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构建含有3拷贝羊C3d基因与细粒棘球蚴EG95s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旨在通过昆虫细胞表达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为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效果的比较奠定了基础。将细粒棘球蚴EG95s基因与3拷贝羊C3d基因串联,插入pTarge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Target-EG95-(C3d)3,利用BamH Ⅰ和Xba Ⅰ双酶切位点将目的基因EG95-(C3d)3克隆至Bac-to-Bac系统的转移载体pFastBac-Hta中,获得pFastBacHta-EG95-(C3d)3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进行转座重组,获得携带3拷贝羊C3d基因与细粒棘球蚴EG95s基因的重组转座子rBacmid-EG95-(C3d)3,转染Sf9昆虫细胞后获得EG95-(C3d)3重组杆状病毒,并表达EG95- (C3d)3重组融合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重组蛋白的鉴定。同时利用昆虫细胞表达蛋白对羊棘球蚴病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获得了EG95-(C3d)3重组杆状病毒,且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在Sf9昆虫细胞得到了正确表达,大小约为132 ku,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表达的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能与细粒棘球蚴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表明EG95-(C3d)3基因表达产物具有免疫活性。同时表达蛋白对羊棘球蚴病特异性抗体有良好的敏感性。EG95-(C3d)3基因在昆虫细胞获得表达,为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效果的比较,及细粒棘球蚴病的高效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结核分枝杆菌rpoB和katG基因突变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将临床分离的30株牛源结核分枝杆菌,利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ge amplified biologically assay,PhaB)检测其对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药物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DNA直接测序法(PCR-DS)扩增rpoB和katG基因并测序,分析rpoB和katG基因突变及其耐药相关性。15株表型耐药菌株中4株单耐RFP,PCR产物直接测序后发现3株在rpoB基因531位点发生突变,突变率为75.00%(3/4);9株单耐INH菌株中7株发生突变,6株katG基因315位点基因突变,突变率为85.71%(6/7),1株发现463位点密码子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4.29%(1/7);2株耐RFP的同时也对INH耐药,测序发现2株均在rpoB基因的531位点〖JP2〗和katG基因的315位点发生突变。所有菌株均未发现rpoB和katG基因的缺失。rpoB基因531位点和katG基因315位点的突变是RFP和INH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检测牛源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性的同时可以初步筛选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3.
根据已报道奶牛朊蛋白(Pr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扩增了28头黑白花奶牛的PrP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奶牛PrP基因片段为677 bp,编码225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对其136、154、171位点氨基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对TSE中度易感的ARQ型占检测奶牛的82.9%,对TSE抗性的ARR型占7.1%,对TSE高度易感的VRQ型占10%。这说明中国奶牛的基因型对TSE中度易感,为防制TSE的发生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运用BioXM、DNAMAN、SignalP、ProtScale、PredicProtein、prosite、Smart和ProtFun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山羊BMP15基因cDNA序列信息,预测其编码的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疏水性、信号肽、功能结构域和功能等。结果表明,山羊BMP15基因编码区长1185bp,编码394个氨基酸,其基因序列及蛋白序列与绵羊、牛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亲缘关系近。BMP15蛋白序列在25和26位氨基酸之间存在最佳剪切位点,存在信号肽,属于分泌性蛋白,具有信号转导功能。BMP15具有细胞外被膜功能的可能性最大,达到12.822,推测其合成后可能被转运到细胞外膜上进行功能反应。BMP15蛋白序列有TGFβ功能结构域,位于293~394氨基酸区域,且作为激素在生理活动中传递信息的可能性最大。总的来说,山羊BMP15属于分泌性蛋白,可能作为激素进行信号传递来调控机体生理活动,这为进一步研究对BMP15蛋白的功能调节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粘着斑激酶FAK是一类胞质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有细胞粘附、凋亡、分化、迁移/移动、细胞周期进程及连接重建等功能。