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肉用西门塔尔牛与和牛杂交群体的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进行肉质性状比较,以期为肉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剖析及优质肉牛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收集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肉质性状表型数据,包括眼肌面积、剪切力、系水力、pH、肉色、脂肪颜色和大理石花纹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从而综合评价两群体的肉品质。结果显示,两群体的脂肪颜色、系水力及剪切力呈现两两正相关;肉色与脂肪颜色、pH呈正相关,且肉色与pH呈显著相关(P < 0.05),而系水力与pH、肉色和大理石花纹呈负相关。在两试验群体间,和牛杂交群体的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pH性状表现为极显著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P < 0.01)。从性别比较来看,肉用西门塔尔牛母牛在大理石花纹、pH、剪切力等性状上极显著或显著优于公牛(P < 0.01;P < 0.05);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的肉色和剪切力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牛(P < 0.05;P < 0.01)。总体而言,和牛杂交群体的肉质性能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内比较表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优于公牛,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低于公牛。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牛的育肥、屠宰性状和肉质性能。[方法]试验选择健康无疾病,体重相近的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公牛(日本和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各60头,在饲养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强度育肥5个月,试验结束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试验期间的体尺增长与和杂F1代牛差异不显著(P0.05)。但日增重和杂F1代牛(1.28kg)比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1.07kg)提高19.6%(P0.05);屠宰率和剪切力和杂F1代牛明显好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P0.05),其他指标pH值、肉色、眼肌面积、滴水损失、大理石纹和熟肉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眼肌面积和大理石纹和杂F1代牛好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结论]因此,日本和牛杂交改良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有提高屠宰性能和改善肉品质的潜力,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和杂F1代,还需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青海省引进夏洛莱牛的育肥效果、屠宰性状和肉质品质,评估夏洛莱牛在青海省推广及杂交利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青海锦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了引进6月龄夏洛莱牛与本地自繁6月龄西门塔尔牛的育肥对比试验,最后对15月龄夏洛莱牛和本地西门塔尔牛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分析其屠宰性能、胴体和肉质品质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夏洛莱牛在青海西宁育肥后可达到屠宰率57.80%,净肉率46.40%,胴体产肉率80.30%,肉骨比4.23,各项指标均优于本地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脂肪酸含量分别为7.96%和3.29%,与本地西门塔尔牛无显著差异。[结论]综上所述,夏洛莱牛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其肉质营养水平与本地西门塔尔牛接近,因此,夏洛莱牛适合在本地育肥并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对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进行肉质性状比较,以期为肉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剖析及优质肉牛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收集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肉质性状表型数据,包括眼肌面积、剪切力、系水力、pH、肉色、脂肪颜色和大理石花纹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从而综合评价两群体的肉品质。结果显示,两群体的脂肪颜色、系水力及剪切力呈现两两正相关;肉色与脂肪颜色、pH呈正相关,且肉色与pH呈显著相关(P0.05),而系水力与pH、肉色和大理石花纹呈负相关。在两试验群体间,和牛杂交群体的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pH性状表现为极显著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P0.01)。从性别比较来看,肉用西门塔尔牛母牛在大理石花纹、pH、剪切力等性状上极显著或显著优于公牛(P0.01;P0.05);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的肉色和剪切力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牛(P0.05;P0.01)。总体而言,和牛杂交群体的肉质性能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内比较表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优于公牛,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低于公牛。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进一步说明肉牛杂交改良效果和经济效益。[方法]对西门塔尔(西门塔尔牛×蒙古牛杂交F2代)与蒙古牛育成母牛进行了本次屠宰对比试验。[结果]宰前活重、屠体重、净肉重的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1,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西门塔尔育成母牛较蒙古牛育成母牛产肉性能提高较大,而近一段时间牛肉肉价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改良牛会产生更高,更明显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金川牦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牛肉品质差异。[方法]试验选取成年的金川牦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进行屠宰性能比较分析。其测定指标包括:脂肪、水分、蛋白质、p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压力失水率、肉色(L^*、a^*和b^*值)、氨基酸、脂肪酸。