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6月19日上午,美国南卫理工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SMU)教授Steven B.Vik受聘为浙江大学光彪教授,受聘仪式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举行。仪式由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周雪平教授主持,校领导孔志洪处长向Steven B.Vik教授颁发了聘书、佩戴校徵,并代表浙江  相似文献   
2.
茶叶各种酶蛋白等电点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蛋白的等电点是酶的生化特性之一,测定不同酶的等电点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酶类。酶蛋白的等电点就是当溶液达到一定氢离子浓度时,酶蛋白中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解离过程中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即以  相似文献   
3.
嫁接对茶树新梢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云南大叶种为砧木,乌牛早和浙农113为接穗进行嫁接试验,并与同期移栽的乌牛早和浙农113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嫁接对该2品种的化学成分含量的明显影响,氨基酸和咖啡因含量增加;茶多酚和主要儿茶类素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茶树鲜叶中所含的酶类一般为多谱带同工酶,如现已分离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等,这就给测定其分子量带来较大的困难,首先是需用多柱串连分离洗脱,且所得的酶活力低,不利下一步测定,也很难把同工酶分开;其次是在用圆盘电泳或柱洗脱体积计算法及平衡密度梯度离心法等方法测定分子量时工作繁杂。因此,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检测方法还不能普及之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分割法”测定同工酶的分子量值得探讨。此法可将酶的分离与分子量测定一步完成,方法简单,设备易得,结果也较理想。本文介绍采用此法测定鲜叶和萎凋叶的多酚氧化酶分子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因素对凤凰单枞茶品质影响的研究,从环境、采摘季节、加工工艺三个方面对凤凰单枞的品质影响作了梳理,最后就如何提高凤凰单枞的品质进行了展望。期待有更多的设施园艺技术以及精准化加工技术能结合到凤凰单枞茶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其特有的品质风格。  相似文献   
6.
屠幼英  童启庆 《茶叶》1999,25(1):20-23,36
选用水古、龙井43、鸠坑三个品种的鲜叶,经摊放,杀青制成龙井茶。用气相色谱(GC)分析加工过程中游离香气和醇系香气前驱体变化。同时用比色法检测相应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摊放叶酶活性均增加了45%以上,醇系香气前驱体放量与酶活性趋势一致,用外源β-葡萄糖苷酶酶解鲜叶,摊放叶,测得香叶醇,芳樟醇,橙花醇等组份大量释放,说明该酶与萜烯香气前驱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朴秀美  屠幼英 《茶叶》2018,(1):42-45
历史上的韩国茶道受到中国茶文化与宗教、政治思想、生活习俗等影响,加之韩国传统固有文化而形成了早期的韩国茶道。后来经受日本侵占期,以前传统茶道的精神和意义大部分消亡在历史的长河里,并且逐渐被日本的茶道精神所替代。到了现代,韩国茶道通过传统恢复运动逐渐发展成礼仪茶道。韩国茶道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影响着该时代生活面貌的同时,也被当时的生活面貌所影响。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种茶树花多糖含量的修正系数蒽酮-硫酸检测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普通蒽酮-硫酸检测多糖方法基础上,通过联用离子色谱检测技术,构建蒽酮-硫酸检测新方法的修正系数(f),实现茶树花多糖检测技术的快捷、准确和客观。研究表明,以半乳糖为标准对照品时修正系数f半乳糖=2.84,以葡萄糖为标准对照品时修正系数f葡萄糖=4.49。该方法稳定性好(RSD葡萄糖=1.7%,RSD半乳糖=1.0%)、精密度高(RSD葡萄糖=1.4%,RSD半乳糖=2.0%)、重复性强(RSD葡萄糖=3.2%,RSD半乳糖=2.5%)及加标回收率佳(回收率葡萄糖=91.3%~104.1%,回收率半乳糖=95.9%~104.4%)。用新方法测得3产地茶树花多糖含量分别为10.30%、10.07%及9.99%,高于常规蒽酮-硫酸法检测茶树花多糖值。茶树花多糖中单糖组分分析表明,以半乳糖为标准对照品检测茶树花多糖较好。  相似文献   
9.
茶饮料的抗生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翁蔚  屠幼英  杨子银  陈利燕 《茶叶》2004,30(2):98-100
试验对酵母发酵的绿茶饮料抗生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平板法培养,发酵36小时的绿茶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分别为98%和100%。液体培养法,发酵48~60小时绿茶汁对乳酸杆菌增生45.1%,对双歧杆菌作用不显著。另外,乙醇、茶多酚与有机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茶多酚对乳酸杆菌有一定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发酵程度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开华  陈贞纯  屠幼英 《茶叶》2012,(3):168-171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红茶健康功能的认识,近五年国内红茶生产和销售增加非常迅速。红茶的发酵程度极大地影响红茶的品质,发酵是形成红茶品质特征的主要工序。本文从红茶发酵程度的把控和界定为切入点,详细探讨了原料、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发酵时间、发酵通氧量、发酵叶堆积厚度等因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及应如何控制这些因素以生产品质优越的红茶。旨在为红茶生产企业以及科研人员提供实际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