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为探索不同烘烤方式对烤烟烘烤过程中烟叶生理生化变化,设置"两炖一停"烘烤(T1)、常规烘烤(T2)两种烘烤方式,研究烘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烘烤方式都表现出,淀粉酶活性为变黄中期定色期干筋期变黄前期的四峰曲线,而对淀粉分解作用为变黄中期变黄前期定色期干筋期。两种烘烤方式的差异表现出,淀粉酶活性方面,变黄前期和变黄中期波峰出现的时间点两者有一定差异,而定色期和干筋期相同,变黄中期和定色期的峰值都为T1T2,变黄前期和干筋期的峰值两者差异甚微,其中变黄中期的峰值T1达26.79 U/mg,较T2高出6.40 U/mg;淀粉含量变化方面,分解速率最快的变黄中期和变黄前期都为T1T2,其中变黄中期T1达2.2520%/h,较T2高0.2053个百分点,变黄后期至干筋期烘烤结束,淀粉分解速率快速下降且两者差异很小,因此,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为T1(4.98%)较T2低0.35个百分点。"两炖一停"烘烤更有利于提高淀粉酶活性,降低烤后烟叶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研究特色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不同部位叶片烘烤过程中蛋白酶、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烘烤过程中呈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随着烘烤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下降趋势。从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看,通过适当延长烘烤变黄时间、调控变黄相对湿度,有望达到适当降低烤后烟叶淀粉含量及上部叶蛋白质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烘烤工艺对云烟87上部叶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烘烤工艺对云烟87上部叶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设置"两炖一停"密集烘烤(T1)、常规密集烘烤(T2)二种烘烤工艺,研究其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烤后烟叶等级质量优于T2,其上等烟率、均价达54.5%、23.12元/kg,分别较T2高8.1个百分点和1.7元/kg;T1处理烟叶化学成分整体表现更为协调,其淀粉含量4.89%,较T2低0.14个百分点,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为8.17%,较T2高0.84个百分点,其余化学成分含量均符合优质烟要求;T1处理烤后烟叶评吸得分略高于T2,但差异不大。结果表明,"两炖一停"密集烘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云烟87上部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4.
乙烯利对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降低烤后烟叶淀粉含量的技术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自制电热式烟叶烤箱(80cm×60cm×100cm),初步研究了不同乙烯利用量〔0(CK)、10.4、20.8、41.7mL/m3〕对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CK的烟叶淀粉酶活性有2个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烘烤36h和72h,淀粉酶活性均为2.2U;而乙烯利处理的烟叶淀粉酶活性则呈单峰曲线,活性高峰出现在烘烤12~24h,淀粉酶活性为3.8~4.1U,乙烯利显著提高了烘烤前期烟叶淀粉酶活性。乙烯利处理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峰值出现在烘烤0h和36h,2个峰值均比CK提前24h出现。乙烯利处理的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为2.8%~3.2%,显著低于CK(4.4%),因此,在烟叶烘烤过程中使用乙烯利可以显著降低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但乙烯利的最佳用量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5.
