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MHC-B单倍型在武定鸡的分布情况与促进抗马立克病(MD)品系的选育,采用对血细胞DNA进行微卫星PCR扩增及测序的方法,对20个武定鸡试验鸡群进行分型,并对雏鸡进行马立克病毒(MDV)京-1株攻毒试验。结果发现,鸡群中B11单倍型出现频率最高(约为37%),同时发现了B21单倍型纯合子(约为4%);攻毒试验表明,B5/B5、B15/B15、B11/B11、B14/B14和B21/B21对MD易感性依次降低。本研究初步鉴定了武定鸡群中各MHC-B单倍型分布情况,并建立了筛选武定鸡抗MD品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日粮纤维对单胃动物消化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饲料中的日粮纤维会影响单胃动物的消化生理功能,不同类型的日粮纤维对其消化生理功能的影响不同,这主要取决于日粮纤维的理化性质及化学组成。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饲料中的日粮纤维会影响单胃动物的采食量、消化器官的结构和组织形态、胃肠道的运动与排空速率、消化液的分泌、消化道的pH值、消化酶的活性以及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区系,但这些影响与日粮纤维的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关系。本文将就上述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原单32号杂交玉米是由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育成的一种粮饲兼用型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生育期短、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自1997年11月通过农业部的牧草品种审定后,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为了进一步探索其生产性能和饲用价值,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1999年我们引进该品种,测定其在不同施肥条件下与掖单13号、掖单19号玉米的产量(包括秸秆产量)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蚕茧荧光色对单蛾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对单蛾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茧荧光色对造卵数、产卵数、产卵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肠道是动物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对动物具有重要的作用。饲粮纤维可以促进肠道的发育和维持肠道的健康状态。本文主要是从饲粮纤维对单胃动物肠道的发育、消化液的分泌、消化酶活性、微生态平衡和肠道粘液屏障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单殖吸虫是一种重要的鱼类寄生虫。为了有效控制单殖吸虫病和减少药物对环境的污染,生态防控或将成为一种重要的防控手段,而了解环境因子对单殖吸虫的影响则可为生态防控提供准确信息。文章就水温和光照对单殖吸虫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大连湾地区健康的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中分离出的一株芽孢杆菌B4,经检测,发现该菌株具备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力。试验采用1亿CFU/m L质量浓度的B4菌液投喂刺参,并于投喂后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取刺参体肠道,检测刺参肠道内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脂肪酶(LPS)、淀粉酶(AMS)和蛋白酶(Protease)的活性。结果表明:第14天和第28天,添加B4组的刺参肠道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4组的AC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用添加芽孢杆菌B4的饲料饲喂刺参,肠道内淀粉酶活性在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7天时,B4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8天时,B4组的肠道内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芽孢杆菌B4具有良好的产酶特性,且对刺参肠道免疫酶具有良好的刺激效果,可作为刺参饲料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鸡线粒体D-loop区单倍型特性以及与生长速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其遗传起源。选取不同类型肉鸡品种(配套系)6个,测定其生产性能,并对6个群体共计314个个体线粒体D-loop区全长进行测序,分析其单倍型特性;同时与不同红色原鸡亚种进行聚类,分析其母系起源。结果显示,6个群体D-loop区全序列共检测到37个突变位点,构成40种单倍型,分为A、B、C和E 4个单倍型群,其中AA肉鸡、罗斯308、禽雁麻鸡和裕禾1号肉鸡主要为E单倍型,占比分别为85.92%、50.00%、100.00%和70.21%;园丰麻鸡2号和港丰瑶黑麻鸡E单倍型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15.00%和22.39%,园丰麻鸡2号B单倍型含量最高,占比66.67%,港丰瑶黑麻鸡C单倍型含量最高,占比40.30%。相关性分析显示,初生重与E单倍型比例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B和C单倍型比例之间均呈负相关;E单倍型比例与公母平均体重约1.8 kg时日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公母平均体重约1.8 kg时饲料转化比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聚类分析显示,A、B单倍型所有个体均与原鸡滇南亚种聚为一枝;E单倍型所有个体均与原鸡印度亚种聚为一枝;C单倍型所有个体与原鸡印度亚种、滇南亚种、指名亚种以及印尼亚种交叉聚为一类。结果提示,线粒体单倍型与肉鸡生长速度之间相关显著,E单倍型与肉鸡生长速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我国家鸡群体母系起源丰富,但主要起源于原鸡滇南亚种。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颗粒细胞单层共培养体系,实验研究了颗粒细胞单层体外培养时间、颗粒细胞单层的种属及更换培养单层时间对黄牛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培养0、2d和4d后的颗粒细胞单层用于胚胎的体外共培养,3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84.47%/40.23%、78.49%/36.99%和71.55%/25.30%;来自黄牛、小鼠和猪的颗粒细胞单层在支持黄牛孤雌胚胎体外发育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第4天更换培养单层的囊胚率最高(55.17%),与不更换单层的对照组(41.25%)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以种猪杂交配套为研究对象,应用卡方检验及SPSS 19.