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评价中药复方软膏剂透皮效果,筛选最佳组方,以中药软膏剂中绿原酸成分为标记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透过液中绿原酸的含量,评价不同的中药剂型和不同的透皮促渗剂对中药软膏剂透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超微粉直接入药并以含45 g/L冰片+45 mL/L氮酮作为促渗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选择促进盐酸特比萘芬(TBF)透皮扩散作用的促渗剂,选用立式Franz扩散池,以犬离体皮肤为透皮屏障,通过计算含不同浓度氮酮(AZ)、薄荷醇(MT)组盐酸特比萘芬透皮试验的累积渗透量Q、稳态流速Jss、渗透系数Kp和增渗比ER等参数来比较促渗效果.结果显示试验中所有组别促渗剂都具有促渗作用,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1%AZ**>5%MT**>3%AZ**>3%MT**>1%MT*>5%AZ*,其中薄荷醇组促渗效果与浓度呈线性正相关,而氮酮组则呈线性负相关.虽然各组促渗剂均起促进作用,但薄荷醇组的效果优于氮酮组,加之薄荷醇属天然物质,毒副作用低,所以更适合作为药物外用制剂的促渗剂.  相似文献   

3.
马鹿茸不同部位IGF-1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醋酸溶液和乙醇提取了6支马鹿茸的主杠尖部、中部、根部3个部位的多肽,进行了IGF-1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采用RIA法测定了马鹿茸酸粗提物及醇提多肽的IGF-1含量。结果表明,酸粗提物中IGF-1存在游离和与结合蛋白结合两种形式,醇提物中只存在分子量为7.5 ku的游离IGF-1。马鹿茸不同部位酸粗提物和醇提物之间IGF-1含量经RIA法检测表明,主杠尖部、中部、根部3个部位IGF-1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尖部IGF-1含量分别比中部和根部高43.10%(P<0.01)、284.83%(P<0.01),中部比根部高168.93%(P<0.01);经醇提后,各部位之间IGF-1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尖部IGF-1含量分别比中部和根部高42.33%(P<0.05)、164.04%(P<0.01),中部比根部高85.51%(P<0.05)。该试验为马鹿茸的分段利用提供了内在质量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冰片、薄荷醇、氮酮3种促渗剂联合应用对乳炎清凉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确定其最优组合。方法:利用ZTY-型透皮扩散仪,以乳牛皮肤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以HPLC法检测乳炎清凉巴布剂主要成分绿原酸在不同时间的透皮含量,计算各组透皮吸收速率、累积渗透量等。结果:9个试验组均有绿原酸透皮吸收,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1B1C2(冰片∶薄荷醇∶氮酮为1%∶1%∶3%)为最优组合。结论:冰片、薄荷醇、氮酮3种促渗剂按1%、1%、3%联合应用能显著促进乳炎清凉巴布剂中绿原酸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泊洛沙姆作为佐剂的O型口蹄疫多肽疫苗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不同浓度的泊洛沙姆407、FMDV-O型泊洛沙姆佐剂多肽疫苗(多肽浓度50μg/m L)、FMDV O型多肽抗原液(7.06 mg/m L,用PBS稀释至50μg/m L)及FMDV O型油乳佐剂多肽疫苗(多肽浓度50μg/m L)对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处理淋巴细胞的增殖率。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泊洛沙姆各浓度对脾细胞均有增殖作用,多肽疫苗在高浓度的时候对细胞有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浓度的降低,又进而转为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本室自制的林蛙皮多肽进行SDS-PAGE和紫外扫描检测,并将其以不同质量浓度作用于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细胞),利用MTS法、Annexin V-FITC/PI法分别检测林蛙皮多肽对HaCaT细胞增殖及其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林蛙皮多肽在20%SDS-PAGE条件下呈现弥散状态,灰度分析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在10 000以下的多肽占总多肽的67.1%。林蛙皮多肽在(50800)mg/L条件下,随着多肽质量浓度的升高,对HaCaT细胞促进增殖的作用逐渐增强,当林蛙皮多肽质量浓度为800mg/L时,MTS检测HaCaT细胞活力D值是正常对照细胞D值的2.5倍(P<0.01);此时,细胞凋亡率比正常对照细胞降低了(2.7±0.03)%,(P<0.01)。以上结果表明,林蛙皮活性多肽对HaCaT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对其凋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兽用鸡脾转移因子的多肽组成,利用冻融一透析法制备兽用鸡脾转移因子溶液,分别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多肽含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测定分子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分析多肽组成,脱E受体法测定转移因子活力。鸡脾转移因子溶液多肽含量为1570.8μg/mL.活力为10.92%,LC—MS法测得多肽分子量为800~7476Da,多肽种类581种,包括T细胞凋亡抑制相关蛋白(TIALl)等多种生物活性蛋白。初步揭示了兽用鸡脾转移因子的多肽组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透皮给药后吡喹酮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透皮给药后吡喹酮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方法用200mg/mL吡喹酮透皮剂涂擦小鼠腹部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时间点小鼠器官(肝、心脏、脾和肾)的吡喹酮浓度,分析其在各器官药代谢动力学特点。结果透皮给药后吡喹酮在小鼠肝脏分布浓度最高,脾和肾次之,心脏的浓度最低。吡喹酮在小鼠肝脏、脾和肾脏c-t曲线,各出现两个峰值,第一个峰值4min,Cmax分别为31.78μg/mL和7.87μg/mL,第二个峰值15min,Cmax分别为27μg/mL,11.1μg/mL。