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4篇
  免费   792篇
  国内免费   1204篇
林业   753篇
农学   702篇
基础科学   504篇
  1131篇
综合类   5568篇
农作物   890篇
水产渔业   397篇
畜牧兽医   2085篇
园艺   826篇
植物保护   614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597篇
  2021年   585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467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626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723篇
  2012年   1001篇
  2011年   974篇
  2010年   904篇
  2009年   780篇
  2008年   843篇
  2007年   800篇
  2006年   595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β-胡萝卜素(β-C)对牦牛皮下脂肪颜色及组织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3岁牦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各处理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720(低剂量)、1 440(中剂量)、1 620 mg/d(高剂量)β-C,饲养90 d后,分别测定牦牛脂肪、肌肉色度、背膘厚度及不同组织中β-C和代谢产物维生素A的含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β-C,牦牛背部、胸部脂肪及半腱肌的黄度值(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亮度值(L*)和红度值(a*)没有显著变化(P>0.05);牦牛背膘厚度在中剂量组达到最大值;对照组牦牛血清中β-C及维生素A含量显著低于各试验组(P<0.05),且维生素A含量随β-C添加量的上升呈上升趋势(P<0.05);牦牛皮下脂肪、腹腔脂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空肠等组织器官中β-C含量在中剂量组均达到最大值,除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较高外,其他组织中维生素A含量在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β-C影响牦牛皮下脂肪颜色,且在中剂量组牦牛皮下脂肪、心脏、肝脏、脾脏及空肠等组织器官中β-C含量达到最大值,故推荐其最佳摄入量为1 440 mg/d;在日粮中添加β-C影响牦牛肝脏和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对其余组织器官中维生素A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2.
采用盆栽的方法,分析磁处理对豌豆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旨在探究磁处理对豌豆根际土壤肥力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设置无处理(对照CK),添加铁粉(A)、磁化铁粉(B)、场强为0.2特斯拉(T)磁铁+铁粉(C)以及0.2 T磁铁(D)的处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磁处理对豌豆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C处理显著增加豌豆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同时微生物生物量C、N、P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34.0%、46.0%、44.2%;β-葡萄糖苷酶、氨肽酶、磷酸酶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4.6%、23.7%、31.8%;另一方面,C处理中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Ace、Chao1、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CK;属(Genus)分类水平韦恩图分析中上,CK处理特有的属细菌主要有3个:SneathiellaDesulfurisporanannocystaceae;A处理特有的属细菌有7个;B处理特有的属细菌亦有7个;C处理特有的属细菌有11个;D处理特有的属细菌有8个。综上所述,C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豌豆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N、P)、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等多项指示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的生物学指标,表明磁场强度为0.2 T的磁铁+5 g磁化铁粉处理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抵御土传病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73.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温环境下饲粮核黄素添加水平对蛋鸭激素分泌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有重复完全交叉设计,温度设2个水平[适温(18±1)℃,T1;低温(2±1)℃,T2];核黄素设3个水平,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16、32 mg/kg 核黄素.选用12周龄健康的金定鸭(母)144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  相似文献   
74.
 ‘华雄’是在白蜡属种质资源收集过程中发现并选育出的绒毛白蜡新品种。雄株,干形较直,当年生枝和纸质叶片上下表面均被密毛,耐盐碱性强。  相似文献   
75.
葡萄霜霉病菌侵染抗病和感病品种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苯胺蓝染色结合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在葡萄感病品种‘红提’和抗病品种‘北玫’中的侵染过程,发现两品种从接菌到显症的过程基本一致,但孢子囊伸出气孔的时间、伸出孢囊梗气孔比例、孢囊梗数量及孢囊梗分支,‘红提’比‘北玫’多;菌丝在‘北玫’上生长速度慢,后期生长量也较少。‘红提’的潜育期为4 d,而‘北玫’的为5 d,‘红提’和‘北玫’的长菌丝、分支的长菌丝、疏松菌丝体出现的时间也不同。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在‘北玫’上停留在疏松菌丝体阶段,而‘红提’96 h时叶片组织内长满致密的菌丝体。两品种在初生菌丝和长菌丝阶段产生吸器的频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6.
任吉君  王艳  周荣  范伟林 《种子》2017,(8):129-131
研究了不同整枝方式对罗勒的生长状况、光合效率、采种量、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整枝方式对罗勒的植物学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对罗勒的种子产量和质量有明显影响.其中以处理D(摘除主枝,仅保留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采种量最高,其次为处理B(仅保留主枝、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考虑到整枝的成本投入问题,生产上采用处理B(只保留主枝、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77.
农业保险是为了减少农业生产的风险、降低自然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而出现的一项保险制度,需要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来为其保驾护航。河北省目前已经针对农业保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其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保险的财税政策支持,并针对该省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8.
王春梅  沈建华  赵晓燕  王竹  任洪 《种子》2017,(7):122-124
黔糯868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组配选育而成的,2014年、2015年分别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重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和适应性强,糯性品质及籽粒外观商品性好,具有广阔的鲜食市场前景,深受农户及经销商欢迎;尤其近年来脱贫攻坚期间,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使该品种快速而稳定地走向市场,本试验对黔糯868的亲本繁殖及杂交种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保持品种的特性和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79.
以甘菊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和Tail-PCR以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研究了甘菊ClERF1及其启动子序列特征、表达模式,以及甘菊ClERF1在低温胁迫下的响应。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甘菊ClERF1功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lERF1基因序列全长1 242 bp,最大开放阅读框(ORF)618 bp,可编码206个氨基酸。经理化性质分析,ClERF1分子量23 631.35 Da,理论等电点5.19,不稳定系数53.84,脂肪指数62.04,平均亲水性-0.786,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系统进化树表明,ClERF1与拟南芥At3g23240亲缘关系最近,属于ERF亚家族。qRT-PCR分析表明ClERF1在叶片中表达最高,其次在茎段中。该研究克隆了ClERF1启动子序列1 534 bp,主要包括低温反应和乙烯响应元件、生长素和茉莉酸甲酯反应元件等。甘菊低温处理幼苗ClERF1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低温处理的幼苗,其中5℃时ClERF1相对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80.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以2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质量分数为20%的PEG-6000溶液处理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了芽长、主胚根长、芽鲜质量、根鲜质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萌发抗旱指数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值(F值)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处理后的芽长、主胚根长、芽鲜质量、根鲜质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受到抑制,但不同品种的降幅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晋麦47、运旱618、长治6406、石4185和旱选10号抗旱性明显强于F值较低的京冬18、石家庄4号、石优20、郑麦366和郑麦9023。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F值较高的晋麦47、运旱618和长治6406的抗旱性要显著高于F值较低的京冬、石家庄4号和郑麦366。这说明基于形态指标的综合评价值法可以有效地对小麦萌发期抗旱性进行鉴定,供试材料中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有:晋麦47、运旱618、长治6406、石4185和旱选10号,抗旱性较差的品种有:京冬18、石家庄4号、石优20、郑麦9023和郑麦3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