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浓度的β-羟丁酸(BHB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活力、甘油三酯(TAG)含量、脂滴形成以及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将传至第3代的BMECs悬液(1×105个/孔)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上,每孔加入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 EM/F12培养液,于37℃的5%二氧化碳(CO2)培养箱培养48 h。再将培养48 h的BMECs随机分配到6个组,各组向培养孔中加入含不同浓度BHBA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液中的FBS用1 g/L无脂肪酸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代替,并使反应体系中BHBA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0.58、1.16、2.32、4.64和9.28 mmol/L。置于37℃的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48 h。试验结果显示:随着BHBA浓度的增加,BMECs活力[(相对增殖率(RGR)]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增加(P=0.041),其中BMECs活力以0.58~4.64 mmol/L BHBA组较高,9.28 mmol/L BHBA组较低;低浓度(0.58~2.32 mmol/L)的BHBA可促进BMECs内脂滴的形成,而较高浓度(4.64~9.28 mmol/L)的BHBA对脂滴形成的促进作用减弱;BHBA与TAG含量及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ACA)、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和分化抗原簇36(CD36)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的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关系(P0.05)。综上,BHBA对BM ECs活力的促进作用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增加,即BHBA对BM ECs活力呈显著浓度依赖关系;BHBA对细胞内乳脂肪的合成有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围产期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随机选取产前奶牛29头,跟踪采集产前2周、产前1周、分娩当天及产后3,7,14,21 d的血浆样品,检测血浆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特征,并记录泌乳量。任意采集时间点血浆β-羟丁酸(BHBA)≥1.2 mmol/L则为酮病组, BHBA<1.2 mmol/L则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随机选取的牛群中酮病发病率为58.6%,酮病主要发生在产后7~14 d;酮病组奶牛产前血液相关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酮病组奶牛分娩当天血钾水平升高,血磷水平显著降低;产后3 d酮病组奶牛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BHBA、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产后7,14,21 d血浆BHBA、非脂化脂肪酸(ENFA)、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奶牛。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3 d血液TC、HDL-C、K、BHBA、泌乳量与奶牛酮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将显著性相关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建模,最终建立了基于血液HDL-C、BHBA、泌乳量的奶牛酮病早期诊断模型,即y=17.95-9.81×HDL-C-2.71×BHBA-0.20×泌乳量,当y<0时存在发生酮病风险,模型早期预测奶牛酮病的准确率82.8%、灵敏度81.3%、特异性84.6%。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87-1392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围产后期奶牛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探讨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疾病相关指标的发生特点,为围产后期奶牛产后保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年龄、体况、胎次相近的二胎以上无疾病史的健康奶牛30头,于分娩当天(0d),产后1,2,3,7,14,21d清晨饲喂前尾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血钙(Ca2+)、血磷(P3+)和血镁(Mg2+)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试验期内30头试验奶牛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6.7%,酮病的发病率为40.0%,低血钙的发病率为33.3%;血液中NEFA的浓度在分娩当天最低为(0.33±0.17)mmol/L,与产后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NEFA浓度从产后1d逐步升高。奶牛分娩当天血糖浓度最高为(6.40±1.55)mmol/L,与产后1,2,3,7,14和21天的血糖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奶牛产后在7~21d时,血液中BHBA浓度逐步升高,其中第21dBHBA浓度最高为(0.84±0.68)mmol/L,与0,1,2和3dBHBA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分娩当天Ca2+浓度为(2.29±0.31)mmol/L,与其他各天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0d起,血清中P3+浓度逐步升高,其中0d相对于3,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Mg2+浓度产后1d最低为(1.56±0.42)mmol/L,0d血清Mg2+浓度与产后1,2,3,7,14,21d血清Mg2+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21d血清Mg2+浓度逐步升高,并处于平稳趋势。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产后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及保健,对于集约化高产奶牛场应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通过饲料添加剂对分娩牛保健,来预防围产期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围产期奶牛亚临床酮病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本研究选取2~4胎次荷斯坦围产期奶牛45头,分别在分娩前7 d、分娩当天晨饲前经尾根静脉采血,以血酮检测值<1.2 mmol/L为健康组,≥1.2 mmol/L为酮病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分娩前7 d、分娩当天、分娩后7 d、14 d健康组和酮病组奶牛血液中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酮病组奶牛分娩前7 d和分娩当天血清中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并且酮病组奶牛分娩前7 d血清中β-羟丁酸(BHBA)、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酮病组奶牛分娩前后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脂(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较健康组虽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健康组。分别以0、1×10-7mmol/L、1×10-8mmol/L、1×10-9mmol/L浓度的糖皮质激素(GC)刺激原代分离培养的犊牛肝细胞,作用0、1 h、3 h、6 h、24 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中糖异生相关受体...  相似文献   

5.
