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9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376篇
基础科学   53篇
  335篇
综合类   867篇
农作物   241篇
水产渔业   135篇
畜牧兽医   310篇
园艺   114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Although the Mekong River is one of the world's 35 biodiversity hot spots, the large‐scale patterns of fish diversity and assemblage structure remain poorly addressed.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ish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Lower Mekong River (LMR) and to identify their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Daily fish catch data (i.e. from December 2000 to November 2001) at 38 sites distributed along the LMR were related to 15 physicochemical and 19 climatic variables. As a result, four different clusters were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in assemblage composition and 80 indicator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While fish species richness was highest in the Mekong delta and lowest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LMR, the diversity index was highest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LMR and lowest in the delta. We found that fish assemblages changed along the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and that the main drivers affecting the fish assemblage structure wer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dissolved oxygen, pH and total phosphorus. Specifically, upstream assemblages were characterised by cyprinids and Pangasius catfish, well suited to low temperature, high dissolved oxygen and high pH. Fish assemblages in the delta were dominated by perch‐like fish and clupeids, more tolerant to high temperatures, and high levels of nutrients (nitrates and total phosphorus) and salinity. Overall, the patterns were consistent between seasons.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establishing the first holistic fish community study in the LMR.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大白菜TPS(BrTPS)家族成员信息及对高温胁迫信号的响应,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白菜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了BrTPS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进化特征、蛋白结构及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白菜全基因组含有15个TPS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除BrTPS14和BrTPS15外,其余成员各含有1个TPS和1个TPP结构域,并且所含motif的排列顺序也完全一致。理化性质分析发现,15个成员的氨基酸长度介于129~1459 aa之间,分子量大小在14.73~165.83 kD之间,大部分BrTPS蛋白为酸性蛋白和亲水蛋白,以无规则卷曲作为二级结构主要构成元件。进化分析表明,大白菜TPS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2类,其中ClassⅠ包含5个成员,ClassⅡ包含10个成员。本研究对高温胁迫前后不同组织和持续高温胁迫下叶片中的表达分析,发现大部分的BrTPS基因可对高温胁迫产生响应,但在表达规律上存在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大白菜TPS基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PHD(Plant Homeodomain Finger)基因家族编码一类锌指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过程。通过全基因组鉴定获得了95个大豆PHD家族蛋白。通过共线性分析、进化树构建、基因结构和功能结构域鉴定、GO注释分析、不同组织间和非生物胁迫下表达分析等,获得了大豆PHD家族基因复制、家族进化、保守结构域及基因表达等信息。结果表明,大豆PHD基因在家族进化、基因结构和保守结构域上存在较大变异,可能参与Zn 2+结合、DNA结合及表观遗传调控等分子过程,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豆PHD家族在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法氏囊活性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氏囊活性肽(Bursin,BS)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临床应用广泛,为了大量制备BS,按大肠杆菌惯用密码子合成BS基因。并用色氨酸将5个BS基因串联,克隆于质粒pU57的SmaI位点,经测序证明序列正确后,以PCR扩增,克隆于表达载体pBV220的EcoRI,HinDⅢ位点,温敏诱导表达,其表达水平占全菌总蛋白的13.4%。  相似文献   
5.
采用沙黄松天然林自由授粉家系7年生树干材积的材料,分析了联合选择遗传增益结构模式。结果表明:亚群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亚群体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联合选择增益结构模式为亚群体间72.44%、亚群体内家系间3.55%、单株间24.01%。  相似文献   
6.
