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37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20篇
  17篇
综合类   216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1 毫秒
71.
烘烤方式对烤烟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常规挂竿、"两炖一停"和散叶装筐3种密集烘烤方式对烘烤过程中云烟87烟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烘烤过程中两种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双峰曲线",但不同烘烤方式两种酶活性高低存在一定差异,以T2处理("两炖一停")酶活性最高,蛋白酶的峰值分别为258.2 U/mg、263.3 U/mg蛋白,淀粉酶的峰值分别为26.79 U/mg、25.45 U/mg,分别较其他处理高出30.92 U/mg~59.31 U/mg、5.41 U/mg~9.13 U/mg;不同烘烤方式两种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也存在一定差异,T2处理蛋白酶和淀粉酶峰值分别出现在42 h、78 h和42 h、84 h,较其他处理晚6 h~12 h;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在烘烤变黄期快速下降,但在变黄前期下降速率T3T1T2,变黄后期T2T1T3,约90 h时达到稳定。烘烤结束后淀粉和蛋白质含量T3T1T2。因此,"两炖一停"密集烘烤方式最有利于提高烟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有利于淀粉和蛋白质分解和烟叶化学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2.
[目的]筛选蚕沙纤维素降解菌株,为蚕沙无害化快速腐熟处理提供优质菌种.[方法]以蚕沙为材料,利用CMC-Na培养基分离蚕沙纤维素降解菌,通过形态学、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测定方法等对分离获得的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分类学鉴定,并研究碳源、氮源、pH、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分离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从蚕沙中筛选出1株高温型细菌,命名为HB-2菌株.根据菌体大小、鞭毛着生位置及数量、16S rDNA核酸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性,HB-2菌株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HB-2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复合碳源(蚕沙+微晶纤维素+米糠+麸皮)、复合氮源(蛋白胨+酵母膏),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pH 6.5,最适温度35℃.[结论]HB-2菌株CMCase活性较敏感且产酶量大,具有制成菌剂应用于蚕沙无害化快速腐熟的潜力.  相似文献   
73.
细胞分裂素(CTK)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主要作用是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此外,CTK能够通过参与细胞分化来调控根分生组织大小,对根系生长有负调控作用。异戊烯基转移酶(IPT)是CTK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限速酶,在高等植物中均以多同源拷贝形式存在。为了探寻二穗短柄草IPT基因的进化起源,并阐明同源基因间潜在的功能分化及其在根系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首先,对拟南芥及二穗短柄草的IPT基因进行了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其次,利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对二穗短柄草中各IPT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通过构建IPT基因RNAi的表达载体,对二穗短柄草中多个IPT基因的转录进行了沉默干扰。结果表明,tRNA-IPT可能代表了IPT祖先基因的功能,而且是ATP/ADP-IPT基因的供体基因。二穗短柄草各IPT基因具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大部分ATP/ADP-IPTs处于转录不活跃状态,而tRNA-IPTs在根部和叶部的表达量都很高。因此,IPT基因在单子叶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中可能采用了不同于拟南芥的方式发挥功能,其主要的发挥功能形式是tRNA类型。二穗短柄草转IPT-RNAi植株表现出根系增强的表型,说明在根系早期发育阶段,二穗短柄草ATP/ADP型IPT基因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由于IPT基因在早熟禾亚科物种中较为保守,本研究可为增强麦类作物根系发育与提高抗旱性提供必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
在水温(26.4±0.79)℃、盐度11、14.5、18、21.5、25和28.5下,将壳长27~28mm泥蚶饲养在流水系统中24h,每一盐度梯度设置3个平行和3个空白对照,以研究盐度对泥蚶摄食、代谢、碳收支及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升高,泥蚶的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和O∶N均先升后降,而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降后升,在盐度18~21.5时显著达到极值(P0.05),但盐度对泥蚶的耗氧率、排氨率和O∶N影响不显著(P0.05)。泥蚶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盐度18~21.5为泥蚶的适宜盐度范围,此时的能量代谢方程分别为:100C=26.12F+30.75R+5.78U+37.35P;100C=25.06F+32.03R+5.15U+37.76P。  相似文献   
75.