小鼠心脏的c-t曲线,有一个峰值3min,Cmax3.91μg/mL。结论吡喹酮透皮给药后,在小鼠肝脏分布浓度高,达到了临床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非洲楝和苦楝不同部位醇提物对埃及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试验采用水浴辅助醇提和超声波辅助醇提分别对非洲楝树皮、非洲楝叶、苦楝树皮、苦楝叶、苦楝果进行了浸膏提取量的比较,以确定最佳辅助醇提法;采用浸提法分别测定了非洲楝和苦楝不同部位辅助醇提物对埃及伊蚊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水浴辅助醇提浸膏量高于超声波辅助醇提法;非洲楝叶、苦楝树皮、苦楝果、苦楝叶醇提物对埃及伊蚊幼虫处理24 h后,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950.246 mg/L、821.552mg/L、525.356 mg/L、507.007 mg/L。说明非洲楝和苦楝对埃及伊蚊幼虫均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且以苦楝叶和苦楝果效果最佳,非洲楝叶和苦楝树皮次之,非洲楝树皮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复方中药软膏剂中不同浓度的透皮剂药物氮酮对马属动物的透皮效果,首先利用中药复方水提醇沉浓缩液制备中药软膏剂,然后在软膏剂中分别加入2%、4%、5.5%、7%的透皮剂药物氮酮,以软膏剂中的淫羊藿苷成分作为标记物,利用酶标仪法测定经智能药物透皮仪处理后的马皮肤透过液中的标记物含量。结果表明,在中药软膏剂中加入5.5%的氮酮作为促渗剂,所获得的药物渗透效果最佳。该研究为马属动物中药软膏剂中透皮剂药物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复方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稳定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常山提取物和常山乙素的免疫学活性,应用MTT法测定2种药物体外对小鼠脾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常山碱提取物质量浓度达到200mg/L时显著抑制了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质量浓度在10mg/L时对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质量浓度在10~200mg/L对LPS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常山乙素质量浓度达到0.1mg/L时显著抑制了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质量浓度在0.001~0.01mg/L时对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质量浓度在0.0001mg/L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质量浓度在0.0001~0.005mg/L对LPS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结果表明,常山提取物和常山乙素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活性,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免疫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检测饲料中盐酸可乐定和盐酸赛庚啶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酸性甲醇提取,浓缩后用乙腈-0.2%甲酸溶解,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检测(MRM)模式下测定。结果显示盐酸可乐定和盐酸赛庚啶标准曲线在0.2~5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4和0.999 2;在0.02~1.0 mg/kg添加水平下,盐酸可乐定和盐酸赛庚啶的加标回收率在7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n=6);本方法对动物饲料中盐酸可乐定和盐酸赛庚啶的定量限为0.02 mg/kg(S/N〉10),检出限为0.01 mg/kg(S/N〉3)。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体外研究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的作用,以鸡胚肾细胞为宿主细胞,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与空斑减数试验测定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抗IBV活性,计算其IC50与治疗指数,并从药物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对病毒吸附的影响及对病毒穿膜的影响3个方面初探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抗IBV活性的机理。结果: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能明显抑制IBV的致病变作用,其IC50为16.52mg/L,TI值为15.76。研究显示,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在体外对IBV直接灭活的效果明显,在高浓度时对抑制IBV吸附与穿入细胞具有一定作用。结果表明: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在体外有明显的抗IBV感染作用,且主要是通过直接灭活IBV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牛奶中土霉素对青海弧菌和费氏弧菌的毒性作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婧  丁武  边秀芳 《中国奶牛》2011,(20):60-64
本文通过应用费氏弧菌和青海弧菌,探究了牛奶中土霉素对这两种发光细菌的毒性抑制作用规律。牛奶中,一定浓度下,土霉素对青海弧菌生物发光的抑制率随作用时间呈对数趋势增加,在0.45mg/L作用下,该关系方程为y=0.3007ln(x)-0.1940,R2=0.9934;作用5min时,土霉素抑制率随着浓度变化的规律呈直线关系,之后呈对数关系,E50值在5min时为0.75mg/L,30min时降低至0.12mg/L;土霉素对费氏弧菌生物发光的抑制率随作用时间呈对数趋势增加,在0.55mg/L作用下,y=0.2742ln(x)-0.0942,R2=0.9961;其抑制率随着浓度变化的规律在5min呈指数关系,之后呈对数关系,在作用10min时,y=0.5524ln(x)+0.9045,R2=0.9949,E50值在5min时为0.75mg/L,40min时降低至0.09mg/L。  相似文献   

15.
