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和美国科技人员研究了孵化卵内注射氨基酸对胚胎发育及孵出鸡雏体重的影响。在孵化 7天时,用注射器向卵黄囊注射 0.5 mL氨基酸溶液,溶液中含有与卵内相同的 18种氨基酸,注射后即用石蜡封住针孔,并将卵送回孵化器中继续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孵化 7天时间向卵黄囊中注射氨基酸溶液对孵化率没有影响,但是,相对于孵化前蛋重的雏鸡体重显著提高。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注射增加了卵黄中氨基酸的含量或者是提高了鸡胚对氨基酸的利用。 卵内注射氨基酸提高雏鸡体重@李凯年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镉对鸡胚胫骨软骨发育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SPF鸡胚120枚随机分为4组,每组30枚,孵化6 d后在鸡胚气室打孔,其中对照组向卵黄囊注射PBS50μL,其他3组分别向卵黄囊注射0.05、0.1和0.2 mg/mL醋酸镉50 μL,处理10d,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阿利新蓝染色观察胫骨软骨发育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软...  相似文献   

3.
经试验观察:番鸭胚胎发育到孵化第3.5—4天开始形成卵黄囊膜血液循环;第8天龄开始形成尿囊膜;第10天,尿囊膜迅速生长接触到蛋壳并绕过胚体的背部,而且此时卵黄囊膜已包围1/2蛋黄;孵化至第15天,尿囊膜在蛋的小端“合拢”后,从蛋壳中吸收大量的钙和磷用以形成骨骼,所以此时观察胚胎可见四肢和喙生长明显加快。测定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蛋黄、蛋白重量的变化得知:番鸭胚胎发育到第23天,胚蛋中蛋白含量仅0.62%,可见,此时蛋白吸收基本结束,而蛋黄重的比率还达27%,因此,此后胚胎主要靠蛋黄作为营养物质的来源。孵化至第22—32天之间,蛋黄比率急剧减少至7.8%,而胚胎绝对增重速度最快是孵化第22—34天,此期间胚胎重比率绝对增长40.2%。  相似文献   

4.
卵黄囊感染是幼鸟培养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导致死亡的病因,很多鸵鸟生产场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本文想就卵黄囊感染的起因及如何预防加以介绍。 一、卵黄囊的形成及作用 在胚胎发育早期,卵黄是与胚胎相连接的,以后卵黄周围逐步发育成囊状,形成卵黄囊,胚胎与卵黄囊之间有一条管道,管道内有血管与胚胎连通。在孵化后期,卵黄囊进入腹腔,脐带开始逐渐关闭,到出雏时,脐带几乎关闭。见示意图。 ①卵黄囊和脐带之间的管道A在出雏期间已接近关闭,但仍留有极小的口。②卵黄囊和小肠之间的管道  相似文献   

5.
试验使用低剂量的鸡毒支原体(MG)培养液(液稀释至10~4CCU/mL)经卵黄囊接种5~7日胚龄SPF鸡胚,结果:鸡胚死亡高峰时间发生在孵化后期(17d以后),疫苗6/85株导致SPF鸡胚死亡情况及死亡鸡胚病理变化与MG强毒S6株和临床分离株无明显差异。从孵化后期死胚中采集不同样品进行MG分离鉴定,最终确定死胚最佳分离部位为卵黄囊膜。  相似文献   

6.
将AEV VR株种毒经卵黄囊接种6日龄SPF鸡胚复壮,然后取复壮的病毒作为种毒经卵黄囊接种6日龄SPF鸡胚扩大培养病毒,继续孵化至18日龄,收取病变明显的鸡胚脑组织、胰腺和小肠,充分研磨后经差速离心和CsC l密度梯度离心提纯AEV,取经密度梯度离心后的样品进行电镜观察其纯度,并经脑内接种1日龄SPF雏鸡观察其致病情况及其病理变化,结果证明获得了纯化的AEV。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种鸡的营养、健康状况,饲料中的游离棉酚含量,种蛋管理与孵化,以及对种蛋和卵黄、鸡胚的卵黄囊与肝脏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等一系列调查得出,造成该鸡场孵化成绩降低的原因可能与饲料中的游离棉酚含量过高以及种蛋和鸡胚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有关。  相似文献   

8.
受精的鸡蛋可以看做一个自给自足的胚胎发育单位。鸡胚在正常孵化条件下重新发育,全赖蛋黄、蛋白和蛋壳等营养物发育成长,最后雏鸡破壳而出。孵化期间,卵黄物质先被利用,至于雏前卵黄进入腹腔,继续供给雏鸡营养。雏鸡一周龄后,卵黄利用完  相似文献   

