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仔猪腹泻是制约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某些病原及饲养管理不当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但在治疗过程中,一些猪场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未深察其本质,多单纯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必须找出仔猪腹泻的真正诱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奏效。一、发病类型1.病原性腹泻。如大肠杆菌(仔猪黄痢、仔猪白痢)、魏氏梭菌(仔猪红痢)、沙门氏菌(猪副伤寒)、密螺旋体(猪痢疾)等细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猪瘟等病毒性腹泻;蛔虫、球虫、鞭虫等寄生虫性腹泻。由于近年来全价配合饲料的广泛使用和饲养管理条件的逐步改善,由寄生虫引起的腹泻已明显减少,病原性腹泻中,最常见以下六种。  相似文献   

2.
为确诊广西一存栏1000头母猪的某规模养猪场2耀3日龄仔猪临床持续表现严重拉稀症状的病因,研究对拉稀仔猪进行了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对拉稀仔猪的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进行PCR/RT-PCR方法检测可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疫病病毒(如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圆环病毒3型)以及常见肠道腹泻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丁型冠状病毒)。结果在2窝拉稀仔猪肠系膜淋巴结中均分离到猪链球菌2型(S.s2),同时在拉稀仔猪肠道中均检测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而其它病原检测均为阴性,表明S.s2和PEDV混合感染可能是引起本次仔猪拉稀病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发生腹泻疫情的某猪场开展了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表明该疫情的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此次腹泻疫情于2013年11月份开始暴发,2014年3月份结束,发病猪的种类具有明显的次序,育肥猪首先发生,其次是母猪,新生仔猪最后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猪的种类、日龄密切相关,育肥猪和母猪发病后仅出现腹泻症状而不死亡,仔猪发病后腹泻症状明显而且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急剧下降,3日龄以下仔猪死亡率可达100%,1周龄仔猪死亡率降至72.73%,12日龄仔猪死亡率仅有10%。对猪场风险因素分析表明,饲料车辆直接进入猪场、卖猪车辆与饲养人员接触、粪便通道没有封闭、饲养人员流动等是影响此次腹泻疫情的高风险因素,通过降低高风险因素很好地控制了疫病。  相似文献   

4.
哺乳仔猪腹泻病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涉及云南省陆良县5个规模化猪场的152份发生仔猪腹泻病的病料,检测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圆环病毒(PCV)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结果表明:陆良县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是大肠杆菌和PCV,5个猪场中,有2个猪场混合感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1个猪场混合感染大肠杆菌、PCV和PEDV,1个混合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PCV,1个混合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PCV和PEDV.综上所述,引起云南省陆良县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原可确定为PCV和大肠杆菌,同时部分猪场存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PCV、PEDV的混合感染,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猪场业主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仔猪腹泻很常见,也是非常难防控的老大难问题,其发生普遍、原因复杂损失巨大仔猪腹泻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从病原角度看,多为菌群失调造成,母猪奶水不足、仔猪不能吃足母乳等均可引发仔猪菌群失调从而导致腹泻。许多研究证明,引起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毒。现针对大庆某猪场腹泻仔猪进行的病原学  相似文献   

6.
仔猪腹泻现象在猪场时常发生,其主要传染性因素的病原分为病毒和细菌两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最主要的病毒病原,而大肠杆菌则是重要的细菌病原。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会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一例仔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从发病情况、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药敏试验、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上防控这两种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2年广东猪群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2012年广东猪群腹泻的发病状况,对全省19个地级市102个不同养殖规模的猪场进行了猪群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236份肠道和粪便样品,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o 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三重荧光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猪群腹泻的场阳性率高达68.63%,发病率为37.76%,病死率为50.26%。从规模看,以存栏母猪100头以下的猪场群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63.55%和66.75%;从生长阶段(用途)看,以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47.74%和61.11%;免疫率高、生物安全措施好的场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低。PEDV阳性率为33.05%(78/236),PRo V阳性率为17.8%(42/236),未检测到TGEV。因此认为,广东猪群腹泻流行面广,导致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以PEDV为主,且以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最多。  相似文献   