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对供试烟叶进行烘烤,设置不同的变黄温度、变黄时间和凋萎时间,研究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结果】随着烘烤的进行,淀粉酶活性迅速升高,变黄时间延长比正常烘烤处理淀粉酶活性达到高峰的时间推迟了12 h,且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低于正常烘烤处理;较高的变黄温度能促使烟叶中的淀粉在烘烤前期快速降解,但后期淀粉降解停滞的时间较早,最终淀粉含量较高;在42℃延长凋萎时间,烤后烟叶淀粉残留量低。淀粉同工酶电泳胶板上明显可见有3条酶带,分别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R-淀粉酶,其中β-淀粉酶活性最高。电泳图谱显示,各同工酶活性0 h时没有差异,24 h时高温处理的活性稍高于低温,36 h时高温变黄比低温变黄酶活性稍低。【结论】烘烤过程中在35~38℃变黄,并在烟叶变黄后延长12 h和在42℃条件下凋萎12 h,有利于淀粉降解和烟叶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烘烤比较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CK,云南当地常规烘烤工艺;T1,变温幅度±1.0℃、变温频率3 h; T2,变温幅度±1.5℃、变温频率5 h,探索密集烤房变温调控对烤烟上部叶氮代谢生理的影响。利用曲线估算、通径分析对烟叶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变温处理对烟叶蛋白质降解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变温工艺处理下,烟叶中性蛋白酶、内肽酶活性呈“M”形曲线变化,转氨酶活性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与常规工艺处理有所差异;烘烤变黄结束时,T1变温处理烟叶的中性蛋白酶、内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为0.058 6、0.081 6、31.113 9、36.714 8 U/g,高于或显著高于CK、T2处理。在变温幅度1℃和变温频率3 h处理条件(T1)下,对烟叶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谷草转氨酶、内肽酶活性;烘烤变黄结束时,T1变温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80.667 9μmol/g,显著高于CK、T2处理。对密集烤房烘烤变黄期变温幅度和变温频率进行合理调控,有利于...  相似文献   

7.
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淀粉降解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 6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及烘烤条件对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2次高峰,分别处于烘烤的变黄中期和定色前期;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随着烘烤过程的推进,至2 4h达第1次高峰,之后降低,4 8h时出现低谷,随后红花大金元于6 0h达第2次高峰,而K32 6于72h达第2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条件,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烘烤对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花大金元和K326烤烟品种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及不同烘烤环境下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烘烤的36 h和72 h;在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随着烘烤过程的推进,至24h达第1次高峰,之后降低,48 h时出现低谷,随后又于72 h达第2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环境,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外源淀粉酶和Ca2+、Mn2+、K+对烘烤中烤烟‘KRK26’上部叶淀粉酶比活力和淀粉降解的效应。[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烟叶的淀粉酶比活力和淀粉含量。[结果]8 U/g用量的外源α-淀粉酶能在变黄和定色阶段提高烟叶α-淀粉酶的比活力,但在干筋阶段不能,80 U/g用量的外源β-淀粉酶类似地能在变黄阶段和定色早期提高烟叶β-淀粉酶的比活力;烟叶淀粉的降解被外源α-或β-淀粉酶强化,前者的效果优于后者的。1.50 mg/ml Ca2+主要因其对烟叶α-淀粉酶的强化效应而强化烟叶总淀粉酶的比活力,并促进的淀粉降解。4 mmol/L Mn2+在变黄至定色早期抑制烟叶α-淀粉酶、在变黄至定色晚期抑制烟叶β-和总淀粉酶,但在定色晚期至干筋早期促进烟叶α-淀粉酶、在干筋晚期促进烟叶β-和总淀粉酶。同时,Mn2+在变黄阶段妨碍淀粉降解,但在定色早期至干筋期促进。1mg/ml K+在变黄阶段提很高烟叶α-、β-和总淀粉酶比活力、但在定色早期至干筋晚期降低,并总是抑制淀粉降解。[结论]适当浓度的外源淀粉酶和Ca2+能用于在烘烤前处理烤烟叶片以促进叶片淀粉在烘烤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李洪勋  王怀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81-9282,9297
以红花大金元和K326烤烟品种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及不同烘烤环境下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烘烤的36和72h;在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随着烘烤过程的推进,至24h达第1次高峰,之后降低,48h时出现低谷,随后又于72h达第2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环境,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研究烟叶密集烘烤前进行的不同处理对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设鲜烟叶烟梗划开(T1)、鲜烟叶背面烟梗剔除(T2)和常规烟叶烘烤(CK)3个不同处理,利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对烟叶进行烘烤。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各个处理中水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淀粉等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脂氧合酶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而淀粉酶活性呈现双峰曲线。T2处理烟叶中的水分、类胡萝卜素、丙二醛、淀粉酶活性等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均高于T1处理,而其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T1处理。T2处理的烟叶在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方面均优于T1处理。T2处理能够很好地调控烟叶中水分和各种酶活性的变化,使细胞氧化还原反应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使叶绿素和淀粉充分降解,又能避免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发生,能进一步改善烟叶品质和优化密集烤房增香工艺。  相似文献   

12.
