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2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林业   558篇
农学   297篇
基础科学   290篇
  220篇
综合类   1990篇
农作物   419篇
水产渔业   162篇
畜牧兽医   1267篇
园艺   375篇
植物保护   17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8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二氢吡啶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肉质等功效,目前已在畜牧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二氢吡啶并不是允许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其在饲料中高水平添加所带来的畜产品中二氢吡啶残留可引起敏感人群严重的低血压反应。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部分饲料企业违规使用二氢吡啶、硫酸黏杆菌素、喹乙醇等兽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而亟需建立饲料中二氢吡啶的检测方法,为饲料企业合理用药和政府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方法】采用UPLC上常用的BEH C18色谱柱,分别使用甲醇-水、乙腈-水、甲醇-0.1%甲酸、乙腈-0.1%甲酸作为流动相,优化了不同组成和比例流动相对色谱分离和质谱电离的影响。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母离子扫描,确定准分子离子,优化仪器毛细管电压、锥孔电压、雾化气流速等参数;然后进行子离子扫描,优化碰撞能量、驻留时间等参数,以确定丰度较高的两个子离子作为定性离子,并选择其中丰度最高的作为定量离子。比较甲醇、乙腈等不同溶剂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C18、HLB、MCX和碱性氧化铝等固相萃取柱(SPE)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确定较优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优化确定了较佳的前处理方法:采用乙腈超声提取,提取液在60℃下氮气吹干,残余物用乙腈﹕水(1﹕9,v/v)复溶,过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用乙腈﹕水(9﹕1,v/v)洗脱,洗脱液过0.22 μm有机滤膜后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测定。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二氢吡啶的[M+H]+m/z 254,失去乙氧基(CH3-CH2-O+,46 Da)后产生主要的碎片离子m/z 208,m/z 208脱掉羰基(C=O,28 Da)产生碎片离子m/z 180,m/z 180进一步脱去乙酯基(CO-O-CH2-CH3,73 Da)后得到碎片离子m/z 108,因此本研究以离子对m/z 254>208为定量离子,m/z 254>180为定性离子。以0.1%的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10 min内完成了二氢吡啶的分离,且峰形尖锐,灵敏度高。二氢吡啶在0-500 μg·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92),根据20个空白样品的基线噪音,取其平均值,以信噪比(S/N)=3为检出限(LOD),S/N=10为定量限(LOQ),二氢吡啶的LOD、LOQ分别为10和50μg·kg -1。在10、50和100 μg·kg -1三个添加水平下,二氢吡啶的平均回收率为82.6%-101.0%,日内变异系数为0.8%-6.7%,日间变异系数为4.7%-9.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稳定,适用于饲料中二氢吡啶的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氮敏感性粳稻品种的氮代谢与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探明不同氮敏感性粳稻品种氮代谢与光合特性。以2个氮敏感高产品种淮稻5号和连粳7号, 2个氮钝感品种宁粳1号和扬粳4038为材料, 设置0和200 kg hm-2 2个施氮水平, 研究其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地上部生理性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在2种施氮水平下, 氮敏感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氮钝感品种。与氮钝感品种相比, 氮敏感品种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氮素积累, 较强的氮代谢酶活性和较高的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抽穗期茎叶中积累较多的可溶性糖和淀粉, 抽穗至成熟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转运率较高。表明氮敏感品种在较低施氮量下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和物质生产效率; 这些特征可作为筛选高产氮敏感水稻品种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生态林耗水深度和深层耗水量,以明确黄土高原生态林的耗水规律。【方法】选取延安地区16年生的侧柏、沙棘和刺槐三种常见的黄土高原生态林种,以土钻法获取不同生态林和草地的土壤水分含量。首先基于年际的土壤水分含量确定生态林的土壤水分活跃层;其次,基于> 25 m深剖面的土壤水分数据来确定三种生态林的耗水深度和深层耗水量,并分析不同土层的耗水速率。【结果】依据年际土壤水分含量变化,2 m土层为该地区土壤水分活跃层。侧柏、沙棘和刺槐的最大耗水深度分别为12.0 m、12.2 m和23.2 m,其16年内耗水总量分别为304 mm、664 mm和1763 mm。刺槐的深层土壤耗水速率最大,为110 mm a-1;其次为沙棘,为42 mm a-1;最小为侧柏,为19mm a-1。在2~10 m土层刺槐的耗水量仅占总耗水量的44%。【结论】探究黄土高原生态林的耗水量需要根据生态林物种的耗水特性选择合适取样土层深度。  相似文献   
994.
