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家蚕微孢子虫孢子DNA的提取、克隆及部分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简称N.b)孢子DNA的提取、克隆及部分DNA序列测定的结果。采用SDS-蛋白酶K将孢子破碎,用苯酚一氯仿法提取孢子的DNA。将N.b孢子DNA与pTZ18R质粒重组,转化于大肠杆菌DH5,获得4个阳性克隆株:pTZ18RN.b1,插入片段为1kb;pTZ18RN.b2,为1.2kb;pTZ18RN.b3为1.8kb及pTZ18RN.b4为1.9kb,经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插入的DNA片段为家蚕N.b孢子所特有。与MG1(Nosemasp.),蓖麻蚕微孢子虫、蓝萤叶甲微孢子虫及蚕卵的DNA均无同源性。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4个克隆株插入片段的部分DNA的序列,经检索尚未发现同源性的基因序列。讨论了PCR技术诊断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与近缘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家蚕微粒子病的PCR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陈秀  庄敏 《蚕业科学》1996,22(4):229-234
在DNA水平上,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on,PCR)技术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结果。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其中引物Ⅰ是针对家蚕微泡子虫(NosemabombycisN.b.)引物Ⅱ是针对变形孢子虫(VairimorphanecatrixV.n,)的。用这两对引物分别对“桑尺蠖微孢子虫”孢子DNA和N.b.(镇江株)的纯孢子及其感染的幼虫、蛹及蛾的DNA进行PCR扩增,均获得预期的阳性条带;对不同引物扩增的产物进行了DNA序列分析。初步认为引物Ⅰ可作为家蚕微孢子虫N.b.特异性较高的检测引物,而引物1是微孢子虫共有的检测引物。进一步讨论了对家蚕微孢子的检测及分类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家蚕线粒体基因组EcoRⅠ2.0kb片段的克降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沈兴家  赵巧玲 《蚕业科学》2000,26(4):234-238
对家蚕线粒体基因组EcoRⅠ2.0kb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包含完整的丝氨酸转移RNA基因、NADH氧化还原酶亚基Ⅰ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b亚基基因的部分序列。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mtDNA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并根据无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表,推定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4.
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病毒DNA探针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纯化的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病毒(H91毒株)悬液提取的核酸,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只出现了1条分子量较大、背景清晰的核酸带。用Bam HI酶消化产生4个片段,大小分别为17kb、10kb、4.0kb和2.0kb。将其中的2.0kb片段克隆进pUC18DNA载体中,重组质粒DNA用digoxigenin标记作为DNA探针,在dot blot中该探针不与鹅胚尿囊液核酸抽提物、马立克氏病病毒(MD  相似文献   

5.
家蚕蛹线粒体DNA EcoRI 1.9kb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克隆了二化性家蚕蛹体的线粒体DNA EcoR I酶解1.9kb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片段中包含完整的线位体赖氨酸转移RNA(tRNA-Lys)基因、天冬氨酸转移RNA(tRNA-Asp)基因、ATP合酶亚基Ⅷ基因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ATP合酶亚基Ⅵ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与果蝇线粒体DNA的同源性和参照果蝇线粒体DNA密码子翻译的氨基酸顺序进行了比较,由tRNA的一级结构推断出可能  相似文献   

6.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A株基因文库中的BamHII3和K3克隆质粒分别用双酶切消化,获得2.8kb的BamHI-SalⅠ片段和1.1kb的BamHI-EcoRI片段,然后将这2个片段定向克隆于载体pUR222中,构建了含MDV糖蛋白B(gB)基因的重组质粒。为了基因操作方便和高效表达,设计了1对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用PCR扩增了MDVgB基因部分片段,并按正确方向插入去磷酸化的载体质粒中,得到起始密码子前带有EcoRI酶切位点的MDVgB基因克隆,再将该基因插入去磷酸化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转移载体pBF14中,DNA序列分析确证了克隆基因及阅读柜架的正确性。以重组转移载体与野生型BmNPV共转染家蚕细胞,用有限稀释法点杂交结合空斑技术纯化重组病毒。用荧光抗体试验检查重组病毒感染的家蚕细胞,可见感染细胞的胞浆及胞膜出现强荧光反应  相似文献   

