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68篇
  13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不同小麦品种叶锈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检测小麦叶锈菌遗传多样性与寄主品种的关系,利用叶锈菌17对EST-SSR引物对2015年从河南周口2块小麦苗圃不同品种叶片上直接收集的63份小麦叶锈菌材料(周口南地块27份,周口西地块36份)进行分子多态性及分子小种类型分析。聚类结果显示,63个小麦叶锈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 70~1. 00。2块苗圃小麦叶锈菌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 021 5,遗传相似系数为0. 978 7,表明2个地块间小麦叶锈菌群体遗传相似性高。2个地块小麦叶锈菌遗传多样性(Ht)为0. 22,群体内遗传多样性(Hs)为0. 21,群体间遗传多样性(Dst)仅为0. 01,遗传分化系数(Gst)较低,为0. 05,表明2块苗圃间小麦叶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内多样性较群体间多样性更丰富。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94. 44%,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 56%,表明遗传分化在2块苗圃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但叶锈菌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变异。小麦叶锈菌遗传多样性与寄主品种有一定关系,小麦品种亲本来源相同,其上叶锈菌小种类型较为一致,遗传相似性高,亲缘关系近,遗传多样性低。  相似文献   
22.
品种稳定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大群  王恒立 《作物学报》1988,14(4):290-295
本文利用1962~1964年黄淮冬麦区区域试验17个环境,6个品种的资料分析了所选取的9种不同的评价品种稳定性方法。每种方法都可以得出一种品种稳定性序列。然后比较9种不同方法的结果以及与品种实际推广情况的差异,同时从理论上分析它们的优劣。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在确定品种稳定性方面作用相似。回归法较非回归法精确。在回归中,  相似文献   
23.
<正>花椒枯穗病是2009年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引进花椒新品种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在示范种植期间主要危害花椒穗部和叶部,导致穗部干枯,叶片脱落,有时也侵染果皮,造成花椒产量和品质下降。本实验室将引起该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Keissler(Yang et al.,2013),并筛选获得了对其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Z-X-225  相似文献   
24.
EMS诱导小麦TcLr19感叶锈病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利用小麦感叶锈病突变体进行抗病基因功能和机制研究,用EMS处理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 Lr19的种子,对获得的M2、M3植株进行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叶锈性鉴定。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EMS溶液处理种子共获得367个M1单株,处理浓度为1.0%时,接近半致死剂量,且M2表型突变频率最高,适宜突变筛选。在2 359个M2突变群体中,共筛选到表型突变体38个,表型突变频率1.61%;筛选出感叶锈病突变体53个,感病突变频率2.25%。在459个M3感病突变群体中,共鉴定出146个感病突变体,其中M36-2、M333-8、M333-9、M333-11、M344-4、M396-8这6个M3感病突变材料,遗传稳定率较高,达70%以上。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试验中还利用Lr19的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分子辅助筛选。结果表明,EMS诱变是获得小麦感叶锈病突变体的有效手段,不仅为小麦抗叶锈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还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  相似文献   
25.
玫瑰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flavus )Men-myco-93-63是分离自马铃薯疮痂病自然衰退土壤中的一株拮抗菌。前期研究表明,该菌株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等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利用AFLP对Men-myco-93-63及其8株抗生素生物合成阻断突变株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38对AFLP引物共产生3 142条谱带,其中2 362条为多态性谱带,占总带数的75.2 %。从96对引物中筛选得到了3对引物:E-CA/M-GA,E-GA/M-AC和E-GA/M-AG,分别扩增出254、312和209 bp 3条仅在Men-myco-93-63中存在,命名为EM254、EM312和EM209。将这3个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成功地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可以更加方便地用于对突变株的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26.
为了把特异性分子标记与抗病性鉴定有效地结合起来,用含有不同抗叶锈基因的54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对与抗叶锈基因 Lr20 Lr28 Lr29 Lr29UBC和 Lr29OPY)连锁的STS、SCAR标记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分别扩增出片段大小依次为540、378、1 000、900 bp的条带,与报道片段大小一致。同时发现与抗病基因 Lr20 Lr29连锁的STS分子标记及与 Lr29连锁的两个SCAR标记 Lr29UBC、 Lr29OPY在NILs中特异性较好,但 Lr28的PCRSTS Lr28扩增产物不仅在其亲本中,而且在其余53个近等基因系中都扩增出与报道大小相同的378 bp的条带。验证结果表明,与抗病基因 Lr20 Lr29连锁的STS、SCAR分子标记在NILs中特异性较好,可方便地用于小麦抗叶锈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而 Lr28的STS分子标记没有特异性,不能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27.
nsdA (Negative regulator of Streptomyces differentiation)基因是天蓝色链霉菌中发现的与抗生素合成相关的负调控基因.根据天蓝色链霉菌 A3(2)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玫瑰黄链霉菌 Men-myco-93-63 菌株中的该基因,经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由保守序列引物nsdA-2R和nsdA-2L克隆到的Men-myco-93-63 菌株中的该基因 800 bp片段与已知nsdA基因核苷酸保守区域序列同源性达到99%,由全长序列扩增引物nsdA WZ-R和nsdA WZ-L克隆到的该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 369 个氨基酸,与变铅青链霉菌和天蓝色链霉菌A3(2)中的nsdA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该全长基因命名为nsdA_(mgh),其在玫瑰黄链霉菌 Men-myco-93-63 中的发现为阻断该负调控基因以期获得抗生素高产工程菌株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8.
生防链霉菌Men-myco-93-63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是分离自马铃薯疮痂病自然衰退土壤中的一株拮抗菌。该菌株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瓜类白粉病菌等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良好的生防应用潜力。分别以基因整合型质粒pSET152和基因破坏型质粒pKC1139为出发质粒,ET12567(PUZ8002, pSET152/ pKC1139 ) 为供体,Men-myco-93-63孢子和菌丝体为受体,选取MS、PDA、TSB琼脂培养基、燕麦培养基为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接合转移试验。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为接合转移的最适培养基,经验证,已成功地将质粒pSET152/ pKC1139转入到了Men-myco-93-63 中。以孢子为受体时,孢子预萌发条件为50℃热激10 min,.37℃温育2.5 h,转化效率是10-7~10-6。以菌丝体为受体时,转化效率是10-7~10-6,但菌丝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另外,抗生素的覆盖时间对接合转移效率的影响较明显,16-18 h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9.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21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产生的抗菌物质主要是抗菌蛋白.为明确该抗菌蛋白的理化性质,利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得到拮抗粗提蛋白,所获粗提蛋白不耐高温,对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部分敏感,对链霉蛋白酶不敏感而对氯仿敏感,作...  相似文献   
30.
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番茄废渣中糖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废渣经微生物发酵可制成蛋白饲料。本试验以番茄废渣为原料,研究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番茄废渣及其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及总糖含量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测定波长为520 nm,DNS试剂用量为1.5 mL,显色时间为5 min,盐酸浓度为6 mol/L,控制在20 min内完成测定。此方法测得的结果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可达99.85%,RSD为0.671%,表明采用DNS法测定番茄废渣中的糖分含量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