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疆的农业属于绿洲农业类型,新疆沙漠面积和戈壁面积占据大部分的土地资源,发展戈壁设施少土农业栽培技术有效利用戈壁面积,是推动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力途径,在土壤较好的区域可以以土壤栽培的形式为主。该文结合相关资料,结合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等情况,进一步分析了戈壁少土栽培的定义,实施途径,对农作物的营养补充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新疆戈壁设施少土农业栽培技术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病是寄生于多种动物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一、病原体弓型虫在宿主体内因寄生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各异。在其整个发育过程中分为5种类型,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人、猪、狗、猫等)体内形成的,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是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形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大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各器官蜡质的组成及其晶体结构,以大麦品种Morex 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GC)技术对其叶片、穗下茎和叶鞘三个器官的表皮蜡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蜡质晶体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从大麦品种Morex 表皮蜡质中鉴定出烷烃、初级醇、醛、脂肪酸和二酮等20种主要化合物成分,且蜡质碳链长度的分布范围主要为C22~C33。大麦叶片中初级醇含量最高,以C26 醇为主,其次是烷烃、醛和二酮,脂肪酸最少。大麦孕穗和扬花期,不同器官间蜡质总含量有显著差异,叶鞘最高,穗下茎最少。二酮在不同器官中都存在,其中,叶鞘和穗下茎中β-二酮的含量最高。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叶片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均为片状,而叶鞘和穗下茎表皮晶体蜡质结构均为棒状。  相似文献   
4.
细胞分裂素(CTK)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主要作用是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此外,CTK能够通过参与细胞分化来调控根分生组织大小,对根系生长有负调控作用。异戊烯基转移酶(IPT)是CTK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限速酶,在高等植物中均以多同源拷贝形式存在。为了探寻二穗短柄草IPT基因的进化起源,并阐明同源基因间潜在的功能分化及其在根系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首先,对拟南芥及二穗短柄草的IPT基因进行了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其次,利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对二穗短柄草中各IPT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通过构建IPT基因RNAi的表达载体,对二穗短柄草中多个IPT基因的转录进行了沉默干扰。结果表明,tRNA-IPT可能代表了IPT祖先基因的功能,而且是ATP/ADP-IPT基因的供体基因。二穗短柄草各IPT基因具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大部分ATP/ADP-IPTs处于转录不活跃状态,而tRNA-IPTs在根部和叶部的表达量都很高。因此,IPT基因在单子叶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中可能采用了不同于拟南芥的方式发挥功能,其主要的发挥功能形式是tRNA类型。二穗短柄草转IPT-RNAi植株表现出根系增强的表型,说明在根系早期发育阶段,二穗短柄草ATP/ADP型IPT基因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由于IPT基因在早熟禾亚科物种中较为保守,本研究可为增强麦类作物根系发育与提高抗旱性提供必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不同生育期叶片表皮蜡质组成及晶体形态的变化,对节节麦叶片蜡质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和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仪(GC-FID)对蜡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叶片表面蜡质晶体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节节麦叶表皮蜡质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化合物21种,主要以初级醇为主(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相对含量分别为85%、84%和70%),并含有少量的烷烃、醛、酮和脂肪酸;随着节节麦的生长发育,蜡质总量不断积累,烷烃含量极显著地升高,其中以C29烷烃的增加最明显,而初级醇含量显著降低,其中C26醇的相对含量降低最明显(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相对含量分别为80%、76%和63%),其他各类化合物组分变化不大。经扫描电镜观察,节节麦叶片近轴和远轴面的蜡质晶体形态无明显差别,苗期均为片状,抽穗期大部分仍以片状形态存在,并且蜡质晶体的密集程度比苗期稀疏,灌浆期蜡质晶体的密集程度变得更加稀疏。这些变化可能与抽穗期、灌浆期烷烃含量的增加和初级醇含量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小麦叶片表皮蜡质成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叶片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及成分,以具有白霜状表型的小麦品系310为材料,在抽穗期选取小麦倒二叶,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蜡质晶体结构,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蜡质组分,以峰面积为指标,定量计算各蜡质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小麦叶片上表皮的蜡质晶体呈现致密的片状结构,下表皮呈现管状结构。抽穗期叶片的蜡质总含量为9.204±0.650μg·cm-2。其中,脂肪醇含量最高,为3.690±0.485μg·cm-2,占蜡质总量的40.37%;烷烃次之,含量为3.040±0.678μg·cm-2,占蜡质总量的32.88%;醛、酸、二酮分别为0.524±0.032μg·cm-2、0.469±0.040μg·cm-2、0.951±0.064μg·cm-2,分别占蜡质总量的5.65%、5.18%和7.12%;未鉴定出的成分为0.815±0.140μg·cm-2,占蜡质总量的8.79%。在叶片表皮蜡质总化合物中,C28醇分布最多,占化合物总量的32.16%;其次为C29烷烃,占化合物总量的18.72%。  相似文献   
7.
细胞分裂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通过控制细胞分裂、诱导促进芽萌发生长等方面控制植物发育。细胞分裂素的代谢主要通过细胞分裂素氧化酶来进行,在作物性状改良和抗旱品种培育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研究麦类作物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功能,本实验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在二穗短柄草中获得了一个与拟南芥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At CKX3高度同源的候选基因,命名为Bd CKX。将该基因与p CXSN质粒连接构建植物超表达载体,并以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二穗短柄草植物幼胚。所获得的阳性转基因植株生长迟缓,茎短,叶片小,地上部分变小。另外,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Bd CKX在二穗短柄草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在生长40天的植株叶片中表达量有明显升高。由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编码基因在早熟禾亚科物种中较为保守,本研究为理解麦类作物的发育调控机制和遗传改良麦类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水稻种绳的抗拉强度和穴距准确性、防止种子在种绳捻制和直播过程中脱落,提出了在包容材料上涂刷黏结剂的方法并配制了一种改性玉米淀粉黏结剂。试验结果表明,配制的改性玉米淀粉黏结剂及其涂刷量和黏度对水稻出苗率影响不显著。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研究了改性玉米淀粉黏结剂的涂刷量和黏度与水稻种绳的抗拉强度、穴距准确性和每穴粒数合格率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方法,对黏结剂的涂刷量和黏度进行了参数优化。确定的最优参数组合是黏结剂涂刷量为80%、黏度为7 792 mPa·s。在此条件下,种绳的抗拉强度达到18.84 N,穴距变异系数为3.25%,穴粒数合格率为91.05%。研究结果证明,在种绳捻制过程中涂刷适量的改性玉米淀粉黏结剂,对提高种绳抗拉强度和穴距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对水稻出苗和土壤环境没有影响。这为水稻种绳捻制机的改进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提高已研制的温室节点式渗灌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快速性,进一步节约水资源、降低作业成本,对系统程序进行了改进,将原来仅控制1个土壤最佳含水率值和具有线性特征的恒值控制系统改进为控制土壤含水率值在上,下限范围内,修改了模糊控制器的相关参数,使系统具有非线性控制特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系统的灌溉特性更适应作物需水规律,相对于手动灌溉,可节水1007m~3·hm~(-2)、节省作业成本1316元·hm~(-2).系统电磁阀的启动频率明显降低,可靠性和快速性显著提高.在控制参数范围内,系统仍表现为一阶惯性特征,稳定性好,控制精度满足温室作物灌溉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