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究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对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及主要器官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将9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3组,即毒害艾美耳球虫二次感染组(Ⅰ组)、一次感染组(Ⅱ组)和对照组(C组),通过对胸腺、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器官指数的测定和主要器官病理变化的观察,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毒害艾美耳球虫一次感染雏鸡后,其胸腺指数降低;而法氏囊、脾脏和盲肠扁桃体器官指数升高。毒害艾美耳球虫两次感染雏鸡后,其中枢免疫器官指数高于毒害艾美耳球虫一次感染雏鸡;但外周免疫器官指数低于一次感染雏鸡。病理形态变化检查发现,雏鸡一次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脾脏、盲肠扁桃体微肿胀,胸腺质地变软、颜色变淡,点状出血,小肠前段肿胀,黏膜充血;镜下可见实质细胞明显肿大,部分细胞核浓缩、深染,部分细胞崩解消失,炎性细胞、红细胞和杯状细胞增多。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鸡球虫的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斯氏艾美耳球虫对兔肝脏及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本实验以30日龄~45日龄兔为研究对象,测定兔接种斯氏艾美耳球虫后,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感染斯氏艾美耳球虫后,SOD、CAT和GSH-Px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MDA含量高于对照组水平,各指标在感染急性期后逐步回升至对照组水平。表明病理氧化应激参与了球虫感染过程,损伤了机体的抗氧化平衡,同时其变化规律也符合球虫自限性感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将90只海蓝褐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一次感染组和毒害艾美耳球虫两次感染组,应用二重PCR方法,通过对肠道组织热休克蛋白-90 (HSP-90) mRNA表达的检测,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对雏鸡肠道组织HSP-90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14日龄雏鸡经口第一次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0~14 d,其肠道组织HSP-90 mRNA表达虽然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雏鸡,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上述雏鸡于28日龄时再次攻击性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其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HSP-90 mRNA表达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而盲肠HSP-90 mRNA表达始终呈下降趋势。28日龄雏鸡一次性大剂量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其十二指肠、空肠、盲肠HSP-90 mRNA表达均下降,而回肠HSP-90 mRNA表达先下降后上升。结果表明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初期,肠道组织HSP-90 mRNA表达受到一定抑制,其表达量与肠道组织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组织匀浆涂片及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检测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初次、二次感染雏鸡局部黏膜组织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氏腺的T细胞百分含量变化。结果发现,毒害艾美耳球虫一次感染雏鸡后,其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氏腺的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在一定时期内较对照雏鸡明显增加;毒害艾美耳球虫二次大剂量攻击性感染雏鸡后的初期,上述指标呈现一过性下降,随即开始回升,14 d较对照和一次感染雏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感染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研究E.acervulina感染对雏鸡的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雏鸡在感染E.acervulina后,早期各组织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水平,但很快都又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各组织中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水平;心脏、肝脏和脾脏中CAT活性在感染后下降,肺脏和肾脏中CAT活性在感染后升高;各组织GSH-Px活性在感染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病理氧化应激参与了球虫感染过程,损伤了机体的氧化平衡。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柔嫩艾美耳球虫 (Eimeria tenella)感染鸡的盲肠、肝脏、脾脏和法氏囊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 (L P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XH- Px)及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 ,研究雏鸡感染球虫后机体内自由基生成和抗自由基反应。结果表明 ,雏鸡感染 E.tenella后 ,盲肠、肝脏和脾脏组织中的 L PO含量在感染后显著 (P<0 .0 5 )或极显著 (P<0 .0 1)升高 ,T- SOD、Mn- SOD、Cu、Zn- SOD、GSH- Px和 CAT活性水平不同程度下降。试验结果说明在 E.tenella感染后 ,鸡体内的氧自由基生成反应加剧 ,氧自由基参与了球虫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雏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柔嫩艾美耳球虫 (E.tenella)对感染雏鸡的损伤机制 ,本试验给 10日龄海兰白公雏鸡口服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 8× 10 4个 /只 ,在感染后 2、4、6、7、9、12、16和 2 1d分别各取 5只雏鸡剖检 ,取盲肠并采血 ,观察盲肠病理组织学变化 ,测定盲肠组织及血清中的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的水平。结果表明 ,雏鸡在感染 E.tenella后 2~ 4d,盲肠开始出现损伤 ,同时 SOD和 GSH- Px活性也开始下降 ;感染后 4~ 7d,盲肠粘膜上皮和肠腺上皮细胞大量变性、坏死崩解 ,发生严重损伤时 ,盲肠及血清中 MDA含量显著增加 ,并持续到 9d,同时 SOD和 GSH- Px活性也显著下降 ;感染 9d后 ,损伤的盲肠组织及 MDA、SOD和 GSH- Px水平逐渐恢复 ,至 2 1d基本达到正常  相似文献   

8.