选择黑龙江省2个牛场高产奶牛,在产后60~90d调查卵巢静止,检测发情和卵巢静止奶牛生殖激素,能量代谢,肝功能和矿物质等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二元Logistic分析和ROC分析对牛场产后卵巢静止进行预警评估。结果显示:2个牛场(Ⅰ,Ⅱ)卵巢静止发病率分别为29.5%,47.2%,主要由于产后早期能量负平衡。2个牛场卵巢静止组与发情组相比,血浆中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的升高。牛场Ⅰ,当产后60~90d奶牛血浆中BHBA0.94 mmol/L、NEFA0.56 mmol/L、AST95.5U/L时;牛场Ⅱ,当奶牛产后60~90d血浆中BHBA1.00mmol/L、NEFA0.585mmol/L、AST103.5U/L时;奶牛患卵巢静止的风险增高。结果表明,奶牛产后发生的能量负平衡可扰乱奶牛发情周期的生殖激素分泌,是引起2个牛场奶牛产后卵巢静止的主要病因。奶牛泌乳早期血浆中NEFA、BHBA和AST等指标可用于产后卵巢静止的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肝脏脂肪代谢产物非酯化脂肪酸(NEFA)及β-羟丁酸(BHBA)在奶牛酮病发生过程中变化,试验采用ELISA方法,应用NEFA和BHBA在体外处理犊牛肝细胞,研究不同浓度的刺激因子对急性期反应蛋白结合珠蛋白(HP)以及淀粉样蛋白-A(SAA)浓度变化的作用。结果:在体外培养牛肝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EFA,对急性期反应蛋白HP、SAA具有正调控作用,低浓度(0.6 mmol/L)、中浓度(1.2 mmol/L)的NEFA对HP、SAA浓度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中、低浓度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高浓度(2.4 mmol/L)的NEFA调控作用不明显;在体外培养牛肝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HBA,对急性期反应蛋白HP、SAA具有负调控作用(下调作用),在中等浓度(1.2mmol/L)时BHBA对HP、SAA浓度降低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中、低浓度组间对HP影响差异不显著,对SAA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0 mmol/L)与高浓度(2.4 mmol/L)时的调控作用不明显。说明NEFA是促进脂肪肝和酮病状态下急性期反应蛋白(包括HP和SAA)产生增加的主导因素,BHBA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总体上无法扭转NEFA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β-羟丁酸(BHB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内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将传至第3代的BMEC以适宜的密度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各组分别采用BHBA浓度为0(对照组)、0.58、1.16、2.32、4.64和9.28 mmol/L的培养液,置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8 h。收集细胞,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BHBA浓度的增加,αs1-酪蛋白(CSN1S1)基因表达量呈显著的一元二次曲线增加(R2=0.931 6,P=0.018),其中以2.32~9.28 mmol/L组较高,尤以4.64 mmol/L BHBA组最高。随着BHBA浓度的增加,瘦素(leptin)基因表达量呈一定的一次线性降低趋势(R2=0.482 5,P=0.126),从数值上看,以0.58 mmol/L BHBA组最高。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 TOR)基因表达量与BHBA浓度间的回归关系不显著(P=0.459,P=0.398)。综合以上指标,BHBA的浓度为2.32~9.28 mmol/L可上调CSN1S1基因的表达,尤以BHBA浓度为4.64 mmol/L时对BMEC内乳蛋白合成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血清β-羟丁酸(BHBA)含量大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试验组,另挑选年龄、胎次、体况与试验组奶牛相近的血清BHBA含量小于或等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14、7、1d,产后第1、7、14、21、28天测定2组奶牛各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并分析各组指标在试验期间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血清BHB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酯化脂肪酸(NE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葡萄糖(GLU)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尿素氮(BUN)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它指标在不同时间差异均不同。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血清BHBA含量在产后第7-21天处于高水平,NEFA含量在产后第21天达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在产后第7天最高。试验证明,奶牛亚临床酮病在产后7d即可发生,在产后21d左右处于易发期。  相似文献   

9.
