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试验旨在确定最佳保护剂组合及保藏温度,提高乳酸菌制剂冷冻保藏效果。试验以戊糖片球菌、海氏肠球菌、戊糖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探究不同保护剂及保藏温度对乳酸菌冻干存活率及保藏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保护剂3 (脱脂乳9.51%、葡萄糖7.56%、麦芽糊精7.77%)对戊糖片球菌和戊糖乳杆菌冻干保藏效果最好,冻干后存活率分别为81.80%和79.90%;保护剂1 (脱脂乳12%、海藻糖1%、谷氨酸钠1%、甘油3%)对海氏肠球菌冻干保藏效果最好,冻干后存活率为84.83%。乳酸菌冻干粉在-80℃条件下保藏效果更好。研究表明,采用保护剂1、-80℃保藏对3种乳酸菌制剂的长期保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目标菌株,对冷冻干燥高活力乳酸菌粉的保护剂和保存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①海藻糖、谷氨酸钠、蔗糖、山梨醇和乳糖等5种保护剂对植物乳杆菌在冷冻干燥和干燥后贮存过程中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中,海藻糖的保护作用最为显著,植物乳杆菌存活率高达78.90%,而蔗糖、谷氨酸钠、乳糖和山梨醇作用稍差;②添加了不同保护剂制得的植物乳杆菌粉在4℃和25℃条件下的贮存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温度的升高,植物乳杆菌的死亡率增加,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植物乳杆菌的死亡速度加快,添加海藻糖可以明显减缓植物乳杆菌的死亡速度。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嗜热链球菌微胶囊的冻干保护剂进行了筛选,对冻干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冻干嗜热链球菌微胶囊对胃液、肠液和贮存等胁迫作用的抵抗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最优的复合冻干保护剂为甘油2%,脱脂乳6%,抗坏血酸0.6%,海藻糖9%|存活率为80%|(2)添加冻干保护剂的微胶囊经模拟胃液处理150 min后,存活率为61%|未添加保护剂的微胶囊存活率为51%|(3)在模拟肠液中,添加冻干保护剂的微胶囊完全释放仅需60 min,而菌液对照组需要120 min才能释放完全|(4)4 ℃条件下贮存60 d后,嗜热链球菌冻干微胶囊存活率为77%,未冻干微胶囊存活率为62%|(5)冻干微胶囊分别在-20、4、20、37 ℃贮存60 d后,活菌数仍能达到108 cfu/g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的冻干保护剂可以提高嗜热链球菌微胶囊的性能,增强嗜热链球菌对胃液、肠液和贮存等体内外不良环境的抗性。 [关键词]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  相似文献   

4.
在相同的温度下,乳酸菌干粉要比其液体制剂耐贮存,是今后乳酸菌剂制品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添加保护剂对于提高乳酸菌的存活率尤为重要。对保护剂的分类和其在乳酸菌菌剂制备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进行综述,最后指出复合保护剂的效果最佳,是以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BLPS-9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试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正交因素对其保护剂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经优化后植物乳杆菌BLPS-9中试发酵液活菌数可达50×10^8 cfu/mL,确定最佳离心条件10000 r/min、离心10 min活菌数最高,保护剂配方为脱脂奶粉25%、海藻糖7.5%、甘油0.75%;在最适离心条件下采用最佳冻干保护剂进行冷冻干燥,植物乳杆菌BLPS-9存活率可达91.01%,菌粉活菌数为6.0×10^11 cfu/g。在4℃和-20℃条件下贮存28 d,活菌数无明显损失。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乳酸菌制品的货架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离心条件的选择,获得最大浓度的乳酸菌,进而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适合植物乳杆菌和肠膜状明串株葡聚糖亚种的最佳保护剂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均在5000 r/min的条件下离心10 min,所得的活菌数最多.试验确定植物乳杆菌的最佳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15%、海藻糖6%、甘油2%、抗坏血酸3%;肠膜状明串株葡聚糖亚种的最佳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15%、海藻糖6%、甘油1%、抗坏血酸2%.  相似文献   

7.