选择12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Ⅰ)、感染组(Ⅱ)和地克珠利组(Ⅲ),每组40只.除Ⅰ组外,其余每只鸡口服感染8.0x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分别于感染后第0、3、6、9、12天,每组随机取鸡5只,心脏采血,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Ⅰ组比较,Ⅱ组血清SOD活性在感染后3、6、9 d极显著降低(P《0.01),GSH-Px活性在感染后6 d下降显著(p《0.05),MDA含量和CAT活性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升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感染高峰期(6 d),Ⅲ组血清SOD、GSH-Px、CAT活性虽然与Ⅱ组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分别较其提高了7.33%、19.82%和52.08%,MDA含量降低了14.58%,且GSH-Px、CAT活性与MDA含量与Ⅰ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提示地克珠利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球虫感染鸡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鸡马立克氏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了经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疫苗)免疫和未免疫的1日龄健康罗曼雏鸡在感染马立充氏疱疹病毒(MDV)后血液部分指标及血浆MDA含量与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外周血液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红细胞压积(PCV)、网织红细胞比例(RCC)和血红蛋白含量(Hb)均呈上升趋势,非免疫攻毒组(Ⅱ组)和免疫攻毒组(Ⅲ组)的WBC、RCC和PCV明显高于非免疫对照组(C组)和免疫对照组(Ⅰ组),Ⅱ和Ⅲ组的RBC和Hb明显低于C和Ⅰ组,Ⅰ和Ⅲ组的RBC和WBC低于C和Ⅱ组,Ⅱ组的PCV除了在第7天显著高于C组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免疫组(Ⅰ和Ⅲ组)血浆MDA含量在攻毒后第7天低于非免疫组(C和Ⅱ组),第14天后便高于或显著高于非免疫组;而免疫组血浆SOD活性在攻毒后第7天低于或显著低于非免疫组,第14天后免疫组和非免疫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雏鸡感染MDV后血细胞的发育成熟受阻,而免疫对红细胞的发育成熟和白细胞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发现雏鸡血浆中MDA含量的降低与SOD活性的提高对雏鸡抗MDV感染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18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毒害艾美球虫(Eimeria necatrix)初次感染组、二次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间接ELISA及细胞培养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法对相关免疫学指标进行了检测,以研究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对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雏鸡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对ConA或PMA的增殖反应和血清IgG、IgM、IgA免疫球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感染毒害艾美球虫的对照组雏鸡。证实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雏鸡外周血液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后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 8 0只 33日龄健康罗曼公鸡 ,随机分成感染组 (n=40 )和对照组 (n=40 )。感染组口服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 1.5× 10 5个 /只 ,对照组不感染。分别于感染前 (0 d)和感染后 (2、4、6、8d)扑杀 ,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 ,测定组织中丙二醛 (MDA)及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的活性。结果表明 ,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后 ,心脏和脾脏 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0 .0 5 ) ,肝脏、肺脏、肾脏中 MDA含量呈波动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 ,除肾脏 SOD差异不显著外 ,其他 4种组织 SOD在感染后 2、4、6、8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 ;在整个试验期间 ,心脏、脾脏中 GSH- Px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0 .0 5 ) ,肝脏在感染后 6、8d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 ,肺脏、肾脏 GSH- Px仅在感染后 2 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 ;肝脏和脾脏 CA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0 .0 5 ) ,心脏 CAT只在感染后 8d差异显著(P<0 .0 5 ) ,肺脏 CAT只在感染后 4d差异显著 (P<0 .0 5 ) ,肾脏 CAT只在感染后 2 d差异显著 (P<0 .0 5 )。提示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 ,机体的抗氧化功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自由基参与了球虫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了毒害艾美耳球虫首次、二次感染雏鸡后,其泪液和气管液的IgAI、gMI、gG含量变化。结果发现,艾美耳球虫首次感染雏鸡后,其泪液和气管液的IgA、IgMI、gG含量在一定时期内较对照雏鸡明显增加;艾美耳球虫二次大剂量攻击感染雏鸡后,上述免疫球蛋白含量呈现一过性下降,随即开始回升,14 d时较对照和首次感染雏鸡明显增加。表明球虫首次感染所激发的高水平体液免疫对其二次感染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18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毒害艾美球虫(Eimeria necatrix,E. necatrix)一次感染组、二次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免疫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雏鸡局部黏膜免疫组织的IgA、IgM、IgG生成细胞数量均不同程度的高于未感染毒害艾美球虫的对照组雏鸡,表明E. necatrix二次感染雏鸡局部黏膜组织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5,(7):1074-1078