[结果]结果表明:金川牦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的辣椒条、外脊和小黄瓜条在脂肪、蛋白质、L^*值、a^*值、氨基酸、脂肪酸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分、p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b^*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川牦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牛肉品质相比具有较高的脂肪、蛋白质、必须氨基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L^*和b^*值,其营养价值更高、肉色更加鲜红易被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德系西门塔尔牛在中原农区改良本地西门塔尔杂交牛的杂交效果,为养牛业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500头商丘本地西杂牛为母本,以德系西门塔尔牛(Fleckvieh)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杂交改良。测定杂交一代(F1)和二代(F2)各阶段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产奶性能、乳成分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初生时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与西杂牛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杂交后代的体尺、体重在一定程度上超过西杂牛;F1和F2代公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均不同程度高于LSC牛,牛肉的品级提高;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乳品质较高。说明以德系西门塔尔牛为父本改良本地西杂牛不仅可以提高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还可以显著改善其泌乳性能,使杂交后代由单一的肉用型转变为乳肉兼用型,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 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引入我国,但有计划引进西门塔尔牛是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通过国家和地方贸易从苏联引入。1976年以来从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西门塔尔牛(蒙贝利亚牛)。这些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西门塔尔牛两万余头,各类杂交改良牛250多万头。西门塔尔牛属于乳肉、肉乳兼用种,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谷,有着良好的宜牧能力和产奶产肉性能。我国自1981年成立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以来,逐步建立和建全了纯繁体系及其杂交改良体系,在纯种繁育上,出现了9600公斤的高产个体,产奶量超过4500公斤的高产群体,平均乳脂率达到4.0%,最高可达7.2%。在杂交改良上,用西门塔尔改良我国黄牛,使其由过去单一的役用逐步转向乳、肉、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门塔尔牛杂交蒙古牛的产肉性能效果。[方法]对30月龄西门塔尔牛杂交二代以上犍牛和同月龄蒙古犍牛进行屠宰对比试验。[结果]30月龄西门塔尔牛杂交二代以上犍牛的平均活重、屠体重和净肉重分别达到693.71kg、415.39kg和342.39kg,较同月龄蒙古犍牛高出167.11kg、100.55kg和83.43kg;提高了31.73%、31.91%、和32.22%;差异均极显著(P0.01);30月龄西门塔尔牛杂交二代以上犍牛的平均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0.12和0.19%,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利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蒙古牛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蒙古牛产肉量。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去势对17~21月龄西门塔尔牛牛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50头健康的、16月龄的西门塔尔公牛,进行药物驱虫后,依据体重进行配对试验设计,设置去势组和未去势组,每组25头,同一阶段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150d。结果表明,与未去势组相比,去势极显著提高了牛肉的肌红蛋白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的pH(P0.01),显著提高了牛肉的大理石花纹、脂肪、干物质、油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MUFA/SFA、MUFA/PUFA比值(P≤0.05);去势具有降低牛肉硬脂酸含量的趋势(0.05P≤0.10)。上述结果说明:去势能提高17~21月龄西门塔尔牛牛肉的大理石花纹等级,改善牛肉的色泽,增加牛肉脂肪和干物质含量,提高牛肉中油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生产中,在1.5岁左右对西门塔尔公牛去势,可达到改善牛肉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究西门塔尔牛、南德温牛对秦川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方法]对秦川牛、南德温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南秦F1)、西门塔尔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西秦F1)共282头母牛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等6项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以体尺指标为基础材料,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体重与体尺数据在不同月龄的表现特点;计算分析了它们的各项体尺指数;构建了1~2岁秦川牛各项体尺指标对体重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西秦F1比南秦F1的杂交改良效果好,6~24月龄的秦川牛、南秦F1、西秦F1随着月龄的增加,胸围和体重快速增长,西秦F1的各项体尺指标总体上高于南秦F1与秦川牛,秦川牛与南秦F1差异不显著(P>0.05);从育肥指数上来看,24月龄的西秦F1比秦川牛平均高7.2%,差异显著(P<0.05),西秦F1比南秦F1高6.8%,差异显著(P<0.05),南秦F1与秦川牛差异不显著(P>0.05),西秦F1育肥效果优于南秦F1.[结论]对1~2岁秦川牛通过逐步回归得到了估测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2.
西杂牛与本地牛育肥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15-17月龄的3头西杂一代公牛和3头本地公牛进行153d的育肥。西杂一代公牛日增重821.57g,屠宰率53.1%,净肉率42.5%;本地公牛日增重495.42g,屠宰率47.5%,净肉率37.4%,西杂一代公牛比本地公牛日增重提高65.8%,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5.6和5.1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利木赞和西门塔尔改良当地黄牛的效果,测量了62头繁殖母牛的体尺,利用肉用指数研究了牛群的经济类型。结果表明:利黄Fl和西黄Fl的繁殖母牛平均肉用指标分别达到3.40和3.42,比当地黄牛提高了12.21%和12.87%,改良效果显著(P〈0.05),利黄F1,和西黄Fl改良效果无明显区别(P〉0.05)。  相似文献   

14.