《广东饲料》2021,30(7)
本研究以禽大肠杆菌噬菌体Ecp-2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该噬菌体的冻干保护剂。结果表明:发酵工艺经优化后发酵液噬菌体效价可达(10~(10)pfu/mL),较原发酵工艺提高1个数量级以上。冻干保护剂配方为脱脂奶粉15%、海藻糖9%、硫代硫酸钠5%、谷氨酸钠3%,噬菌体无菌过滤液采用摸索出的最优保护剂配方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存活率可达75%,冻干粉效价(10~(11)pfu/g)。冻干粉在-20℃及4℃贮存180d,效价无明显损失。本研究为提高噬菌体制剂效价及延长噬菌体制剂货架期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豆渣为原料,添加麸皮作为辅料,通过混菌固态发酵生产一种耐贮存、适口性强的酸化饲料。从本实验室菌种库保存的5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产酸量高的乳酸菌,将乳酸菌与酿酒酵母菌两种菌株混合固态发酵,研究了两种菌株的混合比例,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以豆渣为发酵基质,植物乳杆菌的产酸量最高;植物乳杆菌与酿酒酵母菌混合比例为50:50;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发酵原料含水量70%,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72 h。发酵产物降低了NDF含量,并提高了总酸含量,pH值降为3.75,耐贮存。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贮存条件下,对干湿复合工艺生产的配方奶粉中各微量营养素的衰减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常温贮存18个月期间,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衰减率较高且相似,接近20.0%;水溶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的衰减率约为15.0%。高温高湿贮存6个月期间,维生素C的衰减率最高,接近30.0%;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叶酸的衰减率同样较高,均超过22.0%;矿物质营养素在不同贮存条件下均较为稳定,衰减率不足5.0%。通过本次实验研究,为产品中各微量营养素添加量的确定和产品保质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拟饲料标准及高温高湿贮存条件的方法,比较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的变化.将饲料在设定条件下存放8周,利用国标检测方法每周检测1次,结果表明,肥育猪用浓缩料在相对湿度<67%和温度(22±2)℃的标准贮存条件下,2个月内霉茵毒素含量变化较小,饲料在相对湿度为(80±2)%和温度为(30±2)℃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存放35 d,黄曲霉毒素BJ含量为20.8 μg/kg,超过浓缩料毒素限量标准20μg/kg;存放56 d,赭曲霉毒素A含量为52.1 μg/kg,未超过标准限量100 μg/kg,因为赭曲霉增长速度比黄曲霉增长速度快,所以只要有一种霉菌毒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此饲料就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湿热地区青贮饲料的品质,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从西南高温高湿地区青贮饲料中分离到的227株天然乳酸菌种群结构,再根据乳酸菌在高温条件下的生长活性和产酸能力筛选到4株优质乳酸菌(LP149、LS358、LR753和LPA761),并对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产酸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天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高温高湿地区青贮料中最常见的乳酸菌菌株(占62.55%),其次是鼠李糖乳杆菌(L. rhamnosus)和副干酪乳杆菌(L. paracasei),分别占总乳酸菌的13.21%和9.25%。所筛选的4株菌株为革兰氏阳性和过氧化氢酶阴性的杆状菌,能够在pH 3.5和45℃的条件下生长。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测序分析,LP149、LS358、LR753和LPA761分别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唾液乳杆菌(L. salivarius)、鼠李糖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在37和45℃条件下的菌株生长和产酸曲线结果表明,筛选出的4株乳酸菌有良好的高温适应性(45℃),不仅生长速度快,产酸能力强,耐盐性较好,对糖源利用范围广,而且对酸性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作为后续进行高温青贮回填试验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2.
研究比较不同来源(南方和北方)及不同贮存方式(粒状和粉状)大米的发霉状况.试验模拟高温高湿的储存条件,相对湿度为80%±2%,温度为(30±2)℃,试验期21 d.试验结果参照G-B/T13092-2006的标准对样品中霉菌总数进行测定,由每克样品中霉菌的数目来比较2类大米的发霉快慢.结果表明:在模拟的高温高湿试验条件下,南方大米要比北方大米容易发霉;大米样品在粉状时比粒状容易发霉.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早籼稻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利用南方丰富的稻草秸秆资源,满足奶水牛生产的需要,在稻草中添加复合乳酸菌与复合纤维素酶的方法青贮,采用不同的复合乳酸菌与复合纤维素酶添加水平,试验设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进行处理,常温条件下青贮35d后开封进行青贮饲料品质评定。结果表明:试验各组青贮饲料中DM和ADL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而其它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CP含量随复合乳酸菌制剂和酶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试验Ⅲ组比对照组高8.41%;NDF和ADF含量随乳酸菌制剂和纤维素酶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试验Ⅲ较对照组低10.92%和0.48%。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制剂和纤维素酶制剂的添加可以使青贮稻草饲料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低温下乳酸菌对玉米秸秆黄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小规模发酵法,以收获籽粒后的玉米秸秆作为原料,分别添加乳酸菌LAB_1(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B_2(Lactococcus lactis)、LAB_3(Lactobacillus paracasei)、LAB_1+LAB_2、LAB_1+LAB_3、LAB_2+LAB_3,在低温(4℃)条件下发酵30 d后开封,测定发酵参数、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可以降低pH和NH3-N含量(P <0.05),提高乳酸含量(P <0.05),抑制大肠杆菌、丁酸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在乳酸菌添加的各组间,pH从低到高依次为:LAB_3组 0.05),LAB_3组的乳酸含量较LAB_1、LAB_2、LAB_1+LAB_2、LAB_1+LAB_3、LAB_2+LAB_3组分别提高了11.85%、7.09%、3.42%、13.53%、4.86%,但无显著差异(P> 0.05),LAB_3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LAB_1组(P <0.05)。大肠杆菌数量从低到高依次是:LAB_3组相似文献   

15.
