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8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免耕稻田绿肥、蚕沙有机肥投入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CO2和CH4排放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稻田土壤碳固持及稻田减肥增效的农业有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前期粉垄与常规耕作基础上,2018—2019年连续开展田间免耕试验,在同等养分投入条件下,设置绿肥、蚕沙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模式,以常规施用化肥为对照,同步设不施肥空白对照,保护性耕作试验第2年,采用分离式静态箱—气象色谱法测定稻田温室气体CO2和CH4排放通量,同时在水稻返青期、分蘖期、齐穗期和收获期采集0~15 cm耕层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在粉垄免耕模式下,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返青期和分蘖期较常规免耕模式提高56%和19%;水稻返青期、分蘖期、齐穗期和收获期粉垄免耕稻田绿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11%、30%、74%和31%,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90%、22%、58%和22%;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48%、90%、48%和39%,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13%、78%、35%和29%.粉垄免耕模式下,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绿肥配施化肥处理的CO2累积排放量降低16.9%,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降低15.1%;CH4排放通量出现2个峰值,常规免耕和粉垄免耕模式下,绿肥配施化肥处理的CH4排放通量峰值分别是单施化肥处理的7.69和7.61倍.绿肥和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降低了稻田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增加了CH4累积排放量.[结论]粉垄免耕稻田施用绿肥、蚕沙有机肥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减少CO2温室气体排放,可作为一种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可持续生产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受我国人口、土地、粮食安全、市场经济、膳食结构、集约化生产等因素影响,种养割裂、土地退化、环境风险等系列问题愈发严重。从种植业和养殖业现状出发,分析种植业和养殖业单一生产模式下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农业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禽粮耦合种养一体化,探讨为种而养、为养而种过程中承载的生态功能,展望禽粮耦合在绿色农业中的发展机遇,以期为缓解农业环境压力、增加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农业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紫云英作为一种绿肥作物,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及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本文概述中国紫云英主要种质资源,总结紫云英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要点、还田腐解特征及其还田后对土壤地力和后茬作物的影响,以期为紫云英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蚕沙纤维素降解菌HB-2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蚕沙纤维素降解菌株,为蚕沙无害化快速腐熟处理提供优质菌种。【方法】以蚕沙为材料,利用CMC-Na培养基分离蚕沙纤维素降解菌,通过形态学、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测定方法等对分离获得的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分类学鉴定,并研究碳源、氮源、pH、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分离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从蚕沙中筛选出1株高温型细菌,命名为HB-2菌株。根据菌体大小、鞭毛着生位置及数量、16S rDNA核酸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性,HB-2菌株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HB-2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复合碳源(蚕沙+微晶纤维素+米糠+麸皮)、复合氮源(蛋白胨+酵母膏),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pH 6.5,最适温度35℃。【结论】HB-2菌株CMCase活性较敏感且产酶量大,具有制成菌剂应用于蚕沙无害化快速腐熟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作物物质流转是指作物光合产物或贮藏在茎、鞘等器官中的同化物向穗部等库器官的转运,其能力高低称之为作物物质流转力。作物物质流转是作物源、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物质再流转顺利进行既要有足够的储存库又要有丰富的供给源。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形成实质上是光合同化物生产及花后物质流转的过程。因此,水稻花后物质积累、再流转过程中生理差异及能力大小,是影响水稻子粒生长、产量和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作物物质流转理论的发展、水稻花后干物质流转特性、花后碳氮物质流转特性、花后物质流转与品质形成等方面详细综述了前人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水稻物质流转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探讨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功能,并结合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东盟农业科技信息共享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品质优良、较好、较差的桂华占、八桂香、珍桂矮(CK)3个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优质稻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转与籽粒生长的动态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优质籼稻品种花后单株叶片和茎鞘干物质量大,花后叶片干物质的转运率和转运速率较对照高,但茎鞘的花后运转与对照的差异较小。3个水稻品种籽粒干质量的动态均可用Richards方程进行模拟,但优质品种的灌浆启动快、活跃灌浆期长、最大灌浆速率小。花后茎叶干物质的再运转占籽粒干质量的1/5~1/3,其中优质品种花后叶的再运转对籽粒生长的贡献是对照的1.5~2.0倍。相关分析表明,花后叶的干物质运转与籽粒生长的关系密切,因此,单株叶片干质量大、花后运转率高可能是优质水稻品质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草生物产量约占水稻整个生物产量的50%,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近年来,随着免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生态恶化、资源短缺、氮肥利用率低等方面的原因,稻草还田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稻草品质化学、还田技术以及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对农业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作用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广西农业信息化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水稻模拟模型的主要功能与特征,综述了主要水稻模拟模型及其特点,分析了现有模拟模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水稻模拟模型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