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69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32篇
  25篇
综合类   444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介绍银杏生长习性、生物学特性、主要价值,栽植技术和养护管理,包括选地和土壤改良、苗木选择、起苗和运苗、支撑、浇水;阐述浇水、排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技术、银杏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2.
陈逸凡  云岚  艾芊  李楠  姚娜  任晓敏  石凤翎 《草地学报》2023,(10):3203-3211
为探求不同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对盐碱土壤的影响,筛选最适合海流图盐碱地的混播方式,本研究以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分别与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缘毛雀麦(Bromus ciliatus)和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混播建植草地,连续三年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pH,结果表明,建植混播草地对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积累都有显著促进作用,降低土壤pH效果显著。苜蓿与新麦草混播最有利于土壤速效钾的积累,苜蓿与缘毛雀麦混播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氮素、速效磷的积累,苜蓿与长穗偃麦草混播降低土壤pH效果最显著。对于该地区同类型盐碱地综合改良效果而言,短期以苜蓿-长穗偃麦草1∶2混播土壤改良效果最好,长期以苜蓿-缘毛雀麦1∶2混播土壤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53.
为减少果园机器人在定位与建图过程中产生的累积漂移误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密度二进制模式(Density binary pattern, DBP)描述子的激光回环检测算法。算法将点云空间分割为二进制单元块,提取包含点云高度与密度信息的全局描述子DBP。针对复杂果园的大尺度、高度相似、非结构化特性,基于两阶段搜索算法实现高效回环检测。基于历史帧DBP的环因子检索K近邻候选帧,确认与当前帧DBP描述子最相似的候选帧为最终目标回环索引。在具有多个回环事件的复杂果园场景中,DBP-LeGO-LOAM算法轨迹的均方根误差与标准差分别为0.24 m与0.09 m,相对LeGO-LOAM中基于距离的回环检测算法分别减少81%与91%。实验证明,本文方法对多回环复杂果园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为提高果园机器人建图与定位精度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54.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富含多糖、生物碱、氨基酸、酚类等多种药理学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铁皮石斛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生长缓慢,病害时常发生,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研究表明,内生真菌在铁皮石斛的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梳理已报道的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及二者共生关系,概括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生长发育及病害防治的作用,并归纳其代谢产物的生物学活性,为铁皮石斛栽培产业中绿色防控和增产增收技术的开发与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5.
为探究不同生物刺激剂在茄子育苗产业中的应用,研究了腐殖酸、鱼蛋白、海藻精、甲壳素和氨基酸等5种生物刺激剂对茄子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生物刺激剂处理对茄子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鲜质量、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均存在浓度效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各处理均以稀释600倍效果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稀释600倍的鱼蛋白对茄子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壮苗指数提高54.12%;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分别提高74.70%、89.34%、80.70%和26.92%;叶绿素a+b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增加41.26%和45.00%。海藻精和甲壳素的促生效果次之,壮苗指数分别提高33.03%和34.86%。  相似文献   
856.
采用ZmCol3基因RNAi载体构建、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转基因材料开花期表型鉴定等研究方法,评估抑制ZmCol3基因表达对玉米开花期的影响。转基因玉米基因组PCR结果证实,人工合成RNAi片段已成功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qRT-PCR结果表明,在不同转基因玉米株系中ZmCol3基因表达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温室转基因玉米开花期相关性状调查结果表明,抑制ZmCol3表达,可以将玉米抽雄、散粉和吐丝时间提前2~3 d。研究结果证实,ZmCol3具有调控开花期的生物学功能,抑制该基因表达进而缩短玉米开花期可以作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用到玉米熟期改良研究中。  相似文献   
857.
鲁泉  方舟  李楠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3,47(6):069303-069303
为了建立捕捞渔获量预测模型,实验利用2000—2016年印度洋渔获量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影响其总渔获量的主要渔获类别,建立多种GM模型(Grey model)并进行比较,同时利用2017年与2018年的数据进行验证,得到的最优GM模型用来预测2019—2025年印度洋总捕捞渔获量。结果显示,影响印度洋总渔获量的主要类别有底层鱼类、甲壳类、中上层鱼类、其他海洋鱼类和头足类,其灰色关联度均在0.70以上,经过筛选得到的最优预测模型为GM (1, 5)和GM (1, 6),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3%和1.90%,灰色关联度均在0.9以上。2017年和2018年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78%和3.42%。2019—2020、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预测值分别为1 186万~1 290万t、1 227万~1 324万t,其主要渔获量增加可能来自中上层鱼类、头足类以及底层鱼类等。研究表明,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的增长幅度有限,总增长量在80万t以内,基本处于充分开发阶段,建议未来应严格控制渔业发展规模,确保印度洋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58.
根据2016年4~6月于南海北部采集的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样本,采用梯度森林法筛选影响个体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并通过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建立耳石日增量与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环境因子对个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中国枪乌贼孵化于2015年10月~2016年1月,孵化高峰期为11~12月;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Temp_25(Temperature of 25m)和SSS(Sea Surface Salinity)是影响枪乌贼产卵群体(11~12月)的关键环境变量。SST在23~28℃范围内变化时,耳石日增量宽度随随着SST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Temp_25在23~28℃范围内变化时,耳石日增量宽度随着Temp_25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当SSS在33.2~33.8‰范围内时,耳石日增量随着SSS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根据结果可以推断,水温和饵料丰度对中国枪乌贼的生长影响显著。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枪乌贼耳石日增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9.
为探究雪茄烟叶自然晾制过程中青色斑点(简称"青斑")形成的生理机制及代谢差异,提高茄衣烟叶外观品质,改进晾制技术,以雪茄烟‘楚雪10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烟叶"青斑"和正常两组织部位的代谢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青斑"部位叶绿素和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部位,大量未分解的叶绿素和绿原酸在晾制末期沉积是"青斑"形成的生理基础;"青斑"和正常两组织部位间,酪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具有显著差异;绿原酸和二氢玉米素可作为"青斑"形成过程的化学标记物,晾制过程中可检测其含量高低来监测是否会出现"青斑";烟叶变黄期晾房湿度骤降且波动过大,可能是形成"青斑"的外部环境因素,建议采用湿度可控晾房晾制并适当提高变黄期湿度。  相似文献   
860.
根据2014~2016年春夏季浙江沿岸海域拖网调查捕获的剑尖枪乌贼,结合提升回归树方法(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确定不同的环境权重,并利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构建基于多因子的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春季剑尖枪乌贼栖息海域海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表层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表层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hla)和表层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 DO)的适宜范围分别为22~24℃、34~36psu、0.5~1.5mg/m3和8~10mg/L;而夏季对应的环境因子适宜范围分别为23~24℃、31~34psu、0.5~1.5mg/m3和7~11mg/L,季节差异较小;提升回归树分析结果表明,SST为环境因子中最重要的因子,其次分别为DO、Chla和SSS。从剑尖枪乌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的时空分布来看,春季HSI相对较低,且主要出现在偏南部海域(27°~29°N);夏季的HSI相对较高,且在北部海域也发现较高的HSI值(30°~31°N);两种算法相比而言,GMM方法有着更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IC),因此更为适宜浙江沿岸剑尖枪乌贼的栖息地研究。浙江沿岸的剑尖枪乌贼最适栖息地的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变化以及海流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