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用病鸡的输卵管囊肿液中脱落的上皮细胞感染SPF鸡胚及BHK21、Vero、L929细胞,观察3~10d鸡胚死亡情况及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检测等.结果为SPF鸡胚感染后盲传15代,1~11代基本无鸡胚死亡,12~15代鸡胚有死亡.细胞感染后第1代可见到CPE,敏感性L929>Vero>BHK21细胞,被感染的细胞及卵黄膜(第4代起)CF呈阳性;电镜观察到胞浆中有衣原体;Giemsa染色光镜下可见包涵体颗粒;碘染色及磺胺嘧啶敏感试验均呈阴性;病毒学及细菌学检测阴性;雏鸡感染试验阳性;病鸡肝、脾、输卵管等组织病理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染REV模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不同日龄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死亡情况,并综合运用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3种检测方法对各感染组进行REV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和卵黄囊感染组SPF鸡体重增长在感染后第21~70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9和63天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2天显著升高(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血浆中REV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显著高于腹腔感染组(P<0.05);(2)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自出壳即可检测到病毒血症阳性,并在感染后第21天时达到排毒高峰,腹腔感染组SPF鸡在感染后第14天时达到排毒高峰;(3)卵黄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对某肉鸡养殖场发生疑似鹦鹉热衣原体病的肉鸡群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采集病鸡血清进行间接血凝试验做出初诊,将采集的病料组织接种于SPF鸡胚进行病原分离,通过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姬姆萨染色观察包涵体进行鉴定。结果: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该肉鸡群感染衣原体发病率为25~30%,死亡率约为10%,病株在细菌培养基上不生长,SPF鸡胚盲传三代后4~6d鸡胚死亡,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姬姆萨染色观察包涵体。结论:本研究通过血清学调查,细菌培养、病料接种SPF鸡胚进行病原分离,通过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姬姆萨染色观察包涵体,初步判定该肉鸡场发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发病鸡场的致病原,将临床病料接种SPF鸡胚分离得到一株病毒,通过胚体病变特征、血凝试验、RT-PCR检测、动物回归试验等对该病毒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病料处理接种鸡胚后48~144 h内鸡胚全部死亡,剖检死亡鸡胚可见胚体存在蜷缩、发育矮小等特异性病痕,收获的鸡胚尿囊液无血凝性,RT-PCR检测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阳性,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的SPF雏鸡可复制出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5.
1 病原学检测 将病料以尿囊腔途径接种于9~11日龄的SPF鸡胚.收集死亡鸡胚尿囊液,将收获的鸡胚尿囊液进行血凝价检测,当血凝滴度达1:16以上时,确定病毒分离为阳性。若初次传代获得的尿囊液未检测到血凝性,需再盲传2代。若仍未检测到血凝性则认为病毒分离阴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研究禽腺病毒4型的致病机理,以34日龄SPF鸡人工感染禽腺病毒4型建立了禽腺病毒感染病理模型,并在感染后第1~10天剖杀试验鸡,采集胸腺、心、肝、腺胃、脾、肾,采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其在感染SPF鸡体内的动态病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4日龄SPF鸡经口服途径感染禽腺病毒4型,成功建立了人工感染动物模型。感染后第3天鸡出现临床症状,第4~6天为死亡高峰期,第7天后病鸡开始恢复,发病率75%,死亡率67.8%。攻毒后第5天病鸡肝脏病变最重,病变肝细胞内可见嗜碱性、嗜酸性的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攻毒后第5天鸡的肝细胞、脾脏网状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出现棕黄色阳性颗粒。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发病鸡场的致病原及致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与鉴定等方法对临床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病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床组织病料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圆形或卵圆形的酵母样细胞,经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念珠菌特异性检测引物检测均为阳性;临床病料接种土豆琼脂培养基上可见圆形、乳白色、背面没有色素沉着的单个菌落,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可见革兰氏阳性、菌体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的酵母样菌,在玉米粉吐温培养基上可见厚膜孢子,在羊血清培养基上可见芽管,分离菌株的ITS基因与Gen Bank中白色念珠菌同源性高达97.4%;临床病料接种SPF鸡胚可呈现典型的"侏儒胚"现象,分离病毒的S1基因与Gen Bank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同源性高达99.7%。说明发病鸡场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念珠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血清4型禽腺病毒引起。为了解该病原的主要致病特点,采用Ⅰ群4型禽腺病毒聊城分离株(SDLC 201601)接种SPF鸡胚,观察鸡胚病变;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对病死鸡进行剖检,观察主要病理变化,并采用PCR方法对各脏器进行病毒DNA的检测。结果发现,鸡胚试验组至接毒后第8天鸡胚全部死亡,接毒6 d后死亡胚出现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变性或出血及肾脏肿大、出血等典型病变。SPF鸡试验组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死亡并达到死亡高峰,第4天全部死亡,死亡率为100%,SPF鸡对照组无发病死亡;SPF鸡试验组死亡鸡主要病变在肝脏、心脏及肾脏等器官,其中肝脏的病变评分最高;死亡鸡的脑、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气管、胰腺、小肠、法氏囊、肌胃、腺胃等脏器均检测到该病毒的DNA。表明该毒株对1日龄SPF鸡感染性强,可侵袭各组织脏器,为全身性感染,致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9.