通过近十年从事甘肃省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实践,对现阶段甘肃省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现状进行全面阐述,客观分析当前畜产品认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期探索出符合甘肃省实际的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95.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措施对深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层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对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陕北黄土区不同退耕还林措施(1979年种植的侧柏林、油松林和苹果林)及农地(对照)20 m深土壤剖面的土壤水分、根系分布状况及土壤粘粒含量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措施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率,总体表现为农地(11.30%)苹果林(6.66%)≈油松林(6.48%)≈侧柏林(5.92%)。深层土壤含水率同时受植物根系和土壤质地的影响,植物根系是影响4~10 m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因素,根系通过吸水作用降低了土壤含水率,但随着深度的增加,根系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土壤质地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逐渐增强,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粘粒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侧柏人工林根系影响土壤水分深度可达18 m,油松林的影响深度为16 m,35 a树龄的苹果林耗水深度为19 m左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温度和光周期2种因素在蚜茧蜂滞育诱导中发挥的作用及影响程度,筛选最适温度与光周期组合。[方法]对陕西地区影响蚜茧蜂滞育的诱导因素和蚜茧蜂田间滞育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蚜茧蜂的滞育型为冬滞育型,低温并配合短光照(L∶D=8∶16)可明显诱导蚜茧蜂滞育,其中温度为8℃时滞育率可达47.6%。在温度25℃的条件下,所设置的光周期条件下均不能诱导蚜茧蜂滞育。自然条件下,陕西地区蚜茧蜂大多以老熟幼虫越冬,田间滞育率最高达82.2%,其余个体以蛹或预蛹越冬,田间滞育期持续4~5个月。[结论]试验结果为蚜茧蜂投入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明确陕西烟田蚜茧蜂的优势种群,在烟叶生长期内,在安康、商洛、汉中、宝鸡、延安等5大烟区采取定点系统调查和大面积普查,采集成蜂和僵蚜后,将所得的蚜茧蜂制作成玻片标本进行筛选鉴定,以明确陕西烟田蚜茧蜂的种类及比例。根据种群的个体数量,统计研究样区各种寄生蜂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大于10%为优势种。结果表明:烟蚜茧蜂与燕麦蚜茧蜂是陕西烟田蚜茧蜂的优势种群,烟蚜茧蜂成蜂数量在6月5~9号达到最大值,其优势种燕麦蚜茧蜂成蜂数量达最高峰的时间比烟蚜茧蜂提前10d左右,即在5月底即可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98.
随着陕西烟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烟蚜成为严重影响烟草生产的问题之一。调查发现,陕西烟田蚜虫主要天敌昆虫14种,分布于4个目6个不同科属,其中优势种为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和烟蚜茧蜂,可在其中进一步挑选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操作性强的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999.
为滇重楼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将三年生健康苗在大田遮荫栽培模式下以不同行距种植,调查不同龄期滇重楼的农艺性状及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种植4 a后,检测七年生滇重楼产量和根茎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滇重楼生长、病害、产量及品质有显著的影响。株行距20 cm×20 cm时滇重楼长势突出、丰产性和药材品质最好;低于此密度,植株生长发育好、病害发生轻、总皂苷含量高,但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高于此密度,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块茎长、块茎粗、休眠芽长和块茎鲜重降低,且茎腐病和根腐病显著加重,根茎中总皂苷的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云南省德宏州及生态条件相似区域推荐滇重楼栽培以株行距20 cm×20 cm(25×104苗/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00.
黑麦具有优良的遗传多样性,是改良小麦品质、产量和抗性的重要亲本之一,是丰富小麦种质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对16份普通小麦与小黑麦的杂交品系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农艺性状分析、细胞分子遗传学鉴定及相关品质分析,并对可能导入小麦中的外源染色体(片段)进行了多方面定位。鉴定出9个小麦×小黑麦1BL/1RS易位系、1个代换系和2个1BL/1RS易位系/代换系;抗病鉴定结果表明9个杂交品系在苗期和成株期对条锈病均表现为高抗,可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抗源;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显示16个品系中,HMW-GS组成类型以最常见的Null、7+8、2+12出现的频率最高,其中P174在16份材料中的综合得分最高,符合小麦种一级麦的标准;田间农艺性状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12个小麦品系的容重达到一级麦标准,赖氨酸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8~4.4 g/kg。通过该结果以期鉴定出一批田间抗性优良和有价值的中间材料,为抗条锈病育种工作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