7.
副结核分枝杆菌DNA探针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溶菌酶、SDS、高氯酸钠等处理提取副结核分析杆菌C2株染色体DNA,经限制性内切酶Pst I消化后,以质粒pBluescript SK为载体,通过T4DNA连接酶连接,转入E。coli DH5a受体菌中,构建了副结核菌C2株的DNA基因文库。应用反向杂交试验,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出4个重组克隆:PTP12、PTP19、PTP38。对这4个重组克隆进行酶切、电泳分析,结果表明4个插入片段长度分别为:4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报告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 c D N A 序列,在病毒 V P2 区域,设计 1 对引物,并在 2 引物上分别加 Pst Ⅰ和 Eco R I酶切位点。对 2 个 I B D V 分离株 J S3 和 J S4,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一步法提取病毒 R N A,然后进行逆转录和 P C R 扩增,将扩增片段经酶切纯化后克隆于 p U C18 质粒载体中,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 c D N A 序列。将测定的分离株与标准对照株( S1) I B D V V P2 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计算机分析比较, J S3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4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3 与 J S4 的同源性为 99% 。推导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 J S3 和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4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6% , J S3 和 J S4 的同源性为 98% 。这表明在我国流行的 I B D V 毒株与标准毒株相比不仅在免疫学反应上有差异,而且在病毒核酸序列上有变异,这种变异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或免疫逃避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9.
纯化番鸭细小病毒M91G27毒株鹅胚尿囊液,通过PCR技术,从病毒DNA中扩增出病毒结构多肽VP3完整编码基因。将该PCR扩增片在HincⅡ和SacⅡ位点克隆进pUC18质料载体,酶切分析筛选到含1.6kb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MP13,进一步对该片段进行序列及用CLONE软件分析该序列。结果结盟,其与国外已报道毒株核苷酸序列有98.8%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有98.1%的同源性,证明该重组质粒是VP3编码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10.
郭锡来  黄可威 《蚕业科学》1995,21(4):238-242
选择性分离了Nosemabombycis孢子表面蛋白和总蛋白,采用SDS-PAGE检测发现,孢子表面蛋白由分子量不同的3种亚基(32000、26000、24500Da)组成,其总蛋白至少包括25个条带。同时将从养蚕生产中收集到的两种微粒子MA-1和MD-1以及从野外昆虫收集到的微孢子虫Pha-M和Ha-M与N.bombycis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微孢子虫间蛋白组成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试验探讨了微孢子虫的交叉感染性与孢子表面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转主感染桑尺蠖(Hemerophila atrilineata)后孢子形态变为细长,分离纯化感染前和感染后的孢子表面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发现形态变异株出现了34 kD和67 kD的差异带,在相同条带17、30、47、77和114 kD表达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但33 kD和43 kD条带表达量没有差异。孢子表面蛋白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微孢子虫感染适应性有关,而33 kD和43 kD可能是微孢子虫共有的保守蛋白。  相似文献   

12.
家蚕微孢子虫PCR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蔡平钟  徐兴耀 《蚕业科学》1997,23(4):207-210
根据家蚕微孢子虫(Nosemebombycis,N.b)孢子的DNA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及其近缘种孢子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只有家蚕微孢子虫孢子DNA获得特异性扩增区带,大小为317bp,可以区别于Nosemasp.MG1和MG2、柞蚕微孢子虫、Vairimorphanecatrix及Pleistophoraanguillarum等。对N.b孢子DNA检测灵敏度达1ng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牛分支杆菌ag85b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ag85b,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牛分支杆菌AF2122/97基因组DNA中扩增出ag85b基因(978 bp),然后对扩增产物和载体pET-32a以核酸内切酶EcoR Ⅰ及Sal Ⅰ分别进行双酶切;将两种酶切产物以T4 DNA Ligase连接,将靶基因克隆入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抽提重组质粒首先经EcoR Ⅰ及Sal Ⅰ双酶切检验,再进行PCR扩增鉴定,最后测序鉴定。酶切片段及PCR扩增片段大小均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序列完全相同。结果表明,成功地克隆并构建了ag85b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ET-32a-ag85b。  相似文献   

14.
云南保种山羊线粒体DNA限制性酶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碱变性法,提取来自云南省不同地区4个保种山羊的13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并用ApaⅠ,AvaⅠ,BamHⅠ,BclⅠ,BcIⅠ,BglⅡ,ClaⅠ,DraⅠ,EcoRⅠ,EcoRⅤ,HaeⅠ,HindⅢ,KpnⅠ,PstⅠ,PvuⅡ,SacⅠ,SalⅠ,SmaⅠ,StuⅠ和XhoⅠ等20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结果发现它们的线粒体DNA的分子量大小约为15.8Kb;不同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分别为:DraⅠ有7个酶切位点,AvaⅢ有6个酶切位点,EcoRⅤ和StuⅠ共有5个酶切位点,HindⅡ和HaeⅡ有4个酶切位点,BamHⅠ,BglⅡ,PstⅠ和PvuⅡ有3个酶切位点,ApaⅠ,ClaⅠ有两个酶切位点,其余有1个酶切位点。各保种山羊间未发现变异,说明云南的4个保种山羊极可能来自于共同的母性祖先。  相似文献   

