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9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488篇
林业   302篇
农学   232篇
基础科学   228篇
  410篇
综合类   2272篇
农作物   334篇
水产渔业   111篇
畜牧兽医   682篇
园艺   373篇
植物保护   35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11.
山西是中国红枣主要产地之一,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山西省枣树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对山西省红枣发展优势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分析了红枣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旨在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12.
樱桃番茄嫁接砧木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格格樱桃番茄作接穗,农优野茄、托鲁巴姆、金钻砧木和砧木1号作砧木,进行嫁接和嫁接苗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砧木与樱桃番茄嫁接亲和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砧木1号、金钻砧木、农优野茄和托鲁巴姆;嫁接苗青枯病发病率与自根苗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嫁接苗产量比自根苗增产15.9%~48.7%,在抗青枯病和产量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砧木为农优野茄和砧木1号.  相似文献   
113.
IBA对芍药扦插生根的影响及生根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芍药‘大富贵’品种为材料, 用1 000、2 000和3 000 mg·L-1 3个浓度的IBA处理进行扦插对比试验, 研究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 POD) 、多酚氧化酶( PPO) 、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 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IBA处理极显著地提高了插穗的生根率、根数和总根长, 其中以2 000 mg·L -1为IBA最佳生根浓度, 将生根周期缩短18 d, 并明显提高了生根质量。在生根过程中, 插穗中POD、PPO活性分别呈现“缓慢上升→下降→急剧上升→下降”和“降→升→降”的变化趋势, 但与对照组相比, 处理组的变化更为剧烈, 峰值出现提前了18 d。IAAO活性在对照和处理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前者为“升→降→升”, 而后者为“降→降→升”。此外, 高活性的POD、PPO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 低活性的IAAO则促进生根。  相似文献   
114.
甘肃梨特色地方品种资源介绍及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梨的种和地方品种资源丰富,共有11个梨属植物种,180多个地方品种,其中白梨系统地方品种60多个,秋子梨系统20多个,褐梨系统近20个,新疆梨系统20多个,西洋梨系统近10个,主要分布在陇中、河西、陇东、陇南、陇南山地、陇西南等6个产区。这些地方品种各具特色,对我国梨产业的发展和科研及育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目前,有些品种已经或濒临灭绝。提出了保存、开发利用好这些珍贵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5.
AIM: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zinc transporter gene expression in A-549 cell line exposed to ZnCl2 and N,N,N’,N’-tetrakis 2-pyridylmethyl ethylenediamine (TPEN).METHODS: Human lung cancer cell line A-549 was exposed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ZnCl2 (0, 50, 100, 150, 200 μmol/L) and TPEN (0, 5, 10, 15, 20 μmol/L), respectively. Twelve hours later, the cell viability was measured by MTT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and levels of zinc transporter mRNA was detected by RT-PCR. Zinquin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intracellular zinc concentrations.RESULTS: A-549 cell viability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en exposed to ZnCl2 at concentrations of 150 and 200 μmol/L, and to TPEN. The intracellular zinc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exposed to ZnCl2 and decreased when exposed to TPEN. Zinc transporter (ZnT-1) mRNA level was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ZnCl2 but decreased when exposed to TPEN. The expressions of ZIP-1 and ZIP-10 (Zrt-and Irt-like protein) were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TPEN but decreased when exposed to ZnCl2.CONCLUSION: ZnT-1 expression is induced by zinc supplement. ZIP-1 and ZIP-10 expressions are induced by zinc deficiency and repressed by zinc supplement.  相似文献   
116.
光呼吸通过清除2-磷酸乙醇酸(2-PG)使氧合光合作用成为可能,该过程对C3植物至关重要。H-蛋白是光呼吸过程中将甘氨酸转化为丝氨酸的甘氨酸脱羧酶(GDC)的关键组成蛋白之一。本研究克隆了紫花苜蓿MsGDC-H1,该基因编码166个氨基酸,具有1个硫辛酰基附着位点保守结构域和1个N6-硫辛酰赖氨酸保守位点。进化分析表明,MsGDC-H1蛋白与双子叶植物的甘氨酸脱羧酶H-蛋白(GDC-H)亲缘关系近。表达模式分析表明,MsGDC-H1在苜蓿叶中表达丰度高,且受光诱导。为了探究MsGDC-H1基因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分别使用光诱导的茎叶特异性启动子ST-LS1和组成型启动子CaMV 35S驱动MsGDC-H1ST-LS1::MsGDC-H1; CaMV 35S::MsGDC-H1)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检测过表达植株生物量、淀粉、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光合速率。数据分析显示,CaMV 35S::MsGDC-H1过表达拟南芥(G系列植株)生长受阻,淀粉含量比ST-LS1::MsGDC-H1特异性表达拟南芥(GS系列植株)增加了34%~67%,比野生型(WT)增加了7.3%~33.7%;可溶性糖含量比GS系列降低了36%~38%,比WT增加了44.3%~49.7%;与WT相比,GS系列植株生长更快,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结果表明,MsGDC-H1基因在调控拟南芥光合速率、碳水化合物合成以及生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可作为提高苜蓿产量的基因工程育种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7.