奶牛酮病早期预警指标的确立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早期预测奶牛酮病的发生,在黑龙江省东、西部2个集约化牛场(均有250多头泌乳牛)随机选取产前15~2 d,分娩当天,产后2~15 d的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检测试验牛血浆中葡萄糖(Glu)、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浓度,了解产后奶牛酮病发生状况;通过检测试验牛产前和产后各肝功指标,阐明奶牛围产期肝功指标与酮病间的关系以及对产后酮病发生风险的预警作用。结果表明:酮病发病率在东部牧场为40%,在西部牧场为45.16%;两牧场产后奶牛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NEFA和BHB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产前奶牛并与酮病呈显著正相关,血浆Glu水平显著低于产前奶牛并与酮病呈显著的负相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了东部牧场的预警值为产前血浆AST69.5 U几、Glu4.16 mmo1/L、NEFA0.25 mmol/L、BHBA0.32 mmol/L。西部牧场预警值为血浆AST68.0 U/L、Glu3.97 mmol/L、NEFA0.27眦nol/L、BHBA0.43 mmol/L。结果显示,奶牛产前血浆NEFA、Glu、AST和BHBA指标超过预警值可作为奶牛发生酮病的早期风险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171头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围产期荷斯坦奶牛,根据测定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筛选出低血糖组(53头),与健康奶牛对照组(53头)。根据分娩时间选取产前21、14、7 d,分娩当天和产后7、14、21 d共7个时间点,跟踪分析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找出与低血糖症高相关性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ROC诊断评价,得出cut-point值。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围产期奶牛呈现低血糖(81.5%)高发生率。血液生化指标表明低血糖组产前2周至产后3周血糖差异显著,从产前21 d至产后14 d,奶牛低血糖发病率先升高后下降,在分娩当天达到发病高峰;确定了低血糖症诊断的首选指标为葡萄糖(GLU),辅助指标及cut-point值分别为:非酯化脂肪酸(NEFA,0.44 mmol/L)、β-羟丁酸(BHBA,0.34 mmol/L)、甘油三酯(TG,0.19 mmol/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3 IU/L)。为规模化奶牛场低血糖症的群体预测和早期诊断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600-1604
选择黑龙江省某牛场产后60~90d奶牛共70头(平均泌乳量(34.55±8.44)kg/d,(2.24±1.01)胎次)。通过对发情和卵巢囊肿奶牛生殖激素,能量代谢,肝功和矿物质等10项指标检测,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二元Logistic分析以及ROC分析,结果显示:牛场卵巢囊肿发病率为9.8%,其主要原因为能量负平衡;卵巢囊肿奶牛血浆中牛促卵泡素(FSH)、牛促黄体激素(LH)和牛孕酮(P_4)的质量浓度均低于发情组,但仅牛雌二醇(E_2)质量浓度((101.95±6.2)ng/L)显著高于发情组((91.97±10.62)ng/L);牛场在14~21d和60~90d卵巢囊肿组与发情组相比游离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的升高,而Glu显著低于发情组;当产后14~21d奶牛血浆中BHBA>0.855 mmol/L、NEFA>0.585 mmol/L、AST>77.0U/L时,患卵巢囊肿的风险增高。结果表明:能量负平衡引起奶牛产后生殖激素分泌紊乱,进而造成卵泡囊肿。奶牛产后血浆NEFA、BHBA和AST等指标可作为卵巢囊肿发生的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围生期奶牛能量负平衡与免疫抑制的关系,试验随机选取2个集约化牛场围生期奶牛各60头,以能量负平衡为判定标准,β-羟丁酸(BHBA) 1. 2 mmol/L、游离脂肪酸(NEFA)0. 4 mmol/L、葡萄糖(GLU)0. 3 mmol/L为发病组,BHBA 1. 2 mmol/L、NEFA 0. 4 mmol/L、GLU0. 3 mmol/L为对照组,对试验牛能量代谢指标、矿物质代谢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疾病,最后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立分界值和诊断效果。结果表明:发病组奶牛血液中Ca、Mg、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和对照组奶牛相比差异极显著(P0. 01),发病组奶牛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结合珠蛋白(H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和对照组奶牛相比差异显著(P0. 05),并且发病组奶牛血液中的Ca、Mg水平低于对照组,IL-1、IL-2、IL-6、HP、CRP、TNF-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 IL-1、IL-2、IL-6、HP、TNF-α水平与BHBA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 05或P0. 