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8 年6 月~7 月,河北省玉田县某个体户蛋种鸡场孵化出的海赛商品蛋鸡连续7 批共6 万余羽,在30~80 日龄时发生一种以极度消瘦、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疾病。采集发病鸡的腺胃制成匀浆乳剂,接种 S P F鸡胚,可引起典型的鸡胚矮小。卷曲、僵化、中肾尿酸盐沉积等鸡胚病变。电镜观察鸡胚分离物可见大量冠状病毒粒子;分离物能与标准 I B V 阳性血清( M41 株抗血清)中和呈现阳性反应;分离物经浓缩后用魏氏梭菌滤液处理,可呈现血凝活性;分离物对氯仿敏感;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将发病鸡的腺胃匀浆乳剂及第5 代分离物(腺胃匀浆乳剂在鸡胚中盲传5 代的培养物),接种1 日龄及7日龄 S P F鸡,结果用鸡腺胃匀浆乳剂接种 的鸡出现了极度消瘦、腺胃肿大等与自然病鸡相同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而用第5代分离物接种鸡后,鸡只正常生长发育,未出现任何症状。分别取2 个组鸡的血清进行17 种相关病原检测,结果接种腺胃匀浆乳剂的鸡只检出了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R E V) 抗体, 表明腺胃内可能存在 R E V;另外,2 个组的鸡 I B V 抗体均为阳性,除此之外其他病原抗体监测结果均为阴性。初步的试验结果证实,我们从发病鸡腺胃内分离的  相似文献   

2.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QX IBV)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9月份以来,青岛地区鸡群发生一种新病,通过鸡胚育5代-6代,电镜观察,动物回归和免疫保护试验,用气管环组织培养进行理化特性测定,毒价测定,中和试验,证明目前流行的以腺胃肿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的病原是冠状病毒,因为引起腺胃的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将此病暂定名为腺胃型传染性支管炎,将青岛分离株定主要特定的OX株。  相似文献   

3.
1998年 9月豫北地区发生了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传染病 ,采集腺胃组织进行病原分离 ,鸡胚传至 8代以上 ,鸡胚开始出现典型侏儒化和规律性死亡 ;鸡胚尿囊液 (YBXD)经磷钨酸负染后电镜下可以看到有囊膜和纤突、圆形、直径 90~ 1 60nm的病毒粒子 ;未经处理的YBXD毒株不能凝集鸡红细胞 ,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 ,此凝集能特异地被抗YBXD高免血清所抑制。用所分离毒株制备油佐剂灭活苗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u98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首次从哈尔滨市某鸡场鸡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病例中分离到IBV-H98毒株。将该病毒株接种SPF鸡胚并传至5代(F5),结果接种胚出现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胚胎病变特征,EID50为10^-6.40/0.2mL。IBV-Hu98F5感染SPF鸡胚尿囊液经负染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80 ̄120nm、有囊膜和纤突的冠状病毒粒子。用IBV-Hu98F5毒株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组织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更多的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试验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病死鸡中分离到1株具有冠状病毒特性的病毒,通过鸡胚传代、血凝性测定、电镜观察、RT-PCR检测和动物回归试验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在SPF鸡胚上传至第5代开始出现死亡或典型的侏儒胚;病毒不能直接凝集鸡红细胞,经1%胰酶处理后表现出血凝活性,血凝效价达28;透射电镜下可见有囊膜和纤突,直径为80~120nm的病毒粒子,具有冠状病毒的典型形态特点;分离株病毒第5代尿囊液经N基因特异性RT-PCR获得大小约438bp的目的片段;分离株病毒第5代尿囊液接种于14日龄SPF雏鸡,复制出与临床中相似的病理变化,同时从肿大的腺胃中能重新分离到该病毒。初步确定所分离病毒为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6.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6年9月份以来,中国青岛及附近地区养鸡场20-90日龄蛋用育成鸡连续发生了一种以流泪,肿眼,伴有呼吸道症状,极度消瘦,拉稀,死亡为特征的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剖检表现为腺胃肿大如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粘膜出血溃疡,腺胃乳头平整融合,轮廓不清,可挤出脓性分泌物的腺胃炎症变化。本病病原通过鸡胚盲传5-6代,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因为引起腺胃的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因此将此病暂定名为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我们青岛地区鸡场的分离株定为QXIBV株。本篇从病原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和流行病学、免疫学、实验诊断和疾病控制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本病与肠型传支在理化特性、形态和毒力上相似,可能是同一种新的IBV变异株。  相似文献   

