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汞镉对游离和固定化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脲酶与汞镉间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状态 (溶液态、粘粒态和土壤态 )脲酶对汞、镉的反应表现出类似的规律性变化 ,即汞、镉抑制脲酶活性 ,其中汞镉复合污染的影响幅度最大 ,汞的生态毒性最强 ;相关分析显示脲酶活性均可表征样品汞、汞镉污染的程度 ;在汞、镉共存条件下 ,脲酶活性不仅受到汞、镉单因素 ,而且受到它们间交互作用的影响 ,但仍以单独抑制为主 ;由于不同状态脲酶载体的差别 ,导致受影响幅度有较大差异 ,其主要取决于载体对脲酶保护作用和重金属缓冲作用的大小 ,溶液态脲酶无载体 ,而粘粒态和土壤态则相反 ,故溶液态脲酶更易受到重金属的破坏 ,酶的反应也较敏感。温度和尿素浓度均增强了汞镉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温度和底物浓度条件下,对陕西7种土壤19个土样脲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一定温度和底物浓度范围内,随温度和底物浓度增加,脲酶活性升高,在不同温度和浓度区段,影响幅度有明显差异,除水稻土外,其余高肥力土样脲酶活性受其影响较大;在同一生态区中,脲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可作为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脲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3.
西藏土壤放线性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西藏8个主要土类11个土样的土壤放线菌数量、主要属与类群、生理生化特性及拮抗特征。结果表明:①西藏不同土类及同一土类不同剖面表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差异很大,随海拔升高,冻结期增长,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减少;②西藏土壤放线菌种类简单,供试菌株分为5属,链霉菌属占优势;③供试菌株大部分无明胶液化能力,约1/3无淀粉水解能力,淀粉水解能力较强者仅占1/3左右;④供试菌株约有19%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极强抗性,约9%对棉枯萎菌有较强抗性,仅有2%菌株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抗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8种土壤粘粒对脲酶的吸附量,以及不同pH,温度和Zn(Ⅱ)、As(Ⅴ)、Hg(Ⅱ)质量浓度对脲酶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土壤粘粒对脲酶均有吸附,但吸附数量不尽相同。非最适pH时,脲酶吸附量在弱碱性介质中的下降率大于弱酸性介质;温度升高,脲酶吸附量下降,且去有机质土壤粘粒的下降率大于原样土壤粘粒;Zn(Ⅱ)、As(Ⅴ)、Hg(Ⅱ)抑制相同比率的脲酶吸附量时,所需3种离子的质量浓度为As(Ⅴ)>Zn(Ⅱ)>Hg(Ⅱ),表现为Hg(Ⅱ)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分子生物学新方法在根瘤菌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全新的方法应用于根瘤菌分类,使根瘤菌类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过去的传统分类过渡到以遗传特征和系统发育为主要依据的现代系统分类。研究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多位点酶永金DNAG+C摩尔百分含量测定DNA-DNA杂交,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随机扩增DNA片段的多态性,基因外回文重复序列PCR扩增技术及16SrDNA序列的分析确定根瘤菌系统  相似文献   
16.
巴楚蘑菇研究Ⅰ.营养成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生产于新疆南部巴楚县的珍稀名贵野生食用菌巴楚蘑菇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与脂肪酸及矿质元素含量与组成。结果表明(1)巴楚蘑菇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平菇,香菇及黑木耳,略低于新疆所产美味食和菌粗槽羊肝菌;氨基酸总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其占氨基酸总量的比率均与百肝菌相似;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是对人为在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厌氧微生物类群。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和设备及气相色谱分析,对来自母乳、健康母乳喂养婴儿的粪便、健康长寿老人的唾液及蜜蜂肠道中的双歧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最终获得了三株双歧杆菌,其中两株分别为婴儿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为以后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用人工模拟土柱研究了(土娄)土与河淤土的水势对土壤生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含水量下,由于两土壤的水分实际有效性不同,显示出两土壤生化强度的差异。从而认为在相同水势下比较土壤间的生化活性,才能真实地反映土壤水分对土壤生化活性的影响。温度引起的土壤生化强度的变化,在采用水势概念时,还包含着温度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桑叶茶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研究背景 桑叶的利用自古有之.日本对桑叶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研究达到了成熟阶段,研究证实:桑叶含大量矿物质元素如钙、钾、锌、铁、 钠、磷等;含视黄醇、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C)、烟酸、食物纤维、甾醇、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苦素等对人体有保健功效的功能性成分;含有多种氨基酸神经传达物质,如降血压物质γ-氨基丁酸(平均含量226 mg/100 g);含有一种名叫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生物碱.在产品开发方面,日本丰玉健康食品公司,已用桑叶粉末制造出"桑叶茶"等产品,饮用方法与绿茶相同,溶解于开水中或者搅拌在食品中均可.而日本中央桑业所开发的桑茶,风行日本,茶色褐绿,汤色绿黄,甘甜爽口,醇香长久.  相似文献   
20.
家蚕氟化物中毒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桑生产是我省的一项传统产业,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蚕桑生产基本上向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转移.但这些蚕区多是发展砖瓦厂的好地方,砖瓦窑排放大量氟化物气体和尘氟,日益污染着大气环境,家蚕氟化物中毒日趋严重,在砖瓦窑密集蚕区,区域性氟化物中毒时有发生,给蚕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极大地挫伤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针对我省家蚕氟化物中毒现状,笔者认为,了解中毒途径和氟化物对家蚕的毒性,掌握中毒症状和中毒机理,总结分析影响中毒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轻家蚕氟化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