由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丹参五味中药组成复方,以水提工艺获得提取物,制成复方中药软膏剂.以绿原酸的透皮量作为考核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检测手段,考查二甲基亚砜、氮酮两种透皮促进剂的促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氮酮的促透效果显著优于二甲基亚砜,其中以含有5%氮酮的中药软膏透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检测六种动物组织中盐酸氯丙嗪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碱性乙醚提取,浓缩后用甲醇溶解,经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检测(MRM)模式下测定。在3 min以内完成盐酸氯丙嗪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盐酸氯丙嗪标准曲线在0.2~1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溶液中D3-氯丙嗪内标浓度为固定值5μg/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8;在0.5、1、5、10μg/kg添加水平下,盐酸氯丙嗪的加标回收率在83%~10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n=6);本方法对六种动物组织中盐酸氯丙嗪的定量限为0.5μg/kg(S/N10),检出限为0.2μg/kg(S/N3)。  相似文献   

17.
选择1日龄健康雏番鸭4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以每kg含锌离子20mg、40mg、200mg的饲料,饲养期为45d。于15日龄、30日龄和45日龄每组随机宰杀5只,取法氏囊、脾脏、胸腺,Carnoy法固定,甲苯胺蓝染色,显微镜观察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日龄时,低锌日粮组鸭子胸腺和脾脏的肥大细胞数量均比另外两组高,(P〉0.05),而法氏囊中低锌日粮组肥大细胞数量比另外两组明显高(P〈0.01)。30日龄时,低锌日粮组鸭子胸腺、脾脏和法氏囊中肥大细胞数量均比高锌日粮组显著增多(P〈0.05),而与正常锌日粮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5日龄时,法氏囊高锌日粮组与低锌日粮组和正常锌日粮组差异显著(P〈0.05);脾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锌日粮组肥大细胞数量最多;胸腺低锌日粮组与高锌日粮组和正常锌日粮组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锌具有稳定免疫器官中肥大细胞数量的重要作用,但长时间添加高剂量锌反而会增加肥大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8.
按照等毒性配比法混合硝酸铅与氯化镉溶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Bliss法和Keplinger标准进行毒性评价,并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染毒后各脏器的显微与超微结构变化。探讨硝酸铅(Pb(NO3)2)与氯化镉(CdCl2·2.5H2O)溶液联合经口灌胃对SD大鼠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铅镉联合作用下大鼠的绝对致死量(LD100)为5062.00mg/kg,最大耐受浓度(MTD)为1436.00mg/kg,半数致死量(LD50)为2696.54mg/kg,95%可信区间是2162.00~3362.89mg/kg。铅镉联合急性中毒的靶器官为肝脏、肾脏和脾脏,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溶血、实质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水泡变性和颗粒变性)和坏死。电镜下,主要表现为细胞器结构破坏。结果表明,硝酸铅和氯化镉联合急性毒性为相加作用,对大鼠肝脏、肾脏和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溶剂法制备妥曲珠利微晶体,利用显微镜观察妥曲珠利微晶体与妥曲珠利原药显微特征差异,并在25℃条件下测定两者体外溶出速率差异。将12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按药物剂量10mg/kg灌胃,单剂量给药,采用HPLC检测血药浓度;用DAS2.0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成功制备了妥曲珠利微晶体,微晶体与原药的显微特征差异明显,体外溶出速率明显加快;家兔单剂量灌胃妥曲珠利和微晶体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8.925±0.360)mg/L和(12.510±0.525)mg/L,tmax均为24h,AUC(0-∞)分别为(411.605±20.918)mg/(L·h)和(578.650±11.664)mg/(L·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0.6%,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结果表明,HPLC法适用于妥曲珠利血浆浓度的测定;妥曲珠利微晶体与妥曲珠利原药相比,体内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酸对饲料添加菌生长的影响,用2种不同浓度的赤霉酸溶液单独添加饲料乳酸菌(A4+A7)和纤维素分解菌(Nf+Y6)进行培养52 h,其中每4 h作一个单位测定出OD600 nm值并绘制生长曲线,分析不同浓度的赤霉酸对饲料添加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酸浓度为10 mg/L时,各组OD600 nm值分别为0.64、0.70、0.84、0.78、0.72,其中试验组2的OD600 nm值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相比有明显增高,总活菌数高达11.6×108 CFU/mL,比对照组(1.63×108 CFU/mL)高7倍以上;当赤霉酸浓度增加到20 mg/L时,各组OD600 nm值分别为0.64、0.60、0.59、0.59、0.63,其中各试验组的OD600 nm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活菌数(1.60×108 CFU/mL)与对照组相比(1.63×108 CFU/mL)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试验数据和生长曲线得知赤霉酸浓度在10 mg/L时能促进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繁殖;赤霉酸浓度为20 mg/L时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综上提示,适当添加赤霉酸对饲料添加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赤霉酸浓度过高则饲料添加菌的生长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