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雏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Viral Hepatitis,DVH)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鸭肝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可分别引起Ⅰ型、Ⅱ型和Ⅲ型雏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从黑龙江省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发病雏鸭肝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HD—Ⅰ株。经病理学检查、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雏鸭保护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DHV)。证实引起该鸭场雏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DVH所致。用DHV标准R85952毒株多次强化免疫健康鸡,获得高效价的鸡抗鸭肝炎超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3.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雏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鸭肝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可分别引起Ⅰ型、II型和III型雏鸭病毒性肝炎,如果防制不当,死亡率很高,对养鸭场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1Ⅰ型DVHⅠ型DVH最早由Levine和Hofstad于1945年在美国发现。Levine和Fabricant(1950年)用鸡胚分离到了Ⅰ型DHV。1953年后,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前苏联、印度、日本等国相继报道了该病。我国黄均…  相似文献   

4.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一种高度致死、高度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DHV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个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Ⅰ型DHV呈世界性分布,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严重影响了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Ⅰ型DVH病原学、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和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雏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Viral Hepatitis,DVH)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鸭肝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可分别引起Ⅰ型、Ⅱ型和Ⅲ型雏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Ⅰ型鸭肝炎病毒(DHV-1)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发病率高、死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高度致死、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目前,认为本病包括3种类型,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由Ⅰ型、Ⅱ型和Ⅲ型鸭肝炎病毒(DHV)引起,其中Ⅰ型和Ⅲ型属于小RNA病毒科,Ⅱ型属于星状病毒科。三者在抗原上互不交叉,但引起的症状与病变很相似。Ⅰ型鸭肝炎病毒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发展,其VP1蛋白是最容易发生变异的蛋白,位于病毒衣壳的表面,是小RNA病毒中的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穴DVH雪俗称“揹背瘟”或“背脖病”,是由鸭肝炎病毒穴DHV雪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急性疾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多发生于1~5周龄的雏鸭,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雏鸭突然发病,身体侧卧,两腿痉挛后踢,角弓反张。鸭肝炎病毒Ⅰ型、Ⅱ型、Ⅲ型都可引起雏鸭病毒性肝炎,由于Ⅱ型DHV和Ⅲ型DHV可引起免疫了Ⅰ型DHV的雏鸭发生病毒性肝炎,因此,它们是独立的病原体。目前我国以血清Ⅰ型为主,在北京、广西等地有血清Ⅱ型病毒性肝炎的报道,程安春等1998年首次发现Ⅲ型DVH在我国存在。这三型病毒,如果防治不当,…  相似文献   

9.
Ⅰ型鸭肝炎病毒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高度传播性的传染病.DHV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个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Ⅰ型DHV呈世界性分布,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对养鸭业危害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论文从Ⅰ型鸭肝炎病毒的病原特点、分类地位、分离培养、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以及病毒的诊断与防控等方面,介绍了DHV-Ⅰ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0.
1株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引起该病的病毒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Ⅰ型(古典型)鸭肝炎病毒最早于1950年从美国分离到,并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国家;Ⅱ型鸭肝炎病毒最早于1965年在英国分离到,并且主要发生于英国,Ⅱ型病毒与Ⅰ型病毒无抗原相关性;Ⅲ型鸭肝炎病毒于1969年发现于美国纽约市长岛地区,并一直局限于该地区,Ⅲ型病毒与Ⅰ型病毒之间亦无抗原关系[1,2].  相似文献   

