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31.
皮肤霉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皮肤传染病。在家畜中,以牛、马最易感,猪、绵羊次之;山羊罕见,且易误诊为疥螨病。现将我院实验牧场山羊群由毛癣菌属霉菌引起的皮肤霉菌病的诊断结果报告如下。一、发病经过与临床表现我院教学实验羊场饲有奶山苹与本地山羊共16只,该场曾于1989年4月从本省纳雍县维新区购进本地山羊多只,当时发现1只黑羊羔腹部皮肤有一小块秃斑,误认为羊疥  相似文献   
332.
应用PCR方法扩增山羊痘病毒QL、LD、Y、B-株反向末端重复序列片段,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ITR,再将该重组质粒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培养,对通过PCR、酶切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菌进行序列测定,并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2株山羊痘病毒、3株绵羊痘病毒全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测4个毒株序列与GenBank上收录的山羊痘病毒该片段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与绵羊痘病毒该片段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8.3%。研究结果表明,山羊痘病毒反向末端重复序列与已收录的羊痘毒株之间该片段的同源性非常高,为今后兽医临床上应用PCR方法检测羊痘病毒提供了另一更为特异、保守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33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血清学调查与病原核酸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贵州省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流行情况,并对临床发生的疑似PRRS疫情作出确定性诊断,本试验采用PRRS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对非免疫猪群和免疫猪群的1 254头份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采用RT-PCR方法对疑似病例样本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非免疫健康猪群PRRS抗体阳性率为5.90%;发病猪群阳性率为29.16%;免疫猪群抗体阳性率为59.45%;利用针对PRRSV GP5基因的引物对疑似病例样本进行了PCR扩增,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7株PRRSV GP5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与欧洲株(LV)的同源性分别为50.0%和46.7%,与美洲株(VR2332)的同源性分别为88.7%和89.9%,而与国内其它毒株的同源性为93.9%~99.1%和91.5%~99.5%;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贵州分离株均为美洲型。PRRSV Nsp2变异毒株特异性PCR诊断试剂盒鉴定结果显示,疑似病例样本均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表明流行在贵州省猪群中的PRRSV毒株均为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334.
取疑似猪细小病毒(PPV)流产胎儿组织病料,处理后接种PK-15传代细胞,2~4 d后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荧光抗体试验结果显示,PPV呈现阳性;以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的1对特异性引物,从PPV疫苗、流产胎儿病料及感染细胞培养物中PCR扩增出158 bp的DNA条带;扩增产物经EcoRⅠ酶切分析,得到了预期的条带(123 bp和35 bp),从而证实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PCR的最小检出量为300 pg。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9月发生在贵州省某种猪场的疫情确由猪细小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335.
对山羊痘重组沙门菌S7207/pVAX1-P32疫苗株的安全性、稳定性及S7207/pVAX1-P32在动物体内散布规律进行测定。选择6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2组~4组为试验组,用上述沙门菌株S7207以108、109、1010cfu的剂量口服免疫小鼠,2周后相同剂量加强免疫,通过在不同时间段称量小鼠体重显示,试验组小鼠生长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同组别小鼠大体及内脏器官也未发生病变,说明S7207/pVAX1-P32安全性良好;通过PCR方法检测P32基因在体内各组织分布情况,在7d后体内各组织中都检测出目的基因,说明DNA在小鼠体内广泛分布。体外传代含pVAX1-P32和不含pVAX1-P32菌株,含质粒菌株经60代传代后含重组质粒菌的比例在50%以上,传代至120代时仍在10%以上,而不含质粒菌株明显低于含质粒菌株,结果证明含质粒菌株稳定性较好。研究结果提示,利用减毒沙门菌为载体传递S7207/pVAX1-P32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质粒在小鼠体内分布广泛,对未来口服疫苗的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6.
山羊痘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发生在贵州省的山羊痘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山羊痘以全身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出现痘疹为特征.皮肤疹最初为红斑,红斑肿胀隆起形成结节状丘疹,然后丘疹发生凝固性坏死,脱落而形成痂皮.组织学检查早期皮肤病变可见充血,水肿和多量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浸润,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见更多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一些体积较大的所谓"山羊痘细胞"出现.在真皮的病变细胞和痘细胞中可见嗜酸性胞浆内包涵体.引起水肿和坏死的血管炎常伴有血栓和梗死.上皮的变化包括棘细胞增生,空泡变性,不全角化,过度角化和坏死等.其他器官的病变也有相似的细胞浸润和血管炎变化.但发生在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时常出现溃疡.透射电镜观察在感染的皮肤和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发现有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典型的山羊痘病毒颗粒.受感染的细胞除可见胞浆内散在的病毒颗粒或形成病毒包涵体外,通常可见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扩张.  相似文献   
337.
2007年对贵州省规模化猪场进行调查,发现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可能已经存在,试验通过RT-PCR方法进行诊断,同时采集病料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RT-PCR扩增得到PRRSV目的段RNA基因,并进行鉴别诊断,最后确定2007年贵州省广泛流行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为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临床上母猪表现繁殖障碍,发病猪全身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出现红色或蓝紫色菱形班块,尤其耳部等典型特征。病理形态学观察到肺脏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病变;全身淋巴结都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出血、肿胀,呈均匀的紫红色或黄红相间,有的切面湿润多汁等典型特征。组织切片观察到肺脏各级支气管管腔内含有大量粒细胞、淋巴细胞、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及组织细胞坏死崩解产物和粉红色液体;淋巴结的皮质和髓质内含有数量不等的红细胞;脾小体及髓索中有大量的细胞碎片等典型特征,为以后该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38.
为了解贵州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毒株ORF3及M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于2014年4月-2015年3月从贵州省5个地区采集105份腹泻仔猪的粪便,应用RT-PCR方法进行PEDV检测,从中选择8份PEDV阳性样本,扩增其ORF3及M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从采集的105份粪便样本中可检出75份PEDV阳性样本,阳性率为71.43%;8株PEDV贵州株ORF3及M基因序列均无碱基缺失或插入;ORF3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5.1%~100.0%与95.1%~99.6%之间,M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8.4%~100.0%与98.7%~100.0%之间;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5年贵州流行株与近年来中国毒株、韩国毒株及泰国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疫苗株Attenuated DR13及CV777株亲缘关系较远.提示目前贵州省仔猪腹泻病原主要是PEDV,且为PE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339.
为分析牛乳头状瘤病毒贵州株(BPV-GZ01株)L1基因的分子特征,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本试验对BPV-GZ01株L1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及方法对BPV-GZ01株L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二级结构、三级结构、B细胞表位、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L1基因序列全长为1 494 bp,编码497个氨基酸;与BPV2、BPV2-SW01、BPV2-AKS01、BPV13、BPV1株相应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1%、99.8%、99.4%、87.6%和82.8%,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6%、99.4%、98.4%、94.4%和91.3%;系统进化树显示,BPV-GZ01株与BPV2-SW01株亲缘关系最近;L1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β-折叠和α-螺旋区域所占比例较大,预测此蛋白可能存在6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无跨膜区域,无信号肽区域;三级结构呈弯曲状螺旋结构。本研究结果将为贵州省BPV免疫诊断及核酸疫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0.
生物除臭剂对猪粪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生物除臭剂的除臭机理进行初步研究,试验将制备的生物除臭剂接种新鲜猪粪,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测定了不同发酵时间猪粪中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的含量。结果表明,制备的生物除臭剂对发酵猪粪中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这些研究结果为微生态制剂除臭机理的初步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