7.
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免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省某鸡场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病变的病鸡群中分离获得了 1株具有冠状病毒特性的病毒。该分离毒株在电镜下可见到直径为 80~ 14 0 nm、有囊膜及纤突呈冠状排列的病毒粒子。感染鸡胚的尿囊液没有血凝活性 ,经1%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 ,其血凝活性可被传染性支气管炎部分毒株的阳性血清所抑制 ;经 SPF鸡胚传代时 ,可使胚胎发生规律性死亡 ,胚体卷缩 ,呈现明显的侏儒胚特征 ;接种于 10日龄 SPF雏鸡 ,从具有相似病变特征的病鸡腺胃组织中可再分离到该病毒。血清中和试验表明 ,部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阳性血清对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中和作用。据此 ,确定该分离株为可导致鸡腺胃肿大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用具有腺胃肿大病变的病鸡脏器制备的组织灭活疫苗和用传代鸡胚尿囊液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 ,可使鸡获得较好的免疫力 ,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998年9月,豫北地区一些鸡场的鸡群发生了以腺胃肿胀为特征的传染病。采集腺胃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鸡胚传至8代以上时出现典型侏儒化和规律性死亡;鸡胚尿囊液经磷钨酸负染后电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有囊膜和纤突,圆形,直径90-160nm的病毒粒子;未经处理的分离毒株不能凝集鸡红细胞,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此凝集能特异的被抗分离株超免疫血清所抑制。用分离株制备油佐剂灭活疫苗,保护率达100%。建议预防IB时用本地区分离株制成多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新城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火鸡、野鸡易感,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病原为新城疫病毒,以发病急、呼吸困难、头冠紫黑、下痢等为主要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或慢性三型,病理变化为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扁桃体肿大、溃汤等为主,通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进行诊断,可通过抓好饲养管理、防疫、加强新城疫抗体的监测进行防制。2013年2月10日沛县魏庙镇某鸡场饲养的罗曼蛋鸡疑似发生新城疫,通过采集部分病死鸡的气管、肺、脑等组织,用含特定抗生素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制成10%的组织悬液,离心取上清液接种5枚10日龄SPF鸡胚,接种胚于接种后48~72小时之间死亡,胚体全身出血。收获尿囊液,通过血凝试验与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病毒鉴定,确定分离到的病毒为新城疫病毒,根据以上结果确诊该鸡群发生新城疫。  相似文献   

10.
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从1997年在辽宁省大连市某鸡场发生的一种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鸡的传染病病例中收集腺胃组织(D971)接种SPF鸡胚,传至13代,具有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胚胎病变特征,EID50为10-6.48/0.2ml。D971毒株感染SPF鸡胚尿囊液经负染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80~120nm,有囊膜和纤突的冠状病毒粒子。D971毒株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特异的被D971多抗所抑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得了D971毒株免原(S1)基因cDNA,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1.7kb的特征性条带。用D971毒株接种SPF鸡,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变化,并分离到病毒。用D971毒株可直接感染SPF鸡胚成纤维细胞。结果证实从腺胃病变型IB鸡群中分离的D971毒株是冠状病毒科IBV成员。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D971p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内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传染性支气管炎(嗜腺胃型)病毒(IBV-D971株),在SPF鸡胚上连续传至120代,培育出IBV-D971p弱毒株。用该毒株制备活疫苗,经安全、效力等试验证明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率和安全性,能有效的预防腺胃型、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从贵阳市某鸡场发生的以呼吸道症状、肾肿大、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为特征的病鸡群采集样品(肝、脾、肾),接种鸡胚,盲传3代,进行病原分离并将分离病毒命名为IB2。分离病原经过鸡胚传代可见胚体卷曲、发育阻滞、肾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的典型胚胎病变特征,经血凝性检测、对新城疫增殖的干扰试验证明该分离毒株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3.
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鸡场发病症状及病理变化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出血点病变的腺胃组织中分离病毒,在9-11日龄SPF鸡胚上连续传代9次,通过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观察、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动态变化、病毒在CEF中的增殖特性、凝集鸡红细胞的特性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等来研究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毒株的第一代尿囊液对鸡胚无肉眼可见的致病作用,当继代到第5代后,胚体严重病变;电镜观察该病毒为典型的冠状病毒;病毒在鸡胚中随着接种病毒时间的延长,其效价增高,96小时可达到48小时的1倍,该毒株可在CEF上生长,但不能形成明显的蚀斑;并且经1%胰酶处理后可疑集鸡红细胞;鸡胚的第4代尿囊液病毒回归动物体,可致鸡病变病死鸡肾脏病变尤为明显,呈典型的花斑肾,腺胃则未见肉眼可见的病变,接种鸡、同居鸡和对照鸡之间NDV疫苗免疫后其HI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从发病症状来看,IBV对ND疫苗具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1996年以来,在江苏、山东和浙江等许多省IB免疫鸡群中发生了与腺胃病变有关的传染病,发病日龄在21~90日龄左右,病鸡极度消瘦、呼吸困难、拉稀并发生死亡,以腺胃肿大如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胰腺肿大、出血为主要病理特征,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为3%~95%不等,给养鸡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山东泰安某地区自然发病的鸡群进行了病原分离,并对该病原的一些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用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IBV-D971毒株接种1日龄SPF鸡,可引起60%死亡。该毒在SPF鸡体传2代后,接种1日龄SPF鸡,可引起100%死亡。对人工感染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主要的眼观病理变化为腺胃胃壁增厚,乳头消失或乳扁平,乳头顶部凹陷坏死,肾肿大,尿酸盐沉积。  相似文献   