分别选用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2种包埋剂,对乳酸菌进行包埋固定。结果表明,经过包埋固定的乳酸菌在冻干后的存活率大于未包埋菌;在同样培养条件下,未包埋的乳酸菌及用SA、PVA包埋的乳酸菌在24h时的光密度(OD)值分别为1.35、1.67和1.49。在耐热性试验中,以PVA包埋菌的耐热性最好,在100℃下处理1h后仍能存活,海藻酸钠包埋的乳酸菌次之.只添加了蔗糖保护剂的无包埋菌最差。  相似文献   

16.
2种不同的病毒保护剂A和B,应用于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生产中,3批试验结果表明:裂解后SPGA4万倍稀释,保护剂B的蚀斑数比对照平均增加121%,保护剂A最低使减少14%。保护剂B的最佳添加浓度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次添加浓度为1%或2%,2次添加浓度为2%。3批病毒保护剂B扩大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裂解后SPGA4万倍稀释,试验组比对照组蚀斑数平均增加66.5%。HVT活疫苗(病毒保护剂B)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马立克氏病标准阳性血清对其特异性识别;平行冻干后,试验组比对照组蚀斑数高200%;经37℃10d耐热试验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蚀斑数高242%;试验苗免疫攻毒保护率为75%,对照苗为33.4%。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冻干保护剂的优化对乳酸菌冻干后的存活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寻求乳酸菌冻干保护剂最优配方的过程中,试验设计和统计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近年来常用的试验设计及其优化方法(Plackett-Burman设计、响应面设计和最速上升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浓缩饲料中霉菌总数及霉菌毒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饲料标准及高温、高湿贮存条件的方法,比较其霉菌总数、主要产毒菌的种类、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的变化情况。将饲料在设定条件下存放8周,利用国标检测方法每周检测一次,结果表明:肥育猪用浓缩料在相对湿度<67%、温度(22±2)℃的标准贮存条件下,两个月内霉菌总数及毒素含量变化较小,饲料在相对湿度为(80±2)%、温度为(30±2)℃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存放14d,霉菌总数为7.7×105cfu/g,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1×105cfu/g,主要产毒菌种类有黄曲霉、寄生曲霉、绿青霉;饲料存放35d,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20.8μg/kg,超过浓缩料毒素限量标准20μg/kg;存放56d,赭曲霉毒素含量为52.1μg/kg,未超过标准限量100μg/kg;且赭曲霉增长速度比黄曲霉增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三种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的保护剂A、B、C,即A为泡花碱(水玻璃),B为矿物油,C为食用油,分别对清洗消毒过后的鸡蛋进行喷雾保护处理;另设只清洗消毒不作保护处理的D组和不作任何处理的普通鸡蛋组即E组为对照组。选择同一日龄鸡蛋1200枚为试验材料,每一组120枚。五个组的鸡蛋分别在冰箱冷藏室(4℃~6℃)和常温(25℃±5℃)条件下贮存,在第10d、20d、30d、40d、50d和60d,每组每次选择20枚,分别测定鸡蛋的蛋重、蛋白高度,散黄程度等指标。并计算出哈夫单位和散黄率。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贮存条件下,采用A、B、C三种保护剂处理的鸡蛋哈夫单位明显高于未进行保护剂处理的对照组,其中保护剂B的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选出最佳单一菌株且确定其混合菌比例和发酵路线,再运用正交试验对混合菌固态发酵红薯渣工艺进行条件优化,以达到提高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的目的。首先采用4株酵母菌,4株黑曲霉菌,5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乳酸菌,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固态发酵红薯渣,以产物粗蛋白质含量为主要衡量目标,进行单一菌株的筛选;再利用筛选出的4株最佳单菌进行发酵路线选择;最后对选出的发酵工艺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氮源添加量和菌液接种量4个因素为变量进行L16(44)正交试验,通过测定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41126、枯草芽孢杆菌Y111、乳酸菌为最佳单一菌株;混合菌比例为(黑曲霉41126∶产朊假丝酵母=2∶1)+(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1∶1∶1)的二次发酵路线产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5.11%;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28℃,氮源添加量1%,菌液接种量3%。此发酵条件下,产物粗蛋白质含量达12.35%,较同等氮源添加量原料发酵前提升了85.99%,且产物能量值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