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6篇
  免费   1250篇
  国内免费   1751篇
林业   1141篇
农学   968篇
基础科学   794篇
  1984篇
综合类   9407篇
农作物   1286篇
水产渔业   558篇
畜牧兽医   3169篇
园艺   1410篇
植物保护   910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918篇
  2021年   891篇
  2020年   840篇
  2019年   825篇
  2018年   559篇
  2017年   954篇
  2016年   589篇
  2015年   922篇
  2014年   951篇
  2013年   1124篇
  2012年   1734篇
  2011年   1694篇
  2010年   1595篇
  2009年   1449篇
  2008年   1389篇
  2007年   1208篇
  2006年   951篇
  2005年   769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51.
用300 mg/L NAA和300 mg/L IBA处理福建茶1 h、2 h、3 h、4 h,用600 mg/L NAA和600 mg/L IBA处理福建茶1 min、5 min、10 min、20 min,60 d起苗观察生根情况。结果表明,300 mg/LNAA和300 mg/L IBA处理福建茶,NAA处理3 h和IBA处理4 h效果最好,生根率83%和87%;600 mg/L NAA和600 mg/L IBA处理福建茶,NAA处理5 min和IBA处理10 min效果最好,生根率83%和90%。  相似文献   
152.
为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小型、分散的单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构成的食品供应链中,制造商对原材料和最终食品进行质量检测的情况,建立了以供应商和制造商各自的质量水平为决策变量的优化模型,分析了最优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并依据结论提出相应建议,如提高消费者对优劣食品的识别能力,发挥制造商在供应链中的监督检验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3.
分析了西部某县城山体滑坡的成因,针对该成因进行治理为例,介绍应急处理的成功经验,供相似工程的山体滑坡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154.
背主动脉注射是生产转基因鸡的经典方法,该方法不需换壳培养,但壳内注射技术难度大,并且无法实时观察后期胚胎发育情况。本实验对背主动脉注射法进行了改进,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壳外注射至150枚HH 14~16期(Hamburger-Hamilton Stage 14~16)鸡胚背主动脉中,再进行换壳培养,继续孵化至出壳,观察和分析改良背主动脉注射法与传统背主动脉注射法和胚盘下腔注射法对发育8、14、18、21 d鸡胚存活率、孵化率以及EGFP阳性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背主动脉注射组鸡胚存活率均高于传统背主动脉注射组与胚盘下腔注射组(P<0.05或P<0.01);改良背主动脉注射组的鸡胚孵化率(37%)高于传统背主动脉注射组(16%)与胚盘下腔注射组(28%)(P<0.01);荧光蛋白手电筒检测显示,改良背主动脉注射组鸡胚EGFP阳性率(17%)明显高于传统背主动脉注射组(13%)与胚盘下腔注射组(12%)(P<0.01)。综上,背主动脉壳外注射结合换壳培养提高了转基因鸡胚胎孵化率和EGFP阳性检出率,对提高转基因鸡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5.
为探究基于A矩阵期望遗传关系最大化(maximizing the expected genetic relationship for matrix A,RELA)、基于A矩阵目标群体遗传方差最小化(minimized the target population genetic variance for matrix A,MCA)、平均亲缘关系最大化(the highest mean kinship coefficients,KIN)、随机选择(random selection,RAN)、共同祖先筛选(common ancestor,CA)等不同参考群筛选方法及参考群规模对基因型填充准确性的影响。本研究使用矮小型黄羽肉鸡作为试验群体,采用鸡600K SNP芯片(Affymetrix Axion HD genotyping array)进行基因分型,测定435羽子代公鸡45、56、70、84、91日龄体重。利用Beagle软件将低密度SNP芯片填充为高密度SNP芯片数据,比较不同参考群筛选方法、参考群规模对基因型填充准确性的影响,以及填充芯片基因组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使用Beagle 4.0结合系谱信息进行填充效果最佳,其次为Beagle 4.0,而Beagle 5.1填充效果最差。使用MCA方法筛选参考群进行基因型填充准确性最高,使用RAN方法筛选参考群进行基因型填充准确性最低,MCA、RELA、CA 3种方法基因型填充准确性差别较小。相比其他方法,使用MCA方法筛选个体作为参考群将低密度SNP芯片填充至高密度SNP芯片进行基因组选择的预测准确性较高,与真实高密度SNP芯片的基因组预测准确性相差甚微。随着参考群规模增大,基因型填充准确性也随之增加,但增速逐渐下降,最后趋于平缓。综上所述,可以通过参考群筛选方法构建参考群以及控制参考群规模,以保证基因型填充和基因组预测准确性并节省成本,本研究为基因型填充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6.