旨在利用覆盖全基因组和与性状相关的SNPs标记分析西门塔尔牛和地方黄牛两个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通过亲本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预测不同杂交组合在生长、胴体和肉质性状上的杂种优势。本研究选择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牧场的1 222头西门塔尔牛和8个地方黄牛品种190头共组成8个杂交组合,对亲本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利用牛770K SNP芯片对两个亲本群体进行基因型分型,通过牛QTL数据库筛选与目的性状对应的QTLs,对全基因组SNP位点进行映射分析得到与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利用两种SNP标记构建状态同源矩阵,计算各杂交组合亲本间的遗传距离。结果,所有亲本群体聚成3类,西门塔尔牛聚成一类,北方黄牛(蒙古牛、西藏牛和柴达木牛)聚成一类,南方黄牛(昭通牛、平武牛、南丹牛、文山牛和凉山牛)聚成一类。西门塔尔牛与北方黄牛在PCA图上的距离较近,说明两者之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近,遗传背景差异较小。在各性状中,遗传距离最大的亲本组合都是西门塔尔牛与南丹牛杂交组合。除了大理石花纹评分性状是西门塔尔牛与昭通牛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其余性状遗传距离最小的亲本组合都是西门塔尔牛与平武牛杂交组合。据此推测,各性状杂种优势较优的可能组合是西门塔尔牛与南丹牛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方法]以巴里坤县本地母牛为研究对象,选用西门塔尔牛冻精,通过人工授精(AI)技术开展牛品种改良试验旨在研究西杂牛在当地生长状态和适应性。[结果]通过初生重、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测试与本地牛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通过西杂牛与本地牛体尺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相比较提高5.28%,11.48%,10.75%,37.63%;分别对育肥牛进行屠宰试验,西本F_1与本地牛胴体重分别为510.24 kg,370.37 kg,屠宰率分别为57.76%,49.18%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结果显示:采用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杂交生产,西杂F_1表现为抗逆性好、生长速度快,说明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进行杂交用于舍饲肉牛生产或培育优质肉牛新品系具有明显优势,为今后拓展农区舍饲肉牛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西部阿尔卑斯山区,是世界优质大型肉牛品种之一,具有日增重率高、生产潜力大、瘦肉率高、肉质品质优良的特点。为进一步验证西门塔尔牛的品种改良成效,于2017年3月—2019年12月在新疆巴州地区一个黄牛养殖场开展品种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不管是在体重、体高、体斜长还是适应能力方面,都显著高于本地黄牛,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通渭县引进大量的良种肉牛冻精,冻配改良了本地肉牛,为提高肉牛杂交改良效果,提高单体经济效益,增加农户养牛收入。对引进的肉牛杂交改良本地肉牛进行了试验研究。在通渭县以夏洛来为父本、西本杂交牛为母本,杂交一代肉牛初生重达到36.4 kg,平均日增重达到689.3 g,18月龄夏西本体高18月龄达到146.4 cm,体斜长达到158.8 cm,胸围达到192.8 cm,管围达到20.2 cm。18月龄夏西本体高比利西本高15.8%,体斜长比夏利本高14.7%,胸围比利西本高17.0%,管围比夏利本和利西本高5.7%。因此以夏洛来为终端父本,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杂交F_1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其生长速度快,个体较大,能快速提高三元杂交肉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德西黄三元杂交幼牛产肉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的6头德西黄三元杂交牛11-12月龄育肥牛的产肉性能进行测定。其结果:育肥期末体重、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分别是322.67kg、1101.85g、55.33%、45.09%、81.47%、5.09、75.9cm^2。表明该三元杂交组合的肉用性能良好,比二元杂交的西黄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在农户舍饲养条件下测定并对比研究了皮西黄、德西黄三元杂交牛及西黄二元杂交公牛各6头4月龄、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三元杂交牛18月龄活重达400kg以上,比二元杂交牛提高14.3%~20.4%;体高提高5.3%~10.8%,体斜长提高13.4%~16.7%,胸围提高19.2%~22.4%,管围提高6.5%~17.1%.三元杂交牛其它各年龄段比二元杂交牛体尺、体重均有大幅度的增长,故以上两种杂交组合是适宜当地发展肉牛生产的较佳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