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观察创伤致实验动物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组织学变化,分别选用犬、新西兰兔及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进行骨科有创手术过程,其中犬24条进行人为股骨颈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新西兰兔20只行单侧肢股骨骨折后髋人字石膏固定术,Wistar大鼠30只行单侧肢体(左后肢)骨缺损性骨折后髋人字石膏固定术。以大体解剖,血管彩超,血管组织学,血常规等指标进行检测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受试犬中有10条犬在术后4周内陆续死亡,尸检可见心脏内形成鸡脂样血栓,另有4条犬在术后6周及8周死亡,尸检心脏内见到血栓,其余犬饲养至48周,未见血栓形成,总体血栓形成率为58.3%;新西兰兔手术后饲养至8周,患肢每周进行血管彩超检测,未检测到血栓形成,但术部有大量囊性积液;30只大鼠术后9d内镜检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77.8%。本试验表明骨科有创手术可致实验动物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种属间有差异,犬及大鼠的发生率比兔要高,在用实验动物进行骨科的相关研究课题及临床兽医进行手术时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对健康大白鼠、人工创伤模型大白鼠和健康杂种幼犬的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血红蛋白(Hb)含量的影响,探讨供试药品对受试动物的营养作用,进而评估其临床营养功效。[方法]将24只健康大鼠和16只健康杂种幼犬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为试验组大鼠和试验组幼犬灌服供试药品,并检测给药前后血浆TP、ALB和Hb含量的变化。将45只健康大鼠人工创伤造模后分成低剂量试验组、中剂量试验组和对照组3个组,试验组大鼠使用不同剂量供试药品,于术后3、7、14d测定血浆TP、ALB、SOD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①为健康大鼠灌服供试药品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健康大鼠血浆TP、ALB含量显著(P0.05)提高。②为健康杂种幼犬灌服供试药品后3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健康杂种幼犬血浆中TP、Hb含量均极显著(P0.01)提高,ALB含量显著(P0.05)提高。③为人工创伤模型大鼠灌服供试药品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术后3d血浆TP、ALB、NO含量均提高;术后7 d中剂量组血浆TP、ALB、NO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低剂量组显著提高(P0.05);术后14 d,试验组血浆TP、ALB含量恢复到术前,试验组血浆NO含量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 d和7 d,各试验组血浆SOD含量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4d,各试验组SOD含量升高,中剂量组显著(P0.05)升高。[结论]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健康大鼠和健康杂种幼犬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大鼠创伤恢复和幼犬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在临床上兼具改善营养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牛磺酸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尿酸模型组、10g/L牛磺酸组、20g/L牛磺酸组和20g/L牛磺酸对照组,每组8只。牛磺酸组大鼠造模前预防饮用7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正常饮水。然后,除正常对照组和20g/L牛磺酸对照组之外,其他3组灌胃造模,连续10d。10d后检测血液中尿酸、XOD、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给予牛磺酸的高尿酸血症大鼠与高尿酸血症大鼠相比,血清尿酸水平与XOD活力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GSH-PX与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IL-1β、IL-6β、TNF-α和TGF-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牛磺酸可提高高尿酸血症大鼠抗氧化能力,抑制炎性反应,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及相关炎症因子在脑损伤中的调节机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正常大鼠、感染大肠埃希菌大鼠和黄连解毒汤预防大鼠脑组织中的TLR9表达及相关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只-1)、试验组[n=30,腹腔注射大肠埃希菌菌液0.5 mL·只-1(2.4×109CFU· mL-1)]、黄连解毒汤预防组[n=30,每只按12.6 mL·kg-1剂量提前6d灌服黄连解毒汤,处理当天再分别腹腔注射大肠埃希菌菌液0.5 mL·只-1(2.4×109 CFU· mL-1)].除对照组外,试验组和预防组又分6个小组,每小组5只大鼠.分别于处理后的3、6、9、12、18、24 h随机处死1小组试验组和预防组大鼠及1只对照组大鼠,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TLR9及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发现,TLR9在大鼠正常生理状态下有少量表达,感染大肠埃希菌后,TLR9的表达出现明显变化,且这种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明显.在感染后3h时TLR9表达量较正常生理状态下显著增加(P<0.05),在6h时开始显著增加,12h时达到高峰,与对照组和试验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汤可通过抑制TLR9的表达对细菌所致的脑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ET)对大鼠肝脏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尾静脉注射ET,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无热源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分别于注射后3h、4h、8h、12 h各迫杀6只,采集肝脏分别用于Fas蛋白表达的western blot检测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大鼠Fas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呈上升趋势.该结果表明,ET能够有效上调大鼠肝细胞Fa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研究川续断皂苷乙对氟苯尼考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影响.