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实验从疑似猪水肿病的病例分离到5株大肠杆菌,O抗原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为O139血清型;应用F18ab菌毛单克隆抗体对这5株大肠杆菌能否表达F18ab菌毛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中2个菌株能表达F18ab菌毛;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志贺氏菌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操纵子基因保守区进行了扩增,结果发现在能表达F18ab菌毛2个菌株中可扩增一段特异性序列。以上数据表明这2株大肠杆菌为致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表明这两株菌株均对氟哌酸、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利用F18菌毛a因子单克降抗体以及已建立的鉴定F18菌毛及其亚型的双重PCR法,对来自断奶仔猪水肿病和/或腹泻病例的60株VTEC、24株VTEC/ETEC以及24株ETEC的进行了F18菌毛检测,以了解F18ab^+和F18ac^+大肠杆菌在江苏省断奶仔猪群的分子流行病学。结果表明:通过F18菌毛a因子单克隆抗体,可检测出52株大肠杆菌为F18^+,检出率为48.15%;而通过双重PCIL方法,共检测出63株大肠杆菌为F18^+,检出率为58.33%,其中53株(49.07%)为F18ab^+10株(92.6%)为F18ac^+。另外还发现:在VTEC、VTEC/ETEC以及ETEC的菌株之间,这2种F18菌毛亚型的分子流行病学是不同的。在VTEC中,F18ab^+,菌株37株(61.67%),未发现F18ac^+菌株;在VTEC/ETEC中,F18ab^+菌株15株(62.50%),F18ac^+菌株8株(33.33%);而在ETEC中F18ab^+菌株只有1株(4.17%),F18ac^+菌株只有2株(8.33%)。以上数据表明:④PCR法检测F18菌毛优于单抗法;②F18菌毛是VTEC/ETEC、VTEC的重要致病因子,而在ETEC中则明显低于VTEC/ETEC和VTEC;⑧F18ab^+菌株一般为SLT-IIe^+,而F8ac^+菌株一般为STI^+。  相似文献   

3.
仔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ED)又称猪溶血性大肠杆菌病,由产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SLTEC)引起,其血清型主要有O138、O139、O141等,近年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主要与两个主要毒力因子密切相关,即F18 ab菌毛及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该病发病快,病程短,发病率低(15%~20%),但致死率较高(80%~100%)。25-60日龄断奶仔猪多发,同窝中生长发育好,体格健壮的仔猪尤其易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猪眼睑水肿,四肢麻痹,运动失调,步态蹒跚,或出现划水样运动。胃壁及肠黏膜水肿,全身淋巴结水肿。仔猪水肿病多呈地方性流行,目前本病还没有特效…  相似文献   

4.
猪水肿病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的B细胞表位预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水肿病是由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其发病率为10%~35%,致死率在90%以上.研究表明,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主要产生F18ab菌毛和类志贺毒素II型变异体(SLT-IIe)两类毒力因子,F18菌毛中的FedF是发生粘附作用所必需的结构单位,同时高度保守;SLT-IIe的B亚基具有免疫原性,是水肿病毒素保护性抗原所在处,且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了100%[1-3].本研究旨在对致猪水肿病的两种主要毒力因子FedF和SLT-IIeB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可能的B细胞表位,人工合成短肽,分别与抗F18ab菌毛蛋白和抗大肠杆菌水肿毒素的猪血清进行反应,鉴定短肽的反应原性: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后免疫小鼠,测定反应原性,以期获得既有反应原性又有免疫原性的多肽,为猪水肿病表位疫苗及多表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选择东北三省的锦州、丹东、盘锦、阜新地区自然发生仔猪水肿病的病例,共分离出96株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对其中的12株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和致病性检测。生化鉴定结果:12株菌均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生化特征。血清型鉴定结果:12株菌分别为O139、O138、O141、054和048五种血清型,主要为O139、O138和O141三种血清型。致病性检测的结果:菌液、毒素对小白鼠攻毒,结果表明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引起小白鼠死亡,剖检见相关器官水肿;菌液、毒素对猪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感染断奶仔猪,各病变脏器均分离到大肠杆菌,各方面特性均与所攻毒菌株一致。  相似文献   