15.
两种微孢子虫孢子表面蛋白及对家蚕侵染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对来自家蚕的内网虫属样微孢子虫和家蚕微孢子虫的形态、表面蛋白及侵染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内网虫属样微孢子虫孢子显著小于家蚕微孢子虫 ,孢囊中孢子数为 8~ 32个 ,只侵染中肠组织 ,对家蚕无胚胎传染性。SDS UreaPAGE和 2D PAGE图谱显示两种孢子表面蛋白有明显差异。在SDS UreaPAGE中 ,内网虫属样微孢子虫的主要表面蛋白为 2 2kD ,而家蚕微孢子虫为 4 5kD。 2D PAGE显示 ,当上样量为 12 0 μg时 ,内网虫属样微孢子虫孢子表面蛋白斑点有 330多个 ,而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只有 16 0多个 ,其中仅有 10多个相同或疑似蛋白点。家蚕微孢子虫的主要表面蛋白点约有 2 0个 ,以中性偏酸的小分子居多 (<18kD ,pI 5 .4~ 7.2 ) ;内网虫属样微孢子虫有 30多个 ,分布较分散。根据两种孢子都能感染家蚕的特点 ,认为相同或疑似蛋白与是否能够感染有关 ,而大量差异蛋白与对家蚕的感染程度有关。两孢子表面蛋白中的主要蛋白均为差异蛋白 ,可能是孢子表面的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16.
利用碱裂解方法抽提到山东株系的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N .b)的基因组DNA ,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了N .b的一段特异的DNA片段 ,经测序发现 ,该片段大小为 317bp。将其与日本株N .b和广东株N .b的序列比较得知 ,山东株N .b和广东株N .b ,山东株N .b和日本株N .b ,以及广东株N .b和日本株N .b之间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4 .0 0 %、96 .2 1%、92 .11%。进一步聚类分析发现 ,山东株N .b和日本株N .b之间的亲缘关系更接近  相似文献   

17.
利用DNAStar Protean模块预测分析水貂阿留申病毒(aleutian disease virus,ADV)NS1基因后,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以吉林农业大学经济动物实验室保存的NS1全长克隆质粒NS1-pMD18-T为模板扩增NS1基因的3个截短片段,分别命名为L1N1、L2N2、L3N3基因,构建克隆质粒pMD18-T-L1N1、pGEM-T-L2N2及pMD18-T-L3N3。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经EcoRⅠ、SalⅠ双酶切的3个NS1基因片段连接至经相同双酶切的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入表达宿主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菌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3段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L1N1、pGEX-4T-L2N2、pGEX-4T-L3N3,SDS-PAGE结果显示分别表达出大小约57、51、44 ku的目的条带,与预期相符。Western blotting 进一步证实获得的3种蛋白能被ADV阳性血清识别,具有反应原性。本试验首次对ADV NS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分段表达,为后续研制ADV的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含氯消毒药剂广消威对家蚕微孢子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 ,广消威可有效杀灭家蚕微孢子 ,并且具有药效稳定、对金属腐蚀性弱等优点。对广消威的消毒机理进行了探讨 ,认为广消威不仅可以破坏家蚕微孢子的结构 ,而且还可使微孢子的可溶性糖大量外渗和蛋白质结构受到破坏 ,从而使微孢子失去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10%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技术鉴定3株不同的减蛋综合征病毒(贵州株HS-1、南京分离毒GC2、国际标准毒AV-127)的蛋白抗原性,结果表明,3株毒的蛋白多肽分子量均在106-12kD范围,一各条多肽的组成上略有差异;它们都具有两条相同的免疫原性多肽,分子量分别为106和100KD。同时,运用EcoRⅠ,HindⅢ,PstⅠ和SmaⅠ等5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了酶切分析,证实3株EDS病毒用PstⅠ和SmsⅠ酶切的片段大小及长度略有不同,而其它3种酶的酶切图谱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方法和手段,利用免疫胶体金标记电镜技术,对被感染的家蚕丝腺组织中家蚕微孢子虫的蛋白质分泌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有大量的胶体金颗粒存在于家蚕微孢子虫寄生位点的宿主组织内,说明了家蚕微孢子虫寄生位点的宿主组织内存在大量的孢子蛋白质,证实了家蚕微孢子虫在寄生过程中将许多孢子蛋白质分泌到宿主体内。初步探讨了家蚕微孢子虫与宿主家蚕之间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