论文概述了FAK的结构、蛋白定位和FAK的几种可变剪切体的形式,重点阐述了FAK与肿瘤的关系,FAK在生殖和早期发育方面的作用,对FAK在肿瘤研究以及生殖方面研究提出了有意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根据鸡MC4R mRNA和看家基因β-actin mRNA序列,分别设计1对引物,以半定量RT-PCR法研究不同品种鸡肾上腺中MC4R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了其与屠宰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京海黄鸡公鸡MC4R基因在肾上腺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尤溪麻鸡公鸡(P<0.05);京海黄鸡公鸡的胴体重、胸肌重、腿肌重与MC4R基因在肾上腺中表达水平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尤溪麻鸡公鸡的胴体重与MC4R基因在肾上腺中表达水平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胸肌重、腿肌重与MC4R基因在肾上腺中表达水平存在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发表的牛AHCY基因序列设计13对引物,采用PCR-SSCP方法在210头荷斯坦母牛中检测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S-adenosylhomocysteine hydrolase,AHCY)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分析该基因对荷斯坦母牛乳房炎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HCY基因的10个外显子在检测的荷斯坦母牛中都不存在多态性,AHCY基因外显子区域可能不存在影响乳房炎抗性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
设计15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Toll样受体10(Toll-like receptor 10,TLR10)基因在210头荷斯坦母牛中的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对荷斯坦母牛乳房炎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TLR10基因在检测的荷斯坦母牛中都不存在多态性,该基因区域可能不存在影响乳房炎抗性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克隆山羊睾丸CREM基因cDNA全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提取山羊睾丸总RNA,利用qPCR和RACE技术,扩增山羊PHGPx基因cDNA序列。结果表明,山羊睾丸CREM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1 183bp(登录号:HM 802260),包含有96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19个氨基酸;山羊CREM蛋白二级结构功能区域属于bZIP转录因子家族,在319个氨基酸的序列中,73到115之间有一个"pKID"区域,259~316之间含有一个典型的"BRLZ"结构。构建蛋白质氨基酸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山羊与牛亲缘关系最近。该研究结果将为CREM基因表达分子调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克隆测序了牦牛、犏牛TSPY基因的编码区全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该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蛋白结构和进化关系。结果表明,牦牛和犏牛TSPY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均为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牦牛与普通牛TSPY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98.95%,犏牛与牦牛、普通牛TSPY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98.95%、99.79%,杂交后代犏牛与亲本序列差异表现在第113位核酸位点发生了改变(T→T→C),导致第38位氨基酸发生变化(V→V→A)。牦牛和犏牛TSPY蛋白含有TSPY家族典型的SET/NAP保守结构域,与人、鼠TSPY蛋白结构域一致,推测牦牛和犏牛TSPY蛋白在雄性减数分裂过程中参与了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张冬杰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118-119
试验选择野家杂交猪(大白猪和野猪杂交)F1代猪群261头,采用PCR-RFLP法进行了PRL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检测及不同基因型的仔猪初生重、30日龄体重和有效乳头数效应分析。结果表明,BB型个体仔猪的初生重、30日龄体重略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而CC型个体的有效乳头数略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但差异均不显著。 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问题,作者对影响外源蛋白表达的IPTG的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均进行了探索,以观察VP1蛋白的可溶性情况。通过PCR技术将VP1基因克隆至pGEM-T载体中,然后将pET-28a(+)和pGEM-T载体分别进行双酶切,构建重组的pET-28a-VP1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至BL21中,诱导后经SDS-PAGE检测可见约29 ku的目的蛋白条带。插入的外源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上清中的可溶性蛋白甚微。试验结果表明,这可能与蛋白本身的氨基酸组成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3.
14.
15.
