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F-Ⅶ型鹅副粘病毒DG01株人工感染6周龄非免疫鸽,观察试验鸽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对病死鸽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和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鹅副粘病毒人工感染84小时后可致试验组鸽100%发病,6天后。100%死亡。且从攻毒死亡鸽肝、脑、肺、气管和泄殖腔等组织中回收到接种毒。病鸽表现下痢、瘫痪、头颈扭转、点头或震颤等症状;病鸽各组织器官均有明显的组织损伤,表现显著的变化、坏死或出血等变化;病毒可以在鸽体内多种组织器官中增殖。表明鹅副粘病毒时鸽且有鲮谨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鹅副黏病毒对鸽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鹅副黏病毒BY株人工感染1月龄鸽,观察试验鸽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对病毒抗原的组织分布进行检测,以研究鹅副黏病毒对鸽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鹅副黏病毒人工感染可致试验组鸽的严重发病,发病率达100%,致死率达92%;病鸽表现下痢,眼睑发炎,呼吸困难,咳嗽,并表现瘫痪,翅膀下垂,转圈或震颤等神经症状;病鸽各种器官都存在组织损伤,但以消化系统,免疫系统 系统较为严重,表现显著的变性,坏死或出血等变化;病毒可以在病鸽体内多种组织器官中复制。这说明,鹅副黏病毒对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鸭源新城疫病毒(NDV)SDFC株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点眼滴鼻3种途径人工感染15日龄健康雏鹅,观察试验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观察各组织器官的主要剖检变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同时对病毒在组织中的抗原分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试验鹅感染鸭源NDV后发病率达100%,静脉注射组死亡率为80%,肌肉注射组死亡率为40%,点眼滴鼻组死亡率为26.7%。病鹅表现下痢、流泪,部分出现瘫痪、扭头、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剖检变化表现为胰腺、脾脏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胸腺、法氏囊萎缩,心包积液,肠道、肝脏、肺脏、肾脏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表现为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器官内淋巴细胞坏死、崩解,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广泛性出血、变性;抗原分布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在病鹅体内多个组织器官中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鸭源NDV对鹅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鸡源新城疫病毒(NDV)对种鹅的致病性,本实验采用分离的一株NDVSDZB株通过静脉注射、点眼滴鼻和模拟自然感染3种途径感染健康种鹅,静脉注射组与点眼滴鼻组种鹅接种2mL/只(10~(-8.5) EID_(50)/0.2mL),模拟自然感染组在其饲养环境中喷洒等量的病毒液,观察实验种鹅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并进行细胞因子和NDV抗体水平的测定、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观察,内脏器官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各组织器官载毒量。结果显示,不同感染途径接种均能够引起种鹅发病,静脉注射组死亡率为80%,点眼滴鼻组与自然感染组无死亡现象。病鹅以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便、产软壳蛋或无壳蛋、扭头和瘫痪为主要特征;细胞因子与抗体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剖检可见各组织器官广泛出血,卵泡出血变形,心脏、脾脏、胰腺等器官有白色坏死灶,卵泡变形萎缩;病理组织学变化表现为心脏、肝脏等组织广泛性出血、变性,胰腺、脾脏淋巴细胞坏死;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在鹅体内多个组织器官中分布。上述结果表明,NDV对种鹅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鹅禽Ⅰ型副粘病毒病的快速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禽流感免疫胶体金试验诊断一发病率高、死亡快、疑似禽流感或禽Ⅰ型副粘病毒感染的鹅病例,结果为禽流感阴性;取病鹅肝、脾混合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鸡胚尿囊液能凝集鸡红细胞(RBC),HA滴度为6 log2,并可被康复鹅血清、抗鸡新城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H5、H9)标准阳性血清抑制。分离病毒人工感染易感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有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和病变;人工感染42日龄SPF鸡出现100%的发病和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情况、免疫胶体金试验以及病毒分离和鉴定,证明该鹅群患禽Ⅰ型副粘病毒病。