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华粳4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粳4号系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成的中粳稻新品种,具有农艺性状等、产量潜力大、品质优良、抗性好等特点.本文在总结其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2.
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华粳7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华粳7号选育经过进行详细介绍,并综合阐述了华粳7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3.
优质中熟中粳稻华粳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粳5号原名华粳14018,系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在多年的试验、示范种植中,该品种表现出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熟期适中等特点,适宜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74.
麦草全量还田与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粳稻‘淮稻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草全量还田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草全量还田较麦草不还田,水稻的产量平均提高了3%,其主要原因是还田条件下,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较不还田条件有所提高;在品质方面,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也比不还田条件下有所提高;垩白率和垩白度有所降低,表明麦草全量还田能改善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随着氮肥的施用量增加,水稻的产量随之提高,但中氮(MN)和高氮(HN)水平下,水稻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均有所提高,麦草还田则能缓解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率的提高.综合分析表明,麦草还田下中氮(MN)水平处理水稻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75.
为给"华粳7号"机插高产栽培找出适宜的行株距配置,研究了淮北地区不同行株距配置对"华粳7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行株距25cm×12cm处理的产量高于机插行株距30cm×13cm处理,但不利于壮秆大穗,且有倒伏危险,建议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6.
水稻"小穗头"成因及其控制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江苏主要的粮食作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40%左右,生产的稻谷占粮食总产的55%以上,占口粮消费的80%左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江苏等地水稻生产上先后出现“小穗头”现象,发生的面积大、区域广,牵涉的品种类型和数量众多,造成的产量损失严重,产生的不良影响巨大,在江苏乃至中国水稻生产史上十分罕见。水稻“小穗头”造成的危害除了给科研育种、  相似文献   
77.
沼气残留物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残留物主要为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沼液、沼渣,可实现系统内农业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无污染的目的。其方法和途径主要是:沼液浸种、沼液叶面施肥、沼液防虫、沼液沼渣养鱼、沼渣作基肥、追肥等。  相似文献   
78.
以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不同肥料运筹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总纯氮量23 kg/hm2,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配比最好。机插秧苗小,前期快促,中期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后期施好穗肥,攻大穗,能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9.
花期相遇良好是实现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关键,而花期是否相遇在于及早预测,并及时采取调节技术。实现花期相遇良好,能提高制种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下面根据笔者多年水稻制种实践,谈谈杂交水稻各生育期花期综合调节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