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病原菌宿主模型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一种以细菌为食的自由生活的线虫,1963年Sydney Brenner首次把C.elegans作为模式生物用于研究动物神经发育,C.elegans已经成为研究动物发育、神经、衰老、脂肪沉积和天然免疫等方面重要的模式生物。近年来,以C.elegans作为病原菌宿主模型来研究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病原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和宿主天然免疫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论文综述了近年来C.elegans模型在病原菌致病分子机制和宿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是一种革兰阴性菌,专性细胞内寄生,可经蜱传播。主要侵染宿主的髓系细胞和非髓系细胞,引起动物蜱传热病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论文总结了近年来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入侵宿主细胞相关的蛋白质,如主要表面蛋白MSP2、外膜蛋白OmpA、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表面蛋白AipA等的研究成果,以及该病原菌进入宿主细胞后引起的宿主细胞的变化,如激活一系列蛋白激酶、抑制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干扰自噬作用等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关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还有很多领域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该病原菌与宿主细胞的互作,以期找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如何影响宿主细胞的信号传导和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并在其中正常生存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福建省某养殖场病兔分离到3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并对其进行了16S rRNA扩增、生化反应、药敏试验等检测,结果显示该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某养殖场83例仔猪出现厌食、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伴随不同程度的腹泻,死亡率约为4.5%。为确定该养殖场猪只感染的病原菌,本试验于无菌条件下对感染猪只肺脏进行病原菌分离、药敏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在麦康凯鉴别培养基上菌落呈粉红色圆形,生化反应显示其可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蔗糖和麦芽糖;16S rRNA序列分析显示,病原菌与致病性大肠杆菌同源性为99%;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苯唑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吡肟、链霉素等23种抗菌药均有较强耐药性。本试验结果为肺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鉴定和临床用药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病原微生物荚膜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支原体、部分真菌等菌体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同时,荚膜多糖有助于菌体抵抗干燥和低温等不利环境,并通过在菌体表面形成物理屏障阻碍宿主补体的杀伤与吞噬作用。在长期多种应激-压力环境下,病原菌已进化出多种免疫逃避机制并促进宿主感染;在非病原微生物中,荚膜多糖可正向调节宿主免疫作用,并拮抗机体免疫因子,保护宿主免受病原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本文将结合本团队的相关研究工作,对荚膜多糖的结构、合成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免疫逃避机制和致病机制,特别是荚膜多糖正向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及其应用潜力等方面作一综述,为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和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炎症是动物机体对病原菌、损伤组织和刺激物等产生的有害刺激做出的一种生理性应答。炎症反应可通过调节多种炎症介质及信号通路最终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表观遗传学涉及非DNA序列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化,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表达调控。表观遗传修饰可通过影响炎症反应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炎症反应,饲粮中能够影响表观遗传学修饰过程的营养素可调节炎症反应。本文主要综述了营养素调控炎症的表观遗传学机制———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相似文献   

7.
抗菌药仍是治疗病原菌引起的奶牛疾病的常用方法。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产生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奶牛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也显现出多重耐药的趋势,给奶牛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同时也威胁人类健康。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超过人们研发抗菌药的速度,因此,保持现有抗菌药的疗效很有必要。一方面应该掌握细菌的耐药机制,如细菌分子耐药机制、抗菌药物外排机制或降低摄入机制、生物膜等,以便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采用不同措施减少耐药细菌的出现,如质粒消除、抗菌药替代品、开发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联合治疗)等。作者对奶牛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耐药机制、耐药控制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减少耐药性、规范抗菌药的使用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的传播,使许多常规抗生素在治疗相关性疾病时失效,常引发人们过量用药的错误治疗行为,加重了病原菌耐药性的传播,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提高对常见病原菌耐药机制的了解,本文将常见病原菌耐药机制分类,为临床上更好地发挥抗生素的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机体有益、安全无害的活微生物,代替抗生素和疫苗广泛用于畜禽细菌性肠炎的防治。益生菌主要通过与病原菌竞争黏附位点、分泌抑菌物质、加固肠道黏膜屏障、调节肠道免疫应答等抑制病原菌增殖,缓解肠道炎症,防治细菌性肠炎的发生。本文对益生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为益生菌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基因库中沙门氏菌、空肠弯曲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invA、MapA、hlyA和O gene cluster基因分别设计了4对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4种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方法可扩增出四条特异性条带,并且任意两条产物片段长度相差大于20%。多重PCR反应体系检测四种病原菌混合模板最低含量为100 CFU。该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可用于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态理论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益生菌能够通过抑制病原菌生长、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刺激免疫防御等机制发挥益生作用。