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鼠免疫刺激后乳腺pIgR mRNA转录及乳特异性IgA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免疫刺激后昆明小白鼠乳腺pIgR基因mRNA转录和特异性IgA含量变化。选择48只健康受孕昆明小白鼠,分为A、B、C、D组,分别于分娩后第4天注射灭菌生理盐水、Lipase+灭菌生理盐水、空ISCOM和Lipase+LTB+ISCOM,每组注射12只,并于分娩后第8天和12天采集小鼠乳样、血样和乳腺组织,用间接ELISA法测定乳和血浆中的特异性IgA含量,用Real Time-PCR检测小鼠乳腺中pIgR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免疫刺激对小鼠血浆中特异性IgA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是免疫B组和D组中小鼠分娩后12 d的乳中特异性IgA含量显著高于8 d乳中的特异性IgA含量(P0.05)。RealTime-PCR相对定量也表明,免疫B组和D组中小鼠分娩后12 d的乳腺pIgR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高于8 d乳腺pIgR基因转录水平(P0.05)。免疫刺激后小鼠乳腺pIgR基因转录水平的提高能增加乳中特异性IgA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pIgR基因5'侧翼区的多态性及其对IgA和IgM含量的影响.从NCBI上的MaP Viewer数据库下载牛pIgR基因的5'侧翼区的序列(NW_174143),长度为3.2 kb,设计4对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对25头奶牛的PCR产物直接测序发现并确定SNP位点,并用SNP Stream标签微列阵基因分型系统对189头牛进行基因分型,将其与牛奶和血液中的IgA和IgM的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IgR基因在-3128、-3072、-2834、-2348和-515位发现了5个SNP位点,其中SNPI和SNP2为A/G突变,SNP3、SNP4和SNP5为T/C突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SNPI对牛奶IgM和血液IgA含量有显着的影响(P<0.05),SNP3和SNP5对血液IgM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其他SNP位点与单倍型组合对乳及血液中IgA和IgM的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多重比较分析表明,SNPl位点的基因型AB个体与BB个体的牛奶IgM和血液IgA含量的最小二乘均数差异显著(P<0.05),SNP3和SNP5的不同基因型对血液IgM含量的最小二秉均数分别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因此得出,牛pIgR基因5'侧翼区的多态性影响牛奶和血液中的IgA和IgM的含量,这为进一步研究牛奶中IgA和IgM分泌转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择3头安装有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头茬、二茬梯牧草和燕麦草体内试验,比较3种饲草的营养成分及其瘤胃降解率和降解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梯牧草的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燕麦草的,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相对饲喂价值则显著低于燕麦草的,梯牧草头茬和二茬间的营养成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燕麦草、二茬和头茬梯牧草的瘤胃内干物质有效降解率依次为48.22%、41.76%和36.54%,且三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茬梯牧草和燕麦草的瘤胃内CP有效降解率相近,分别为53.09%和53.20%,且显著高于头茬梯牧草的(36.67%);二茬梯牧草和燕麦草的瘤胃内中性洗涤纤维有效降解率分别为36.61%和35.10%,且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头茬梯牧草的(28.62%)。可见,二茬梯牧草具有作为奶牛常规粗饲料资源的潜力,可用于替代燕麦草。  相似文献   
4.
埋植抗原缓释剂ARD后牛乳特异性抗体效价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奶牛埋植抗原缓释剂ARD(antigen release devise)生产免疫乳的高效性进行评价,随机选择40头成年健康荷斯坦奶牛,试验组20头奶牛于右侧髋内淋巴结处埋植3种释放时间不同的ARD,分别在埋植当天、14 d和28 d释放抗原,通过ELISA检测血清和乳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效价及消长规律。研究表明:埋植ARD免疫后,奶牛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定效价均明显升高,ELISA滴定效价平均为2×106。埋植后9 d便可检测到乳清中特异性抗体,其应答规律与3种ARD的释放一致,ELISA滴定效价平均可以达到4.1×104,可以达到2~3 d初乳的水平。试验结果说明了ARD生产免疫乳的高效性;通过比较血清和乳清中特异性抗体含量变化,发现在血清效价相同的情况下,奶牛个体对IgG的转运存在差异;ARD的缓释技术较为精确,缓释误差仅为2~3 d。  相似文献   
5.
