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1篇
  24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常有空洞果发生,其形成往往不易引起菜农的重视,从而影响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22.
介绍了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的概念、主要特征,分析了国外开放获取的现状与发展,论述了OA对我国开放获取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23.
【目的】揭示黏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区域分布及恢复材料的1BL/1RS情况,为黏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优良恢复源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推动黏类小麦雄性不育"三系"强优势组合的选配能不断得到新的材料保障。【方法】以8个黏类不育系和国内外一批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结合分子和细胞学技术,进行1BL/1RS易位系鉴定,并利用中国国内法对其育性恢复程度进行分类。【结果】在参试的256份材料中,初步鉴定约20%的小麦品种(系)属于1BL/1RS易位系;育性表现半不育、高可育和全可育的品种(系)分别有86.15%、91.67%和100%为非1BL/1RS易位系,表现全不育和高不育的品种(系)中均有40%左右属于1BL/1RS易位系;恢复能力在50%以上的品种(系)在中国春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的比例依次为60%、65.85%、68.42%和71.43%。【结论】黏类不育系优良恢复源大都为非1BL/1RS易位系,主要集中在中国春麦区和南方冬麦区。  相似文献   
324.
为了研究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重组腺病毒pAdN1的遗传稳定性及重组病毒的滴度,将重组腺病毒pAdN1在293细胞上连续传代20次,取第5、10、15、20代的重组病毒,采用PCR 方法扩增禽流感病毒NA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用绿色荧光蛋白做标记计算出20代次时重组病毒的滴度.结果显示:从各代重组病毒DNA 中均扩增出了约1 400 bp的目的条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第5、10、15代重组病毒中的NA基因序列与原始转移载体序列完全一致,第20代重组病毒插入基因有2处发生了点突变(516位A→G,1 323位T→C),但其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变化,即蛋白抗原表位未发生变化;采用快速测定法计算出重组腺病毒的滴度为109.5 pfu/mL.  相似文献   
325.
首次报道竹类植物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以竹叶总DNA为模板,经过大量实验,建立和优化了竹子SRAP-PCR的50μL反应体系,20 ng模板DNA,2.0 mmo1/L Mg2+,175μmol/LdNTPs,0.2μmol/L引物,1.5 UTaqDNA聚合酶,5μL10×buffer,退火温度52℃为最优反应组合。该反应条件下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  相似文献   
326.
CW6163型卧式车床是老车床型号,其触点多、线路复杂,经过一定的使用年限后,故障率高,给操作和维修增加了麻烦,影响了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将PLC控制应用在CW6163车床控制线路中,可以大大提高可靠性,减少维修的工作量,在实践中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27.
为了实现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创制优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恢复系,以携有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的恢复系亲本5253、5383为供体,以西农Mp1、西农Mp2(化杀杂交小麦新品种西杂1号、西杂5号的父本)为受体,采用定向回交转育方法,结合根尖细胞学镜检、复合引物多重PCR等技术,进行了恢复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与检测,育成既携有Rfv1恢复基因,又具有西农Mp1、西农Mp2核基因背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恢复系.本研究表明:(1)根尖体细胞随体鉴定和复合引物PCR分析,不仅能准确地鉴定出1BL/1RS纯合易位系,而且可以鉴定1BL/1RS·1BL/1BS R~(fv1)易位杂合体.其中复合引物PCR更适合于回交后代中大量目标种子的筛选;(2)恢复基因转育后代定株与不育系测交,依据测交恢复度可准确确定恢复基因在回交后代的延续,恢复基因定株定向转育与性状选择结合可大大提高转育后代的实际应用效果;(3)本研究提出的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定向转育体系,可有效地实现小麦由化控强优势组合向三系强优势组合的定向转化,即生理型不育途径向遗传型不育途径的定向转化,进而建拓一套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多途径利用新体系.  相似文献   
328.
日花1号是日照市东港花生研究所以鲁花3号做母本,花选1号(花育16号)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抗病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青枯病、适应性广等优点。在2005~2006年山东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单产荚果4881kg/hm^2、籽仁3570kg/hm^2,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0%和4.4%;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荚果4719kg/hm^2、籽仁3382.5kg/hm^2,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1%和2.9%。该品种于2008年4月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国北方花生产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329.
为使室内植物在低光照下能正常生长发育,模拟室内3种低光照条件(I- ca. 100 lx; II- 200 lx; III-800~1400 lx),对5种室内植物进行试验,观测其综合表现。结果表明,红掌除新生花序数量在不同光照下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差异性均不显著。口红花的株高、冠幅和新枝生长数量均以第III种光照下较好,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纹草在弱光照下,枝条徒长明显,明亮光照下则不容易徒长。绿萝在3种光照处理下,冠幅随I、II、III依次增加。黄金葛也是以光照稍强的条件下表现较好。5种植物之间的Fv/Fm差异显著,黄金葛基本低于0.75,其他种类在0.8左右。PI值也是黄金葛最低(低于0.5),口红花最高(大于1.5),其他种类居中。ET0/CS仍是黄金葛最低(小于120),绿萝其次(120~170),其他大于170。试验表明,黄金葛耐弱光能力低,其他种类较好,可用于低光照的室内。  相似文献   
330.
文冠果不同果型种实性状的概率分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冠果是无患子科单属种,其种群野生濒危,生境破碎化严重且具有自交不亲和性。文冠果有“千花一果”之称,为提高其产量,测量了4年生文冠果实生园1 051个单株的坐果序数、坐果数、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壳质量、平均单粒质量共6个种实性状并对各种实性状按不同果型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分布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果型之间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壳质量、平均单粒质量4个种实性状之间差异极显著,而坐果序数和坐果数2个种实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所有种实性状均符合威布尔分布,其中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壳质量、坐果序数和坐果数5个种实性状均符合左偏威布尔分布,说明丰产是个“小概率”事件;平均单粒质量近似正态分布,说明实验园整体种子大小较为稳定,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出现概率均比较低。基于威布尔概率分布建立了早期性状选择的模型,模型预测大桃型、倒卵型、尖柱型、凸桃型、短桃型、柱型在种子质量和平均单粒质量上选择概率均比较高,可作为丰产果型,其中大桃型为丰产的最理想果型;小柱型、小桃型和短柱型的种子质量和平均单粒质量的选择概率较低,不适合作为丰产选优果型。因此可根据该分布的特性对不同果型进行选择,为进一步的育种选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