将24只大鼠(200±10)g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只.试验组连续7 d灌胃川续断皂苷乙(60 mg/kg,1次/d),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第8天两组各6只大鼠灌服氟苯尼考(30 mg/kg)后按时间点连续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氟苯尼考血药浓度,数据采用D...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乳腺基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试验性乳腺炎大鼠模型血清中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70只产后SD雌性大鼠,其中5只于产后72h(试验前1d)处死,作为空白对照组;另外65只大鼠乳头管灌注内毒素制作乳腺炎动物模型。造模处理1d后(试验0d),随机选取5只模型大鼠处死,作为试验对照组;其余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抗生素组和BMSC移植组,每组20只,并于试验1、3、5、7d各组分别处死5只,所有屠宰大鼠心脏采血,制备血清,检测血清中NAGase、ALP、LDH、MPO水平;同时采集乳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空白对照大鼠乳腺组织无异常,腺泡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灌注内毒素的试验对照大鼠,在注射内毒素24h后乳腺腺泡结构破坏严重,腺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腺泡腔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浸润,间隔增宽。血清中ALP、LDH、NAGase、MPO活性与灌注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各组乳腺组织逐渐恢复;试验7d时移植BMSC组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灌注内毒素后血清中NAGase、ALP、LDH、MPO活性与灌注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移植BMSC组血清中ALP、NAGase活性于1、3、7d时、MPO活性于1、3、5、7d时、LDH活性于7d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说明,BMSC能修复受损乳腺组织,降低血清中ALP、LDH、NAGase、MPO等乳腺炎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HSP70在内毒素损伤大鼠肝脏中表达的影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内毒素(ET)组(Ⅱ组),每组各24只。两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等量无热源生理盐水和内毒素5 mg/kg体重后,分别在3、4、8、12 h采集肝脏作为检测样本,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肝脏的病理变化在内毒素攻击3 h后明显增多,4 h达到峰值,而在8 h后逐渐下降;在对照组和ET组中均有HSP70表达,但ET组的表达极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ET组HSP70表达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说明在体内内毒素可诱导HSP70在肝脏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中药对鸡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TGF-β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中药治疗骨折愈合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探索中药促进骨折愈合分子机理,搞清使用中药后骨折部位有无TGF β1及其含量变化而进行本项研究。32只6月龄新罗曼母鸡,体重1 75kg左右,随机分为数目相等的两组,中药组(Y组)和对照组(L组),无菌手术条件下制造右肱骨中部一致性骨折模型,骨折后中药组于饲料中添加1 5%复方中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血竭、土鳖虫、黄芪、川断、骨碎补、乳香、没药、丹参、自然铜、大黄),对照组常规喂料。以骨折局部3d、6d、10d和15d的组织材料,利用SABC法对骨折部位TGF β1进行检测。结果:骨折后3d、6d、10d和15dSABC染色显示中药组TGF β1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中药对鸡实验性骨折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中药对骨折愈合过程TGF β1含量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3个剂量组(以人参皂苷计)分别按40、80、160 mg/kg体重给大鼠灌胃,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28 d,记录大鼠毒副反应.停药后继续观察14 d,测试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指数.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给药期与恢复期的体重增长,血液...  相似文献   

11.
以小型点暴源固定于大鼠的臀部,直流电源引爆,伤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海水浸泡组和单纯爆炸伤组.将浸泡组大鼠置于人工配制的海水中30 min,于伤前及伤后1、3、7、10 d各处死10只大鼠,对伤口及周围组织进行取材,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Na+-K+-ATP酶活力和Ca2+-Mg2+-ATP酶活力.单纯爆炸伤组除不浸泡海水外,处理同海水浸泡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与创前相比,单纯爆炸伤组与创后1、3d活力降低(P<0.01),海水浸泡组在创后7 d活力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丙二醛(MDA)含量,与创前相比,单纯爆炸伤组创后1 d含量下降(P<0.01),但创后10 d升高(P<0.01).组间比较,海水浸泡组各时间点的含量均减少(P<0.05,P<0.01).与创前比较,海水浸泡组Na+-K+-ATP酶活力,在创后1 d升高(P<0.05),组间比较也升高(P<0.05).其他时间点组间比较无差异.与创前比较,单纯爆炸伤组创Ca2+-Mg2+-ATP酶活力创伤后1 d含量下降(P<0.01),但创后10 d显著升高(P<0.01);而海水浸泡组则在1、3、7、10 d时酶活力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海水浸泡组在各时间点酶活力均显著降低(P<0.01).当爆炸伤仅伤及肌组织并经海水浸泡时,初期(1 d内)组织酶活性变化大,中期(3~10 d)有一定的变化,10 d以后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2.