11.
江苏地区鸭肝炎病毒血清型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鸭病毒性肝炎(DVH)在世界上许多地区爆发,并已鉴定出鸭肝炎病毒有三个不同的血清型;即Ⅰ、Ⅱ、和Ⅲ型,为了研究和鉴定江苏地区鸭肝炎病毒的血清型,作者用从美国细胞收集库(ATCC)引进的Ⅰ型鸭肝炎病毒ATCC株和江苏地区分离到的鸭肝炎病毒JD株,分别免疫隔离饲养的家鸭,制备了高免血清,用ATCC株血清和JD株血清分别与ATCC和JD株作中和、交叉中和试验,用鸡胚作指示系统。发现ATCC株血清或JD株血清不仅能与同源的病毒发生中和作用,也能与异源的病毒发生交叉中和作用。用JD株血清接种1周龄的雏鸭,2天后用ATCC株攻毒,结果用JD株血清被动免液的雏鸭全部保护,对照组雏鸭死亡50%。根据病毒中和试验和血清被动免疫保护试验的结果,证明江苏地区流行的DVH的病原为Ⅰ型鸭肝炎病毒。本试验为DVH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 Levin 等(1949)观察到鸭病毒性肝炎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此病。目前世界上主要流行Ⅰ、Ⅱ、Ⅲ型鸭病毒性肝炎。我国黄均建等(1963)最早报道上海地区某些鸭场发生过 DVH,随后,许多省、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造成养鸭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松原市某鸭场送检的病死鸭进行病毒分离试验、雏鸭回归试验、DHV分离株ELD50测定、雏鸭保护试验、鸡胚中和试验、鸭胚接种试验和电镜观察等,确诊该病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试验所分离得到的Ⅰ型鸭肝炎病毒与标准毒株的回归试验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其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呈DVH阳性的病死鸭肝脏分离到3株(CD、HB、XC)病毒,电镜下病毒颗粒呈圆形、无囊膜,直径30~40nm,对氯仿、pH3.0、50℃,60min的处理不敏感,分离毒连续传代3次,全部鸭胚在24~60h死亡,胚体呈弥散性充血、出血,其致死鸭胚的能力能够被Ⅰ型DHV高免血清中和。分离毒人工感染1日龄雏鸭后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重新分离到相同病毒。间接免疫组化检测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雏鸭的肝、脾、肾等均呈现DVH阳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株病毒均为Ⅰ型DHV,为有效预防DVH提供了有用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自首次报道美国纽约地区发生鸭病毒性肝炎(DVH)以来,世界许多地方相继报道发生DVH。我国早在1960年即有临床病例的报道,近年来,DVH在我国已呈广泛性分布,给养鸭业带来严重危害。1病原特性1949年有人首次用鸡胚分离到了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体。目前,发现DHV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2002年又分离到了不同于以上3个型的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英文简称DVH)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点为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神经症状。其中我国以I型鸭病毒性肝炎(DHV-1)流行最为严重,危害最大,因此本文仅介绍DHV-1。1病原鸭病毒性肝炎(DVH)的病原I型鸭肝炎病毒(DHV-I),属于小RNA病毒科,含单股RNA。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在20~40nm,无囊膜,无血凝性,可在鸭、鸡、鹅胚尿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系由鸭肝炎病毒(duck viral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的幼龄鸭易感的重度致死性疾病,以传播迅速、病程短及引起肝脏出血性病变为特征.鸭肝炎病毒有Ⅰ、Ⅱ、Ⅲ型3种血清型.中国主要流行Ⅰ型(王升炳,2007).鸭病毒性肝炎常用的诊断方法很多,中和试验被认为是最可靠、最经典的诊断方法(王勇等,2007);张小飞等(2005)以鼠抗DHV抗体为一抗,HRP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建立了检测石蜡切片中DHV抗原的免疫酶组化法.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诊断与防制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基本特征   鸭病毒性肝炎 (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 (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各品种雏鸭高致死率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患病雏鸭在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现斑点样出血为特征。 2流行要点   鸭肝炎病毒具有三个在抗原性上互不相关的血清型 :Ⅰ、Ⅱ和Ⅲ型。其中Ⅰ、Ⅲ型属于小 RNA病毒科,Ⅱ型属于星状病毒科。   在国外, DHVⅠ型最初于 1949年发现于美国,其后陆续传遍世界各养鸭基地,并在美国 (1988)、印度 (1967)和埃及 (1978)发现其变异毒株。其中美国变异毒株已被证…  相似文献   

19.
<正>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患鸭主要表现死前发生痉挛,头向背部后仰,角弓反张,俗称"背脖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本病传播迅速,常给养鸭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个血清型,三型DHV无交叉  相似文献   

20.
<正>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患鸭主要表现死前发生痉挛,头向背部后仰,角弓反张,俗称"背脖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本病传播迅速,常给养鸭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个血清型,三型DHV无交叉中和或交叉保护作用。Ⅰ型DHV又称古典型,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