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5篇
  15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right)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最为严重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病害之一。因放线菌多能产生天然活性物质而拮抗病原微生物,被研究者视为植物病害重要的生防菌种。其中,链霉菌是最主要的一类。本研究从内蒙古乌海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致病疫霉拮抗效果良好的菌株WH13,其16S rRNA与Streptomyces enissocaesilis的相似性达100%,初步鉴定其为链霉菌。WH13对致病疫霉的平板对峙抑菌率可达74. 44%,其发酵上清液和菌体破碎液中均存在抑制致病疫霉的活性物质,抑菌率分别为49. 44%和58. 38%。对马铃薯离体叶片的接种试验表明,WH13可显著降低致病疫霉导致的病斑面积。试验结果为后续利用该菌株开发成抗马铃薯晚疫病生防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2.
为探索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区不同轮作系统对土壤改良的影响,本研究对玉米(Zea mays)与苜蓿(Medicago sativa)、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大豆(Glycine max)、小麦(Triticum aestivum)4种轮作模式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碳、团聚体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轮作较连作相比土壤养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轮作下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7.08%~20.35%和9.89%~37.52%,土壤磷素和钾素含量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13.14%~27.52%,土壤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 0.25 mm的土壤团聚体)为主,玉米-大豆轮作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的值较高。利用熵权法及TOPSIS模型对各处理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玉米-苜蓿轮作对土壤肥力的改良效果最好,合理轮作可实现土壤养分内生状态良质化。  相似文献   
373.
随着全球干旱的到来,玉米抗旱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以玉米品种为试材,着眼于抗旱性的复杂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玉米抗早性鉴定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74.
为了控制嗜虫书虱对烟草及其他仓储物的危害,利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不同虫态的嗜虫书虱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其辐照效应。结果表明,嗜虫书虱的卵、若虫、成虫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性依次降低;100 Gy剂量辐照处理的嗜虫书虱卵不能孵化;成虫和若虫经辐照后21 d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198.5 Gy和175.9 Gy;250 Gy剂量辐照处理的嗜虫书虱成虫和若虫在49 d内全部死亡,并且导致成虫不能产生下一代成虫。因此,250 Gy的剂量可以作为电子束辐照防治嗜虫书虱的参考剂量。  相似文献   
375.
以毛乌素盐渍化沙地典型的裸沙丘、放牧草地和人工灌木林地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和室内实验,对土壤含水率、全盐量、pH值、有机质、土壤容重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植被样地的土壤容重、土壤盐分、土壤pH值明显低于坡后丘间草地、坡前丘间地、迎风坡坡中、迎风坡坡底、迎风坡坡顶、沙脊线处。植被恢复对降低土壤盐分、土壤容重和土壤pH值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发现人工植被样地对提高土壤有机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工植被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0.60%,而坡前丘间地仅为0.27%。  相似文献   
376.
红海榄叶挥发油的提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海榄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和萃取法提取红海榄叶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其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红海榄叶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92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29种,占总量的67.70%,其中主要成分是酯、苯和萘的衍生物及烷烃类化合物,其他成分主要是醛和酚类化合物。[结论]通过对红海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7.
[目的]筛选马铃薯净菜保鲜的最佳保鲜剂配方。[方法]研究了以壳聚糖为主要成分的3种保鲜剂,其基本配方为A(壳聚糖溶液)、B(壳聚糖+生姜提取液)、C(壳聚糖+大蒜提取液),壳聚糖溶液设4个不同的浓度梯度,即0.5%、1.0%、1.5%、2.0%,均以马铃薯净菜为对象进行涂膜处理,通过对感官指标的评定,失重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测定,分别探讨了3种不同保鲜剂对马铃薯净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不同保鲜剂均可减缓马铃薯在贮藏期间感官品质的变化、减少水分蒸发、抑制PPO酶活性,但加入了生姜和大蒜提取液的复合保鲜剂的保鲜效果均比单一壳聚糖的保鲜效果好。[结论]保鲜剂B2(1.0%壳聚糖+生姜提取液)对马铃薯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78.
溴甲烷对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的熏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溴甲烷剂量、熏蒸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熏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溴甲烷剂量是影响熏蒸效果的最主要因子;14、18 ℃和22 ℃条件下处理24 h,松材线虫死亡率达99.9%时的溴甲烷浓度分别为17.92、16.07、14.87 g/m3; 14、18、22 ℃条件下,松材线虫死亡率达99.9%时,溴甲烷浓度和时间乘积,即CT(99.9)分别为192.52、174.705、166.229 g•h/m3。溴甲烷可用于口岸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的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379.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的打破物种间生殖隔离的障碍,实现了物种间遗传物质的定向交流,从而克服了特定性状的遗传改良中遗传资源不足的矛盾,较快地实现优良农艺性状的突变。玉米生产必需有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建立长期的技术储备,而这有赖于种质基础的扩增、改良、创新,生物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加强。  相似文献   
380.
指出了随着工业的发展,突发性的水污染事故屡屡发生,相关管理部门对水环境污染的突发事故非常重视,针对现状采取措施来进行预防与治理。基于此,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危害出发,对现阶段的应急监测技术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