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靶向给药系统是药剂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是一类能使药物浓集定位于病变组织、器官、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新型给药系统,使药物能够可控性地分布,并于靶区持续缓慢地释放药物,有效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疗效,降低治疗费用。靶向给药制剂应用  相似文献   

2.
脂质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预防肿瘤转移 ,如肝中的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转移有细胞毒作用 ,使用游离的巨噬细胞活化因子或合成的细胞壁酰二肽直接注射体内 ,巨噬细胞很少被活化 ,若将这类药物包封成脂质体后注入机体 ,使巨噬细胞摄取量增加 ,并能有效活化巨噬细胞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 ,通过脂质体活化的巨噬细胞能选择性地杀死被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脂质体是网状内皮系统最好的药物载体 ,由于脂质体有靶向性 ,使网状内皮系统的器官和细胞成为包封药物脂质体靶向区。脂质体剂型治疗指数是游离药数十倍。  脂质体也是解毒剂的最好载…  相似文献   

3.
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system,TDS),是指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靶向系统按靶向源动力可分为:主动靶向制剂(TDS主动寻找靶区)、被动靶向制剂(TDDS被动地被选择摄取到靶区)、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4.
当前有很多药物,特别是蛋白质类大分子、抗肿瘤新药由于免疫原性强、毒副作用大,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有些药物由于血浆半衰期短,为了获得显著临床效果,不得不加大给药剂量和给药次数,从而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经不断努力,人们发现药物的聚乙二醇修饰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会比未修饰药物表现出更好的耐受性,增加了注射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和疗效.  相似文献   

5.
靶向制剂作为药剂学科的热点研究方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oriented drug systems,TODDS),为第4代药物制剂,是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  相似文献   

6.
靶向给药系统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避免药物对健康组织造成损伤。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但是由于稳定性、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近年来文献报道了多种姜黄素靶向新剂型,克服了上述缺点。本文主要从脂质体,配体-受体,磁性氧化铁等靶向载药体系等方面,论述姜黄素靶向新剂型的设计思路及其药理学效果。并分析靶向新剂型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中药是我国医学体系的一个特色和优势,中药在治疗一些疑难疾病(如癌症等)有较大的优势。但传统中药添加剂量大且缺乏选择性,因此新剂型的研发一直是医药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主动靶向制剂(act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中药传统剂型的不足。主动靶向制剂是指修饰的药物载体可主动识别靶点并将药物定向地转运到靶区浓集而发挥药效。与传统中药制剂比,主动靶向可以增加药物在靶部位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给药方式主要包括注射和口服。与注射相比,口服给药途径在安全性和制造成本方面都具有更大的优势。但由于各种生理障碍严重影响了某些口服药物的利用率,因此口服给药的应用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近年来,已有不少递送系统开始应用于口服药物的递送,其中一些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免受胃肠道环境的影响,通过降低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或实现药物靶向释放等方式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降低药物毒性。论文概述了近年来流行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旨在为更多的难溶性口服药物新型制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治疗牛病时,常用到注射给药法.注射给药法,即借用注射器把药物投入病牛机体的给药方法.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注射法,另外还有皮内注射,胸腔注射,腹腔注射,气管、瓣胃以及眼球结膜等部位注射.实践中根据药物的性质、剂量以及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特定的方法进行注射.1皮内注射法主要用于变态反应试验,如牛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注射部位一般在颈部上1/3处或尾根两侧的皮肤皱襞处。采用1ml注射器,小号或专用皮内注射针头。  相似文献   

10.
靶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提高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有效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动物疾病治疗中具有广阔前景。从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等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几年兽医领域中靶向制剂的研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治疗牛病时,常用到注射给药法。注射给药法,即借用注射器把药物投入病牛机体的给药方法。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注射法,另外还有皮内注射、胸腔注射、腹腔注射、气管、瓣胃以及眼球结膜等部位注射。实践中根据药物的性质、剂量以及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特定的方法进行注射。  相似文献   

12.
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畜禽机体组织或管腔中以发挥药物作用的给药方法。注射给药的优点是给药少、见效快、剂量准确,同时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是临床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结合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病猪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治疗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将会出现的药效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药物载体是指能够改变药物进入体内的方式和在体内的分布,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并将药物输送到靶器官的物质。纳米乳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纳米乳为各向同性的透明液体,热力学稳定,可过滤灭菌,易于保存;可作为油溶性药物和水难溶性药物的载体,使不溶或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显著提高,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机体的吸收速度;能够促进大分子水溶性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提高易酸败、易水解和易挥发药物的稳定性,也可作为缓释给药系统或靶向给药系统可使药物浓集在靶向器官,增强药物的疗效;乳滴粒径小且均匀,能提高包封药物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15.
抗菌增效剂属于人工合成的二氨基嘧啶类药物,此类药物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会以特定的机制来增强抗菌药的药物活性。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细菌耐药的问题日益显现,通过加入抗菌增效剂而研制出的新制剂可以提高抗菌药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降低药物用量、增强药物疗效、降低兽药残留及减少细菌耐药性。文章分析了近年来甲氧苄啶、二甲氧苄啶和艾地普林与各类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制备的制剂产品,发现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普遍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同时,配合中药的使用对细菌耐药的问题有显著改善,为后期抗菌增效剂的研究打开新的局面。随着对兽药制剂的研究,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剂型,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研制出的制剂,针对不同的给药部位和给药途径可以对病患进行更精准的治疗,减少药物达到靶部位的时间,增加患病部位的药量,此思路可为后续的研发方向提供支持和参考。文章将对抗菌药-抗菌增效剂联用制剂的研发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微球是一种用适宜的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包裹或吸附药物而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微粒,粒径通常在1~250微米之间,具有控制释放、靶向给药、降低毒副作用、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提高药物稳定性、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以及能作用于特定靶器官和组织并维持较高血药浓度或靶器官浓度的优点。缓释微球的应用主要分为靶向和非靶向两大类,近年来倍受医学工作者的青睐,在兽医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宠物临床应用方面。  相似文献   

17.
1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和疗程1)不同的给药途径既可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维持时间长短和药效的强弱,有时亦会引起药物作用性质的改变。如新霉素内服可治疗细菌性肠炎,因很少吸收,并无明显的肾脏毒性;但肌注给药时对肾脏的毒性很大,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故不宜注射给药;而气雾给药时则可用于治疗鸡传染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对集约化饲养的家禽,一般应采取群体给药法,以减轻应激反应;但对较严重病例,宜采取注射给药;治疗肠道疾病时,宜内服给药;治疗呼吸道疾病时,最好采取呼吸道给药。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法,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 不同的给药方法既可影响药物作用的速度、维持时间长短和药效的强弱,有时亦会引起药物作用性质的改变。如,新霉素内服可治疗细菌性肠炎,因机体吸收较少,并无明显的肾脏毒性;但肌注给药时对肾脏的毒性很大,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故不宜注射给药,而气雾给药时则可用于治疗鸡的传染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对集约化饲养的家禽,一般应采取群体给药法,以减轻应激反应。但对严重病例宜采取注射给药;治疗肠道疾病时,宜内服给药;治疗呼吸道疾病时,最好采用呼吸道给药。  相似文献   

19.
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应结合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病猪的生理、病理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治疗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将会出现的药效和毒副作用,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用药方案。在制定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十项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正>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结合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治疗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将会出现的药效和毒副作用,随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在制订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十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