16.
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血清4型禽腺病毒引起。为了解该病原的主要致病特点,采用Ⅰ群4型禽腺病毒聊城分离株(SDLC 201601)接种SPF鸡胚,观察鸡胚病变;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对病死鸡进行剖检,观察主要病理变化,并采用PCR方法对各脏器进行病毒DNA的检测。结果发现,鸡胚试验组至接毒后第8天鸡胚全部死亡,接毒6 d后死亡胚出现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变性或出血及肾脏肿大、出血等典型病变。SPF鸡试验组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死亡并达到死亡高峰,第4天全部死亡,死亡率为100%,SPF鸡对照组无发病死亡;SPF鸡试验组死亡鸡主要病变在肝脏、心脏及肾脏等器官,其中肝脏的病变评分最高;死亡鸡的脑、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气管、胰腺、小肠、法氏囊、肌胃、腺胃等脏器均检测到该病毒的DNA。表明该毒株对1日龄SPF鸡感染性强,可侵袭各组织脏器,为全身性感染,致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7.
<正>1病原学临床表现为腺胃炎的病例,其病原学非常复杂,因分离到的病原难以复制出临床典型病例,故真正病原尚未定论。我国学者朱国强等从江苏腺胃肿大的病鸡中分离到H95病毒,认为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王玉东等从患腺胃肿大病鸡中分离到冠状病毒,认为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某鸡场 5 0~ 60日龄鸡发生一种以腺胃肿大为主要特征的烈性传染性疾病 ,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 ,极度消瘦 ,并伴有轻度的呼吸症状。主要剖解变化为腺胃肿大如球状 ,腺胃壁增厚 ,脾脏肿大。无菌采取病料肝、肺、脾 ,经处理后接种鸡胚。感染鸡胚尿囊液经10 g/L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的红细胞 ,用多个血清型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单克隆抗体混合物作琼脂扩散试验 ,出现清晰的沉淀线 ,将尿囊液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未出现细胞病变。综上所述 ,初步诊断为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9.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疑似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的腺胃组织匀浆,经除菌处理,人工接种健康雏鸡,出现典型症状,继而死亡。对人工感染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人工感染病例和自然病例的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其主要眼观病理变化为腺胃显著肿大、出血;主要组织学变化为腺胃粘膜充血、出血、炎性水肿和浅层坏死。从自然病例和人工发病病例腺胃中均可分离到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剖检所见的腺胃肿大只是复杂病原在腺胃部位的一种表现,这种以腺胃肿大为主的、兼有肠道炎症变化、免疫器官损伤等病理变化为主的疾病应称之为鸡的腺胃肿大征候群。该病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多病因的鸡病征候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