作者综述了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母猪生产中调节胃肠健康、增强机体免疫、提高繁殖性能和饲料转化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为益生菌在母猪生产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微生态制剂在刺参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动物中的作用机理包括通过竞争来抑制病原菌生长(如黏附位点、营养、能源等)、通过代谢物(如抑菌物质、消化酶等)调节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机能、改善水质、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刺参生理生化反应、生活习性的研究为刺参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它在刺参养殖中的应用,但微生态制剂仍然是抗生素最有潜力的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因芯片在抗微生物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快速、平行、自动化的DNA测序及基因表达研究工具。病原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抗微生物药物提供了大量潜在靶位。因而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抗微生物药学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之一。本文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靶位研究、病原菌与寄主的相互作用、病原菌的鉴定及其耐药性的监测以及新药筛选、用药个体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桑褐斑病是一种发生较为普遍的真菌性病害。从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收集桑褐斑病病样,结合科赫氏法则,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桑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桑褐斑病病原菌的主要类群;通过水合氯醛透明反应观察桑褐斑病病原菌在宿主桑树叶片中的定植状态。结果表明,侵染陕西安康桑树的桑褐斑病病原菌为桑新褐斑壳丰孢Neophloeospora maculans;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呈白色,生长速度缓慢,分生孢子为透明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有隔膜;菌丝主要寄生在桑叶的气孔与叶脉周边;病原菌rDNA序列全长5 512 bp, GC含量51.16%。上述结果确定了侵染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桑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为桑褐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章建荣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121-121,122
动物去势术后感染是动物有机体与侵入体内的致病微生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它是有机体对致病微生物的侵入、生长和繁殖造成损害的一种反应性病理过程,也是有机体与致病微生病感染与抗感染斗争的结果。病原菌随伤口侵入机体,在伤口内增殖,出现局部反应。如因动物抵抗力差、气候条件恶劣等因素,造成其它病原菌感染则可导致全身反应,甚至造成动物的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间接荧光抗体法快速检测中国淡水鱼主要病原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春 《中国兽医学报》1998,18(5):466-468
本研究制作了6种兔抗中国淡水鱼主要病原菌(鳗弧菌,弧菌Ⅰ组淡水亚弧菌,嗜水气单胞菌,柱状嗜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鲁克氏耶尔森菌)的纯化抗体,用间接荧光抗体法与各病原菌以及来源于水环境和鱼体分离菌发生反应。结果,抗各病原菌抗体在1∶500稀释后,只与其相应菌株发生特异性荧光反应,而不与其它病原菌株以及水环境和鱼体分离菌株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可在100min内定性检出抗原。作者推测,此法能用于检测中国鱼类病原菌的并发、继发和混合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实验兔对细菌内毒素、化学药品、异种蛋白会产生热源反应.体温反应灵敏且稳定.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制药、生物制品等各类制剂的热源质量检测及发热解热机制研究。此外,由于其对某些微生物敏感和其局部特殊的生理构造,常用于血清制备和造模。沙门氏菌是实验兔的重要病原菌,它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主要是经由消化道感染。沙门氏菌在兔体内的存在会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的干扰.尤其是沙门氏菌的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动物肠道菌群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动物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通常被称为共生菌群。它们对动物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状态至关重要,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都会使机体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益生菌丰度减少而有害菌丰度增加。其机制包括引发宿主的炎症反应和抑制机体的免疫细胞两方面。同样肠道菌群也会调控病原菌的感染,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病毒会产生颉颃或促进作用,对细菌和寄生虫分别产生抑制和促进作用。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的机制包括与病原菌竞争代谢产物和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促进病毒感染的机制包括3点,分别为提高病毒的稳定性及其与靶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和刺激靶细胞的增殖。肠道菌群促进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Th2细胞因子(如IL-4和IL-13)并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肠道菌群、病原微生物和宿主不断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并在感染过程中不断进化。作者主要综述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对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的影响,动物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进程并分析相关机制,以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为疫苗佐剂的研发及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bovine mastitis)是奶牛乳腺的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类型的损伤引起的疾病,如传染性病原微生物、自然损伤力和化学刺激物等都可引起该病的发生。目前,全世界约有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我国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普遍高于国外,也造成了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研究人员认为,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最主要方法是提高奶牛自然抵抗疾病的能力。奶牛抵抗乳房炎病原菌是由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介导的。特别是在奶牛的哺乳期,如果乳腺防御体系抵抗病原菌失败,奶牛很容易感染乳房炎。文章介绍了奶牛乳房的免疫机制及其在乳房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众多研究表明,乳酸菌能通过竞争黏附、抑制病原菌生长、刺激免疫防御等机制维持猪肠道菌群平衡。本文对猪肠道菌群的建立和分布、乳酸菌调节肠道的作用机制以及猪肠道乳酸菌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