01),Ca水平与GLU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IL-2、HP水平与GLU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 05),Ca、P、Mg水平与NEFA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 05或P0. 01),IL-2、HP、TNF-α水平与NEF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 0. 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a、IL-1、IL-2、IL-6、HP、TNF-α水平6项指标与围生期泌乳奶牛免疫抑制相关;经ROC分析确立了HP、TNF-α2项免疫抑制指标的预警值为HP 29. 49 ng/L、TNF-α219. 90 ng/L。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精料对广丰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且体重相近的3月龄左右广丰山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占1/2)。3组山羊分别饲喂高(22.87%,H组)、中(19.07%,M组)和低(15.23%,L组)蛋白质水平的精料,粗料均为野生芒草鲜草,精粗比50∶50。试验期为84 d,其中预试期为14 d,正试期为70 d。结果显示:1)正试期第35天,L组的体高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料重比则相反,其他生长性能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正试期第14天,H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其中M组最低;正试期第35天,L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M组(P<0.05);正试期第70天,H组和L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高于M组(P<0.01)。3)H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M组(P<0.05),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M组的瓣胃重量和指数以及皱胃重量均显著低于L组(P<0.05),而肺脏指数则显著高于L组(P<0.05);H组的心脏重量和指数均显著低于L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蛋白质水平为19.07%的精料可以满足广丰山羊的育肥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上海地区9个牧场奶牛产后低钙血症和酮病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奶牛产后12 h内的低钙血症发病率平均为86.1%,血钙平均浓度为(1.82±0.02)mmol/L,产后3~7 d低钙血症发病率平均为35.2%,血钙平均浓度为(2.05±0.01)mmol/L,表明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低钙血症有缓解趋势。奶牛产后12 h内酮病发病率平均为5.5%,血液β-羟丁酸(BHBA)平均浓度为(0.68±0.04)mmol/L,产后3~7 d酮病发病率平均为16.3%,血液BHBA平均浓度为(0.98±0.07)mmol/L,表明随着泌乳天数增加能量负平衡有加重趋势。奶牛产后12 h内高游离脂肪酸(NEFA)发生率平均为49.4%,血液NEFA平均浓度为(0.76±0.03)Meq/L,产后3~7 d高NEFA发生率平均为41.3%,血液NEFA平均浓度为(0.71±0.03)Meq/L,表明泌乳初期高NEFA发生率远高于酮病发病率,随着泌乳天数增加血液NEFA浓度有下降趋势。奶牛产后血液中钙的浓度与NEFA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血液中NEFA浓度与BHB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5.
选择体重、胎次、泌乳期、产奶量相近、营养中等、临床健康、CMT检测呈阴性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1、2、3组四个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壳聚糖0g/d、2g/d、4g/d、6g/d,连续饲喂5周。结果:试验1、2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分别为2.75~3.07mmol/L、2.69~3.05mmol/L(P>0.05);试验3组牛在0~2周分别为2.75~3.03mmol/L(P>0.05),3~5周分别为2.31±0.62(mmol/L)、2.15±0.51(mmol/L)和2.06±0.49(mmol/L);分别降低了21.24%、21.82%和28.96%,差异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6g/d壳聚糖能够降低泌乳奶牛血清胆固醇的含量,但不影响奶牛血清蛋白质的含量。壳聚糖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牛群中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6.