6.
对江苏省海安县2003年5月-2004年5月各乡镇猪水肿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猪水肿病在该地区呈零星散发性发生,发病率为0.31%~1.84%,死亡率为0.07%~0.56%,病死率为16.0%~35.0%。水肿病主要侵害仔猪,育成猪也偶有发生,一般以气温比较高的季节多发。同时从疑似猪水肿病的病料中分离到12株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鉴定,5株为O139,2株为O45,O55、O93、O9、O101、O119各1株。经多重PCR检测毒素基因(STa、STb、LT、SLT-2e)和大肠杆菌粘附素单抗(F4、F5、F6、F41、F18)检测菌毛,共6个分离株带有SLT-2e基因,其中O139分离株5株,O55分离株1株,其余6株均带STb基因。12个分离株中,单独表达F18菌毛的4株(O1392株,O45、O119各1株),F5 F411株(O93),F41 F181株(O139),F5 F41 F182株(均为O139)。经药敏试验,多数分离菌株对壮观霉素和新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猪水肿病大肠杆菌SLT-Ⅱe编码基因突变菌株作为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用构建的突变菌株(O139/SLT-Ⅱ e/07)口服免疫断奶仔猪后,检测突变菌株在仔猪肠道的定植情况,仔猪血清及粪便中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了免疫保护效力评价.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仍能在实验1组(微胶囊口服免疫)和2组(直接口服免疫)的仔猪粪便中检出突变菌株;从免疫后第7 d、14 d和21 d开始,在实验1组血清样品中可分别检测到抗SLT-Ⅱ eA蛋白、F18ab菌毛蛋白和O139抗原的IgG抗体(P/N>2);从免疫后第7 d、14 d开始,在粪便中可分别检测到抗SLT-Ⅱ eA蛋白、SLT-Ⅱ eB蛋白、O139抗原、F18ab菌毛蛋白的slgA抗体(P/N>2);免疫仔猪血清中的INF-γ的含量升高;实验2组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和粪便中sIgA抗体水平比实验1组低;该突变菌株对仔猪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大肠杆菌基因突变株可作为仔猪水肿病口服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8.
以表达 F18ac菌毛参考菌株 2 134(O15 7∶ H19)为研究对象 ,摸索出了 F18ac菌毛表达的最佳条件 ,采用热洗脱法获得了较纯的 F18ac菌毛 ,并以之免疫小鼠 ,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 ,用直接玻板凝集法筛选出 1株杂交瘤细胞株 19B4 ,能稳定分泌针对 F18ac菌毛和 F18ab菌毛共同抗原表位 a因子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培养上清对 F18ac菌毛参考菌株 2 134和 F18ab菌毛参考菌株 10 7/ 86的直接凝集价均可达 1∶ 8,腹水单抗直接凝集效价可达 1∶ 10 2 4 ,而与猪源产 F4、F5、F6和 F4 1粘附素大肠杆菌菌株、鸡源产 型菌毛大肠杆菌菌株及沙门氏菌不发生凝集反应。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 ,腹水单抗可同时特异识别 F18ac菌毛 170 0 0和 F18ab菌毛 15 0 0 0左右的主要亚单位多肽。应用所研制的单抗对 2 15株断奶仔猪腹泻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了检测 ,结果上述分离株 TSB培养物的 F18菌毛的检出率为13.4 % ,TSA培养物的检出率为 8.4 %。F18菌毛阳性分离株的 O血清型除了常见血清型 O139、O14 1外 ,还有非常见血清型 O10 7、O131和 O9等。TSB培养物的 F18菌毛检出率明显高于 TSA培养物的检出率 ,表明 F18菌毛在 TSB培养基中比在 TSA培养基上更容易表达 ,TSB培养基是适合 F18菌毛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仔猪水肿病,又称猪大肠杆菌病肠毒血症,是由定植于仔猪小肠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其血清型常见的是O 8、O138、O139、O141、O147、O15和O45等菌株)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以发病突然、头面部水肿和运动失调为主要特点,一旦发病,很难挽救,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疑难病症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黏附素菌毛F18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表达F18菌毛的大肠杆菌(VTEC、ETEC)引起的仔猪水肿病和断奶腹泻仍然是养猪业中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给畜牧业生产带来的损失仍然不可低估[1,2,3,4].F18菌毛有F18 ab和F18 ac二个抗原变种,它们主要介导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与产vero细胞毒素大肠杆菌(VTEC)在仔猪肠道内的定居.F18菌毛作为这些病原细菌重要致病因子,国内外对其研究方兴未艾.目前,F18菌毛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从一般形态水平到基因控制水平都有了较大突破.本文就国外和国内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用健康成年来航鸡9只,以20~30%HRP溶液作标记物,观察了视顶盖后背侧部的神经纤维联系。结果:在光镜下明视野视察,标记细胞出现在古纹状体后腹部、外侧螺旋核、视上交叉腹侧核、顶盖前核、峡核大细胞部和深中脑外侧核,在内侧螺旋核和视顶盖中央灰层偶见标记细胞;在腹外侧膝状体核、圆核、顶盖前顶盖下间置核、背外侧膝状体核、前顶盖下核、丘脑背外侧核、视顶盖室周纤维层以及中脑和延髓的网状结构等部位观察到标记终枝;同时观察到顶盖丘脑束中有标记纤维的横断像以及视上腹侧交叉和顶盖连合中有标记纤维。结果表明,视顶盖的纤维比较广泛,与端脑、间脑、中脑以及延髓都有联系,视上腹交叉是两眼间视觉信息交流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择陕北白绒山羊繁育中心羊场的成年健康母羊(怀孕前期)16只,育成母羊13只,育成公羊13只,空腹称重。测定每只羊1d的采食量,计算其摄入的营养成分含量,并与原苏联绒用山羊饲养标准比较,进行饲养水平评价。结果显示,与饲养标准比较,陕北白绒山羊繁育中心羊场的育成母羊代谢能高2.68MJ,粗蛋白低59.29g,钙低3.00g,磷低1.52g;育成公羊代谢能高3.47MJ,粗蛋白低81.92g,钙低4.42g,磷低2.62g;成年母羊代谢能高2.51MJ,粗蛋白低91.33g,钙低3.09g,磷低1.93g。结合羊的体况综合评价饲养水平基本合理,但尚需要按饲养标准增加粗蛋白、钙、磷等营养物质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13.
Infection of the cartilages of the foot is an uncommon condition, occurring usually secondary to wounds just above the coronary band. Effective treatment relies on surgical debridement of necrotic cartilage, but following this the prognosis for complete recovery is good.  相似文献   