试验根据GenBank登录的牛2,4-双烯-CoA还原酶1(2,4-dienoyl-CoA reductase1,DECR1)基因序列(NP_001068891)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对德国美利奴绵羊、杜泊绵羊、特克塞尔绵羊DECR1基因的exon 5部分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3个绵羊群体exon 5单链构象多态性(SNP),所获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物种exon 5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并构建了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绵羊DECR1基因exon 5长为137 bp,3个绵羊群体中exon 5均不存在SNPs,各种动物之间DECR1基因exon 5的同源性较高,在81.02%(鸡)~97.08%(牛)之间,其中绵羊和牛同源性最高,达到97.08%;与鸡的同源性最低,为81.0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绵羊首先与牛聚为一类,再分别与兔子、狗聚为一类,最后分别与人、猪聚为一类,绵羊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与传统分类相一致,说明DECR1基因exon 5在动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一种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检测PK 15细胞α干扰素(α IFN)效应因子Mx1、OAS的mRNA表达水平的qPCR检测方法,通过在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抑制α IFN发挥效应的信号通路中进行初步应用。根据GenBank中目的基因的序列,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Premier 5.0在其保守区设计并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利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经Oligo d(T)15进行反转录,利用PCR扩增各段目的基因,并克隆至pMD 18 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 5α,经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 Green I qPCR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并进行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根据建立的实时qPCR方法,检测PCV2对α IFN效应因子的抑制效果。对建立的PK 15细胞α IFN效应因子SYBR Green I qPCR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x1、OAS和内参β actin基因的Ct值与标准品稀释度在1×101~1×108 copies/μL的范围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PK 15细胞在接种PCV2,并受到α IFN刺激后Mx1、OAS的相对表达量较未接种PCV2明显降低。本试验建立了PK 15细胞α IFN效应因子的qPCR检测方法,为在mRNA水平上对PK 15细胞α IFN效应因子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并成功地初步应用于PCV2抑制α IFN发挥效应的信号通路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18.
彭洁  高洪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2):36-41
本试验研究了二噁英对大鼠肝脏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影响及自由基清除剂(free radical scavenger,FRS)的保护效应。动物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Ⅰ组)、二噁英组(Ⅱ组)和二噁英+FRS保护组(Ⅲ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4、8、12、16 d采集血液和肝脏作为检测样本。Ⅱ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在4、8、12、16 d测定时明显高于Ⅰ(P<0.01)、Ⅲ组(P>0.05),Ⅱ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在4、8、12、16 d测定时明显高于Ⅰ(P<0.01)、Ⅲ组(P>0.05)。Ⅰ组AhR主要存在于胞浆内,极少量的存在于胞核中;Ⅱ组随着时间变化呈增加趋势,在4 d明显低于Ⅰ组(P<0.05),随后明显增加8 d(P>0.05)、12、16 d(P<0.01);Ⅲ组在第4天AhR基因表达的变化类似于Ⅰ组,但其趋势较Ⅰ组明显减缓;Ⅰ组核内有极少量的存在,Ⅱ组随时间的增加明显增多(P<0.01),Ⅲ组也有所增加,但其趋势明显减缓。二噁英急性中毒可影响AhR的表达,从而发挥各种毒性效应,最终导致机体的损伤;而FRS则能明显抑制二噁英对肝脏中AhR的影响,从而抑制各种毒性效应,对由二噁英诱导的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效应。进一步说明了体内自由基水平的升高在二噁英中毒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鸡干扰素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NK细胞产生,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鸡干扰素-γ基因已经被成功克隆并在Vero细胞和大肠杆菌等表达系统中表达,并且被证明与鸡球虫病的免疫有关,它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K细胞、NK细胞的抗感染作用。另外,ChIFN-γ可用作免疫增强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猪蛔虫免疫防治的“关键”靶分子,从已构建的猪蛔虫感染期幼虫消减cDNA文库中筛选了一感染相关基因(EST编号为07E12),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针对其EST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引物,体外转录合成双链RNA (dsRNA)后,通过浸泡的方式将dsRNA导入猪蛔虫感染期幼虫中,在浸泡后的4个不同时间点采用RT-PCR方法检测虫体浸泡后靶基因被干扰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浸泡后24、48、72 h都检测到了相对应基因表达的存在,但表达量随时间依次减少,96 h之后试验组没有检测到07E12的相应RNA的表达,提示dsRNA进入虫体并逐渐发挥了干扰作用,说明该基因在猪蛔虫幼虫感染宿主的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