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69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34篇
  25篇
综合类   444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分析研究基于网络的玉米病虫害专家决策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基本功能。玉米病虫害专家决策系统内容包括基础数据的收集、知识的获取和推理、网络的设计,并以玉米螟为例分析研究知识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782.
早春短命植物和类短命植物抗逆性强、开花早,是园林绿化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初步查统计,沈阳东陵天柱山共有短命植物和类短命植物17科54种.通过对这些植物种类和花期等的调查,为其中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开发和人工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3.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与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Ht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umc89和umc48a定位区域内全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发现101条ORF序列,其中16条ORF序列可编码蛋白质结构域。将这16条序列与已克隆的23条抗病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及进化树构建,并分析其与已知抗病基因的相似性及亲缘关系。结果发现,序列pco115381g和pco110559-1与编码水稻白叶枯病基因Xa1相似性高、亲缘关系近,而且具有植物抗性基因的高度保守结构域特征,可能与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Ht2有关。  相似文献   
784.
不同形态的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及耕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各级土壤团聚体中不同形态有机碳的分布模式,以及耕作方式的影响.实验结果是:两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TOC)、DOC和POC在>2.0 mm粒级到<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均呈倒V字形分布,具有相同的分布模式,且主要富集在2.0~0.25 mm团聚体中.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中各种形态的有机碳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主要由土壤团聚体本身的性质决定,耕作方式的影响不显著;常规耕作降低了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垄作免耕则能有效地保护土壤中的有机碳.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forms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 aggregates and the effects of tillage methods on them were investigated in a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with any of the tillage methods studied, various form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 particles all exhibited a V-shaped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ir enrichment was mainly in 2.0~0.25 mm aggregates, suggesting that tillage methods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ifferent form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 particle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illage, no-tillage and ridge culture effectively protected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  相似文献   
785.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1978年从日本引入我国的,1979年首先在辽宁和山东省花生生产上进行试点,经过20多年的试验、研究,使之在引进技术的水平上有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786.
教材改革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材是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依据和基础,是施教者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教材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因此,教学改革离不开教材改革,教学手段的创新离不开教材形式的创新。教材改革是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实现载体和前提,也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7.
为了解近年来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流行情况,2012年在师宗县五龙乡建立了10头蓝舌病血清学阴性黄牛的监控动物群。从2012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11~12月,每月采血1次,采用C-ELISA进行血清学监测。8月开始动物血清学检测结果转阳性,至11月,监控动物全部转为阳性。用转阳前1周、转阳本周、转阳后2~13周的经处理的红细胞静脉接种鸡胚,收获鸡胚肝脏,用PBS悬浮捣碎的鸡胚肝脏,上清接种于C6/36细胞一代、BHK-21三代后,出现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采用RT-PCR方法,针对蓝舌病较为保守的血清型群特异片段VP7设计了2对引物,扩增其相应片段。结果显示,共分离到86份疑似分离物,其中67份疑似分离物细胞培养液上清经RT-PCR扩增,均扩增出1156 bp片段,初步确认为蓝舌病病毒。采用国际24个蓝舌病标准毒及24个标准阳性血清对86份疑似分离物及其对应血清进行细胞微量中和试验,67份毒株为蓝舌病病毒,与RT-PCR结果一致。通过对2份经中和试验定型为BTV-1、BTV-16分离株的VP2基因测序分析发现,BTV-1株序列与同型Y863(登录号:KC879616)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2%,BTV-16株序列与登录号为AB686221的毒株同源性为99%。结果表明共分离到67株蓝舌病毒株,分离株主要为BTV-1、BTV-9、BTV-16三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788.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Na Cl(0%、0.1%、0.3%、0.5%)处理土壤30 d雷竹的离子选择性运输能力(ST)的变化。结果表明:ST(根/鞭)随着土壤Na Cl含量的升高,在Na Cl 0.3%处理时到达最大值,为8.35;随后又下降。除了Na Cl 0.5%处理外,ST(鞭/枝)的选择性运输能力极弱。随着Na Cl胁迫时间的增加,ST(根/鞭)和ST(鞭/枝)均呈低—高—低—高的变化规律;但在Na Cl胁迫的第18天,ST(鞭/枝)达到最低,仅为0.44;而比ST(根/鞭)、ST(枝/叶)分别达到9.94、14.32。Na Cl胁迫前期,ST(枝/叶)比ST(鞭/枝)、ST(根/鞭)都高,但后期迅速下降。在Na Cl 0.3%胁迫下,雷竹在胁迫后的第6天ST为6.27,远大于其他处理;Na Cl 0.1%、0.3%处理下,前期ST基本都比Na Cl 0.5%处理高,表明雷竹在短期内可以耐0.3%的Na Cl胁迫。  相似文献   
789.
为了解不同物种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基因编码区(CDS)的遗传变异,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分析了山羊、绵羊、牛、白犀、野猪、虎鲸、马、雪貂、人、鼩鼱、裸鼢鼠、褐家鼠、长尾毛丝鼠、小家鼠和智利八齿鼠SCF基因编码区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跨膜结构域、导肽、信号肽和二级结构特征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发现,在15个物种55条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294个多态位点,生成36种单倍型,SCF基因序列编码区在物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理论等电点分布广泛,多数肽链呈酸性,亲水;N端具信号肽、无导肽,可溶型蛋白无跨膜结构域,跨膜型蛋白有1个长23个氨基酸的跨膜结构域;这些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无序卷曲、伸展链及β-转角。  相似文献   
790.
对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国内蔬菜生产大发展,蔬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提高菜农组织化程度、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是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