家兔40只,分为治疗组(18只)、未治疗组(18只)及正常对照组(4只).未治疗组与治疗组家兔腹部皮下注射CCl_4溶液,造成肝损伤.治疗组在注射CCl_4后每日经口灌服人工引流熊胆粉120mg.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分别于注射CCl_4后第1d、3d、6d、9d、12d、15d各扑杀3只,进行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治疗组家兔血清中SGPT、γ—GT、LDH活性较未治疗组提前下降(P<0.01).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治疗前后红、白细胞总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肝损伤的修复较未治疗组快.肝细胞内SDH、MAO、LDH及肝组织ATPase酶反应较未治疗组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滴注液对大鼠实验性骨折的伤口愈合的临床影响。方法将Wistar实验性骨折雄鼠分为常规组和丹参组。常规组大鼠在骨折术后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丹参组大鼠在骨折术后给予尾静脉注射丹参滴注液。在手术后7天、14天和21天,测定血清中ALP、钙的浓度。结果丹参组在术后7d、14d和21d血清中ALP的含量均高于常规组(P<0.05)。在术后14d,丹参组大鼠钙含量降低明显。常规组的钙含量处于下降的趋势。结论丹参滴注液能够升高大鼠骨折手术后ALP的含量,促进钙盐沉积,最终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芩丹颗粒对热损伤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初步机制,将清洁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芩丹颗粒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将其余各组大鼠置于42℃高温环境1 h/d,连续14 d。高温暴露前,芩丹颗粒大、中、小剂量组灌胃给药芩丹颗粒10 g/kg、20 g/kg、40 g/kg体重,连续30 d,高温暴露后进行大鼠性行为能力的观察,精子相对计数、精子畸形率、精子死亡率;血清中氧化损伤等指标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42℃高温暴露7 d,14 d后大鼠的扑捉潜伏期(Capture incubation period,CIP)显著延长、扑捉次数(Capture times,Ct)显著减少(P<0.05);精子相对计数明显减少(P<0.05);精子畸形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P<0.05);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芩丹颗粒大剂量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变化。表明芩丹颗粒能够保护热损伤雄性大鼠的生殖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生殖细胞的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乳房基底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乳腺炎大鼠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plup peroxidase,MPO)、乳过氧化氢酶(milk catalase,LP)及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的影响。从70只SD正常雌性大鼠中随机选取5只,于产后72 h,即试验-1 d屠宰,作为正常对照,同时其余65只参照国内常用建立乳头管灌注内毒素的方法,从大鼠乳房基底部注入0.05 mL(50 μg)内毒素。乳腺炎模型建立成功1 d后,即试验0 d,随机选5只屠宰作为对照,同时将其余60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乳房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50 μL)、抗生素组(乳房基底部注射抗生素50 μL(5000 U/侧))和移植BMSCs组(乳房基底部移植BMSCs 50 μL(1×106个)),每组20只,于试验1、3、5和7 d各组分别屠宰5只,所有屠宰大鼠从心脏处采血制备血清,送检血清中MPO、LP、IgM、IgA和IgG含量。结果表明,治疗后各时间点移植BMSCs组血清中MPO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和7 d时L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和5 d时移植BMSCs组IgA、IgG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 d时IgG和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和7 d时IgG含量、3和5 d时IgA含量及5 d时IgM含量均与抗生素组差异显著(P<0.05)。因此,BMSCs和抗生素都能降低乳腺炎大鼠血清中MPO和LP含量,提高IgM、IgA和IgG含量,且移植BMSCs组对抗体的总体作用效果比抗生素组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将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6只分别放入冷应激气候室(4±0.5)℃和常温气候室中(4±0.5)℃,分别饲养12h后麻醉后采大鼠肝脏,并检测大鼠肝脏中novel-rno-miR-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急性冷应激组大鼠肝脏中的novel-rno-miR-3出现了极显著上调(P0.01)。结果表明,novel-rno-miR-3可能在急性冷应激时发挥调控功能,通过与其靶基因结合达到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L-肉碱对热应激大鼠机体脂质代谢的影响。选用48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以大鼠在43℃烘箱内每次热处理60 min建立热应激模型。将试验大鼠均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热应激+L-肉碱组,每天热应激处理前1h灌胃1次,热应激+L-肉碱组灌胃300mg/kg体重的L-肉毒碱,对照组和热应激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共14d。