日粮不同精粗比例对中产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应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40头中等产奶量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四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和Ⅳ组为试验组,四组日粮的精粗比例依次为50%:50%、40%:60%、35%:65%和30%:70%,用以研究日粮不同精粗比例对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粗饲料比例的增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血清尿素氮含量总体上呈现降低趋势;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呈现增加趋势.血清葡萄糖含量总体上呈现降低趋势,但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呈现不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中血糖(y,mmol/L)与血清乳酸脱氢酶(x,IU/L)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y=0.0035x-1.48,r2=0.68,n=40,P<0.05.试验Ⅳ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Ⅰ组,显著(P<0.05)高于试验Ⅱ组.血清胰岛素水平呈现增加趋势,其中试验Ⅳ组显著(P<0.05)高于对照Ⅰ组和试验Ⅱ组、Ⅲ组,而其它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通过对血清胰岛素和胆固醇水平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血清总胆固醇(y,mmol/L)水平与血清胰岛素(x,μIU/ml)水平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y=0.13x+1.84,r2=0.65,n=40,P<0.05.生长激素总体上均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各试验组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显著(P<0.05)高于对照Ⅰ组,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进一步统计得出,血清生长激素(y,ng/ml)与粗饲料采食量(x,kg/d)之间存在显著(P<0.05)的线性相关关系:y=0.18x-3.26,r2=0.68,n=40,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 C)在犬肾衰竭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根据肌酐清除率将10例健康犬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将33例肾衰竭患犬分为肾功能代偿期组(11例)、肾功能失代偿期组(12例)、肾功能衰竭期组(6例)和尿毒症期组(4例),分别测定血清Cys C、肌酐(CRE)和尿素氮(BUN)的含量,并绘制肾功能代偿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价其对犬肾衰竭早期的价值。结果表明:肾功能代偿期组的血清Cys 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RE与BUN变化不明显(P0.05),其他三组的Cys C、CRE和BUN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Cys 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95%置信区间为0.752~0.994,P为0.004,截断值为0.98 mg/L,敏感度为90.4%,特异性为84.3%,约登指数为0.747。表明血清Cys C对犬肾衰竭的发生具有预测性,可作为犬肾衰竭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在以往对石河子地区奶牛乳房水肿的调查情况的基础上,对围产期奶牛停止摄入钠盐,统计奶牛乳房水肿发病率、以及检测围产期健康奶牛和乳房水肿奶牛的血清中钠(Na+)、钾(K+)、氯(Cl-)水平。试验结果显示,围产期奶牛限制摄入钠盐前后乳房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9.77%、22.08%,同时检测奶牛血清显示,患乳房水肿奶牛血清钠(Na+)水平为150.03 mmol/L,且极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1);乳房水肿奶牛血清钾(K+)水平为5.12 mmol/L,与健康奶牛没有差异;患乳房水肿奶牛血清氯(Cl-)水平为112.13 mmol/L,且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试验表明,尽管不添加钠盐会使围产期奶牛乳房水肿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围产期奶牛发生乳房水肿的重要原因是特殊生理时期机体钠、氯离子代谢障碍。本次试验不但验证了钠、氯离子代谢障碍引起围产期奶牛发生乳房水肿,而且在临床实践中为本地规模化牛场养殖建议围产期奶牛不补给钠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评价氧化应激状态有助于理解奶牛代谢紊乱性疾病(如酮病等)的发病机制.本研究以牛肝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为基础,通过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β-羟丁酸(BHBA),运用分光光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测定细胞裂解上清液中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CA)和过氧化氢酶(CAT)、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T-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以及CAT、GSH-Px、Mn-SOD和Cu/Zn SOD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BHBA浓度的增加,肝细胞中H2O2和MDA的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添加BHBA 24 h后,各组H2O2和MD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0、12和48 h.各时间点TCA含量随添加BHB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添加BHBA 12 h后,低浓度组(0.6mmol/L BHBA)T-SOD、T-GSH-Px和CAT的活性及CAT、GSH-Px、Mn-SOD和Cu/Zn SOD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浓度组(1.2和2.4mmol/L BHBA)T SOD、T-GSH-Px和CAT的活性及CAT、GSH-Px、Mn-SOD和Cu/Zn SOD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添加BHBA 24、48h后,T SOD、T-GSH-Px和CAT的活性及CAT、GSH-Px、Mn-SOD和Cu/Zn SOD mR-NA表达均随BHBA浓度的增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结果表明,添加低浓度的BHBA可以维持体外培养肝细胞中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平衡,但高浓度BHBA影响该动态平衡,导致肝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引起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影响肝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广丰山羊肉品质、血清酶活性、瘤胃发酵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广丰山羊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高(H组)、中(M组)和低蛋白质水平(L组)的精料,粗料为芒草鲜草,每组10只(公母各占1/2)。预试期14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H组的山羊肌肉pH45 min显著高于L组(P0.05),而熟肉率则显著低于L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M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其他2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 L组瘤胃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H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M组瘤胃黄色瘤胃球菌、栖瘤胃普雷沃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和白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H组瘤胃的溶纤维丁酸弧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4)L组回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组(P0.05或P0.01),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蛋白质水平能够影响广丰山羊肉品质、瘤胃发酵和肠道发育。从本试验结果来看,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能够改善山羊肉品质,提高瘤胃发酵和小肠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