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68篇
  免费   1115篇
  国内免费   1375篇
林业   1898篇
农学   2252篇
基础科学   1050篇
  3818篇
综合类   14760篇
农作物   1575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2250篇
园艺   3084篇
植物保护   624篇
  2024年   258篇
  2023年   1007篇
  2022年   1009篇
  2021年   1115篇
  2020年   926篇
  2019年   1080篇
  2018年   617篇
  2017年   926篇
  2016年   1051篇
  2015年   1086篇
  2014年   1557篇
  2013年   1662篇
  2012年   2214篇
  2011年   2091篇
  2010年   1798篇
  2009年   1727篇
  2008年   1783篇
  2007年   1437篇
  2006年   1298篇
  2005年   1166篇
  2004年   738篇
  2003年   667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497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50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32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236篇
  1990年   204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10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9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养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及团聚体有机碳影响因素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明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阐述了土壤类型、施肥方式、土地利用和矿区复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并从生物质炭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复垦矿区的土壤修复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大,各地用肥需遵守相应的施肥原则。东北寒地单季稻区当地应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当地施肥应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优化钾肥用量。还要减少基蘖肥施氮量和比例,增加穗肥比例,使拔节期穗肥施氮比例达到30%左右。同时注意早施返青肥促分蘖早发,插秧后3天内施用返青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偏碱性地块基肥选用p H较低的复合肥或复混肥,追肥少用或不用尿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探讨全混合日粮中发酵棕榈叶的水平对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为(35.67±1.23)kg的168头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T1组山羊饲喂20%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T2和T3组山羊饲喂10%和20%发酵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分别用50%和100%发酵棕榈叶替代棕榈叶),试验为期6周。结果:1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摄入量均显著高于0%和20%发酵棕榈叶组(P<0.05),同时干物质摄入量显著高于0%发酵棕榈叶组(P<0.05)。10%和2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粗蛋白质、有机物、干物质及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组山羊瘤胃乙酸、丁酸、甲烷浓度及乙酸与丙酸比值均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T3组瘤胃氨氮浓度显著高于T1组(P<0.05),同时T2和T3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T1组(P<0.05)。各组山羊氮摄入量和尿氮排泄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T1组粪氮排泄量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而T2组氮沉积量显著高于T1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山羊采食量、养分消化、氮沉积及瘤胃发酵性能,发酵棕榈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关键词]棕榈叶|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氮代谢  相似文献   
4.
5.
冬季覆盖作物-春玉米种植模式是减缓华北平原冬小麦减少导致的耕地裸露及其环境影响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但其翻压后对华北平原下一季春玉米生长季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研究鲜见。本研究以华北平原冬闲田-玉米(WFM)为对照,设置毛叶苕子-玉米(VrM)、二月兰-玉米(OvM)以及冬油菜-玉米(BcM)3个覆盖作物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冬季种植覆盖作物翻压对玉米生长季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翻压覆盖作物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以及作物养分吸收量。与WFM处理相比,OvM处理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33.3%和35.5%(P0.05);BcM处理地上部氮、磷、钾和地下部磷素吸收量显著提高(P0.05),分别为30.7%、74.7%、57.6%和171.4%。(2)翻压覆盖作物能显著提高0~10和10~2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钾含量(P0.05)。此外,翻压覆盖作物能显著降低玉米幼苗期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P0.05),范围为0.50~3.52和21.40~33.13mg·kg~(-1)。(3)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覆盖作物翻压处理的SMBC、SMBN和SMBP均显著高于冬闲处理(P0.05)。综合翻压覆盖作物对华北平原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含量的影响,华北平原冬油菜-玉米和二月兰-玉米轮作模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较为合理且高效的石漠化植被修复的治理模式,为今后选择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组合提供参考依据.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设置样地,选择3种治理模式:模式一为针叶林(马尾松、柏木),模式二为阔叶林(壳斗类,杂灌),模式三为灌木林(荚蒾、杂灌),分析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模式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模式二治理下的土壤呈弱碱性,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模式,土壤微生物具有更高的多样性,罗尔斯通氏菌菌属(H16)、Gaiella、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Haliangium、子囊菌门(Ascomycoat)、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其优势菌属,且与土壤中大多数营养物质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石漠化治理效果表现为模式二>模式一>模式三,所以模式二的石漠化治理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地采用马铃薯连作模式,设置3个施肥处理,即:单施化肥(T)、有机肥配施化肥(YTF 1/2)、全量有机肥(YTF)。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马铃薯产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土壤指标有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有效磷。YTF处理较T处理可分别显著(P<0.05)降低土壤容重16.8%,增加土壤孔隙度12.7%,提升饱和导水率25.3%。YTF处理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43.0%,但各处理间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较之T处理,YTF处理亦可显著提升土壤团聚体含量。YTF和YTF 1/2处理可分别较T处理提升马铃薯产量24.6%和12.8%。因此,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亦能促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杨爽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2):84-89
本研究利用2017年墨脱县农田测土配方项目土壤调查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墨脱县耕层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养分含量现状及分布特征,以期为墨脱县耕地土壤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前墨脱全县土壤SOM、AN、AP和AK平均含量为89.18 g/kg、201.25 mg/kg、11.23 mg/kg、313.17 mg/kg;90%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处于丰富水平;83%的土壤样本碱解氮含量处于丰富、稍丰等级;84%的土壤样本速效磷含量在中等及中等以下肥力水平;46%的土壤样本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SOM、AK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AN含量由北至南呈升高趋势,土壤AP整体上没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墨脱县耕地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素养分较丰富,磷素养分缺乏现象普遍,钾素养分部分区域缺乏。为提升墨脱县耕地土壤肥力水平,各乡镇应该因地制宜进行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9.
花叶海棠叶片中具有丰富的多酚类、黄酮类、多种氨基酸组分和一些其他营养物质。通过对不同生态区域以及不同采摘时期的花叶海棠叶片中主要活性物质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花叶海棠营养成分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而不同采摘时期植物体内进行的能量流动也会造成内含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浙江东部地区‘红美人’杂柑果实品质与土壤肥力、叶片养分的关系,明确‘红美人’杂柑产量、品质的关键影响因子。【方法】在浙江东部‘红美人’杂柑种植区域采集柑橘果实、柑橘叶片和园地土壤样本各33份,统计了柑橘产量,测定了果实品质性状、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园地土壤理化性状,深入分析了果实品质与土壤理化状况、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浙江东部‘红美人’种植区域土壤中水溶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三个大量元素含量基本上在适量和高量范围,而叶片中钾含量偏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土壤pH值和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适度降低土壤pH值有利于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土壤交换性钙含量过高会显著不利于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总酸含量与叶片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锰含量与土壤有效态铁、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和叶片中锰过量会增加果实酸度,而土壤中有效钙过量有降低果实酸度的作用。【结论】‘红美人’橘园应当考虑肥料的平衡使用,防止元素间的拮抗。部分地区因土壤酸碱度不合理而造成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是限制‘红美人’果实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需要及时叶面补充‘。红美人’果实品质中的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土壤的pH值和交换性钙含量密切相关,需要根据橘园土壤条件调节适宜的pH值和适当补充一些中、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