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12 612头母猪的分娩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杂交配套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以B系的长白公猪与B系的大白母猪为亲本的二元杂种母猪胎均总仔为15.81头,胎均健仔为12.66头,极显著高于其他杂交配套(P<0.01);以C系的杜洛克公猪与B*A大长二元杂种母猪为亲本的三系杂交分娩率为95.66%,胎均总仔为13.46头,胎均健仔为12.08头,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杂交配套(P<0.01)。此外,系间杂交筛选结果表明,以D*(A*B)的长长大三系猪为母本的系间杂交分娩率为93.00%,胎均总仔为12.90头,胎均健仔为10.83头,在繁殖性能上与曾祖代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植物乳杆菌发酵生产共轭亚油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  齐树亭 《饲料工业》2007,28(4):34-36
共轭亚油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脂肪酸。以盐生植物紫花苜蓿的种籽油为底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6026催化紫花苜蓿籽油中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发酵过程中pH值、预培养、温度和时间对生产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将相同条件下饲养的36只6~8月龄,体重相当,精神状态良好的试验犬随机分为3组,A组为改良的单层缝合组,B组为双层缝合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与比较两种缝合方法后犬的存活率、手术时间、体重变化、D-木糖含量、脂肪酶含量、淀粉酶含量、肠道X线摄片、肠腔直径及组织结构的变化。比较犬肠吻合术中改良的肠单层缝合与传统双层缝合的方法和效果,找出更适合犬肠管缝合中的肠吻合方法。通过以上试验得出,改良单层缝合更省时,且愈合效果良好,肠腔不会造成狭窄,对消化功能的影响较小,适合应用于犬肠吻合。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4,(6):89-91
为探讨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后绵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将18只试验羊分为A、B、C三组,A组为盘羊杂交羊,B、C组为巴什拜羊,其中A、B组气管内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2 mL/只(106CCU/mL),C组为对照,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2 mL只。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绵羊血清中IL-2、IL-4和IL-6的浓度。结果表明,IL-2的浓度在感染后第1天,A、B两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第714天,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在第14天,A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第21天,B组极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IL-4的浓度分别在感染后第1、7与14天,A组极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其中C组显著高于B组(P<0.05)。IL-6的浓度在感染后第1天,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感染后第7天,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其中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第1414天,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在第14天,A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第21天,B组极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IL-4的浓度分别在感染后第1、7与14天,A组极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其中C组显著高于B组(P<0.05)。IL-6的浓度在感染后第1天,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感染后第7天,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其中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第1421天,A组极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说明不同品种的羊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及提供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刈割茬次与制粒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颗粒的营养品质、维生素含量与大肠杆菌数量间差异,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选择3个刈割茬次(第1茬、第2茬、第3茬)紫花苜蓿现蕾期刈割,制作草颗粒,取样测定其维生素含量、化学成分及大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刈割茬次对紫花苜蓿维生素B2、B3、B5、B6和Vc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第2茬紫花苜蓿维生素B2、B3、B5含量显著高于第1茬和3茬(P<0.05),第1茬和第2茬维生素B6、Vc显著高于第3茬(P<0.05).刈割茬次对紫花苜蓿干物质(dry matter,DM)、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影响显著,第2茬紫花苜蓿品质优于第1茬和第3茬.制粒对紫花苜蓿维生素B3、B5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制粒显著降低了维生素B2、B6、Vc、VK1含量(P<0.05).两个因素的互作效应对紫花苜蓿B1、B6、OM、DM含量影响显著(P<0.05).大肠杆菌数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第1茬<第3茬<第2茬,制粒显著抑制了大肠杆菌的活性(P<0.05).第1茬紫花苜蓿草颗粒大肠杆菌数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山西白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6个品种共416头个体的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外显子9的多态性,在扩增片段内检测到5个SNPs,分别是第37位的T→G突变、150位的A→G突变、167、193和256位点的C→T突变,其中第193和256位点的C→T突变位于外显子9内,为错义突变,分别引起苏氨酸→异亮氨酸和苏氨酸→蛋氨酸的转变;5个SNPs位点形成A、B、C、D、E、F和G 7种单倍型,其分布与猪的经济类型相一致。