为分析miR-15a在肉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过表达miR-15a对体外培养鸡软骨细胞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PCR、凝胶电泳和甲苯胺蓝染色对体外分离培养的软骨细胞进行鉴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a在肢体内外翻畸形(valgus-varus deformity, VVD)组和健康组肉鸡中(各3只)各组织的表达量。之后通过CCK8和EDU方法分析软骨细胞过表达miR-15a后细胞增殖情况。软骨细胞转染miR-15a mimics后,通过qPCR检测软骨细胞的标志基因Collagen-2、AggrecanCollagen-10,成熟分化基因Runx2、Sox9、VEGFMMP9,炎性因子IL-1β、IL-6、IL-8、IL-10、TNF-αTGF-β3以及凋亡基因FasFasLBcl-2的表达量。并构建FKBP5 3'UTR的野生型载体和突变型载体,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报告检测miR-15a与FKBP5的靶向关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用的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法成功分离得到状态良好的软骨细胞。荧光定量结果显示,miR-15a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健康组相比,miR-15a在VVD组的肝(P < 0.01)、脾(P < 0.05)、胸腺(P < 0.01)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在心和胸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1)。CCK8与EDU分析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过表达miR-15a组软骨细胞增殖速度显著降低(P < 0.01),增殖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 < 0.01)。qPCR结果显示,与mimics NC组相比,miR-15a mimics组的软骨细胞标志基因Aggrecan、成熟分化基因Sox9、Runx2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Fas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 < 0.01),FasL基因和抗凋亡基因Bcl-2极显著下降(P < 0.01)。成功构建了FKBP5 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双荧光素酶检测报告结果显示预测的靶基因FKBP5与miR-15a没有靶向关系。本研究成功分离并鉴定了鸡软骨细胞,过表达miR-15a抑制鸡软骨细胞增殖、成熟和分化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8.
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慢速型黄羽肉鸡天农麻鸡胴体性状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04只天农麻鸡为素材,在126日龄时进行屠宰,测定胸肌重等7个胴体性状,采集胸肌组织进行RNA-Seq。基于RNA-Seq数据获得基因表达矩阵后,结合表型进行WGCNA分析,确定目标模块,筛选目标模块的枢纽基因,并分别进行KEGG通路富集、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构建和相关性分析。104份胸肌组织RNA-Seq质控后获得15 092个基因的表达量。与胴体表型进行WGCNA,共得到19个模块,其中4个模块与胴体性状极显著相关。功能富集结果表明,目标模块内基因主要富集在ECM-受体相互作用、黏着力等通路。以|Module membership|> 0.8、|Gene significance|> 0.2为标准筛选到58个枢纽基因,并通过PPI网络构建鉴定到5个网络节点基因,整合相关性分析确定COL1A2和SPARC为最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大样本量转录组分析,发现ECM-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在天农麻鸡胴体性状调控中发挥主要作用,筛选到COL1A2和SPARC是影响全净膛率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鉴定选育分子标记,解析胴体性状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为慢速型黄羽肉鸡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9.
旨在筛选伪狂犬病病毒(PRV)敏感的BHK-21细胞并分析其生长和病毒增殖特性,优化反应器中BHK-21悬浮细胞的培养和病毒增殖条件,建立生物反应器培养BHK-21悬浮细胞增殖PRV工艺。本研究利用响应面和单因素优化法,以细胞生长动力学特性、TCID50病毒滴度等参数为指标,优化1.2 L生物反应器中BHK-21悬浮细胞的最佳培养和增殖病毒条件,在5 L生物反应器中进一步批培养验证。结果显示,筛选获得PRV高敏感的BHK-21-02贴壁细胞和BHK-21-XF02悬浮细胞各1株,BHK-21-XF02悬浮细胞在含3%血清的SLM-BHK低血清培养基和SFM-BHK无血清培养基中均能实现良好的生长和病毒增殖。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1.2 L反应器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密度1.20×106cells·mL-1、搅拌转速120 r·min-1、DO值40%,5 L反应器批培养72 h细胞密度可达(7.61±0.18)×106 cells·mL-1、细胞活率为(96.93±1.18)%。利用单因素法优化得到1.2 L反应器最佳病毒增殖条件为MOI 0.001、培养温度37℃、细胞密度2.0×106cells·mL-1、搅拌转速80 r·min-1,5 L反应器批培养接毒后48 h病毒滴度达到最大值(7.13±0.11) lgTCID50·mL-1。本研究可为PRV疫苗相关研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藏系绵羊瘤胃真菌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8只12月龄健康、平均体重为(31.71±0.72)kg的藏系绵羊羯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饲喂代谢能相近而蛋白质含量不同(LP组,10.06%CP;MP组,12.10%CP;HP组,14.12%CP)的饲粮,试验为期120 d,包括15 d的预饲期和105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LP组藏系绵羊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低于MP组和HP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高于MP组和HP组(P<0.05)。2)3组18个瘤胃液样品共产生1547415条有效序列,聚类后共得到4073个OTUs。饲粮蛋白质水平并没有对藏系绵羊瘤胃真菌多样性指数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3)在门分类水平上,藏系绵羊瘤胃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亚门和新美鞭菌门等;在属分类水平上,瘤胃真菌优势菌属为青霉属、无茎真菌属、枝孢属、镰孢霉属和链格孢属等。4)采用LEfSe方法对各个分类水平上丰度有显著差异的微生物进行比较分析,共筛选到33个符合生物标记物的真菌菌群。5)基于FUNGuid对藏系绵羊瘤胃真菌群落的营养型进行功能预测,发现腐生营养型是最主要的营养型。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可以显著提高藏系绵羊的生长性能,但对瘤胃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