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绵羊育种中,选用幼龄公羊配种,可缩短世代间隔,加快育种速度,是选育、杂交改良或培育新品种的一个途径。过去,采用传统做法,用二岁半以上至四、五岁公羊配种;近年为了缩短世代间隔,在羊群中增大了青年羊的比例,通过实践认为选用一岁半公羊配种是可行的,它能早期发现和选择优良个体,提高终生的繁殖力,较早地为鉴定种羊提供后裔测定资料;其受精率、双羔率和初生重与成年公羊相比,并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2.
在畜禽育种工作中,尤其是在采用家系选择法进行育种时。每一个世代都要计算每个个体的近交系数。为下一个世代选种选配提供依据。在不使用微机的条件下,通常计算个体的近交系数先要画出个体的结构式系谱,然后根据通径计算近交系数。这样较  相似文献   

3.
继代选育是以群体遗传和群体选择法为依据的一种品系育种方法。此法的特点是:严格按世代组群,对各世代育种群实行继代闭锁选育;要求各世代育种规模、选种目标和选种方法、育种技术措施保持一致,并且要求各世代均保持一定量的遗传进展和适宜的近交系数增量;经计定的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就瘦肉型猪品系选育 (侧重于专门化品系、群系、配套系 )中有关育种目标、拟定选育方案、选育实施程序、配套系培育、选育效果评价等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希望能对我国开展猪品系选育工作及技术管理提供一些有益启示。1 育种概念与育种目标对“育种”这一概念 ,从不同角度可有多种解释。从遗传方面可理解为有限群体中基因的识别及有利基因的汇集、重组、纯合与频率的增加以及在不同世代、畜群间基因的拷贝、流动、分布、有效表达与优化利用 ;从纯育种角度可简述为畜种改良和新品种新品系培育 ;从生产实际和经济角度 ,可表…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RFLP技术,对正邦集团大白猪原始基础群及其育种核心群0、1世代共538头个体,以及红星衣场大白猪原始基础群和育种核心群0世代共249头个体进行氟烷基因(Hal)基因型检测,并对阳性个体予以清除使其净化。基因继代选择结果显示,正邦原始基础群及核心群0、1世代群体Hal^n基因频率分别为9.48%、2.22%、0;红星原始基础群及核心群0世代群体Hal^n基因频率分别为1.08%、0,呈现世代递减并实现净化,进而培育出大白猪抗应激品系。研究表明,PCR—RFLP技术可准确诊断猪氟烷基因,在种猪选育过程中及时淘汰携带氟烷基因的个体,提高猪种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10头西门塔尔公牛168个女儿的材料对比同期同龄法和布拉普(BLUP)法来估测育种值。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布拉普法可验证同期同龄法的可靠性。引入亲缘矩阵和世代矩阵在混合世代的情况下,不以年度的表型值的进展为转移,可以估测各代的各自遗传效应。BLUP法可对无后裔的公牛进行育种值的预报。  相似文献   

7.
全基因组选择是指基于基因组育种值(GEBV)的选择方法,指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以期获得更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由于可显著缩短世代间隔,全基因组选择作为一项育种新技术在奶牛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不同国家的试验结果表明,奶牛育种中基于GEBV的遗传评估可靠性在20%~67%之间,如果代替常规后裔测定体系,可节省92%的育种成本。本文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国奶牛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育种工作的进程,缩短世代间隔,进行早期选种是家禽育种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产蛋量是家禽一个极为主要的数量性状,以往蛋用鸡的选育工作一般都根据年产蛋量或500日龄的产蛋量的高低,对同胞姐妹及后裔进行选择,但因世代间隔较长,致年改进量小,要培育一个新品系或新品种需若干年。后经过家禽育种工作者的研究,发现鸡的300日龄的产蛋量与500日龄产蛋量呈正相关,即测300日龄产蛋量,就可估计500日龄的产蛋量,因而  相似文献   

9.
苏淮猪的选育方法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苏淮猪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有计划培育的猪新品种,是在大白公猪与新淮母猪杂交二代中选择黑猪组建零世代基础群,经7个世代选育形成的。苏淮猪选育按照事前制定并经专家审定的育种方案进行,系谱等档案资料完整,育种群有完整的系谱记录。猪群血  相似文献   