在引入猪种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群体中,有3种单倍型A、B和C,单倍型B频率较高,分别为0.40和0.53;长白猪群体中只有B和C 2种单倍型,单倍型C频率较高,为0.72;马身猪除含有A、B、C 3种单倍型外,还含有单倍型E,频率为0.16。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AST基因单倍型类型对山西白猪6月龄活体背膘厚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牛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中国水牛21个群体232条线粒体DNA D-loop 915 bp全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方法]PCR扩增、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发现232条序列中共有87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态位点88个,其中有79个转换,6个颠换,3个颠换与转换共存.中国水牛mtDNA D-loop区核苷酸多样度(π值) 为0.01403±0.00178, 单倍型多样度(H)为0.8460±0.0240,表明中国水牛mtDNA 遗传多样性丰富.根据单倍型构建了中国水牛的NJ分子系统树,发现中国水牛变异类型主要为两个大支系A和B,表明中国水牛有两个主要母系起源.进一步分析发现支系B具有较大的差异,可以细分为两个亚支B1 和B2.[结论]中国水牛mtDNA 遗传多样性丰富,有2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17.
中原单 32号杂交玉米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过核辐射选育而成。 1998年通过全国新品种审定 ;1999年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1号文件要求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 ;1999年被五部委批准为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 ;2 0 0 1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推广品种 ;2 0 0 1年获国家专利 ,专利号 (9811930  相似文献   

18.
杂交构树叶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和优化杂交构树叶多酚的提取工艺,本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法,以构树叶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4个因素对构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借助响应面法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对构树叶多酚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3次平行验证;以维生素C为对照,通过测定构树叶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构树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4个因素对构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乙醇浓度(B) > 液料比(A) > 超声温度(D) > 超声时间(C),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两两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但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在液料比为70:1、乙醇浓度为60%、超声时间为50 min、超声温度50 ℃的条件下,构树叶多酚的得率最大,为13.62 mg/g,与响应面法的预测值接近;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构树叶多酚可以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并且在高浓度情况下可以达到与维生素C相当的水平。综上,试验建立的构树叶多酚提取工艺准确、可行,同时证明构树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结果可为构树叶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以及构树叶的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套袋对毛花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以毛花猕猴桃为材料,不套袋作为对照,研究了白色单层袋、外黄内黑单层袋对毛花猕猴桃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色单层袋、外黄内黑单层袋处理均能有效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果实硬度;白色单层袋显著提高果实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含量,而外黄内黑单层袋显著降低果实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套袋均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经套袋处理的果实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比对照低。套袋对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及干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刈割茬次与制粒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颗粒的营养品质、维生素含量与大肠杆菌数量间差异,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选择3个刈割茬次(第1茬、第2茬、第3茬)紫花苜蓿现蕾期刈割,制作草颗粒,取样测定其维生素含量、化学成分及大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刈割茬次对紫花苜蓿维生素B2、B3、B5、B6和Vc含量影响显著(P < 0.05),其中,第2茬紫花苜蓿维生素B2、B3、B5含量显著高于第1茬和3茬(P < 0.05),第1茬和第2茬维生素B6、Vc显著高于第3茬(P < 0.05)。刈割茬次对紫花苜蓿干物质(dry matter, DM)、有机质(organic matter, OM)、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影响显著,第2茬紫花苜蓿品质优于第1茬和第3茬。制粒对紫花苜蓿维生素B3、B5含量无显著影响(P > 0.05),而制粒显著降低了维生素B2、B6、Vc、VK1含量(P < 0.05)。两个因素的互作效应对紫花苜蓿B1、B6、OM、DM含量影响显著(P < 0.05)。大肠杆菌数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第1茬 < 第3茬 < 第2茬,制粒显著抑制了大肠杆菌的活性(P < 0.05)。第1茬紫花苜蓿草颗粒大肠杆菌数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