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02篇
  免费   2036篇
  国内免费   2850篇
林业   2678篇
农学   1857篇
基础科学   1658篇
  3237篇
综合类   15001篇
农作物   2426篇
水产渔业   1352篇
畜牧兽医   4924篇
园艺   1950篇
植物保护   1405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566篇
  2022年   1219篇
  2021年   1335篇
  2020年   1247篇
  2019年   1104篇
  2018年   826篇
  2017年   1380篇
  2016年   919篇
  2015年   1515篇
  2014年   1522篇
  2013年   1771篇
  2012年   2586篇
  2011年   2694篇
  2010年   2654篇
  2009年   2401篇
  2008年   2388篇
  2007年   2223篇
  2006年   2012篇
  2005年   1641篇
  2004年   996篇
  2003年   687篇
  2002年   696篇
  2001年   622篇
  2000年   611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6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青海牦牛肉食用品质及安全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年龄2周岁左右的12头青海牦牛肉的食用品质及安全性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牦牛肉食用品质较好,肉质安全,无污染。具有肌红蛋白含量高、亲水率高、多汁性好,香味浓郁,肉质细嫩,口感适宜等特性。肉中肌红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肉中重金属元素和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均符合GB18406.3和NY5044的要求,是生产优质牛肉制品的原料,也是一种具有较高生物学价值的安全的肉食品,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2.
此文运用PCR-RFLP技术检测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在撒坝猪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模型初步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部分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等位基因B及其基因型BB在群体中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6594和0.4438;PRLR基因在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头胎繁殖性状有利等位基因B对生长性状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3.
分析了分布在内蒙古地区的16份野生冰草种质资源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基因位点,结果表明:2种酶共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位点,21条酶带,均为多态位点,两种等位酶4个基因位点平均杂合度为77.22%,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依据同工酶谱带信息,把供试种群聚类并划分成3个类群,类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是基于同工酶分析进行的分类来确定材料的地理区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4.
Sperm concentration of wild yak bull is 2. 13 billion per milliliter. Survival time at 0-4 ℃ is 57hrs. After thawing survival time at 37 ℃ is 12 hrs. Resistance coefficient is 144,000. Abnormal sperm rate and acrosomal integrated rate of post-thawing is 9.17% and 87.53% respectively. Moving viscosity is 1. 169 cp. Total nitrogen is 1 437.7 mg/100 ml. Head of sperm is significantly shorter and end piece i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domestic yak and yellow cattle. Activity of hyaluronidase is highly stronger than the domestic yak,and the activity of LDH is higher than the domestic yak by 48 %. Hence,the fertility of the wild yak bull is powerful and the artificial inseminated rate with domestic yak and yellow cattle is 88.9% and 71.58%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25.
鸡蛋消毒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5种消毒方法对鸡蛋蛋壳表面细菌进行杀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之间抑菌效果差异显著(P<0.05),杀菌效果优劣依次为开水浸烫>甲醛熏蒸>过氧乙酸熏蒸>高锰酸钾浸泡>过氧乙酸浸泡,开水浸烫操作技术难度较大,容易引起蛋壳破裂,适宜实际生产的消毒方法为过氧乙酸熏蒸和甲醛熏蒸.将消毒处理后的鸡蛋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80%贮存20天,开水浸烫处理组鸡蛋仍保持较鲜的品质,其余各组鸡蛋品质较差.结果表明,常规消毒方法(除开水浸烫法)只能抑制蛋壳表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能延缓鸡蛋品质下降达到保鲜鸡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6.