10.
结合牦牛生产实践,运用现代家畜育种理论和方法,提出在培育牦牛新品种过程中,应重视种公牛的选择,提高选择技艺,在群体中不断创造变异,迅速扩大优良基因和基因型配套体系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同时总结了近十余年来牦牛育种核心群的群体世代改良进展,为牦牛新品种的培育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上,基因组选择具有能够进一步改善育种效率的潜力。现在,企业拥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芯片正被用于此目的的蛋鸡和肉鸡育种。工作重点是缩短世代间隔,选择特定特征。在田间生产条件下检测家禽生产性能仍将是获得最佳育种效果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了在一个闭锁群体内连续对单个性状进行 1 5个世代选择的情况。选择过程中世代不重叠 ,每个世代的种畜根据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BLUP)法估计的育种值进行选留 ,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比较了不同群体规模、公母比例和性状遗传力对群体遗传方差和近交系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扩大育种群规模、增加公畜比例以及对低遗传力性状进行选择时 ,群体遗传方差降低的速度和近交系数上升的速度会更慢 ,在长期选择时可望获得更大的持续进展和适宜的近交增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连续3个世代鹅的产蛋记录和系谱数据,对鹅产蛋性状不同的选育方法进行了模拟研究。利用系谱数据,G1和G2世代产蛋数据,估计个体育种值,并依据表型和育种值数据,对G2群体按照个体表型、家系表型、个体育种值、家系育种值进行排序,各选择30%个体,寻找其在G3世代中的后代,计算不同选择方法所产生后代的表型和遗传进展,评估不同选择方法对鹅产蛋数选育的最优方法。结果表明:个体育种值选择家系育种值选择家系选择个体表型选择效果;对公鹅的选择效果对母鹅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7、8、9世代京海黄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IGF-Ⅰ基因外显子3多态位点进行研究,并计算基因型、基因频率、卡方值和部分遗传多态性指标。结果表明,A等位基因随着世代数的增加不断减少;3个世代之间基因型分布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遗传杂合度随世代数的增加而升高;该位点3个世代均为中度多态。初步推断选留的确对IGF-Ⅰ基因31位点造成了影响,该位点可应用于育种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种公牛的选择,一要准确可靠,二要加快遗传进展,这是摆在广大育种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加快遗传速度问题。众所周知,遗传进展的快慢,和选择差与遗传力成正比,和世代间隔长短成反比。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半同胞后裔测定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速家禽育种进程,缩短世代间隔,育种工作者尝试建立新的育种手段,依据鸡生产性状以外的相关性状——血液生化指标进行选种繁育,提高鸡种质量。血型可以遗传,决定血型的基因常与一定的经济性状基因相连锁,利用这一连锁现象以及多效基因作用,可通过血型测定而培育优良品种;或由血型分析亲缘远近,指导杂交组配。血清中的白蛋白、淀粉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及激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鸡的生产性状相关,根据具体的作用特点,可分别用来协助家禽育种。  相似文献   

17.
在采用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 方法对个体育种值进行估计的基础上, 模拟了在一个闭锁群体内连续对单个性状选择10个世代的情形, 并系统地比较了群体规模、公母比例和性状遗传力对选择所获得的遗传进展和群体近交系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扩大育种群规模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持续进展, 同时还可有效缓解近交系数的过快上升; 育种群中公畜比例过低时, 不仅会降低遗传进展, 群体近交系数的上升速度也会加快, 实际中应保证育种群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适宜的公母比例。对高遗传力性状进行选择时, 可望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 同时近交系数的上升速度也会快一些。  相似文献   

18.
湘村黑猪选育是继代选育,每一个世代都不能出问题,否则选育将会中断。为使湘村黑猪安全育成,在综合防治、饲养管理以及保健等措施上做了大量工作,为育种工作顺利进行和育种任务圆满完成提供了可靠保障。本文就湘村黑猪选育过程中疫病防控的方法与措施,进行了一些总结,供养猪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蜜蜂“纯度累积”育种法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养蜂室于1983年提出的。这一新的育种方法,可用来解决蜜蜂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蜜蜂“纯度累积”育种法,实际上也是“杂合度递减育种法”,是使蜜蜂在几个世代内实现高纯度遗传的有效方法。 1984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养蜂室的主持下,我们开展了“纯度累积”育种方法应用技术程序的试验研究。试验工作从5月中  相似文献   

20.
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MOET),不仅能提高西门塔尔牛的繁殖率,而且通过高强度的选择和缩短世代间距,还能提高选择反应加快其遗传进展。根据国外对MOET不同繁育体系的研究,成年型MOET(在第一次配种后)可获得中等的遗传进展(10—30%),而少年型MOET(在第一次配种前)可获得更高的遗传进展(30—100%),达到受胎家畜的效果。通过MOET改进现行的后裔测验体系,由常规的6年一个世代缩短为2—3年一个世代。但最高的遗传进展,通过MOET育种核心群选择方能实现,结合谱系,同胞测验和与生产性能有着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性状(标记性状)来增加在缩短世代间距,进行核心群选择的准确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西门塔尔牛MOET育种体系。选择来自同胞和半同胞组的250头泌乳牛组成育种核心群。其主要选择基础是,母牛的预选是谱系指数,组建核心群要依据乳肉性能而定,利用动物模型对其遗传值进行评定。公母牛的选择除考虑其谱系、同胞、本身性能外,还要结合与其生产性能有关的生理生化性状综合选择。每年从此核心群选择最好的32头母牛与来自130头公牛群中选择8头最好的公牛,用以为下一个世代产生512枚优质胚胎,最终每代可获得260头犊牛,其中130头母犊为核心群后备牛,另再从130头公犊中选8头最好的公牛作为供体的与配公牛,再产生下一代胚胎,形成周期性世代循环。通过两种途径尽可能提高选择强度,让优秀母牛产生更多的优秀后备母牛(CC),优秀母牛产生更多的优质种用公牛(CB),提高优秀母牛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