将病料以尿囊腔途径接种9-11日龄的SPF鸡胚,收集死亡鸡胚尿囊液。将收获的鸡胚尿囊液进行血凝价检测,当血凝滴度达1:16以上时。确定病毒分离为阳性。若初次传代获得的尿囊液未检测到血凝性,需再盲传两代.若仍未检测到血凝性则认为病毒分离阴性。将收获的鸡胚尿囊液进行血凝抑制试验,若被AIV标准阳性血清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目前引起传染性囊病的病毒对2017年5月山东青岛某蛋鸡养殖场疑似感染传染性囊病的病例进行了诊断和病毒分离。采用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诊断该病;SPF鸡胚培养、动物接种分离培养病毒,用RT-PCR和琼扩试验鉴定鸡胚分离病毒。结果在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中该病毒能与传染性囊病阳性血清呈现白色沉淀线;在SPF鸡胚接毒后第3~4天出现鸡胚死亡现象,且胚体皮下出血、绒毛尿囊膜增厚混浊等特征;RT-PCR反应中该抗原能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目的片段;对30日龄SPF鸡攻毒试验中出现腔上囊肿大,黏膜面有点状出血等病变。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确诊了传染性囊病并在鸡胚中成功增殖了该病毒。  相似文献   

11.
将共表达NDV F和IBDV VP0基因重组鸡痘病毒(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10日龄~11日龄SPF鸡胚,连续传10代,分别对第5、8、1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分别对第1、5、10、15、20、25、3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翅翼刺种于鸡体上,连续传8代,对第3、5、8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vFV282在SPF鸡胚上传10代、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传30代、在鸡体传8代后,其毒力未返强,F基因和VP0基因未发生缺失和变异.  相似文献   

12.
对枣庄市某养鸡场送检的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料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发病鸡场病鸡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PCR检测,鸡胚致病性试验、血凝实验,对鸡新城疫病毒的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该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典型,实验室PCR检测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阳性,病料处理接鸡胚后,24-48h鸡胚全部死亡,死亡鸡胚表现失水、蜷缩、发育小等特异性病痕,收获的鸡胚尿囊液无血凝性,分离毒对NDV感染有干扰作用;动物回归试验接种SPF雏鸡可复制出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表明该鸡场确实发生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感染,春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应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控。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及鸡氨肽酶N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载体,重组载体转染BHK-21细胞后12h开始可见绿色荧光,36h荧光最强,试验中转染24h后感染IBV鸡胚肾细胞适应毒,72h收获病毒接下一次转染的BHK-21细胞,如此在转染细胞上连续传5代,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各代次病毒感染转染BHK-21细胞,可见随着代次增加,感染程度增加;病毒毒力EID50逐渐增加,第5代时原病毒毒力基本恢复,半定量RT-PCR检测各代次病毒也可见病毒含量逐渐增加。结果表明,鸡氨肽酶N转染至IBV非易感的BHK-21细胞系后,BHK-21细胞变得对IBV敏感,鸡氨肽酶N可能用作IBV感染的细胞受体。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腺胃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泰安地区的腺胃炎病鸡群中分离到TA毒株,在SPF鸡胚稳定传至第6代,病毒具有致鸡胚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致胚胎病变特征。TA株感染鸡胚尿囊液提纯的病毒经负染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大小为80 nm~160 nm,有囊膜,表面有纤突,呈典型冠状病毒形态。病毒无直接血凝性,但经10 g/L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对病毒进行了ELD50测定、对NDV的干扰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病毒均呈现冠状病毒的特性和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15.
