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34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酪蛋白是乳蛋白的主要成分,不仅营养丰富,且其水解产物对机体有重要调节作用。影响酪蛋白含量的因素主要有遗传、泌乳阶段、日粮营养水平及其组成等,其中通过调控日粮营养水平来提高乳中酪蛋白含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技术手段,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及改善乳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综述了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奶牛乳中酪蛋白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乳中酪蛋白含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2.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瘤胃pH不同测定方法的实际效果。选用4头健康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黑白花荷斯坦奶牛,对传统便携式pH计(MANpH)和连续pH记录无线装置(LRCpH)2种不同瘤胃内容物pH检测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ANpH和LRCpH 2种方法测定的瘤胃内容物pH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内容物pH 24 h变化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LRCpH无线装置不仅可准确测定瘤胃内容物pH,且能实时连续监测奶牛采食后瘤胃内pH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研究日粮维生素A(vitamin A)添加量与肉牛牛肉品质的关系,选用16头24月龄安格斯×秦川黄牛阉牛,以添加0、1100、2200、4400 IU/kg干物质VA的日粮育肥4个月后屠宰分析不同日粮VA添加量对肉牛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在肉牛屠宰特性方面,VA添加量对肉牛屠宰率、净肉率、肠系膜脂肪质量/活体重、大理石花纹评分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影响(P>0.05);VA添加量显著影响肉牛末期体重、日增重、背部皮下脂肪厚度、肋部皮下脂肪厚度和肉品剪切力(P<0.05),其中日增重以2200 IU/kg干物质VA添加量时最高,低于此添加量则有随VA添加量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而背部皮下脂肪厚度和剪切力均以1100 IU/kg干物质VA添加量时最低;②在肉品常规成分(以鲜样为基础) 方面,日粮VA添加量显著影响背最长肌干物质及粗蛋白含量和臀中肌干物质及粗灰分含量(P<0.05),而对背最长肌粗脂肪及粗灰分含量和臀中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③在牛肉氧化稳定性方面,VA添加量对吊挂成熟的背最长肌和臀中肌的总色素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BARS)和滴水损失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总色素含量在背最长肌和臀中肌均以1100 IU/kg干物质VA添加量时最高,TBARS值在背最长肌以2200 IU/kg干物质VA添加量时最低,在臀中肌以1100 IU/kg干物质VA添加量时最低。综合各方面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以1100 IU/kg干物质VA添加量饲喂秦安杂交阉牛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4.
对保靖黄金茶夏季叶部病害进行初步调查,经鉴定主要有3种,分别是茶圆赤星病、茶网饼病、茶藻斑病。并对其发生特点分别进行了客观的调查、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5.
县域农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地适宜性评价的一般流程,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农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探讨了其组成结构及各部分具体内容.并综合运用Geodatabase教据模型、ArcObjeets组件技术、ADO接口技术等开发和实现了该系统.系统应用于封丘县农地适宜性评价,实践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的管理空间与属性数据,并且起到了辅助决策的作用,还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106.
应用PDA培养基培养出茶炭疽病的疑似病原菌,采用电脑可视显微镜初步鉴定该病原菌为茶炭疽病,以此菌体为模板.并根据炭疽病原28SrRNA基因间隔区核苷酸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对PCR扩增的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常德东山峰茶区茶炭疽病病菌28S rRNA核苷酸序列与炭疽株系基因组相应区段核苷酸相似率接近100%。从而初步建立了茶炭疽病的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免疫刺激后小鼠肝脏内参基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时定量PCR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细胞或组织mRNA转录水平的检测和半定量。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可以消除不同标本在RNA的产量、质量以及逆转录效率上可能存在的差别,从而获得目标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真正差异。本试验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小鼠在经过免疫刺激后,B2M、ACTB、GAPDH、SDHA、HPRT1和ARBP共6个内参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这6个内参基因表达存在差异。经过geNorm程序统计学分析,确定了ACTB、GAPDH两个看家基因适用于校正目标基因的表达量,为研究小鼠免疫刺激后肝脏目标基因的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8.
免疫小鼠乳腺乳铁蛋白基因表达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小鼠不同生理阶段以及免疫条件下,乳腺内乳铁蛋白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选择120只健康昆明小白鼠,于分娩后4 d进行如下制剂处理:脂肪酶蛋白(Lipase)、空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和Lipase.于分娩后8和12 d(即注射后4和8 d)用间接ELISA法测定乳中和血清中的特异性IgG含量,用Real Time PCR检测小鼠乳腺中乳铁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另外,正常生理状态乳腺内乳铁蛋白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分别是在分娩后1、4、8和12 d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小鼠分娩后1 d时,乳腺内乳铁蛋白基因mRNA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分娩后4、8和12 d时较低;免疫条件下,乳腺内乳铁蛋白显著上升.免疫刺激可以引起小鼠乳腺乳铁蛋白基因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09.
茶白星病不同病情等级下叶际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功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白星病是一种多年来严重为害高海拔茶园的叶部病害,为了突破该病害生物防控的技术瓶颈,明确不同茶白星病病情等级下叶际细菌群落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比较分析3个不同发病等级的茶白星病叶片(BCK、B2和B4)中细菌群落组成,结果发现:在门水平上,3个病情等级下优势门均为Acidobacteria (酸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和Firmicutes(厚壁菌门),其中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占总数的73.53%~90.25%。相对丰度多样性与茶白星病的发病病情等级呈正相关的为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在属水平上,随着病情等级升高,叶际细菌群落整体OTUs、差异OTUs及其多样性均上升。优势属Methylobacterium(甲醇杆菌属)与Hymenobacter(膜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病情等级呈正相关,而Ralstonia(雷氏菌属)与Stenotrophomonas(寡养单胞菌)则相反,表明茶白星病菌与叶际细菌存在协同作用,细菌群落在3个不同病情等级下存在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茶叶叶际微生态防控茶白星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了解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红茶代表性样品和典型外省样品,采用电子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红茶样品滋味进行评定及化学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嫩度等级和不同滋味类型湖南红茶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组分总量、鲜味氨基酸、茶氨酸、茶黄素等含量可作为区分湖南红茶和外省红茶的主要滋味成分,其中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黄素等含量湖南红茶显著高于外省红茶。(2)一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除氨基酸、茶褐素外,其他主要滋味成分均显著低于二级茶样;二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在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上表现突出;三级湖南红茶以儿茶素组分总量、糖类化合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以茶多酚、氨基酸、茶褐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低。(3)“甘鲜味”茶汤中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总量、非酯型儿茶素、EGC、茶黄素显著低于“略苦(浓)”茶汤。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红茶产品的分类鉴别和滋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