目的1探究外源淀粉酶和ca26‘、Mn2+、K+对烘烤中烤烟‘KRK26’上部叶淀粉酶比活力和淀粉降解的效应。【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烟叶的淀粉酶比活力和淀粉含量。【结果】8U/g用量的外源α-淀粉酶能在变黄和定色阶段提高烟叶α-淀粉酶的比活力,但在干筋阶段不能,80 U/g用最的外源β.淀粉酶类似地能在变黄阶段和定色早期提高烟叶β.淀粉酶的比活力:烟叶淀粉的降解被外源α-或β-淀粉酶强化。前者的效果优于后者的。1.50mg/ml Ca2+主要因其对烟叶α-淀粉酶的强化效应而强化烟叶总淀粉酶的比活力,并促进的淀粉降解。4mmol/LMn2+在变黄至定色早期抑制烟叶α-淀粉酶、在变黄至定色晚期抑制烟叶β-和总淀粉酶,但在定色晚期至干筋早期促进烟叶α-淀粉酶、在于筋晚期促进娴叶β-和总淀粉酶。同时,Mn2+在变黄阶段妨碍淀粉降解,但在定色早期至于筋期促进。1mg/ml K+在变黄阶段提很高烟叶α-、β-。和总淀粉酶比活力、但在定色早期至于筋晚期降低,并总是抑制淀粉降解。【结论】适当浓度的外源淀粉酶和Ca2+能用于在烘烤前处理烤烤叶片以促进叶片淀粉在烘烤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密集烤房烘烤技术,研究了不同装烟方式密集烘烤过程中的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挂竿、烟夹、散叶三种装烟方式的烘烤过程中,散叶堆积式烘烤淀粉酶活性前期较高,后期酶活性降低较为缓慢,烘烤结束后烟叶的淀粉含量较低;叶绿素降解,挂竿式和烟夹式烘烤24h之前下降幅度较为明显,散叶式烘烤在12h之内降解速度明显不如挂竿和烟夹方式,12h后降解加快;蛋白质含量均呈缓慢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特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为合理调控上部烟叶淀粉含量、提高上部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烘烤过程中上部烟叶淀粉酶活性、酶解力与颗粒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中淀粉含量变化主要在变黄期,淀粉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鲜烟叶中淀粉颗粒主要为圆球形和长圆柱状,个别呈不规则形状,颗粒表面有明显的凹槽内陷和层状结构;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大量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层状结构,长圆柱状淀粉颗粒大量减少;烘烤结束,烤后烟叶中几乎没有长圆柱状淀粉颗粒。鲜烟叶颗粒长轴平均粒径为3.21μm;烘烤过程中淀粉颗粒长轴平均粒径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38和42℃增加明显,42℃结束淀粉颗粒粒径增幅60%以上,47℃以后变化差异不明显。烟叶中淀粉的酶解力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是先增大,在38℃时达到峰值,然后降低。[结论]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是烤烟淀粉降解、颗粒结构、特性变化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控变黄期的烘烤环境条件对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与酶解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特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为合理调控上部烟叶淀粉含量、提高上部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烘烤过程中上部烟叶淀粉酶活性、酶解力与颗粒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中淀粉含量变化主要在变黄期,淀粉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鲜烟叶中淀粉颗粒主要为圆球形和长圆柱状,个别呈不规则形状,颗粒表面有明显的凹槽内陷和层状结构;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大量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层状结构,长圆柱状淀粉颗粒大量减少;烘烤结束,烤后烟叶中几乎没有长圆柱状淀粉颗粒。鲜烟叶颗粒长轴平均粒径为3.21 µm;烘烤过程中淀粉颗粒长轴平均粒径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38℃和42℃增加明显,42℃结束淀粉颗粒粒径增幅60%以上,47℃以后变化差异不明显。烟叶中淀粉的酶解力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是先增大,在38℃时达到峰值,然后降低。