动物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pIgR)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分泌性免疫系统(SIS)的重要组成成分,在IgA/IgM的转运和黏膜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综述了pIgR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和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畜牧养殖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日益严峻的疫病风险、畜产品安全迫切要求更加专业化、社会化的动物防疫体系。从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农村仍然存在着强制免疫死角,个别地方免疫效果较差,给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如何建立全面的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将基础免疫做牢做扎实,建立阻断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免疫保护屏障,已成为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弥阳镇不断加大动物防疫体系改革的力度,防疫队伍不断壮大,基层防疫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免疫密度显著提高,防疫成效十分显著,有力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苜蓿黄酮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和免疫的影响,选取4头装有瘘管的头胎荷斯坦奶牛,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组奶牛饲喂混合日粮中分别添加0g(Ⅰ组)、20g(Ⅱ组)、60g(Ⅲ组)和100g(Ⅳ组)的苜蓿黄酮。试验期为4期,每期24d。结果显示:1)血清的总蛋白含量随苜蓿黄酮添加剂量的升高呈二次曲线变化,出现先下降后升高(P0.05)趋势,但其他指标没有影响;2)苜蓿黄酮组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P0.05)和血小板压积(0.05P≤0.10)均高于对照组,但随着苜蓿黄酮添加剂量的升高而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随苜蓿黄酮添加剂量的升高呈线性升高(P0.05),而淋巴细胞比例则呈降低的趋势(0.05P≤0.10);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苜蓿黄酮添加剂量的升高呈线性升高(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现降低的趋势(0.05P≤0.10),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苜蓿黄酮添加剂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P0.05);4)血清中IgG含量(0.05P≤0.10)和淋巴细胞Fas基因相对表达(P0.05)随着苜蓿黄酮添加剂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苜蓿黄酮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性能和调节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8.
埋植抗原缓释剂(ARD)对奶牛生产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奶牛埋植抗原缓释剂ARD(Antigen Release Device)生产免疫乳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随机选择40头成年健康荷斯坦奶牛,试验组20头奶牛于左侧髋内淋巴结处埋植3种释放时间不同的ARD。通过测定产奶量、体细胞数和乳成份等研究ARD埋植对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ELISA检测牛奶中特异性和总抗体的产生规律,研究表明:埋植手术后伤口愈合较好,没有引发奶牛乳房炎;埋植后5~10d奶牛平均产奶量下降16%(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等乳成分没有明显变化,牛奶中体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埋植后9d便可检测到乳清中特异性抗体,牛奶中总IgG含量提高25%。ARD具有细胞免疫刺激作用,埋植ARD生产免疫乳使奶牛的细胞免疫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ARD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免疫乳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牛初乳、常乳和免疫乳乳清中主要蛋白的SDS-PAGE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荷斯坦奶牛初乳、常乳和免疫乳,通过SDS-PAGE电泳对其乳清中的主要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SDS-PAGE电泳图谱上可见有5个清晰的条带,自上而下分别为乳铁蛋白、牛血清白蛋白、IgG重链、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其中32d免疫乳和0~3d初乳可见有IgG轻链,其他乳样IgG轻链条带较弱.0~7d初乳乳清蛋白含量随泌乳天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0~5d初乳乳清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并维持较低水平.免疫乳15和32d各乳清蛋白含量均高于常乳.  相似文献   
10.
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固体和液体益生素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35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60头,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3%的固体和液体益生素(EM)添加剂,试验期33d,统计各组增重及饲料消耗,并测定各组饲料养分的消化率。结果表明,在35~50日龄阶段,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5%和36%,且试验Ⅱ组与对照组间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3%和19%,各组差异不显著。在51~68日龄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生长速度与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