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69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34篇
  25篇
综合类   444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21.
822.
浅谈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何将其合理开发利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简要介绍几种综合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23.
为加速辽宁地区花生产业发展,改善花生品种单一的问题,本研究选取7个花生品种,对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随着生育期延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变化趋势均为先降低后升高(阜花12的Gs和Ci除外),其中豫花9326中后期有较高的Pn、Tr、Gs;5个品种叶绿素含量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中豫花9326各时期叶绿素含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阜花12和花育917呈先降低后升高。品种间花针期和饱果期的Pn、Ci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花针期的Gs、叶绿素含量和饱果期的Gs、Tr差异达显著水平;光合指标与产量的关联排序为叶绿素含量>Pn>Tr>Ci>Gs,其中豫花9326光合特性最强,产量也高,适宜本地区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824.
李楠  屈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17-118
中药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药用其根,具有清热解毒, 祛风燥湿,去虫止痒的功效.用4种提取方法提取苦参根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物对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离体植物患病叶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丙酮粗提物对黑星病、炭疽病病菌孢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100%;对灰霉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黄瓜离体叶黑星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甲醇粗提物对黑星病、炭疽病孢子萌发抑制率达100% ;对灰霉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黄瓜离体叶黑星病菌抑制率达50%;对番茄离体叶灰霉病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水提物对黑星病孢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灭菌水提物不仅不能抑制病菌生长,反而对病菌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25.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具有传染性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暴发流行的特点,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发生原因和症状,提出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灌溉、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等防治措施,减少玉米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826.
为了解云南蠓虫源盖塔病毒(GETV) SZC30株分子特征及其与国内外其他媒介和宿主动物中分离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5对盖塔病毒特异引物对2013年首次在云南省蠓虫中分离的盖塔病毒SZC30株结构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采用DNAStar软件中SeqMan进行序列拼接,获得SZC30株病毒结构基因序列长3 762 nt,编码衣壳蛋白(C)、E1、E2、E3和6K蛋白,序列长度分别为804、1 317、1 266、192和183 nt,编码蛋白长度分别为268、438、422、64和61个氨基酸。CE1和E2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ZC30株与1955-2018年不同地域、宿主分离的27株盖塔病毒分离株形成Ⅰ、Ⅱ、Ⅲ和Ⅳ 4个进化分支;SZC30株与中国、韩国和日本蚊虫和动物分离株位于Ⅲ进化分支内,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在98.0%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8.9%以上,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马来西亚、俄罗斯等蚊虫分离株位于不同进化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低于97.6%,亲缘关系较远;与马来西亚蚊虫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AF339484)、中国海南和云南蚊虫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EU015061和KY434327)在C、E1和E2蛋白存在31个氨基酸差异位点,而与日本蚊虫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LC152056)、中国猪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MG865966和MG865969)氨基酸位点无差异,且同源性为100%。SZC30株与27株盖塔病毒在E1、E2蛋白上存在2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和3个跨膜区;T细胞抗原表位分析结果显示,SZC30株与分离自蚊、猪、狐、牛和马等的盖塔病毒分离株均存在表位差异,其中,E1、E2蛋白发现较多表位差异。以上结果提示,蠓虫源盖塔病毒与大多数蚊虫和动物分离毒株同源性高、遗传进化关系近,且氨基酸位点、糖基化位点、跨膜区结构等分子特征相似,提示蠓虫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传播媒介参与了当地盖塔病毒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827.
柑橘全爪螨虫害快速检测仪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实现在果园现场快速、准确和无损地检测果树受柑橘全爪螨为害程度,该文研制了基于光学测量技术的柑橘全爪螨虫害快速检测仪,并通过试验检验了仪器的使用效果。检测仪采用光反射法,测量果树冠层叶片对红光和近红外光的反射率,根据反射率计算全爪螨为害程度指数作为仪器的输出结果,进而按照无、轻度和重度3个级别判定柑橘全爪螨虫害程度。硬件设计中选取中心波长为665和815 nm的发光二极管阵列作为红光和近红外光源,通过光调制/解调技术、专门设计的光路和光电探测适配电路,克服了自然光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仪器使用效果为:通过标准白板试验确定检测系数k等于2.622;检测结果受树叶密度影响较小;检测结果受自然环境光线影响较小,但气温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检测仪可区分无、轻度和重度3个级别的全爪螨虫害程度,当虫害程度较低时,检测结果稳定;检测仪输出结果与叶片表面柑橘全爪螨卵数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引入温度补偿的方法以减小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分析当为害程度较严重时结果稳定性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28.
信阳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信阳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指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开发广度和深度不够;管理水平差,科技含量低;林下种养规模小、场点分散;资金筹措、信息收集渠道不畅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林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如政府引导,做好宣传;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培育龙头,示范带动。  相似文献   
829.
基于聊城市7个国家一般站和1个国家基准站的1970-2012年的气候要素资料,利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鲁西平原43年潜在的参考蒸散量(ET0)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气候对于蒸散量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鲁西平原日最大蒸散量为11 mm,最小为0.3 mm,年均蒸散量为1 095 mm,春、夏、秋、冬蒸散量分别为324、428、237和100 mm;年平均蒸散量和各季节蒸散量均呈逐年减小的趋势。鲁西地区蒸散量自南向北呈现增大的趋势,其中最大值为1 337 mm,最小值为854mm。偏相关分析表明,气温、风速和日照时数对于蒸散量的贡献为正相关,相对湿度为负相关。不同站点气象要素对ET0影响有所差异。其中风速、日照时数是引起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素。Penman-Monteith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鲁西平原日、季与年的参考蒸散量,为鲁西平原合理用水和科学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0.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野生植物的观赏价值。[方法]对辽宁省抚顺市早春野生花卉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抚顺市野生早春开花植物共有41种,隶属于13科,且以草本植物为主。堇菜科、菊科为早春草本野生花卉的优势科,种类较丰富。在调查的草本早春开花植物中,白头翁、球果紫堇、驴蹄草可作为盆花、花坛栽培的候选花卉;紫花地丁、早开堇菜等是优良的地被植物资源,驴蹄草、斑叶堇菜等是很好的观叶植物材料。[结论]抚顺地区有丰富的野生早春花卉资源,许多种类可以做为北方地区早春绿化的主体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