肝脏坏死和肾脏肿大,结合PCR鉴定、鸡胚和雏鸡接种试验,以及电镜观察,证明病原为安卡拉病毒,并命名为FAV-4QHD;通过对病毒主要结构蛋白Hexon、Penton、Fiber1和Fiber2基因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FAV-4QHD与近几年的国内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与FAV-4标准株ON1和国外分离株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安卡拉病毒毒力增强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