9.
1蛋传递性的细菌性胚胎病 1.1 白痢杆菌 受鸡自痢沙门氏杆菌感染的公禽生殖器带菌,病母鸡的卵巢和输卵管亦带菌。鸡自痢沙门氏杆菌主要在蛋黄中大量存在和繁殖,因此,胚胎发育早期蛋黄即发生变性和凝结,胚胎发育明显受阻。胚胎在孵化后期常大量死亡。死胚的肝、脾肿大,心、肺、肝、脾等器官有许多细小的点状坏死病灶。从这些器官容易分离出本菌而确诊。此外,在卵黄囊、胚体和蛋黄膜上常有尿酸盐沉积,输尿管、肾、直肠和泄殖腔则更多见。  相似文献   

10.
<正>1胚胎发育鸡的孵化期是21天,了解胚胎的发育过程对孵化鸡雏大有益处。第一天胚胎开始重新发育,37℃下产生中胚层,3个胚层在胚盘周围出现许多血点,又形成血管叫血岛,照蛋时出现"鱼眼球",说明血液循环已出现。第二天卵黄囊、羊膜、浆膜开始形成,心脏也形成,照蛋时像"樱桃珠"。第三天尿囊出现,胚胎头大,眼大、颈短,形成排泄交换,照蛋时形成"蚊子珠"。第四天卵黄囊出现1/3,卵黄像倒置的漏斗,且卵黄不能动,照蛋时形成"钉壳"。第五天蛋白逐渐减少,卵黄逐  相似文献   

11.
罗斯鸡受精蛋900枚孵化至第13d时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孵化过程中不作任何处理;第2组在孵化第13d向气室内注射甲状腺激素(T_4);第3组向气室内注射硫尿嘧啶。分别测定孵化第17d、第19d及1、5、10、15、20日龄小鸡的腺胃、十二指肠与胰腺匀浆消化酶的活性,检查啄壳迟早、孵化率与雏鸡卵黄囊吸收情况。结果表明:鸡胚胎后期淀粉酶活性增加很快,出生后20d内随日龄增加酶活性仍有少量增加。胚胎后期至5日龄前鸡脂肪酶活性增加较快,15日龄后活性不再增加。胚胎后期至20日龄间鸡胃蛋白酶活性随日龄而逐渐增加。胚胎后期至10日龄鸡胰蛋白酶活性逐渐增加,10日龄后酶活性不再增加。甲状腺素与硫尿嘧啶处理鸡胚对小鸡消化道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甲状腺素处理使鸡啄壳延迟、孵化率降低(P<0.05),雏鸡对卵黄囊内的卵黄的吸收显著减慢(P<0.05),一直到15日龄30.2%处理鸡仍有0.4~3.89卵黄尚未吸收。硫尿嘧啶处理对鸡的孵化性能和对卵黄囊吸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鸡胚孵化后期死因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森有 《中国家禽》1998,20(9):14-15
通过剖检对孵化后期死胚蛋和出雏的健雏、弱雏比较、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孵化后期的死胚常见心脏充血和淤血,肝脏呈土黄色,胆囊肿大,肺发育不完整,鸡胚残余卵黄平均重只有2.5~3.5g,个别死胚卵囊呈黄绿色。孵化后期的局部高温和缺氧可致鸡胚代谢失常。因此,孵化后期严防机内局部高温,注意通风是降低死亡,提高孵化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和大型孵化机的推广和使用,由于环境卫生不良,防病措施不严,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卵黄囊感染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广大养殖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影响,近年来本病愈加到人们尤其是广大业者的关注和重视。卵黄囊感染多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以及1~2周龄以内的雏禽。正常情况下,卵黄应该在7天内完全吸收,起到增加抗体,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如果卵黄不吸收、不完全吸收或是吸收过慢,都视为卵黄炎。卵黄炎是鸡胚胎与孵化的幼雏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本病也是雏鸡出壳后常发生的疾病,主要发生于1~2周龄的雏鸡。本病对鸡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40%。  相似文献   

14.
卵黄供给火鸡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大部分钙,特别是胚胎发育的前10天。在此期间,胚胎发育所需钙的85%~95%来自卵黄。蛋壳钙在孵化的10~11天开始动用,此时也是胚胎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时期。曾向胚胎发育初期的蛋中注入~(45)Ca进行放射性分析,结果发现,从孵化的第11天开始至出雏期间,胚  相似文献   