说明用禽流感免疫胶体金试验可以实现对禽流感、禽Ⅰ型副粘病毒病的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小鹅瘟病毒HG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鹅胚成纤维细胞 (原代 )培养技术 ,分别从大庆、齐齐哈尔等地区患病鹅群的病鹅肝脏、肠道粘膜等病料中分离到 1株病毒HG株 ,测定其病毒毒价为EID50 10 6.2 ;并能被免疫血清所中和 ;人工感染实验 ,引起雏鹅发病死亡 ,与自然病例具有相同症状和病变。分离毒作负染电镜观察 :病毒晒粒大小不一 ,形态不整 ;病毒无囊膜 ,是二十面体对称的衣壳 ,直径 2 0~ 2 5mm。各组织器官用HE染色和二甲基兰 -伊红染色 ,细胞浆及细胞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用SDS -PAGE电泳技术分析纯化后分离株HG株一小鹅瘟标准强毒GD株具有相同的多条氏多肽。证实分离毒株为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病亦称鹅副粘病毒感染、鹅新城疫,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病原鹅副粘病毒在分类上同鸡新城疫病毒,都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形态不整,表面有密集的纤突结构,病毒内部为囊膜包裹着螺旋对称的核衣壳。2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年龄的鹅均有易感性,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最早2天出现症状,3天开始死亡,死亡高峰在感染后3~5天。鸡也可感染该病毒发病,其症状和病变与鹅类似,但鸭对本病不易感。3临床症状病鹅初期大多表…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工接种实验,较详细地比较了鸽感染鸽源1型副粘病毒(PMV-1)和感染鸡速发性嗜内脏型新城疫病毒(VVNDV)之后的临诊症状、眼观和组织学病理变化以及超微病变。病鸽均表现头颈震颤或扭颈、翅膀下垂和腿部麻痹的神经症状及绿色的水样下痢。病理变化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呈典型的病毒性脑炎景象,消化系统病变为卡他性-轻度出血性肠炎。电镜观察,可见大脑和小脑神经元的胞浆和胞核均发生明显病变并可见病毒粒子存在。两个毒株接种发病后,尽管鸽体所表现的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十分相似,但在潜伏期、体温反应、死亡时间、死亡率、两个毒株的传染性致病力及某些病理变化表现等,均显有差异。这可对鸽感染这两个不同毒株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鸽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的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鸽的烈性传染病。由于以前养鸽的规模较小 ,对本病的认识不足 ,导致我镇一养鸽户因本病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 ,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我镇甘塘村汤家组金某于 2 0 0 0年 11月 5日 ,购进乳鸽5 0 0对 ,饲养至 12月 1日 ,发现个别鸽子发病和死亡 ,病情日益严重。经用抗生素、速补 14等药物治疗无效 ,死亡 5 0余对后到本站求诊。2 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达 43~ 44℃ ,食欲减退至废绝 ,渴欲增加 ,精神萎靡不振。不愿走动 ,垂头缩颈 ,羽毛松乱 ,眼半睁半闭。病程稍长病鸽还表现呼吸困难 ,…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旨在鉴定引起雏鹅痛风病的病原,并观察其在雏鹅体内主要器官中的分布、持续时间以及排毒周期。通过鹅胚绒毛尿囊膜接种法分离病原,利用RT-PCR检测、电镜观察、动物回归、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确定该病毒为鹅星状病毒,命名为GAstV-AH;利用RT-PCR方法检测该病毒在雏鹅体内的分布,以及病毒的排毒周期。受试雏鹅临床病理变化显示,患鹅肾脏苍白肿大,心脏、肝脏呈现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病变;自病死雏鹅的肝、肾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病毒,该分离毒能致死鹅胚,致死率约为40%~60%,死亡鹅胚出现绒毛尿囊膜增厚、胚体充血并伴有生长抑制;电镜观察,死亡鹅胚尿囊液中病毒粒子呈球状,无囊膜,直径约为28~30 nm;该病毒人工感染1日龄雏鹅后可复制出与临床自然发病雏鹅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从发病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分离毒对氯仿、胰蛋白酶等制剂不敏感,对热处理稳定,对酸稍不稳定;该病毒核酸为单链RNA,由3′UTR、5′UTR,ORF1a、ORF1b、ORF23个开放阅读框和一个poly(A)尾组成,将ORF2编码的氨基酸进行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已发表的3株鹅星状病毒同源性在98.5%~99.2%;该病毒在实验室条件下感染雏鹅,在感染后2~12 d能检测到排毒,12 d后停止排毒,直至30 d未再次出现排毒;感染鹅的心、肝、脾、肺、肾脏在攻毒后2~8 d内,RT-PCR法对病毒的检出率为100%,12~16 d的检出率为50%~70%,20~30 d后不再检出该病毒,肠中未检出该病毒。  相似文献   

11.