为了有效评价京海黄鸡杂交配套系亲本BB、FF、WW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敏感性,本试验采用存活率、体增重、卵囊脱落数、盲肠记分、抗球虫指数(ACI)及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酶(CAT)、γ干扰素(IFN-γ)等10项血浆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WW感染组ACI值最高为143.1,BB感染组ACI值为142.6,两者均为抗球虫低效,FF感染组ACI值最低为119.3,为抗球虫无效。ACI值与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17(IL-17)、IFN-γ4个免疫指标相关显著(P0.05)。在BB、FF、WW 3个感染组中,BB感染组NO、白介素12(IL-2)、IL-17、SOD含量显著高于FF感染组(P0.05),BB、WW感染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京海黄鸡杂交配套亲本BB鸡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抗性显著高于FF鸡,略高于WW鸡。  相似文献   

15.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等7种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传染性消化道寄生虫性机能紊乱性疾病。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在盲肠粘膜内,称盲肠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寄生在小肠中段粘膜内,称小肠球虫。这两种球虫对雏鸡和育成鸡的危害十分严重,15~50日龄的雏鸡发生率高,死亡率可达60%以上,耐过的雏  相似文献   

16.
同一日龄雏鸡接种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尔球虫,研究接种不同剂量柔嫩艾美尔球虫对雏鸡血清抗氧化酶的影响。将60只健康鸡随机分为6组(n=10),分别接种0、0.5×104、1×104、2×104、4×104和8×104个孢子化卵囊。接种后7 d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雏鸡感染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尔球虫后,按接种剂量从低到高,血清中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GSH-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CAT活性较对照组极显著性降低(P0.01)。不同剂量柔嫩艾美尔球虫感染对雏鸡血清MDA含量和SOD、GSH-PX、CAT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松  薜进 《养殖技术顾问》2011,(10):129-129
1流行特点 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起的急性盲肠球虫病见于3~6周龄的雏鸡,很少见于2周龄以内的鸡群。堆型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引起的慢性小肠球虫病常发生在40~60日龄雏鸡;而毒害艾美耳球虫引起的急性小肠球虫病常见于8~18周龄的育成鸡。  相似文献   

18.
将4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饲料硒含量为0.40 mg/kg,试验组,饲料硒含量为0.01 mg/kg。分别与试验的第7天、21天、35天处死雏鸡并取空肠黏膜(各时间点均为6只),测定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第7天试验组空肠黏膜中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无明显变化。第21天试验组空肠黏膜中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5天试验组空肠黏膜中SOD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这表明,硒缺乏会降低雏鸡空肠黏膜中SOD的活性和提高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鸡球虫病是幼鸡常见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以20日龄以前的雏鸡最易感染,春、夏季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由于球虫耐药性强,不少抗球虫药开始应用时有效,不久就出现了耐药虫株,效果逐渐下降,有的甚至被淘汰,给球虫病的防治带来了不少的困难。笔者根据多年防治球虫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分清病原病原为艾美耳球虫,我国已报道的有7种,即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哈氏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和早熟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在盲肠粘膜内,称盲肠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采自山东的兔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卵囊做毒性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攻虫剂量兔斯氏艾美耳球虫对不同月龄兔的毒害作用。同时,研究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检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抗体的最适反应条件和在毒理学实验中的应用,并对攻虫后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做详细的比较。对兔斯氏艾美耳球虫致病性研究发现成年兔感染兔斯氏艾美耳球虫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幼兔感染时则较为严重;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发现,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宿主吞食的卵囊数增加,随之疾病的严重性也增加;从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情况来看,Ⅰ,Ⅱ,Ⅲ,Ⅳ,Ⅴ组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空白对照Ⅵ组,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增长,抗体水平也明显增高。本试验结果为兔斯氏艾美耳球虫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