紫云英作为一种绿肥作物,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及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本文概述中国紫云英主要种质资源,总结紫云英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要点、还田腐解特征及其还田后对土壤地力和后茬作物的影响,以期为紫云英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
接头分子在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发动和调节先天与后天免疫反应的信号传导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与Toll样受体相结合后,其下游激酶和转录因子传导信号,激活细胞内核转录因子调控作用元件。TLRs接头分子的共同特征是含有TIR结构域,不同TLRs家族成员可依赖于一个或多个接头分子传导信号。对目前已确认的MyD88、MAL/TIRAP、TRIF、TRAM和SARM 5种接头分子在TLRs信号传导途径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接头分子在TLRs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监测采样间隔对作物模型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不同监测采样间隔对作物生长模型的影响规律,避免现有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观性或随意性,以番茄叶片蒸腾速率和CO2交换率为对象,采用3 种采样间隔数据及2 种常用方法进行建模、预测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15、30、60 min的监测采样间隔下,番茄叶片蒸腾速率模型和CO2交换率模型的预测误差是不同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能力普遍优于纯二次回归模型,但两者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对蒸腾速率和CO2交换率而言,最合适的监测采样间隔分别为30 min和15 min。本研究结果为监测采样间隔的设定、试验数据的选取和建模方法的运用提供依据,对作物模型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马尾松人工林森林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不同经营模式(轮伐期经营、近自然经营、无经营)下中龄马尾松人工林样地2期调查数据,利用One-way ANOVA分析森林经营对林分以及单木生长量的影响;比较分析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森林结构及树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自然经营相对于轮伐期经营主要是对林分上层木和下层木生长促进效果明显,对中层木生长影响与轮伐期经营效果差异不明显,轮伐期经营与无经营相比较,能有效促进中层林生长,但对上层木及下层木的促进效果不明显;近自然经营能够有效增加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而轮伐期经营则不然;2种经营模式均能有效增加林分树种多样性与均匀度,但近自然经营明显优于轮伐期经营(两者树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总的来说,近自然经营优于轮伐期经营,后者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林分结构,但并没有根本上改善林木生长状况。最后,根据不同经营模式下当前的林分结构提出相应的后续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79.
蛹虫草大米培养残基中虫草素提取方法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蛹虫草大米培养残基中虫草素的提取方法。[方法]以蛹虫草大米培养残基为原料,根据虫草素的理化性质,采用不同提取溶剂、温度、时间和pH值,进行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HPLC技术检测虫草素。[结果]结果表明,蛹虫草大米培养残基中虫草素含量为2.011—2.185g/kg。不同水浴时间和温度条件的提取值为1.316~1.968g/kg。培养基残基中虫草素含量与子实体的比较系数为99.1%~110.9%。不同pH值提取液提取虫草素分别提高2.15%-15.89%。残基中虫草素优化的水溶剂提取工艺条件为:时间60min、温度60℃、pH值2.0;高浓度虫草素在水溶液中可能会发生降解。[结论]该研究为蛹虫草固体培养基的深加工和再利用以及开发新的虫草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0.
中国蔬菜基质栽培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蔬菜基质栽培是用固体基质(介质)固定蔬菜作物根系,并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液和氧的一种无土栽培方式。文章概述了国内蔬菜基质栽培的主要类型,分别为槽式基质栽培、袋式基质栽培和立体垂直基质栽培,综述了发展蔬菜基质栽培技术相对于土壤栽培的比较优势以及基质栽培中基质配方、营养液配方和肥水管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国内蔬菜基质栽培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适当的建议,最后展望了蔬菜基质栽培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中国蔬菜基质栽培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