雏鹅实验性副粘病毒病的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鹅副粘病毒BY株人工感染5日龄雏鹅,观察试验鹅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试验鹅最早于2d出现症状,3d开始死亡,死亡高峰期在3-5d,7d后停止死亡,总计试验鹅发病率为89.19%,死亡率为64.86%。主要临诊症状为精神不振,食欲降低或废绝,拉稀,流泪,流鼻液。主要大体病变为消化道粘膜的水肿、出血、坏死以及胰腺、脾脏组织的严重坏死。主要组织学变化为腺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和胰腺腺泡上皮细胞严重变性、坏死、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器官内淋巴细胞坏死、崩解,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2.
鸽新城疫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鸽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 型 (Paramyxovinustype ,PMV- )引起鸽的一种以腹泻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传播迅速 ,死亡率高 [1] ,尤其是乳鸽感染本病易发生大批死亡 ,青年鸽和种鸽也会出现死亡、死亡率可达 50 % ,给养鸽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本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 ,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 ,证明某鸽场发生的疾病是由副粘病毒 型引起的鸽新城疫。1 流行病学调查1999年 3~ 4月份云南某鸽场引进 2 8~ 4 0日龄幼鸽 90 0只 ,3月底鸽棚每天有 2~ 3只鸽子发病死亡 ,至 4月中旬死亡率达 5.6 %2 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病初鸽羽毛蓬…  相似文献   

13.
在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鸽场的主要传染病有新城疫、鸽瘟(鸽Ⅰ型副粘病毒病)、副伤寒、白色念珠菌病、毛滴虫病、鸽痘、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等,对于这些常见传染病。在诊断与防制上应注意下述若于要点。一、新城疫与鸽瘟:是威胁鸽的重要病毒病。新城疫与鸽瘟病毒同属于禽Ⅰ型副粘病毒,两种病毒在理化特性上无明显差异,抗原性上具有相当大程度的交叉,致病性上均可引起鸽发病,且所致症状与病变相似,可使患鸽急性发病死亡.或亚急性发病表现歪头扭颈、瘫痪等中枢神经紊乱症状及消化道粘膜严重出血等特征性病理变化。鸽瘟与新城疫经…  相似文献   

14.
用禽流感免疫胶体金试验诊断一发病率高、死亡快、疑似禽流感或禽I型副粘病毒感染的鹅病例,结果为禽流感阴性;取病鹅肝、脾混合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鸡胚尿囊液能凝集鸡红细胞(RBC),HA滴度为6log2,并可被康复鹅血清、抗鸡新城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H5、H9)标准阳性血清抑制。分离病毒人工感染易感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有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和病变;人工感染42日龄SPF鸡出现100%的发病和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情况、免疫胶体金试验以及病毒分离和鉴定,证明该鹅群患禽I型副粘病毒病。说明用禽流感免疫胶体金试验可以实现对禽流感、禽I型副粘病毒病的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从病死鸽肝、脾及脑组织混合悬液接种SPF鸡胚分离到1毒株,经HA试验和HI试验、动物攻毒试验、RT-PCR检测,确诊为鸽Ⅰ型副粘病毒。分离株经胸肌注射途径人工感染40d龄非免疫乳鸽和3月龄非免疫鸡,乳鸽发病后出现与自然发病鸽相同的症状和病变;试验鸡未呈现出临床病症和死亡,但却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6.