【结论】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是烤烟淀粉降解、颗粒结构、特性变化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控变黄期的烘烤环境条件对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半晾半烤对上部烟叶淀粉降解和相关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上部叶为材料,研究不同晾黄时间(48、60、72 h)对烟叶烘烤过程中淀粉降解及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规烘烤)相比,晾制处理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提前12 h达到第1次高峰,适当延长了淀粉酶的有效活性时间;与对照相比,烘烤前期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有所降低,在烘烤后期下降不明显,其中,晾黄60 h后烘烤烟叶的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淀粉降解量均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低,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各种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上部烟叶的可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烤烟烘烤过程中淀粉酶及淀粉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3个施氮量的烟叶烘烤过程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和烟叶淀粉含量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个品种3个施氮量处理烟叶α-淀粉酶变化曲线都呈现双峰曲线,两个高峰出现在烘烤过程的36 h和60 h. β-淀粉酶变化的曲线也呈现双峰曲线,两个高峰值出现在烘烤后36 h和72 h. 2个品种3种施氮量处理烟叶淀粉含量都是从烘烤开始至48 h均迅速下降,烘烤48 h至烘烤结束烟叶淀粉含量下降趋势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8.
以K326上部叶为材料,电加热密集烤箱烘烤,分别于变黄前期(0~20 h)和变黄中期(20~44 h)对烟叶进行失水15%~20%处理,研究烘烤过程烟叶水分、淀粉代谢、细胞壁物质、形态收缩及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变黄前期和中期失水处理,烟叶的失水速率较常规烘烤(对照)降低30%~45%,变黄前期失水处理,烟叶淀粉酶活性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对照降低31%、纤维素含量降低30%,而变黄中期失水处理烟叶较对照整体相差明显;变黄前期失水处理,烟叶横向收缩率、纵向收缩、横向卷曲度和纵向卷曲度显著大于对照。变黄前期失水处理烤后烟叶平衡含水率、拉力、填充值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最佳捂黄处理工艺,提升采青烟叶的经济性状及使用价值,以2片底脚叶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不同组合的生物制剂进行捂黄处理.结果表明,喷施生物制剂组合能够有效缩短烟叶变黄时间,以T2、T4、T5、T6和T8处理的效果较好.烘烤结束时,叶绿素总量以T5、T7和T9降幅较大,达87%以上;类胡萝卜素含量除T3、T4处理外,其他处理增幅均在100%以上;总糖、还原糖含量以T5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但其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除T1处理外,其余喷施生物制剂的各处理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均有一定改善,以T2和T5处理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表现较好.综上所述,淀粉酶1000 mg/kg、乙烯2000 mg/kg、中性蛋白酶500 mg/kg、碱性蛋白酶1500 mg/kg进行组合使用能够有效加速烟叶变黄,提升烤烟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是较佳捂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20.
变黄期温湿度对豫烟10号碳代谢及烤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彰显浓香型新品种豫烟10号的品质,推动豫烟10号的示范推广。【方法】以豫烟10号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不同温湿度对碳代谢酶活性、相关物质含量以及烤后品质的影响,探索豫烟10号变黄期适宜的温湿度条件。【结果】变黄期不同温湿度条件影响了烟叶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相关物质含量,以中温中湿变黄T2处理更有利于淀粉的降解和总糖、还原糖的合成;在烤后24 h,淀粉酶活性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烤后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与评吸质量亦受到不同变黄温湿度条件的影响,以T2处理的淀粉含量最低、评吸质量得分最高。【结论】T2处理更能维持豫烟10号中部叶的碳代谢酶活性、促进淀粉的降解、提高烤后烟叶内在及评吸质量,适合在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