广西猪瘟流行毒株全基因组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已发表的猪瘟病毒(CSFV)Shimen株、HCLV株、Paderborn株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11对引物。应用RT—PcR技术,成功地分11个片段扩增了CSFV广西流行毒株GXWZ02的全基因组,将这11个基因片段克隆,并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应用计算机生物软件Vector NT1将11个基因片段进行拼接。确认CSFV GXWZ02株全基因组序列的长度为12296个核苷酸(GenBank收录号AY367767)。将GXXZ02株与国内外已发表的Slhimen、HCLV、39、Brescia、Eystrup、Glentorf、Alfort187、Pader190rn、CS、ALD、GPE、P97、LPC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和推定的氨基酸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5.4%、84.6%、88.7%、85.7%、85.7%、85.3%、85.6%、95.3%、85.7%、85.7%85.4%、83.4%、84.3%,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6%、91.7%、94.2%、93.1%、92.9%、92.3%、93.0%、97.7%、92.6%、93.0%、92.6%、90.5%、90.6%。GXWZ02与Shimen、HCLV的全基因组序列及推定的氨基酸序列有明显差异,表明GXWZ02株在遗传性和抗原性上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系统发育树分析,所比较的14株CSFV被分为2个群:GXWZ02、Paderborn和39这3个毒株被归为群Ⅰ,其余的11个毒株被归为群Ⅱ,GXWZ02与Paderborn的亲缘关系最接近。将GXXZ02与Shimen、HCLV基因组中单个基因分别进行核苷酸及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基因E^ms、E2、P7、NS2、NS5A的遗传变异程度大。而NS3、NS4A、NS4B的遗传性则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127.
光照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氮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氮分配的角度研究了光照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营养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激素显著影响绒山羊体内氮物质分配,短光照或埋植褪黑激素显著提高绒山羊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水平,并使其他相关激素如催乳素(PRL)、胰岛素(INS)、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瘦素(LEP)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结果使毛绒氮的沉积增加,体氮的沉积减少。短光照条件下毛绒氮和体氮的沉积分别为33.7%±0.64%和66.3%±0.64%;而长光照条件下则减少毛绒氮的分配量,增加体氮分配量,毛绒氮和体氮的沉积分别为23.6%±0.46%和76.4%±0.46%。短光照和褪黑激素之间有强烈的互作效应,短光照埋植褪黑激素组毛绒氮和体氮的分配比例分别为36.1%±0.79%和63.9%±0.79%。试验期绒山羊的产绒量平均增加(338.83±72)g,比普通绒山羊提高73.86%,新生羊绒的品质符合纺织工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8.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9.
产量相关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对鸭茅的单株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QTL分析,可提高育种中对产量性状优良基因选择的效率,同时为鸭茅遗传改良、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倍体鸭茅“楷模”和“01436”为亲本杂交而成的作图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4年对洪雅、宝兴两个不同生境下鸭茅株高、旗叶长、倒二叶长、旗叶宽、倒二叶宽、茎粗、花序长、分蘖数、单株干重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及相关性分析。此外,在已构建的高密度鸭茅分子遗传图谱的基础上,采用MapQTL 5.0进一步对这些性状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在亲本间呈显著差异且都整体表现出连续变异,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多数产量相关性状均与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干重相关性最好的依次为分蘖、株高;QTL分析发现,控制该9个农艺性状的QTL共60个,洪雅38个,宝兴22个,这些QTL分别定位于分子连锁图谱的1、2、3、4、5共5个连锁群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5.7%~24.7%,单个性状QTL个数为2~15个。其中,控制株高、花序长的QTL各12个,控制倒二叶长、茎粗的QTL各4个,控制旗叶宽、倒二叶宽的QTL各2个,控制单株干重的QTL有6个,影响分蘖的QTL为3个,与旗叶长相关的QTL最多15个。  相似文献   
130.
袁洪超  郭凤霞  陈垣  白刚  梁伟 《草业学报》2018,27(10):183-193
连作重茬造成当归产量逐年下降。采用药用植物秦艽(QJ)、羌活(QH)轮作当归(DG),以当归连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和药材产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隶属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揭示不同药用作物轮作当归对土壤环境与药材产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栽培的轮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当归田土壤特性和药材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秦艽轮作当归可有效改善土壤特性,使当归成药期土壤磷和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而有机质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土壤水分的季节调控作用更为显著,与当归连作相比较,当归成药率提高94.10%,药材单根鲜重和药材鲜产量分别提高53.46%和125.56%,而羌活轮作当归土壤pH最高,有机质含量最低,当归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土壤富集磷和钾,对土壤水分季节性调控作用最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均低。不同轮作模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依次为秦艽-当归>当归-当归>羌活-当归,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秦艽-当归(0.8132)>羌活-当归(0.3315)>当归连作(0.2051)。聚类分析将3种轮作模式分为三大类,重复小区亚类间距离均小,说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土壤的调控作用不同,高寒产区秦艽轮作当归是优化调控土壤环境,提高当归产出性能的有效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