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8篇
  9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周置油缸式液压转矩加载器应用在汽车传动轴闭式试验台上,它结构简单、密封可靠、加载范围宽且稳定,其最大加载转矩可达15 000N·m以上,特别适于要求加载转矩很大的场合。本文阐述了它的结构、原理和它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62.
本文介绍了软路面不平度测量装置的测量原理与结构,对测量装置进行了动态特性计算、分析及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同时测量软路面三种不平度的良好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263.
为研究激光扫描和摄影测量技术在监测坡面侵蚀演变过程中的精度及适用性,该研究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长历时条件下坡面侵蚀演变过程进行监测,获取不同时段的坡面微地形数据,基于坡面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对坡面侵蚀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探究2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在坡面侵蚀监测中的适用性和精确度。结果表明:1)按主导侵蚀方式的不同,坡面侵蚀过程可分为片蚀阶段、细沟发育阶段和细沟成熟阶段;2)2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均能够精确的对坡面侵蚀产沙过程进行监测,最大相对误差为-16.82 %,2种方法在坡面侵蚀量测量方面有很好的适用性。3)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坡面侵蚀产沙监测、细沟深度测量和坡面微地形模拟方面要优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该研究可土壤坡面侵蚀监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4.
张志伟 《油气储运》1989,8(6):14-19
本文为了解决濮临复线投产的困难,依据中原油田原油经化学降凝剂处理后,凝固点、粘度值、动态静态稳定性得到改善,均能满足投产月份管道输送的要求,提出加化学降凝剂实现冷投产的方案。通过室内试验及工艺计算,指出用降凝剂冷投产必须是:处理后的原油凝固点低于或接近于投产月份的地温;投油时出站压力低于管线允许的工作压力;原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文中还介绍了原油热处理和降凝剂注入系统流程,并与传流的热水预热投产方案相比,投产费用降低一半,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65.
以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和真鲷(Pagrus major)为繁育亲本,采用完全杂交配组方法,分别对黑鲷(BB)、真鲷(RR)自交与正反交后代(RB,Pagrus major♀×Acanthopagrus schlegelii♂;BR,Acanthopagrus schlegelii♀×Pagrus major♂)的生长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养殖180 d时,黑鲷、真鲷自交及正反交后代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的排序为正交>真鲷自交>反交>黑鲷自交,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养殖240 d时,正交组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真鲷自交组与反交组无显著差异(P>0.05),黑鲷自交组最低(P<0.05)。4个群体鱼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在19.3%~22.0%,粗脂肪质量分数在0.9%~2.6%,其中真鲷自交组最低(0.9%),正交组最高(2.6%);4个群体鱼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0.16%~41.69%,必需氨基酸指数在82. 17%~87.36%,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1%~39.0%,杂交组均高于自交组。研究表明:正交组生长速度最快,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均快于黑鲷;4个群体鱼肌肉的蛋白质含量均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就蛋白质营养水平而言,反交子代与黑鲷、真鲷相当,高于正交子代;就蛋白质的氨基酸水平而言,反交子代优于黑鲷和正交子代;杂交后代的鲜味氨基酸含量均优于黑鲷和真鲷,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研究结果证明黑鲷、真鲷杂交能够提高后代的生长性能,改良肌肉品质,增强选育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266.
丽文蛤与文蛤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丽文蛤和文蛤的可量性状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形态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在10个比例性状中存在着7~8个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文蛤不同地理群体为一组,丽文蛤为另一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6.70%、17.04%、13.82%和10.40%,累计贡献率为67.95%。第一主成分主要受楯面长/壳长、小月面长/壳长的影响。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显著(P0.05)。建立了5个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9.51%~98.75%,P2为76.67%~95.18%,综合判别率为82.80%。  相似文献   
267.
为筛选获得类型丰富、具杂交优势的海水养殖新品种,在黑鲷(♀)×真鲷(♂)杂交子代养殖成功的基础上,于2016年4—5月,挑选经强化培育的杂交子代(♂)及黑鲷(♀)为亲鱼(雌雄配比1∶1),养于室内同一水泥池,水温16~20℃,盐度23~25,收集同步发育的自然受精卵进行孵化,采用显微摄像观察,记录回交子代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育时序与形态特征。试验结果显示,回交子代的受精卵孵化、胚胎及仔鱼发育正常;在水温18~20.2℃、盐度25、微充气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42.5h完成胚胎发育,仔鱼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为2.08~2.45mm;在水温18~21.8℃、盐度23~25的条件下,经过约4d时间,仔鱼卵黄囊消失,完成早期仔鱼发育阶段。试验表明,黑鲷(♀)×真鲷(♂)杂交子代的可育性,也为进一步的鲷科优良品种选育提供更多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68.
张志伟  栾生  郑波  张庆文  孔杰 《水产学报》2010,34(2):213-219
为探究中华卤虫不同生长阶段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以确定合适的选择时间和目标性状,2008年收集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的3个两性生殖品系卤虫卵,SIN品系(山西运城解池盐湖)、YIM品系(内蒙古伊克昭盟)和ALXZ品系(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利用人工静水孵化技术进行孵化,每个品系随机选取50尾个体单独养殖30d,每5天测定卤虫个体的全长(TL),并在第25日龄、第30日龄测定全长(TL)、体长(BL)、体宽(BDW)和体重(BW)性状值。中华卤虫3个品系6个生长阶段的各性状值测定数据显示,25d是卤虫生长的最高峰。不同生长阶段间全长表型相关分析表明,两个生长阶段间隔时间越长,相关系数越小。SIN、YIM和ALXZ3个品系第5天和第25天的相关系数仅为0.073、0.091、0.026。特别是15d前和15d后的生长阶段间,生长性状值甚至存在着负相关。对于卤虫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早期选择特别是15d之前进行选择,可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方案。中华卤虫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第25日龄、30日龄全长、体长分别与体宽、体重性状间的表型相关虽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相关系数较小。在选育生长快、体型大的卤虫新品种(系)时...  相似文献   
269.
大竹蛏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常规生物学测定、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等方法对大竹蛏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竹蛏为埋栖型贝类,生活在潮间带中、下区和浅海的泥沙滩。其软体部主要由外套膜、鳃、足和内脏团构成,水管受刺激易发生自切。大竹蛏一年一个生殖周期,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5-6月。大竹蛏耐低温不耐高温,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底质厚度会影响其正常生长。高温及浒苔等是其夏季养殖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270.
【目的】明确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为松墨天牛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3月中旬于江西省德兴市采集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设置25℃(对照)、4、0、-5、-10、-15和-20℃7个温度梯度和30 min、1 h和3 h共3个时间梯度,分别测定虫体耐寒能力、耐寒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低温胁迫对中肠损伤情况。【结果】(1)在过冷却点((-9.27±0.90)℃)附近,50%致死时间约为1.9 h(114.97 min),99%致死时间约为2.8 d(4 061.86 min),在低于过冷却点(-15℃)的低温胁迫下,50%和99%致死时间约为-10℃低温处理下的1/4。(2)在低温胁迫处理后,4龄越冬幼虫虫体含水率变化不显著,脂肪含量和糖原质量浓度在0℃处理3 h后显著下降(P <0.05),山梨醇质量浓度在-5℃处理1 h后显著上升(P <0.05),在-20℃处理1 h后显著下降(P <0.05)。(3)低温胁迫处理后,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 <0.05)。(4)松墨天牛4龄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