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7篇
林业   30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临安市雷竹林经营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91—2013年临安市雷竹笋产业数据,选取临安市雷竹分布重点乡镇的99个农户,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劳动力、覆盖技术、经营成本、施肥次数及竹林结构状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临安市雷竹林覆盖笋和自然笋的投产面积、产量、产值大致呈现出增长趋势,产量和产值整体表现为波动并显稍增长趋势;临安市雷竹林经营过程中劳动力不足现象明显;采用覆盖技术的农户占调查农户总数的66.7%;雷竹林覆盖过程中,经营成本最高的是覆盖物,为83715元·hm~(-2),占总成本的80%左右;雷竹林年施肥次数以3次最多;平均胸径、立竹度、竹龄,覆盖雷竹林分别为4.14 cm、19710株·hm~(-2)、2.56 a,而未覆盖雷竹林分别为3.93 cm、19170株·hm~(-2)、2.13 a,雷竹胸径、立竹度与覆盖与否相关性不大,而平均竹龄覆盖竹林基本上高于未覆盖竹林。  相似文献   
82.
木兰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木兰科Magndiaceae 7属16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木兰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呈不同程度的波状弯曲;气孔器分布于下表皮,其长轴取向不规则,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为平列型与无规则型并存外,均为平列型;不同属种的上下表皮细胞大小、细胞垂周壁的波状弯曲程度和气孔器密度均存在差异,可为属种的划分提供实验证据.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83.
寄生松墨天牛的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DNA多态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技术对21个不同来源的寄生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测定.从RAPD结果可知寄生松墨天牛的白僵菌菌株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把21个寄生松墨天牛的白僵菌菌株分为两大类群:①B1,B14,B4,B5,B6,B7,B8,B12,B13,B10,F-263,Bxs,B2,B11,Bf,Bz,B9;②B3,B15,By2,By7.结果表明菌株DNA多态性与采集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毒力未表现出相关性.图2表2参11  相似文献   
84.
苦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了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林生物量,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苦竹各变量的相关性,建立并选择出苦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秆高或枝下高等因子的最佳相关数学模型:m秆=13.439 5 D2.0048H0.442 5;m枝=2 956.359 8 D1.992 9H-0.641 0;m叶=43.746 7-30.541 2 D 53.759 7 D2;m篼=270.956 0D2.357 9H-0.399 5;m鞭=512.436 1-175.936 0D 2.907 8H0;m地上=432.446 8-479.307 5D 422.828 5D2;m地下=396.622 3-53.286 9 D 2.877 5H0;m总=191.038 0D1.198 6H00.296 2.应用上述模型估算出苦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和苦竹林分产量.表4参12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不同浓度N营养对水稻生长发育和C、N糖代谢影响效果的特点,采用4种浓度N营养在全生育期内处理水稻,分析其农艺性状、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色素含量和N转运和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响应。结果表明:水稻叶片内蔗糖含量在正常浓度即0.5和2 mmol·L-1 N营养条件下比高浓度即5 mmol·L-1条件下,均高出7倍,茎秆内均高出2倍左右;而在低浓度即0.05 mmol·L-1条件下,叶片和茎秆内蔗糖含量极低。这很可能是由于低N条件导致植株N营养缺乏,光合碳同化作用降低,而高N条件抑制光合作用。同时,水稻各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在0.05和0.5 mmol·L-1 N条件下很低,2和5 mmol·L-1 N条件下含量显著提高,相较前两者,至少升高1倍以上;总体上看,随着外施N浓度增加均显著增加,N营养促进N代谢。有意思的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0.05到2 mmol·L-1 N条件范围内,几乎与水稻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所分析的N转运和代谢的关键基因中,只有在0.05 mmol·L-1 N条件下表达显著升高,而大部分基因对施N浓度变化没有明显的表达响应。综上,不同浓度N营养对水稻生长发育和C、N代谢的作用效果具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对深入探究水稻生理代谢分子机制和指导作物施肥实现优质高产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