鸡副粘病毒病病毒特性和基因型的研究及防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SPF鸡胚分别从不同患病鸡群分离到4株病毒,经病毒形态、结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血清学等研究,本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根据国际上规定三项判定新城疫毒力的标准,4株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似的毒力,属于强毒力的毒株;人工感染71周龄SPF鸡均100%发病致死;应用一株鹅副粘病毒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获具有对禽副粘病毒Ⅰ型共同的单抗和公对鹅副粘病毒毒株和鸡副粘病毒毒株呈阳性反应,而对新城疫F16E8  相似文献   

17.
疑似鹅副粘病毒感染诊断初报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在鹅病的调查中,从一病鹅群中分离到一种既不是小鹅瘟,也不是鹅的鸭瘟或禽流感的病毒。人工发病的症状和病变与现场病例比较接近,从人工发病鹅中分离到同样的病毒,经初步鉴定认为该病毒可能是对鹅有致病力的禽副粘病毒。现将初步调查研究工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工接种实验,较详细地比较了鸽感染鸽源1型副粘病毒(PMV-1)和感染鸡速发性嗜肉脏型新城疫病毒(VVNDV)之后的临诊症状、眼观和组织学病理变化以及超微病变。病鸽均表现头颈震颤或扭颈、翅膀下垂和腿部麻痹的神经症状及绿色的水样下痢。病理变化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呈典型的病毒性脑炎景象,消化系统病变为卡他性一轻度出血性肠炎。电镜观察,可见大脑和小脑神经元的胞浆和胞核均发生明显病变并发可见病毒粒子存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因型新城疫病毒株对鹅的致病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不同基因型(Ⅳ、Ⅵb、Ⅵg、Ⅶd(坞源)、Ⅶd(鹅源)、Ⅷ、Ⅸ)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分别人工感染23日龄隆昌鹅,观察了其对鹅的致病性。结果:各株病毒均可使接种鹅感染、发病,发病串为10%~100%,死亡率分别为0%、20%、30%、70%、50%、40%、50%。接种Ⅵg、ⅦdI、Ⅶ和Ⅸ型NDV强毒株可使鹅严重发病、死亡,症状和病变都与Ⅶd亚型鹅源毒株感染鹅相似,接种Ⅳ型(Herts/33)及Ⅵb亚型(PB9601)毒株的鹅轻微发病。免疫组化检检测发现,攻毒鹅多种组织器官中都能检测到病毒抗原。在能检测到病毒抗原的器官中,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及各种上皮细胞的胞浆内;与Ⅵg、ⅦCl、Ⅶ和Ⅸ型NDV感染鹅组织相比,Herts/33、PB9601感染鹅大部分组织内的阳性染色较弱。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NDV强毒株对鹅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用SPF鸡胚从江苏省某一患病鹅群的肝、脾混合病料组织悬液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毒株能凝集(HA)鸡红细胞(RBC),HA为26,并可被康复鹅血清、抗鸡新城疫(NDV)阳性血清、抗鸽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H5、H9)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人工感染易感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有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和病变;人工感染42日龄SPF鸡出现100%的发病和死亡。对该分离株作致病性测定,按照国际上规定的NDV毒力型判定标准,测定了该毒株最低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为39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6,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2.67。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强毒力型禽副粘病毒I型(MPV-1),命名为鹅副粘病毒I型(GPMV-1)HG99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