测定黄连与黄连须、黄连茎叶主要生物碱含量并建立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采用HPLC分析比较黄连及黄连须、黄连茎叶中小檗碱、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含量差异并建立指纹图谱,通过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体外清除试验与总还原力试验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发现小檗碱、巴马汀含量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药根碱、黄连碱和表小檗碱含量为黄连>黄连须>黄连茎叶;总还原力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为黄连茎叶>黄连>黄连须;总还原力与各峰均有较强相关性,·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与4号峰相关性较强。说明黄连茎叶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黄连须与黄连茎叶均有一定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7.
卫红亮 《中国饲料》2021,(5):104-107
我国饲料行业已从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步入成熟期。当前,饲料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不少饲料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弱,急需进行转型升级。由于中小饲料企业信用评级低,经营风险大,且资产抵押物少,导致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狭窄,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饲料企业发展、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的瓶颈。金融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优化金融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帮助或解决中小饲料企业融资难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本文以中小饲料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金融管理对融资难的影响,归纳总结出当前中小饲料企业金融管理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为饲料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8.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抗落粒老芒麦种质的筛选及落粒率与农艺性状的关系,以15份采自青海不同地区的老芒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老芒麦的落粒率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5份老芒麦资源自然落粒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7-124的落粒最严重,平均落粒率为56.92%。以17-064和17-050的抗落粒性最强,落粒率分别为17.54%和18.63%,且各资源间落粒性存在较大遗传差异。2)各资源的动态落粒率表明从乳熟后第3天至第15天落粒率不断增加,且各时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从各材料落粒率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落粒率与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37。与穗轴节数、花序长、小穗宽和外稃长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花序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芒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小穗数、芒长和花序宽是影响落粒率的主要因素。4)15份资源通过农艺性状与落粒率被聚为4类,第Ⅰ类群平均落粒率较高,为41.24%,但小穗数多,单序籽粒数多;第Ⅱ类群和第Ⅳ类群落粒率低,仅为18.63%和17.54%,可作为低落粒种质筛选的候选材料;第Ⅲ类群平均落粒率高达42.41%,小穗数较多,单序籽粒数最少。  相似文献   
159.
以宁夏贺兰山东路风沙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等碳量秸秆、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农田养分调控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秸秆和生物炭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C)、全磷(P)、速效氮(AN)、速效磷(AP)浓度显著增加,且生物炭还田优于等碳量秸秆处理.而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全氮(N)浓度影响不显著.土壤C/N、C/P、N/P、AN/AP变化范围在10.1~10.9、7.4~8.2、0.7、2.7~3.4.且N/P、AN/AP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生物炭还田量的增加显著降低.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显著高于等碳量秸秆还田.而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与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均显著高于等碳量生物炭还田.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AN与碱性磷酸酶(AKP)极显著负相关,与β-葡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MBC、(BG+CBH)/AKP、(NAG+LAP)/AKP、MBN/MBP极显著正相关.生物炭还田后土壤AP与BG、α-纤维素酶(CBH)、LAP、NAG、MBC、MBN、(BG+CBH)/AKP极显著正相关,与MNC/MBN极显著负相关.综上,生物炭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浓度和微生物量,而秸秆还田更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60.
为研究青藏高原湿草甸土壤氮组分对氮添加程度的响应规律,分析氮素大量输入生态系统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碌曲县尕海-则岔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湿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对照(CK,0 g·m-2)、低浓度(N5,5 g·m-2)、中浓度(N10,10 g·m-2)和高浓度(N15,15 g·m-2)4种处理,分析不同氮添加下的土壤氮组分含量(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的垂直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氮添加处理均能增加土壤氮组分含量,其增加程度依次为N5>N10>N15>CK;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土壤氮组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在植物生长季内,氮添加处理后的土壤氮组分含量较高值出现在植物生长末期。本研究表明氮添加对青藏高原湿草甸土壤有效氮的增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