8.
寒冷季节是仔猪腹泻病的高发期,其中以病毒性腹泻最为常见。病毒性腹泻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重大的损失,目前引起我国流行的病毒性腹泻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感染等。猪场发生病毒性腹泻,一般为两种或两种病毒以上混合感染,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发病多为哺乳仔猪。本文通过对其病原和症状等的论述,提出治疗及预防措施,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天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猪水样腹泻、呕吐和伴随脱水为主要特征,对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段的猪群均易感,但对哺乳仔猪,尤其是新生仔猪危害更严重.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在我国规模化猪场呈现爆发趋势,且流行性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重要的传染性病原之一,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在规模化猪场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点,结合临床防控实践,重点论述了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猪水样腹泻、呕吐和伴随脱水为主要特征,对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段的猪群均易感,但对哺乳仔猪,尤其是新生仔猪危害更严重.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在我国规模化猪场呈现爆发趋势,且流行性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重要的传染性病原之一,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在规模化猪场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点,结合临床防控实践,重点论述了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体,诊断以及流行性防治措施做了详细的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仔猪腹泻成为各个猪场比较严重的问题,实验室检测分析表明,猪流行性腹泻(PED)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当前引起猪场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文章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对这两种病的混合感染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金平  陈维 《猪业科学》2020,37(9):46-48
育肥猪肠道疾病问题是当前规模化猪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病因复杂导致防控难度增加,常见发病原因分为病原性因素与非病原性因素两种。病原性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非病原性因素如生产管理、饲料营养、应激等外部环境引起。在我国当前的养殖环境下,病原性因素引起的猪肠道疾病占据大多数,常见的导致育肥猪腹泻的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猪回肠炎)、猪密螺旋体痢疾、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寄生虫及部分病毒性疾病等的感染在我国的猪场广泛存在,这些病原微生物会导致育肥猪群发生急性或慢性消耗性腹泻,使育肥猪发生成活率降低、饲料报酬下降、生长速度减缓、僵猪和残次猪比例升高等情况,给生长育肥猪的正常生长和出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文章通过对育肥猪肠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与危害以及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保山市隆阳区规模养猪场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感染情况,应用RT-PCR或PCR方法对采自保山市隆阳区不同地方16家养猪场腹泻仔猪的肛门拭子样品进行了5种病毒性病原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最高的为猪圆环病毒(PCV-2),16家猪场均检出阳性样品,阳性样品率最高达到100%,最低33.33%;其次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16家养猪场有4家猪场检出了PEDV阳性样品,占采样养殖场数的25.00%,阳性样品率分别为25.00%、33.33%、25.00%、20.00%。但此次所采样品中未检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及猪瘟病毒(CSFV)3种病原,3种病原的阳性样品率都为0;检测的这93份样品中存在部分混合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刘畅 《今日畜牧兽医》2012,(8):15-16,23
1目前猪传染性腹泻疾病流行状况与流行特点1.1流行状况从调查中发现:自2012年春季以来许多猪场仔猪出生的当天就开始发病,以出生5~10天发病最多,母猪是零星不间断式发病或整体发病;有的猪场只见出生仔猪发病,少数母猪不发病;有的猪场仔猪与母猪同时发病,然后是保育猪与育肥猪先后发病。一般仔猪发病病情严重,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母猪发病症状较轻微,很少发生死亡,但会出现严重的无乳现象;保育仔猪初期发病症状明显,部分病猪发生死亡;育肥猪发生严重腹泻,能很快自愈。哺乳仔猪发病表现为不吃乳,精神沉郁,后期体温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重庆市部分规模化猪场2014—2015年猪轮状病毒(PRV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采集18个疑似发生PRVs感染猪场的599份猪血液样品,采用美国KERNEL PRVs野毒感染抗体 ELISA方法,分析猪场腹泻病猪中PRVs感染情况。调查发现;重庆市部分发生腹泻的规模化猪场中,PRVs在1~5日龄仔猪中的阳性率为95.70%,在5~10日龄仔猪中的阳性率为91.30%,在10日龄至断奶前仔猪中的阳性率为86.77%,在怀孕的出现腹泻症状的母猪中的阳性率为73.12%;PRVs感染在冬春季节高发,呈区域性流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发生腹泻的规模化猪场中,PRVs是引发猪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在养猪生产中,应加强对PRVs的免疫、监测及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飞  韩彬  张才 《养猪》2023,(1):76-79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严重腹泻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为:仔猪呕吐、腹泻、脱水、死亡率高(严重时,产房仔猪可达到100%死亡率),成年猪感染亦能引起腹泻,但死亡率较低。由于PEDV毒株易变异,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因此,该病在猪场时有发生,冬春寒冷季节更为严重。尤其是规模化猪场,一旦发病,损失巨大。本文对一起规模化猪场发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病例进行了简要阐述,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仔猪突生呕吐、腹泻,为确定该猪场病猪发病的病因,通过调查了解该猪场病猪的临床表现,并对送检样品进行了病理剖解观察,初步判断该猪场发病猪疑似为猪流行性腹泻(PED)和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感染.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因,利用Primer 5.0和olig0 6.0分别设计扩增PEDV M基因和TGEVN基因的引物,进行RT-PCR扩增、电泳检测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猪场发病猪为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对河北省张家口坝下地区几个县的45个猪场进行走访调查,共调查发病仔猪1 667头,并将其中317头发病仔猪列入病料送检实验室工作范围,通过调查分析,规模化猪场断奶仔猪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病原检出率分别为18.1%、2.1%、11.5%和9.0%.其中在检测病原中又得到细菌检出率、病毒检出率、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率分别为8.3%、3.2%、2.9%.专业户猪场断奶仔猪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病原检出率分别为22.7%、3.0%、13.7%和8.3%.其中,在检测病原中又得到细菌检出率、病毒检出率、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率分别为8%、2.8%、2.5%.该地区断奶仔猪腹泻病的病原组成与其他地区的病原组成相近.病原性断奶仔猪腹泻病中细菌性腹泻大于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性腹泻是病原性腹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大竹县仔猪腹泻的病因及流行现状,通过走访调查、回顾性调查、现场查看、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大竹县41个乡镇56个猪场的9.07万头仔猪进行了相关调查及病料样品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大竹县仔猪腹泻严重,流行范围较广,发病率高达50.32%,且病因复杂。非病原因素主要是季节、母猪胎次、仔猪日龄、仔猪补饲情况、饲料来源、驱虫情况、母猪健康状况、圈舍综合环境等。病原因素主要有大肠杆菌、魏氏梭菌、蛇形螺旋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和寄生虫等。其中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微生物,主要血清型为O_(20)、O_(101)、O_(141),并且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呈现多重耐药。调查认为,仔猪腹泻的防控不能单纯针对某种病因进行,需要针对所有病因实施系统性地综合管理和防控,以保证猪场的产仔成活率及仔猪育成率。  相似文献   

20.
为对南阳市某猪场发生腹泻的病原进行鉴定,结合猪场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HE染色、RT-PCR等实验室技术综合判定。结果显示,某场新生仔猪发病率100%,临床表现为严重呕吐、腹泻且病死率较高,肠道组织切片发现空肠绒毛脱落、回肠细胞碱性粒子变多,RT-PCR结果显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提示本次某猪场腹泻主要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