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山东某猪场送检的40日龄的病猪分离病原菌,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结果及PCR试验证实成功分离到1株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Balb/c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该菌株的分离鉴定为自家灭活菌苗的制备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陕西省规模化羊场中病羊躯干出现脓包的情况不断出现。为了获得引起陕西某山羊场病羊脓包的病原菌,无菌采集病羊脓包液,进行细菌分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获得1株具有β溶血特性、菌落直径大小为1~2 mm、呈苍白色、表面粗糙的革兰阳性球杆菌;16S rDNA扩增大小为1 412 bp,比对结果显示与伪结核棒状杆菌ATCC 19410菌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9%;用0.2 mL/只(1×10~8cfu/m L)的菌液剂量接种昆明小鼠,死亡率为100%(10/10),最终确定分离纯化病原菌为具有致病性的伪结核棒状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杆菌肽等多种抗生素表现为耐药,药敏结果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西山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伪结核病是山羊一种慢性消耗性细菌病,对山羊养殖业的危害极大。为控制本病的发生,从2016年期间,对昆明市西山区存栏的38 225只山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伪结核病在西山区山羊平均发病率为10.3%,病死率0.1%,采集病料经细菌分离鉴定、小鼠毒力试验、16SrRNA序列分析比较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本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对其中2个菌株完成了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生化及16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对完成系统鉴定的2株细菌完成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除链霉素、甲硝唑及复方新诺明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对其敏感,可为该地区及昆明其他疫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3):95-99
本研究从某猪场发病保育猪的脓肿肺脏器官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杆状菌,并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RNA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细菌在兔血琼脂平板和马血清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有氧条件下生长良好,可以致小鼠死亡,对头孢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敏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棒状杆菌属细菌遗传进化关系较密切,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棒状杆菌代表菌株的同源性在91.7%~98.3%之间,表明分离菌为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相似文献   

5.
从河南省罗山县某猪场腹泻仔猪肝脏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通过细菌培养特性、细菌形态和生化试验,确定为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鉴定,该分离株为O157。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死性,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和丁胺卡那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药物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6.
为给马山县黑山羊皮下浅表淋巴结肿大、化脓性疾病提供防控指导,2014年4月—7月期间,笔者针对此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分子生物学诊断以及治疗。结果:从3份淋巴结干酪样脓汁中,分离出3株多形态、无荚膜、无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的球杆菌,经病原菌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PCR检测和测序,鉴定3株菌均为伪结核棒状杆菌,诊断为山羊伪结核病;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山羊伪结核病在马山县黑山羊年均发病率为10%左右,但死亡率很低,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发病严重、成年羊发病为主。并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对病羊进行治疗,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牦牛源鲍氏志贺菌的鉴定及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对从待屠宰健康牦牛中分离的志贺菌进行鉴定及确定分离株的致病性.通过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BALB/c小鼠的LD50测定等方面对分离株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电镜观察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符合志贺菌的特点,血清型鉴定为鲍氏6型志贺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演化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人源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亲缘关系近,而与其他动物志贺菌亲缘关系较远,分离株对BALB/c小鼠具有致病性,其LD50值为2.5×107.5 CF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无耐药性.本次试验首次从健康牦牛中分离的鲍氏6型志贺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与人源菌株亲缘关系较近,提示牦牛中分离的鲍氏志贺菌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广东15个送检的疑似猪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猪样品,用TSA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菌的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以及用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有7株分离菌株扩增出了821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结合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了7株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多粘菌素、庆大霉素等药物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