15.
1972年我们最初研究山羊流产病因时,用山羊流产的病料作成乳剂注射鸡胚卵黄囊而致死的鸡胚卵黄囊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中观察到紫红色大小一致的球形颗粒状物质,请有关学者协助观察,共同鉴定为疑似衣原体的原生小体。这些材料接种怀孕豚鼠能使50%的孕豚鼠引起流产,接种孕山羊能使少数孕山羊发生流产,接种鸡胚4—9天  相似文献   

16.
用羽髓物鸡胚接种法诊断鸡马立克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魁 《中国家禽》2000,22(3):33-33
利用鸡胚卵黄囊接种试验 ,以绒毛尿囊膜(CAM)上病毒痘斑生长情况为依据 ,诊断鸡MD ,收到满意效果。1健康鸡胚经隔离饲养、血清学检验(AGP)并证明无MD抗体的种鸡所产种蛋孵化的鸡胚。2羽髓浸液MD可疑鸡5只(70日龄) ,每只鸡取翅羽20根 ,剪下带羽囊的羽根放入消毒过的试管内 ,加入灭菌生理盐水3mL ,用消毒过的镊子挤出羽髓 ,弃去羽囊壳 ,破碎羽髓 ,搅拌后即为1份羽髓浸液 ,备用。3接种试验用上述羽髓浸液 ,按常规方法 ,即时(不加保存)接种于已孵化4~5d的健康鸡胚卵黄囊 ,每份羽髓浸液接种12个鸡胚 ,每胚…  相似文献   

17.
瓦氏黄颡鱼仔鱼生长与卵黄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水水族箱中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仔鱼的内源营养进行了研究,对其体长、头长、体重及卵黄囊容积、油球容积和卵黄球容积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鱼的生长在孵化96h仔鱼生长速度较快。同时试验通过对仔鱼发育过程中卵黄囊的吸收分阶段情况的描述,得出了其内源营养阶段的卵黄囊变化规律及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卵黄总免疫球蛋白Y(IgY)含量可以作为鸡胚健康状态的一种标志。本试验旨在研究孵化期卵黄总IgY动态变化与鸡胚生长发育规律。选取正常孵化的2、4、6、8、10、12、14、16、18、20、21日胚龄种蛋各20个,对胚蛋、胚体、心脏、肝脏、肌胃、肠道等进行分离和称重,构建鸡胚生长模型;采集卵黄并制备卵黄总IgY样品,使用鸡免疫球蛋白Y的ELISA试剂盒检测卵黄总IgY水平。结果表明:孵化期卵黄总IgY水平为47.928~1813.484μg,鸡胚健康状况良好;2~12日胚龄卵黄总IgY水平缓慢下降,12日胚龄后卵黄总IgY水平急剧下降,14~16日胚龄卵黄总IgY水平下降幅度最大,卵黄IgY动态变化与鸡胚生长发育规律吻合;二次、三次、S三种非线性生长模型都能较好描述白来航鸡胚生长规律,3种曲线的拟合度均在0.99以上,其中S模型的拟合度最高,达到0.998;胚体重、心脏重、肝脏重、肠道重和肌胃重随着胚龄的增大而增加,各器官在胚胎发育中期的相对生长强度大于后期,各个器官在孵化期生长发育存在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9.
在孵化过程中,常遇到孵化最后几天鸡胚大批死亡,造成很大损失。通过解剖健雏、弱雏和后期死胚蛋,经比较观察和测定分析,探索鸡胚后期死因机理。结果证明,胚胎前期发育正常,而后期死胎率高是由孵化机性能不良和孵化操作技能低造成的。后期的死胎常出现心脏充血和淤血,肝脏呈上黄色,胆囊较大,新陈代谢失常,肺发育不完整,检查认为鸡胚在后期因局部高温和缺氧造成死亡。剖检还发现鸡胚剩余卵黄平均只有3-4克重。死后有的卵囊呈黄绿色属死亡后变腐或代谢失调引起。后期严防孵化机高温和缺氧是提高孵化率至关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1 蛋传递性细菌性胚胎病 种鸡感染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病菌在蛋黄内大量存在和繁殖.胚胎早期蛋黄即发生变性和凝结,胚胎发育明显受阻.胚胎在孵化后期常出现大量死亡,死胚的肝、脾肿大,其心、肺、肝、脾等器官有许多细小的点状坏死病灶,尤其是肺背面的灰白色结节病变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卵黄囊、胚体和蛋黄膜上常有尿酸盐沉积,输尿管、肾、直肠和泄殖腔则更为多见.雏鸡肝脏有砖红色条纹状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