赵强基 Garr.  DD 《作物学报》1993,19(5):402-411
在菲律宾的雨养旱地、雨养低地和灌溉田种植制度研究基点上,分别对各种农民和拟推广的实验种植方式,进行了生物量及其组成、作物分器官的 C、N、P、K 含量与分布比率、作物残茬燃烧后 C、N、P、K 损失测定。从添加与取走两个方面,分三种添加与取走情况,计算了土壤N、P、K 的部分养分平衡与有机质平衡。结果显示:在当地施肥水平下,即使归还全部残茬,很难维持 N、P、K 的养分平衡,但能较好满足土壤有机质平衡。为维持土壤有机质的年平衡,雨养低地和雨养旱地需分别归还1400和1900公斤生物物质/公顷.年。并对当地维持养分平衡的途径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Mangroves as indicators of coastal chang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view of the uniqu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ngroves, it is interesting to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se ecosystems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s of coastal change or sea-level rise. From recent studies of mangrove mortality at several locations (including Guiana, Gambia, Côte d'Ivoire, Kenya, India and Bangladesh), it appears that these coastal ecosystems are so specialized that any minor variation in their hydrological or tidal regimes causes noticeable mortality. Each species of mangrove (but particularly those belonging to the genera Rhizophora, Bruguiera, Sonneratia, Heritiera and Nypa) occurs in ecological conditions that approach its limit of tolerance with regard to salinity of the water and soil, as well as the inundation regime. If the duration of daily immersion were to be modified by tectonic, sedimentological or hydrological events, the species either readjusts to the new conditions or succumbs to unsuitable conditions. Consequently, the use of remote sensing data for mangrove ecosystems offers excellent potential as a tool for monitoring coastal change.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2个试验对母猪在分娩圈和分娩栏中的卧向行为进行了观察,试验一中, 选择10头大白(Yorkshire)经产母猪作为观察对象,试验二中分别选择10头大白(Yorkshire) 经产母猪和10头长白(Landrace)经产母猪作为观察对象。观察采用瞬时记录方法,每周观察 三次,隔日观察,每天上午、下午各观察一次,每次3 h,每次观察间隔5 min。观察中发现,母猪 卧向以向外为主。分娩栏(四周是栏杆)中的母猪以选择卧向外(向北)为主,其次是卧向内(向 南),卧向左和卧向右最少且差异不显著,上栏前和下栏后差异不显著。分娩圈(四周是墙壁)中 母猪以选择卧向外为主,卧向内最少,卧向左和卧向右差异不显著。长白母猪比大白母猪选择 卧向外的多,妊娠阶段比哺乳阶段选择卧向外的多。  相似文献   
9.
Kinesin家族是一类马达蛋白,它们能利用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携带物质分子沿着微管运动,在细胞形成、细胞伸长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拟南芥Atkinesin-13A蛋白序列作为探针序列,利用Blast比对从二倍体雷蒙德氏棉的基因组数据库中发现7个具有较高同源关系的基因。根据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陆地棉纤维中分离出7个基因。依据7个基因与Atkinesin-13A和Atkinesin-13B的同源性高低,依次将其命名为Gh KIS13A1、Gh KIS13A2、Gh KIS13A3、Gh KIS13B1、Gh KIS13B2、Gh KIS13B3和Gh KIS13B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7个Ghkinesin13均含有典型的KISC马达区域、ATP结合位点和微管结合位点,其马达区域属于中央马达。多重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这7个蛋白可被分为2个(Kinesin13A和Kinesin13B)亚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7个Ghkinesin13亚家族基因在棉花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模式各不相同,其中Gh KIS13B4在纤维中优势表达,表明其在纤维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灌草立体配置对退化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灌草立体配置模式下3种不同生境的土壤水分、养分和植物根系相关参数的差异,探究灌草立体配置30年对退化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以及植物根系的影响,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黄土高原云雾山国家草原自然保护区种植30年的人工柠条和野山桃搭配灌丛带样地为研究对象,采集灌丛带内部、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不同土层的土样和植物根系,比较3种位置下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和植物根系特征的差异,并分析了根长与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0~80 cm土层,灌丛带内部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在0~80 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丛带3个位置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碳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在同一土层,灌丛带内部的全氮、碱解氮和有机碳含量均明显高于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在灌丛带内部、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3个位置,植物根系生物量呈减小的趋势。从垂直分布来看,灌丛带内部、灌丛带边缘和灌丛带外部0~15 cm土层的植物根系生物量分别占0~40 cm土层植物根系生物量的90.86%,90.79%,92.91%,说明植物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于0~15 cm土层。3个取样位置中,灌丛带内部植物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灌丛带植物根长与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0~80 cm土层碱解氮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黄土高原退化草地上进行灌草立体配置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