14.
15.
《African Zoology》2013,48(2):348-350
Frugivores feed on fruits and nectars that contain different types of sugars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which provide these animals with energy. Wahlberg’s epauletted fruit bat (Epomophorus wahlbergi) has a high glucose intake irrespective of sugar concentration of nectar. It is not known how these bats regulate their blood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s in order to avoid the negativ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hyperglycemia. Fruit bats have a high amount of sugar intake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which could cause a glucose challenge and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bats are able to regulate their blood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s within normal concentra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el variations in blood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s of E. wahlbergi. Epomophorus wahlbergi‘s blood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5.24 ± 0.38 mmol/l) at 18:00 before feeding and increased during/after feeding (8.19 ± 1.24 mmol/l) but bats appeared to regulate it within limits. Their range in concentrations was higher than the normal mammalian blood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s range. Consequently these bats appear to regulate their blood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 although at a range higher than normal mammalian levels, and thus reduce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associated with hyperglycemia.  相似文献   

16.
17.
犊牛腹泻与肠道菌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腹泻犊牛的直肠内8种主要正常菌群的变化,并与健康犊牛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犊牛腹泻时,大肠杆菌、双岐杆菌和乳杆菌变化较大,而其它菌群变化较小。腹泻或将腹泻时,大肠杆菌数增加,双岐杆菌和乳杆菌数下降。腹泻康复或即将康复时,大肠杆菌减少,双岐杆菌、乳杆菌数增加。  相似文献   

18.
古浪县北部荒漠草场改良过程中植被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王天河 《草业科学》2005,22(8):14-16
结合古浪县北部荒漠草场生态治理工程,在自由放牧、围栏封育和人工补播条件下,对退化草场的植物种类、植被盖度、生产力水平等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随自由放牧时间的延长,草场植被盖度、生产力逐渐下降,植物种类逐渐减少;2)随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放牧压力减轻,草场植被盖度、生产力逐渐提高,物种丰富度增加;3)人工补播种草加快了草场的恢复演替速度。围栏封育和人工补播使草场植物群落优势种得到加强,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ra,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大量生长,草场植被盖度和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是恢复和改良退化草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用关键年法分析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病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 195 7~ 1997年原种微粒子病的发病率和相应年份的年均气温 ,利用统计假设检验法初步分析了原种微粒子病发生的关键年 (峰谷年 )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发现年平均气温对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有显著的影响 ;峰年前年的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而低谷年前年的年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微粒子病发病率偏高 ,平均气温亦显著偏高 ,可见气温是造成 10多年来原种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之一。关键年法分析微粒子病发生的结果与生产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