旨在对我国流行的4种血清型(4、8a、8b和11型)禽腺病毒-I群(fowl adenovirus, FAdVs)对鸡胚和鸡的致病性进行研究,选取12日龄SPF鸡胚和10日龄SPF鸡感染4种血清型FAdVs,对SPF鸡胚和鸡的死亡率及鸡胚胚体质量进行统计;对感染鸡的大体剖检变化、组织学变化进行观察和病毒载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FAdV-8b和FAdV-11感染SPF鸡胚后其死亡率高于45%,FAdV-8a感染后胚体质量降低最严重,FAdV-4感染后对胚体质量影响最小;FAdV-4感染SPF鸡死亡率高达53.3%,其他组鸡无死亡;除肝出现肿胀、变性、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外,4种病毒感染SPF鸡后分别造成不同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FAdV-4感染出现心包积液、FAdV-8a感染肌胃出现糜烂、FAdV-8b感染导致腺胃肿胀和FAdV-11感染导致胰腺坏死,各损伤组织均出现实质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4种病毒感染SPF鸡均出现免疫器官的组织学损伤,其中,FAdV-8a、-8b 和-11感染鸡引起的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缺失和损伤较FAdV-4更为严重;组织病毒载量结果显示,FAdV-4感染鸡心和肾病毒载量最高,FAdV-8b和FAdV-11感染鸡胰腺病毒载量高于FAdV-4感染组,且FAdV-4感染鸡心、肝和肾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5天高于第3、7天,除FAdV-8a感染组外,病毒载量与各组织损伤情况相一致。综上表明,4种血清型FAdVs中,FAdV-11对SPF鸡胚的致死性最强,FAdVs对SPF鸡的致死率最高,尽管FAdV-8a、-8b 和-11不致死SPF鸡,但对SPF鸡胚、SPF鸡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损伤较为严重,这将会造成鸡胚孵化率降低、鸡生长发育缓慢和易于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相似文献   

16.
在Vero细胞上适应且连续传17代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X毒株IBDVX,再经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连续传代后,得到了适应CEF细胞生长且毒力相对稳定的的弱毒株(IBDVX-28)。IBDVX-28~IBDVX-43代毒均能在72h~96h内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在10-8.47/0.1mL~10-9.26/0.1mL之间,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在10-4.71/0.2mL~10-5.80/0.2mL之间。致病性试验表明,各代次毒能引起10日龄鸡胚40%~50%的感染或死亡,对30日龄SPF小鸡基本无致病性,所有试验鸡均未见法氏囊明显的眼观病变,囊指数(b/B)平均为0.35±0.040;IBDVX-28代毒在雏鸡体内回归6代,均未见法氏囊明显的眼观病变,囊指数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致肾脏、肠道病变大肠杆菌的分离及生物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培养基从病鸡的肾脏、肠道等组织器官中分离出了二株大肠杆菌,血清型为0152-160,该菌株能引起7/10的10日龄SPF鸡胚死亡,死亡鸡胚肾、肝肿大,全身出血。用分离物1^#、2^#大肠杆菌感染的20日龄雏鸡67%~88%死亡,从试验发病死亡鸡肾脏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仍能67%的感染鸡死亡。死亡鸡呈严重的肾肿大、尿酸盐沉积,肠壁出血、粘膜脱落,气囊炎和心包炎。该大肠杆菌对SPF鸡的致病死亡率低于普通健康鸡;试验证明用鸡毒支原体激发感染,可明显增强该大肠杆菌对SPF鸡的致死率和病变程度。另外试验证明此大肠杆菌对青、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具有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更多的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试验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病死鸡中分离到1株具有冠状病毒特性的病毒,通过鸡胚传代、血凝性测定、电镜观察、RT-PCR检测和动物回归试验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在SPF鸡胚上传至第5代开始出现死亡或典型的侏儒胚;病毒不能直接凝集鸡红细胞,经1%胰酶处理后表现出血凝活性,血凝效价达28;透射电镜下可见有囊膜和纤突,直径为80~120nm的病毒粒子,具有冠状病毒的典型形态特点;分离株病毒第5代尿囊液经N基因特异性RT-PCR获得大小约438bp的目的片段;分离株病毒第5代尿囊液接种于14日龄SPF雏鸡,复制出与临床中相似的病理变化,同时从肿大的腺胃中能重新分离到该病毒。初步确定所分离病毒为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9.
某种鸡场一群艾维茵父母代种鸡中出现“假性母鸡”,剖检发现输卵管畸形。这批种鸡在17日龄时发生过某传染病。进行发病情况调查、对病死雏鸡的剖检和开产期病死母鸡的剖检、病料鸡胚感染和传代试验及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结果,鸡胚感染中第3代出现侏儒胚,干扰组的新城疫血凝价均低于20,对照组新城疫血凝价高于40。综合分析,可以判定该雏鸡在3周龄发生的疾病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可以确定该鸡群中不少鸡只出现输卵管畸形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早期感染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对5份不同来源的临床上疑似禽腺病毒感染鸡组织处理后接种6~7日胚龄SPF鸡胚,经过LMH细胞传代,通过血凝性检测和PCR方法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鉴定。血凝性检测表明分离物不能凝集鸡红细胞,对Hexon和52K基因的序列分析显示,分离到5株病毒为Ⅰ群4型禽腺病毒(FAdV-4)。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5个病毒株均能致40日龄SPF鸡死亡,死亡率达80%以上,并表现与FAdV-4感染临床发病相似的症状。研究结果为探究国内FAdV-4分子流行与毒力演变以及病毒感染的预防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