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9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研究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3龄四角蛤蜊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SH)、活体湿重(BW)和软组织湿重(RW)等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四角蛤蜊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贡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1~3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最相关的形态性状均为壳宽。对软组织湿重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在1龄贝为壳宽,在2龄和3龄贝为壳长。壳高对2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和软组织湿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活体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3龄贝均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并以壳长作为辅助选择性状;以软组织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龄贝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同时辅以壳长;2龄和3龄贝均应以壳长为主要选择性状,并分别以壳宽和壳高作为2龄贝和3龄贝的辅助选择性状。研究结果可为蛤蜊岗四角蛤蜊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以毛蚶(Arco subcrenat)、紫贻贝(Mytilus edulis)、脉红螺(Rapana venosa)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的软体部分为原料,经水煮法粗提牛磺酸和酶解法粗提糖胺聚糖,并比较了4种贝类中牛磺酸和糖胺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四角蛤蜊、毛蚶、脉红螺中的牛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708、3.532、3.662g/kg,以脉红螺中牛磺酸含量最为丰富;四角蛤蜊、紫贻贝、毛蚶中糖胺聚糖平均含量为8.27%、4.53%、3.87%,以四角蛤蜊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4种天津近海产贝类牛磺酸和糖胺聚糖的粗提及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毛蚶(Arco subcrenat)、紫贻贝(Mytilus edulis)、脉红螺(Rapana venosa)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的软体部分为原料,经水煮法粗提牛磺酸和酶解法粗提糖胺聚糖,并比较了4种贝类中牛磺酸和糖胺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四角蛤蜊、毛蚶、脉红螺中的牛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708、3.532、3.662g/kg,以脉红螺中牛磺酸含量最为丰富;四角蛤蜊、紫贻贝、毛蚶中糖胺聚糖平均含量为8.27%、4.53%、3.87%,以四角蛤蜊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在水温22.8~24.6℃,盐度24~25,pH 7.82~8.36的条件下,研究了培育密度及饵料种类对四角蛤蜊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培育密度(5、10、15、20、30个/ml)下,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30个/ml试验组幼虫不能发育至匍匐幼虫;5、10、15、20个/ml试验组幼虫的变态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各阶段的发育时间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的饵料种类及投喂方式,即单独投喂金藻(J)、小球藻(Q)与混合投喂[JQ11(J:Q=1:1)、JQ12(J:Q=1:2)、JQ21(J:Q=2:1)]对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变态率及幼虫各阶段发育时间的影响也不同,单独投喂效果较差,混合投喂效果相对较好.在四角蛤蜊苗种生产过程中,培育密度10个/ml较为合理,且混合投喂比单独投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四角蛤蜊即食食品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鲜四角蛤蜊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并优化四角蛤蜊即食食品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影响四角蛤蜊即食食品风味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蛤蜊肉与蔬菜比>食盐添加量>糖添加量>料酒添加量;最佳工艺配方为:蛤蜊肉与蔬菜比为4∶1,糖4.0%,食盐3.0%,料酒0.5%,制得的四角蛤蜊即食食品香味及风味俱佳,滋味持久。  相似文献   
6.
蛤类寄生的鱼钩虫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对文蛤、青蛤、四角蛤蜊和菲律宾蛤仔寄生性鱼钩虫属内的种类进行了初步鉴定,并观察其基本形态学特征。从4种蛤中共鉴定出鱼钩虫属纤毛虫3种,即尖鱼钩虫、日本鱼钩虫和厚鱼钩虫,其主要形态学统计特征有一定差异,但不同种间都具有各自相对稳定的特征。日本鱼钩虫和厚鱼钩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高于尖鱼钩虫,不同种鱼钩虫表现出较高的宿主专一性。  相似文献   
7.
朱光来  吴杨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95-296,304
对四角蛤蜊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进行保活试验。结果表明:冰温保藏最好,保活10d后存活率在95%以上;0~4℃效果较好,保活8d后存活率在90%以上;低温保活受湿度的影响很大,在100%相对湿度条件下保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温度对四角蛤蜊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设置了5个温度梯度(12、17、22、27和3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2℃到27℃的温度范围内,四角蛤蜊的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27℃时达到最大值。在试验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排氨率不断升高。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水温的关系分别符合三次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响应面法优化四角蛤蜊酶解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四角蛤蜊的利用率,采用木瓜蛋白酶对其软体部位进行酶解。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研究温度、pH和酶加量对酶解过程的影响,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酶解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响应面模型极显著( P<0.0001),可以很好的反映各因素与水解度之间的关系,且由模型得出木瓜蛋白酶酶解四角蛤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48℃、p H 7.2、酶加量3000 U/g、料液比3∶100(g/m L )和时间3 h ,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37.05%,从而为四角蛤蜊的精深加工利用,尤其是天然海鲜调味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