检测大鼠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肛温、血浆脂质含量、腓肠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和热应激+L-肉碱组大鼠8~14d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下降(P0.01),料重比极显著升高(P0.01),1、7、14d肛温极显著升高(P0.01)。2)热应激+L-肉碱组大鼠7d腓肠肌激素敏感脂酶、14d腓肠肌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热应激组相应时间点这2个指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3)热应激组大鼠14d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热应激+L-肉碱组大鼠14d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与热应激组相比极显著下降(P0.01)。4)其他所测指标(体重、平均日采食量、血浆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腓肠肌肉碱脂酰转移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性)3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热应激条件下,L-肉碱能通过脂类分解酶(激素敏感脂酶、脂蛋白脂酶)途径缓解大鼠机体脂肪代谢的异常,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趋于正常,从而减少热应激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穿琥宁注射液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3个剂量组分别按75.7、15.14、7.57mg/kg通过腹腔注射法对大鼠给药,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观察28d,记录大鼠毒副反应情况。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测试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指数。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给药期与恢复期的体重增长、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穿琥宁注射液连续给药28d,大鼠无不良反应,停药14d后亦未出现迟发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旨在揭示大肠埃希菌内毒素(ET)对大鼠小肠黏膜的结构、绒毛长度、上皮内淋巴细胞(IEL)的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并探讨多价阳离子A(CA)对上述指标的保护效应。选用72只140g~150g 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ET组和CA保护组,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3、4、8、12h采集十二指肠、空肠组织作为检测样本,制备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ET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长度在3、4、8、1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CA保护组(P0.01),ET组十二指肠、空肠IEL数量在3、4、8、1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A保护组十二指肠和空肠IEL数量在4、8、12h均显著高于ET组(P0.01)。结果显示,ET在不同程度上能够破坏小肠黏膜的正常组织结构,降低小肠绒毛长度,减少IEL的数量,从而影响小肠正常的吸收和免疫功能,而CA则能明显降低ET所导致的毒性作用,发挥其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SIF)对肥胖大鼠肠道瘦素介导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SIF对肥胖大鼠的干预机制。选取80只5周龄SD雄性大鼠,适应环境1周后,随机分为基础饲粮组(12只)和高脂饲粮组(68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高脂饲粮,饲喂8周后高脂饲粮组大鼠成功建立食源型肥胖大鼠模型。将4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SIF干预低、中、高剂量组和肥胖对照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50、150、450 mg/kg BW的SIF提取物,基础饲粮组和肥胖对照组灌胃不含SIF提取物的溶媒剂。SIF连续干预肥胖大鼠5周,监测大鼠体重,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染色法研究大鼠肠道中长型瘦素受体(OB-Rb)、Janus激酶2(JAK2)、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细胞因子信号3抑制因子(SOCS3)和神经肽Y(NPY)的分布和表达。结果显示:试验各时期基础饲粮组大鼠体重均极显著低于肥胖对照组(P0.01)。SIF干预5周后,与肥胖对照组相比,各SIF干预组大鼠体重均下降,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其中中、高剂量组极显著低于肥胖对照组(P0.01)。各组大鼠OB-Rb、JAK2、p-STAT3、SOCS3和NPY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均有表达;同基础饲粮组相比,肥胖对照组大鼠上述5种因子在各肠段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SIF干预组中OBRb、JAK2、p-STAT3和NPY的表达量在各肠段均较肥胖对照组增多,总体呈现剂量依赖性。由此得出,SIF可通过增加肠道中OB-Rb的表达,激活JAK,加速STAT的磷酸化,改善能量代谢,减弱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状态,来起到减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